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法研在线 2023-12-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Author 编辑部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目录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1.优化法学学科体系  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笔谈)

(1)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付子堂(4)

(2)努力建构中国人权话语体系

张永和(7)

(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大意义

龙大轩(10)

(4)全面推进适应时代变革的数字法学学科建设

周祖成(13)

(5)开启新中国刑法学现代化与本土化发展的新时代

石经海(16)

(6)纪检监察学科人才培养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谭宗泽、马银玲(18)

(7)新时代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建设的三个维度

喻少如(21)

(8)持续做好高校的民法典教育

黄  忠(24)

(9)面向创新型国家的高水平知识产权学科建设

易健雄(27)

(10)加快推进医事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汪青松(29)

(11)全面加强我国劳动法基础理论研究

李  雄(32)

(12)构建与智能社会相适应的人工智能法学学科体系

陈  亮(35)

(13)切实加强新时代区域国别法治人才的培养

张晓君(38)

(14)气候法学的现实背景、学科内涵与推进路径

徐以祥(4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专栏

2.中国宪法的价值谱系及其时代图景

苗连营(45)

3.宪法的“根本法”说之辩立——驳“母法”说

夏正林(57)

4.省级人大常委会在合宪性审查工作中的宪制角色

李松锋(69)


法学论坛

5.动物民法地位的四类重设与我国的应然选择

徐国栋(81)

6.论诉讼程序的纯粹正当性

段厚省(110)

7.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构建的实践与法理

任世丹(126)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合规专题

8.论域外刑事合规制度不当适用的阻断与反制

马 涛(140)

9.行政合规整改嵌入监管体系的路径及制度保障

赵 阳(154)


党内法规、纪检监察学研究

10.论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标准

姬亚平、王艾捷(167)




摘要


01

优化法学学科体系

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

作者:

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  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纪检监察学院)

张永和(西南政法大学  人权研究院)

龙大轩(西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院)

周祖成(西南政法大学  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行政法学院)

石经海(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院)

谭宗泽(西南政法大学  纪检监察学院)

马银玲(西南政法大学  纪检监察学院)

喻少如(西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黄  忠(西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

易健雄(西南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

汪青松(西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

李  雄(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

陈  亮(西南政法大学  人工智能法学院)

张晓君(西南政法大学  国际法学院、区域国别学院)

徐以祥(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

摘要: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见》全面系统深入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充分总结和反映新时代中央关于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法治人才培养、高等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实践经验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首次完整、集中阐述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相关要求和组织实施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论断和新表述,指明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目标、方向和主要任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院校之一,西南政法大学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奋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而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学知识体系;新兴学科;学科交叉融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02

中国宪法的价值谱系及其时代图景

作者:

苗连营(郑州大学  法学院)

摘要:中国宪法的价值谱系演绎着我国宪法生成演变的深层逻辑与发展脉络,主导着我国宪法的存在形式和运作过程,反映着我国宪法的精神气质和整体风貌,映射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和规范特征。富强、民主、法治、人权诸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构成了四维一体的中国宪法价值谱系。虽然中国宪法的价值要素与西方社会的宪法价值在话语符号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其精神实质却有着诸多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差异。中国宪法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正是蕴含于宪法的价值要素以及立基于这些价值的制度建构及行宪实践之中。

关键词:中国宪法;价值谱系;富强;民主;法治;人权


03

宪法的“根本法”说之辩立

——驳“母法”说

作者:

夏正林(华南理工大学  法学院)

摘要:学界通说认为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这种说法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是对作为根本法的宪法性质的误读,是造成实践中宪法效力虚置的认识上的根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基本功能是控制权力,尤其是对立法权的控制。而“母法说”恰恰使宪法效力的实现依赖于立法权。宪法与普通法律并非是源和流的关系,用“母”和“子”的关系描述两者的关系不恰当。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应当加强对立法的合宪性审查。

关键词:宪法;母法;根本法;高级法


04

省级人大常委会在合宪性审查工作中的

宪制角色

作者:

李松锋(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院)

摘要:省级人大常委会是连接全国人大和其他各级地方人大之间关系的纽带,在合宪性审查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否具有合宪性审查权却在制度上不明确,学术上有争议,实践中不统一。根据我国的宪制安排和合宪性审查的功能需求,省级人大常委会作为宪法遵守和执行的保证者与地方性法规的批准者,并不具有合宪性审查权,也不适宜从事合宪性审查工作。省级人大常委会应在其职责中穷尽合法性审查、必要时提出合宪性审查报告或要求,做好有关立法事实的搜集、甄别和认定等工作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合宪性审查,并及时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合宪性审查决定落到实处。

