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法学季刊》创刊100周年暨新时代法学期刊高品质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法研在线 2023-03-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Author 苏大学报法学版




2月18日晚,由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苏州大学期刊中心共同主办,《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编辑部承办,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协办的“纪念《法学季刊》创刊100周年暨新时代法学期刊高品质发展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的线上形式成功举办。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教授,王健法学院院长方新军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法学》主编黄文艺教授、《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教授、《法学家》主编史际春教授、《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教授、《法商研究》主编姚莉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法学》主编胡玉鸿教授、《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现代法学》主编赵万一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环球法律评论》主编李洪雷教授、《政治与法律》主编姚建龙教授、《当代法学》主编李建华教授、《法律科学》主编杨建军教授、《东方法学》主编施伟东、《交大法学》主编彭诚信教授、《法学论坛》副主编吴岩、《法制与社会发展》副主编苗炎、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伟教授、江苏博士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周连勇律师、苏州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江波教授以及《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编辑部成员等20家法学期刊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视频会议合影截图



开幕式

开幕式由《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主编上官丕亮教授主持。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方新军教授和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教授分别代表学院和学校致辞。


方新军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向应邀参会的的各位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随后介绍了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发展的四个重要节点,2014年创办《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便是其中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法学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很多困难。正好《法学季刊》创刊100周年,法学版赓续东吴法学的传统,召开此次研讨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最后,希望各位与会专家继续支持法学版的发展!




李孝峰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苏州大学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期刊发展注入了澎湃伟力,指明了前进方向。苏州大学始终牢记“期刊强国”的责任担当,全力构建全方位集群化发展的学术共同体新平台。期待通过本次研讨能够形成一批前瞻性、开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新时代法学期刊高品质发展。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致辞环节结束后,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伟教授以《东吴<法学季刊>之历史考察与学术影响》为题对老东吴《法学季刊》进行了回顾,详细介绍了《法学季刊》的1922年创立及其沿革、中国近代大学创办最早最著名专业性法学期刊的历史地位及其学术影响,特别是其以国内一流法学教育为依托、稿源的外化性与高质量、比较法的宗旨与特色、国内一流的栏目专号设计、国内一流的编辑团队等成功办刊经验。






第一单元研讨

第一单元由《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副主编李中原教授主持,《中国法学》主编黄文艺教授、《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教授、《法学家》主编史际春教授、《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教授、《法商研究》主编姚莉教授、《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法学》主编胡玉鸿教授、《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分别就期刊定位、期刊合作、期刊评价、期刊特色等发表了真知灼见。




《中国法学》主编黄文艺教授首先转达了分管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的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对本次研讨会成功召开的热烈祝贺,对《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所取得成就的崇高敬意,对法学期刊界各位同仁的诚挚问候,然后代表《中国法学》杂志社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法学期刊界提供线上交流机会表示感谢!他指出,1922年创办的《法学季刊》是中国近代法学期刊的先驱者先行者,为今天办刊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围绕“新时代法学期刊的高品质发展”的问题,他重点讨论了法学期刊的定位问题。对于法学期刊整体发展来说,不同期刊的定位有所区别,有利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防止同质化、低效率的竞争,从而形成良性的期刊布局。对于单个期刊来说,期刊定位直接影响选题策划、约稿用稿的发力方向和重点领域,也会影响到作者对刊物的认知和投稿选择。《中国法学》主要刊发关于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在选题策划和约稿用稿上注重宏观性、战略性、自主性、前沿性。



《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教授发言指出,纪念《法学季刊》创刊100周年的意义是我们要传承重视法学知识生产传播的精神。对于新时代法学期刊的高品质发展,建议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学期刊发展需要相互的协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办出各自特色;第二,法学期刊应以学术质量第一来满足回应法治建设的实践需要,使期刊发展相对独立于期刊评价;第三,法学期刊刊文需要注重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概念和政治决策的法学转化、国家各领域的重大制度改革、重大的法律实务难题等。



《法学家》主编史际春教授充分肯定了《法学季刊》是一份沉甸甸的法学学术积淀和法学学术的传统遗产,并认为这是《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的幸运,更是办好刊物的底气。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法学期刊要充分展现四个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期刊定位对于刊物发展具有重要地位,《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要充分利用东吴法学的期刊传承和学术积淀,建议将刊名改为《东吴法学》,显示自身特色。


 

