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啸:博观约取,搭建你的民法金字塔
孟子云:“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胡适先生曾言:“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要学好民法、刑法、宪法或者任何一门学问,都应如此,努力做到博与精的结合,所谓“宽口径,厚基础”,是也。
作者|清华大学法学院 程啸教授 源自|《民法学习方法九讲》第九讲“民法学人的素养”01
作者的话
二十多年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读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时,曾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我始终摸索不到学习民法的要领,甚至也不知道该读哪些书,该选择什么样的问题来研究。可以说,那时候我真是百思而无法求解。困惑之余,我冒昧写信给谢怀栻先生,信中提了不少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指点。谢老收信后,专门打电话给我,约我去他在西直门的家中谈一谈。于是,我和几位师弟们一起去谢老家中,还带着录音笔,把老人家的谈话录下来。我记得十分清楚,谢老跟我们说:“就拿学民法来说,就是必须在开始阶段把基础概念弄清楚。但是说要把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弄清楚了,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一个事情?民法上一些越是基础的理论,越是不容易弄懂。”又说:“做学问要像建金字塔一样,基础要广,而且要高。高和广是一对辩证关系,基础越广才能越高,基础小而要建一个高建筑那是不可能的。”这些话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一直影响着我这么多年来的民法学习与研究。
与谢怀栻先生的合影(1998年1月27日)
2003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书。在清华执教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刚踏入法学院时,似乎完全不知道要看什么书,如何研读法条,怎么分析案例,写论文更是摸不着门道,甚至连最基本的论文注释要求都不清楚,更谈不上选择好的题目来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了。于是,我始终在思考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民法知识的殿堂,因此,在课堂上,除了专业知识外,我会给同学们讲授一些学习民法的方法,并在小范围内给学生做如何写民法论文的讲座,空闲时写过关于民法论文选题、如何做文献综述、怎样分析案例的文章。其中的一些讲稿和文章现在仍在网络上传播,然而,民法的学习方法正如民法一样,也是一门体系性的学问。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想结合自己的民法学习、研究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撰写一本系统介绍民法学系方法的小书。
《民法学习方法九讲》可以说是我踏入民法之路三十年,略窥民法精义之方法要领的阶段性总结。我想,将自己在民法的教学科研、指导学生当中的这些感悟总结成这本小书,应该能够为学习民法的同学们和有兴趣的读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不敢将本书所介绍的学习方法称为公理或者定律,如果这本小书能为茫然无措、徘徊在民法门前的学子们提供一些指引,照亮一点前方的路,那么,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也会感到莫大的荣幸!
——节选自《民法学习方法九讲》前言(略有改动)
02
新书推介
清华大学法学院程啸教授总结三十年
民法学习、研究和教学经验,
倾囊相授,授人以渔。
国内第一本系统精析民法学习方法的著作,
带领我们推开民法之门。
一、内容简介
本书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先带着读者俯瞰民法体系的全貌,再降落到实处,从民法课程与教科书如何择选开始,为读者打开民法学习的大门。在本书中,程啸教授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有益经验,就如何体系化地吸收和掌握学习民法的知识、怎样分析民法的案例、怎样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写作做好铺垫、怎样写论文等问题给予了充分且详实的回应,并为读者提供了推荐阅读材料,供读者加深理解,燃起兴趣。本书的末章还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阅读方法等方面为民法学人锻造自身的素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本书字字肺腑,犹如与读者促膝长谈。
二、作者简介
程啸,男,江西人,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入选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荣获德国联邦总理奖、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兼任云南省委法律顾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特邀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第三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副会长等。
三、目录展示
第一讲 为什么要学习民法
1.1 民法使人懂得既要保护自己的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与自由
1.2 学会以民法来规划和指导生活和工作
1.3 民法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智慧使人终身受益
1.4 奠定学好其他法律部门的坚实基础
1.5 推荐阅读材料
第二讲 现代法律体系中的民法
2.1 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
2.2 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
2.3 民法与宪法
2.4 民法与刑法
2.5 民法与其他新兴法律部门
2.6 推荐阅读材料
第三讲 民法的体系与全貌
3.1 以民事法律关系为主线来认识民法体系
3.2 通过民事权利体系认识民法的全貌
3.3 推荐阅读材料
第四讲 民法的课程与教科书
4.1 民法课程的设置
4.2 民法的教科书
4.3 民法总论
4.4 物权法
4.5 合同法
4.6 人格权法
4.7 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
4.8 侵权责任法
4.9 深入阅读书单
第五讲 学习民法的基本方法
5.1 掌握基本概念与理论
5.2 认认真真读法条
5.3 多读案例与判决
5.4 掌握民法方法论
5.5 多交流与多写作
5.6 推荐阅读材料
第六讲 怎样分析民法案例
6.1 民法案例分析的步骤
6.2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
6.3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示例
6.4 试着撰写判例评析
6.5 推荐阅读材料
第七讲 学会做民法文献综述
7.1 文献综述的意义
7.2 文献综述的步骤
7.3 推荐阅读材料
第八讲 民法论文的写作
8.1 为什么要写论文
8.2 找到一个好题目
8.3 撰写开题报告
8.4 论文的体系结构
8.5 文章的论证
8.6 文章的形式问题
8.7 修改完善
8.8 推荐阅读材料
第九讲 民法人的素养
9.1 掌握语言的能力
9.2 具有批判性思维
9.3 开阔的国际视野
9.4 宽广的知识基础
9.5 推荐阅读材料