关键词:省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合宪性审查


05

动物民法地位的四类重设与我国的应然

选择

作者:

徐国栋(厦门大学  法学院)

摘要:在世界上有民法典的91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典重设了动物民法地位,4个国家正打算进行重设,形成一股潮流。所谓重设,就是不再把有生命的动物与无生命的物件等同。重设的模式有四类,即动物非物模式、动物有感生灵模式、特殊客体模式(又称全动物模式)、有限主体模式。一旦完成动物民法地位重设,民法整体必须经受或大或小的重构。动物非物模式重构较小,有限主体模式重构最大。我国《民法典》未完成动物地位重设,没有采纳我国学界提出的特殊客体模式、有限主体模式重构建议。未来的《民法典》应采用有感生灵模式重设动物地位,同时吸收其他模式的合理因素对民法典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动物;有感生灵;有限主体;民法典


06

论诉讼程序的纯粹正当性

作者:

段厚省(复旦大学  法学院)

摘要:诉讼的本质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诉讼程序的本质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秩序,诉讼程序的纯粹正当性是法律系统的二阶交往理性。诉讼程序的纯粹正当性构成要素有四,分别是言语行为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表达的真诚性和言语行为的合法性,其中言语行为的合法性之合法乃是指合诉讼程序法之外的其他的法。诉讼程序制度的全部规范都在于促进该四个纯粹正当性要素的实现。这四个要素相互结合,可以承担起对诉讼程序之制度与实践进行正当性评价的任务。无论是诉讼程序本体还是诉讼程序周边的制度与实践,凡是能够促进诉讼程序纯粹正当性的就是正当的,凡是减损诉讼程序纯粹正当性的就是不正当的。

关键词:诉讼程序;正当程序;程序正当性;交往理性


07

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构建的实践与法理

作者:

任世丹(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院)

摘要:我国环境司法实践中采取的三种执行模式,均致力于帮助人民法院克服专业技术短板,无法真正解决生态环境修复执行的结构性困境。个案中创设的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将执行的事务性工作通过法定形式交由专业机构或组织代管,并以管理人为平台回应公共利益代表的监督诉求,更加契合生态环境修复执行需求,具备作为一项专门性执行制度的价值。细化执行实施权的多元配置,是通过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破解“执行难”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该制度规范的内在逻辑。在制度构建过程中,有必要对管理人选定程序、代管费用的使用管理以及公众监督机制等核心规范予以明确。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生态修复管理人;执行实施权


08

论域外刑事合规制度不当适用的阻断与

反制

作者:

马 涛(江南社会学院)

摘要:刑事合规是当前刑事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改革实践的热点论题,多数学者基于企业犯罪治理的微观视角主张对该项源于美国的制度进行移植,少有学者会从国家安全宏观立场反思其正当性。刑事合规既不完美,其作用也不宜被过分地夸大,刑事合规的本质就是合规的一种类型。由于美国的合规制度大多自带较为鲜明的政治底色,常与“长臂管辖”、经济制裁等工具性手段相系,俨然已经异化为干涉、打压他国的武器,突出表现为一种法律霸权。对此,应当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阻断、反制域外合规制度的不当适用,主动塑造并引领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不断拓宽我国企业合规的适用范围,凸显企业合规外向型制度功能,丰富运用法治力量开展斗争、应对挑战、化解危害国家安全风险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刑事合规;企业合规计划;长臂管辖;法律霸权;国家安全


09

行政合规整改嵌入监管体系的路径及

制度保障

作者:

赵 阳(南开大学  法学院)

摘要:近年来,合规治理的理念深刻影响着我国行政监管的改革,行政合规整改是我国行政监管的一次重要制度调整与尝试。实践中,行政合规整改制度嵌入传统监管体系,可以概括为合规义务转化为约定义务、法定义务以及倡导性义务三条规范路径。从制度保障的视角看,一方面,行政合规整改应当引入法治保障机制,坚持制裁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以及正当程序原则;另一方面,行政合规整改应当建立实效保障机制,从界定适格对象、确立合规基准、建立义务履行机制以及设置激励措施四个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合规整改;行政合规;政府监管;法治保障


10

论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标准

作者:

姬亚平(西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院)

王艾捷(西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院)

摘要:证明标准是对案件事实认定的评价尺度,其合理设置对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以及诉讼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纪检监察案件证明标准存在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与特有属性。构建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标准体系,应围绕法律价值、多样性与灵活性等考量因素,以多元化、多阶段、一致性以及主客观相结合为原则,从程序上和案件最终定性上确定纪检监察案件证明标准的应然选择,从而形成多元又统一的证明标准体系。

关键词:证明标准;纪检监察;法律价值;体系构建




初审:谢锦添    审核:李燕   黄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