《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发言指出,好的学术期刊应当通过刊发有价值的文章推动学术争鸣,助力学者成长。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作者在期刊发文主要是为了满足获得学位或晋升职称的需要,评价文章的学术水平主要看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而疏于评判文章的内容,其后果反而是削弱了期刊促进学术发展的作用。目前,一些机构已经以代表作审核取代了“以刊评文”,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但同时这也是对期刊工作的一种考验。



《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教授发言指出,明白《法学季刊》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的内驱动力才是我们纪念的重要意义所在。学术期刊要高水平发展,就必须清楚认识影响发展的痛点到底在哪里?真正卡我们脖子的到底是什么?新时期法学期刊高品质发展的痛点之一,在办学术刊物,办刊人需要面对评价体制、考核指标的压力,难以做到自主办刊。而要突破这一困境,东吴《法学季刊》是一面镜子,除了需要法学期刊同仁们内心深刻的见地和学术坚持的精神外,还需要加强期刊间的沟通和合作,这样才能去改变由评价者来控制学术刊物选文发文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



《法商研究》主编姚莉副校长结合《法学季刊》的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办刊心得,主要分享了以下几点看法:一是辩证地看待稿源和自发率问题,初创的期刊应通过各种制度机制充分吸收校内的优秀稿件;二是打造专业的编辑队伍,严格落实期刊责任编辑等相关制度,同时落实编委会和外审专家的组织机制;三是突出刊物特色,办刊需要找准定位,错位竞争,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办刊环境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四是重视基础学科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并鼓励比较研究,积极承担法学期刊的时代使命。



《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讲述了《法学季刊》多位编委会成员与武汉大学的渊源和交集,感念先贤们的远见卓识。对新时代法学期刊发展尤其是《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的发展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理想主义适当超越功利主义,对学术新人、冷门学科多一些温暖和人文主义关怀;二是结合期刊自身特点进行定位,体现期刊的历史底蕴,办出特色。



《法学》主编胡玉鸿教授通过“三个值得”强调了《法学季刊》的历史成就,同时表达了对《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的期待:第一,《法学季刊》100周年的确值得纪念,要从中吸取优良的办刊经验;第二,办刊经验的确值得交流,在这一点,他指出期刊要厚植原理、回应现实、要有世界眼光;第三,《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还值得努力,努力保住CSSCI扩展版并形成特色,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认为纪念百年前的《法学季刊》,有利于让我们寻找办刊初心,并指出创办一流学术期刊需要做到三个“兼顾”:第一,要兼顾长远和当下,既要有从长远追求一流期刊的目标,也要立足当下,沉下心来办刊物;第二,要兼顾名家和新秀,既要坚持向名家约稿,也要大力支持和培育青年学者;第三,要兼顾创新和传承,既要有追求创新的梦想,同时也要做好学术传承。具体而言,我们要把期刊当作公益平台,每一个人都是有话语权的,有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我们所做的就是从中选出那些有思想、有洞见、有传承的好文章。






第二单元研讨

第二单元由《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副主编程雪阳教授主持,本单元继续围绕会议主题开展研讨,《现代法学》主编赵万一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环球法律评论》主编李洪雷教授、《政治与法律》主编姚建龙教授、《当代法学》主编李建华教授、《法律科学》主编杨建军教授、《东方法学》主编施伟东、《交大法学》主编彭诚信教授、《法学论坛》副主编吴岩、《法制与社会发展》副主编苗炎等分别就期刊审稿流程、期刊栏目建设、约稿选稿平衡、期刊自发率、扶持青年学者等发表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现代法学》主编赵万一教授主要介绍了《现代法学》的相关情况和办刊经验,包括审稿程序的优化、外审意见的辩证对待、特色栏目的设置、恰当处理好校内稿件与校外稿件的关系等。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对法学期刊包括本刊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将刊名改为《东吴法学》,这是历史的传承,足具标识性;二是刊物要把历史的特色和历史感表现出来,比如在栏目设置方面,要体现东吴法学的特点;三是期刊的发展要有学术的情怀,办刊人要遵守职业伦理,形成良性竞争;四是加强期刊间的合作与交流,维护期刊共同体利益。



《环球法律评论》主编李洪雷教授分享了几点办刊经验:一是办出刊物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坚持世界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刊发具有学术含量和学理深度的外国法、比较法文章;三是注意从中国的法治实践当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法治命题、法学命题,建构中国法学话语体系;四是以主题研讨栏目建设为抓手,增强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引领法学研究。