后 记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目录
四、章节选摘
第一讲 为什么要学习民法(节选)
总之,民法使我们知道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民法使我们知道,要积极为权利而斗争,包括为自己的权利,更包括为他人的权利而斗争,要勇于同一切不公正、不正义的事情做抗争。“世界上的一切权利都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不管是国家的权利,还是个人的权利,任何权利存在的前提,都在于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节选内容
第五讲 学习民法的基本方法(节选)
曾国藩针对他的弟弟老是强调外界环境不利于读书的问题,就曾明确指出主观意志力的重要性,否则,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他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读书学习还要有一定的规划,要循序渐进,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又说:“循序而渐进,熟读深思可也。”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节选内容
第六讲 怎么分析民法案例(节选)
学习民法,学好民法,道理和学游泳是一样的。既要有好的教科书、好的老师来引领、指导,更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训练。民法案例分析是法学院应当也能够提供的最好的训练方法。分析民法案例,就是运用所学的民法理论、依据正确的民法条文,分析、解决具体民法问题的过程。通过案例分析的训练,可以检验分析者对相关民法概念、规则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正确与否、掌握程度如何,是检验分析者对民法条文的理解和认识水平的金指标。在成文法国家,无论是法官还是仲裁员,处理案例采取的基本上都是演绎推理的方法。案件事实是小前提,法律规范是大前提,处理结果是结论。由于案例分析训练中的案件事实是给定的、无须争议的,因此,案例分析训练的是确定大前提,即找法,找到正确的法律规范并将之适用于本案。德国民法学采取请求权分析法来分析民法案例,所以,这个找法过程也称为“请求权基础检索”。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节选内容
第七讲 学会做民法文献综述(节选)
文献综述就是对到撰写综述时为止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的学术史的概述。在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著作时,必须通过文献综述来向读者交代学术史,从而使读者清楚哪些观点是其他学者已经提出的,哪些观点是作者所独创的。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凸显作者自己观点的创新之处,为论证作者的观点做好铺垫,也是尊重他人的智力劳动,遵守学术规范的表现。不少学生在撰写民法论文时,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不区分清楚哪些是别人的观点,哪些是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不符合学术规范,也容易出现抄袭剽窃的情形。
文献综述需要撰写者进行所谓主题阅读,要大量阅读并分析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后才可能完成。这个过程也正是使撰写者熟悉、了解该主题的学术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的过程。通过做文献综述,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好的研究方法,了解他人是如何界定关键概念的、如何展开论证过程的,学习他人好的研究思路、论证方法。所以,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学习的过程。
本科毕业一定要撰写毕业论文,研究生必须撰写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并答辩通过,才能被授予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在确定选题时,文献综述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种研究项目时,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的综述也是非常重要的选题依据。因为,只有通过文献综述,才能知道既有的研究已经走到什么地步了,未来能往什么方向走,能够走多远。明确了这些要点的论文选题才可能是值得撰写学位论文的题目,课题申请才是值得资助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个国家级课题和若干研究经费。总之,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准备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抑或申报各类研究项目,都离不开文献综述。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节选内容
第八讲 民法论文的写作(节选)
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出版过一本著作,叫作《治史三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系统介绍了史学的研究方法,里面讲的很多东西在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是共通的、规律性的,对于法律人学习和研究法律也非常有用。严先生在这本书中专门论述了写作的重要性,非常精辟。他说:“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研究阶段。不写作为文,根本就未完成研究功夫,学问也未成熟。常有人说某人学问极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某人可能常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为文,他的学问议论只停留在见解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考验阶段,就不可能是有系统的真正成熟的知识。一个人的学术见解要想称为有系统的成熟的知识,就必须经过收集材料,加以思考,最后系统化地写作出来,始能成为真正知识真学问。因为平时找材料用思考,都是零碎的,未必严密,也无系统。要到写作,各种矛盾,各种缺隙,各种问题,可能都钻出来了,须得经过更精细的复读,更严密的思考,一一解决,理出一条线索,把论断显豁出来,这条论断才站得住,否则只能算是个人看法而已,不足称为成熟的学问。所以,写作是最精细的阅读,最严密的思考,也是问题研究进程中最严肃的最后阶段。”
论文写作总体上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天才诗人或者文学家也许可以做到倚马而就,下笔成文,但是学术论文则不可能这样写成,而是要经历一个确定题目、收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思考、动笔写作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简单地类比一下,就相当于古人炼铁一样。要从制造熔炉开始,到挑选矿石,加以粉碎,进行筛选,开始熔炼,千锤百炼,进行锻造,打造成型,最后淬火。所谓一个人不写东西,但是很有见解,顶多就是在说他发现过一些高品质的矿石而已,但是,如果不经过艰辛的写作过程,最后形成学术论文,也就是一些见解,距离真学问、真知识的距离,和一堆矿石距离一件打造好的铁器相同,都差着十万八千里。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节选内容
五、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