查看原文
其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3期法学论文要目

法研在线 2021-09-17

2019年第5期法学论文要目

1、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刘道前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内容提要:被害人作为刑事案件中权利受到侵犯的主体,其民事权利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予以保障。基于维护法治统一性的要求,中国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保护被害人的民事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偏离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应当从理论上论证刑事案件犯罪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正当性,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民事赔偿标准及其对刑罚的影响等问题,探讨国家刑罚权、被害人民事权利保护及犯罪行为人权利保障的有机统一,完善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关键词: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 物质损失; 精神损失;

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计划“刑事诉讼中财产权保护问题研究”(WJQ20150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培育计划“被害人财产权利保护问题研究”(3242018065);

2、网络不正当竞争犯罪的司法巡思与立法应对

孙道萃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

内容提要:网络刷单、网络恶意评价、网络流量劫持等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泛滥不止,严重破坏了正当的网络竞争利益、消费者合法权益、网络市场公平竞争及管理秩序,但刑事处罚明显不足,传统罪名通过扩张解释提供的司法入罪通道面临制度张力有限的短板,使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刑事制裁边界模糊。网络不正当竞争秩序法益的观念阙如,是刑法介入立场困顿不清与刑事制裁乏力的根本原因,应确立网络市场正当竞争管理秩序作为新型刑法的法益地位。原《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刑法规定,深陷规范供给与网络犯罪代际脱节的制度困境。立足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与颁行的《电子商务法》及其相关条款,可以增设第231条之一(网络不正当竞争罪)发挥一般的基本规制作用,增设第231条之二(破坏网络市场信用评价罪)发挥特殊的专门规制作用。

关键词:网络不正当竞争; 司法反思; 扩张解释; 犯罪化策略; 立法建构;

基金:司法部中青年课题“网络犯罪的立法回应与刑法知识转型”(16SFB3020);

2019年第6期法学论文要目

1、行政主导制下澳门行政与立法的关系

施家伦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内容提要:首先从权力制约思想方面探讨行政立法关系的理论起源,梳理行政主导制的历史渊源和根本特征,并分析澳门行政立法关系的现状,认为行政主导体制下澳门行政立法关系呈现配合好、监督不足的现状。接着分析行政立法的互动过程,探究澳门立法会监督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立法会结构、建立具有约束力监督程序、加快建立现代行政治理体系的建议,以构建立法与行政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澳门; 行政主导制; 行政立法关系;

2、村民小组的法律主体地位探析

陈寒冰 杨遂全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为特别法人,未赋予村民小组法人地位。但是,现行法规定了有独立财产的村民小组对农村集体财产享有所有权及诉讼主体地位。现实中,农村存在宗地权属模糊,三级集体之间权利界限不清,现行法律对"农民集体"的法律地位定位不明,以及"农民集体"的工作运行机制缺乏等问题,导致村民小组的法律主体地位弱化。厘清村民小组法律主体地位弱化的原因,在立法和司法层面明确其法律地位,不仅有利于对农业生产进行就近耕种管理,而且对构建国家乡村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村民小组; 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财产; 法律主体;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平等公正核心价值观融入产权保护立法研究”(18VHJ007);

2020年第1期法学论文要目

1、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高铭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内容提要: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规定与司法适用存在一定的脱节,正确激活与依法行使防卫权已然是当前司法政策的一大痛点。在妥善解决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司法纠葛中,要从防卫权优先的基本立场出发,树立有利于防卫人的解释立场与价值取向,适度放宽防卫限度,对防卫过当予以必要的“包容”;也要从正与恶的对立、合法与不法的制衡角度,立足防卫的正当性透析防卫过当的边界所在。在规范层面,要敢于破除“唯结果论”等司法误区,立足于主客观相统一立场,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后果这两个核心要素,从行为与结果层面进行综合判断,力求实现个案正义。而特殊防卫没有讨论防卫过当的余地。

关键词: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司法纠葛; 法理逻辑; 规范逻辑;

2、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逻辑与图景

樊崇义,中国政法大学一级教授,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与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常铮,天津市人,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全面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贯彻实施是当前与今后的重大任务。政治立场的站位要高、全面改革的意识要深、司法模式的转型要快,应作为指导全面实施的基本方向。应当加快构建全面实施的运行机制,既涉及诉讼联动机制的有效嵌入,也涉及适用范围的全覆盖、诉讼阶段的全流程适用、诉讼程序类型的准确适用等内容。应当搭建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平台,建立平等的控辩协商机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与重大意义,由主观认定到程序审理的深度转变则是另一要务。尽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立法上取得了显著的划时代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尚需考虑立法完善的着重点。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 基本认识; 实施机制; 实施平台; 立法思考;

3、超越“回应性”立法——中国腐败犯罪刑法立法体系发展70年之检视与完善

刘志伟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尤广宇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腐败犯罪经历了三次结构性变革,形成了仅聚焦于实时腐败问题而忽视前瞻性设计的“回应性”立法模式。尽管“回应性”立法以客观治理需求为基础,以及时应对、有效处理为目标,务求破解既有矛盾,但是受其固有缺陷影响,“回应性”立法欠缺对腐败内在机理的准确把握,因而存在无法突破的体系桎梏。为实现腐败犯罪治理现代化,应当以体系性思考为立法基本点,及时革新现行立法模式,确立积极治理理念的指导地位,明确诱因本位的根源性治理功效,以实现中国腐败犯罪刑法立法体系的新突破。

关键词:腐败犯罪; “回应性”立法; 积极治理; 诱因本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17ZDA135);

听说你写了篇论文,但是不知道投到哪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