《政治与法律》主编姚建龙教授介绍了《政治与法律》与老东吴大学法学院及《法学季刊》渊源并结合办刊经验谈了两点心得:第一是面临竞争激烈的办刊环境,要保持刊物的品格和自身的风格,设置具有特色和相对稳定的栏目,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第二是加强期刊界共识的形成,并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法学研究的规范化。



《当代法学》主编李建华教授谈了三点想法:第一,目前保持刊物的特色与风格比较困难,刊物应从实际出发平衡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热点问题研究的关系;第二,肯定匿名评审机制的重要性,但不能使其成为唯一的评审程序而完全依赖,要有辅助性评审标准,从而形成多元的评价机制;第三,关于自发率的问题,如果能够吸引本院最优秀的稿件并遵循客观公正的评审程序,保持适当自发率具有积极意义。



《法律科学》主编杨建军教授介绍了《法律科学》近年来设置特色栏目等方面的办刊经验,并提出法学期刊需要共同面对的四个问题:一是名家稿件与学术新秀相扶持的结合;二是中国问题与域外法学研究的结合;三是要做好政治问题的学术表达;四是热点问题与基础理论的关系。



《东方法学》主编施伟东专职副会长指出,我们回望历史看见未来,但是要想解决问题还是要回到当下,我们要遵守规则,形成竞争合作的框架。第一,法学期刊要做到增量知识的生产,然后向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迁移;第二,法学期刊要跟上学术传播建设的步伐,向学术传播生态建设迁移;第三,法学期刊可以组织作者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向制度生产迁移。



《交大法学》主编彭诚信教授主要表达了办刊的艰辛与不易,但依旧保持办刊的学术情怀,并积极做好扶持青年学者和期刊影响因子之间的平衡,保障冷门学科的发文比例,迎接新媒体传播模式的挑战等。



《法学论坛》副主编吴岩主任结合自身的办刊经验,提出要处理好约稿与选稿之间的关系,加强组织策划的主动性的同时要做好自然来稿的选稿工作,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名家约稿保障期刊影响力,另一方面认真选稿是对青年学者的扶持,这是期刊应有的学术情怀和责任。对于新刊来说,建议还是要争取多刊发高端学者的文章,这样可以更快地提升影响因子,在这之后可以更好地扶持青年学者。



《法制与社会发展》副主编苗炎副教授主要介绍了《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几点办刊经验:第一点是坚持理论法学期刊的特色定位;第二点是注重栏目建设,适时增设新栏目;第三点是自然投稿和选题策划并重;第四点是平衡考虑学术热点文章和冷门学科文章,既不放弃学术热点问题,同时也要支持冷门学科的发展;第五点是积极支持青年学者成长。






闭幕式

闭幕式由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周连勇律师主持,苏州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江波教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主编上官丕亮教授分别代表苏州大学期刊中心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编辑部总结致谢。



江波主任向与会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苏州大学的关怀、对《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的关心和帮助,并表示会好好吸收各位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努力与法学院一起办好《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上官丕亮主编感谢这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对《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的指点迷津、传经送宝,期待和盼望各位嘉宾主编对《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进一步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也祝福所有的法学期刊在新时代都有新发展、大发展、高水平发展。最后,他以一首小诗“法学期刊的春天不是梦”小结了这次纪念《法学季刊》创刊100周年研讨会并表达了对新时代法学期刊高品质发展的期待。

法学期刊的春天不是梦


杂志百年受人颂,

著名主编精点评。

法学期刊振雄风,

学者扬眉法治兴。




END


图文编辑:张盼盼

审核:上官丕亮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简介


早在1922年,东吴大学法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法学期刊之一——《法学季刊》,分为中文版和英文版,是20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方法学界的重要交流媒介。为传承和弘扬老东吴法学教育的传统和精神,苏州大学法学院于1996年创办了院刊《东吴法学》,直至2013年秋一共出版了27卷。经校内资源整合并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于2014年2月正式创刊,它是《东吴法学》的继承和延展。自创刊以来,本刊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以学思之纯正、为文之旨趣为取向,注重法理,恪守学术,主要包括本期聚焦、数据法治法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学术专论、域外译文、经典判例等栏目。


本刊纸刊投稿系统地址:

http://szfx.cbpt.cnki.net


本刊微信公众号征文邮箱(征稿启事)

sdfxbwxzw@126.com


【本刊得到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江苏明台律师事务所的资助】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苏州大学学报

教科版

苏州大学学报

法学版

您若喜欢,戳戳“分享”“点赞”或“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