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检察》2023年第6期要目

法研在线 2023-12-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检察杂志 Author 人民检察

目 录


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秩序保障刑事法律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刑事检察五年回顾

孙 谦

新时代检察职能一体化的推进与实现路径

侯亚辉 匡旭东

实务研究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工作的运行状况及改进建议

龙宗智 陈 猛 唐云阳

侦监协作机制下侦查监督的理论展开与实践进路

张 栋 马玮玮 陈修勇

中国特色检察委员会制度

的实践与发展研究专题

检察委员会决定的效力探析

张 杰

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

皇甫长城 王立华

检察委员会议案工作机制的优化与落实

黄文艾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厅长笔谈

以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助推检察工作现代化

滕继国等

权威解读

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解读

宁中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解

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蕴含的法理思想及其启示

刘佑生

数字检察征文

数字赋能提升环境保护税收征管检察监督质效

吴新明 赵 辉 张 波

观察与思考

以诉源治理做实新时代行政检察工作

朱佩佩 韩彦霞

台湾法治

两岸财产权检察保护及刑事诉讼制度发展

——2022年海峡两岸检察制度研讨会会议综述

单 鲲 周孙章

观点撷要

从十大特性理解和优化营商环境

钟瑞友

斡旋受贿的认定和处理

詹福进

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办案质量的途径

饶学兵 王 亮 叶 鸿


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新时代检察职能一体化的推进与实现路径

摘要:检察职能一体化是司法体制改革检察环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法律监督、促进公正司法、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的具体体现。检察职能一体化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充分的实践需要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赋予了检察一体化新的内涵。但也应当看到,我国检察机关在职能一体化的改革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检察机关应以系统观念为“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提供科学指引,统筹谋划从促进相关检察职能的一体发展、推动不同检察职能的有机融合、强化特殊检察职能的科学调配等方面探索检察职能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四大检察” 检察职能 一体化

作者简介:侯亚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厅长;匡旭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重点研究课题《检察职能一体化研究》(GJ2022B01)的研究成果。


实务研究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工作的运行状况及改进建议

摘要:当前,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工作的运行状况不尽如人意。从工作现状看,存在机构设置不统一、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审查业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运行机制看,存在审查启动主观性较强、审查方式方法多样性与类型化不足等方面问题。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兼具技术协助和技术监督双重功能,审查权是检察权的附属权能。完善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工作,需明确审查的范围与重点,合理设置审查的启动与实施程序,建立类型化的审查方式,完善审查的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发挥审查意见的诉讼功用等。同时,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及业务建设等方面为其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技术性证据 专门审查 审查类型化 职能定位 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龙宗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猛,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技术部主任;唐云阳,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2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课题《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工作机制研究》(GJ2022C28)的阶段性成果。


侦监协作机制下侦查监督的理论展开与实践进路

摘要: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反映了以双赢多赢共赢为核心的侦查监督理念的新发展。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依托侦监协作办公室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侦查监督从事后监督到事中监督、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从数据共享到数据共用转变。然而,侦监协作机制背景下的侦查监督实践仍面临检警认识有待统一、考核指标设计有待完善以及数据共享程度不深等难题。为此,需要发挥侦监协作办公室的“前端”优势,加强理念传导、凝聚侦诉共识;建立立体评价体系,激励检警同向发力;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协同办案效果;强化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推动数据共享、共用走向数据共治。

关键词:侦查监督 侦监协作办公室 数字检察

作者简介:张 栋,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玮玮,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修勇,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中国特色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实践与发展研究专题


检察委员会决定的效力探析

摘要:检委会决定具有法定效力,办案检察官、下级检察机关和检察长应当遵守执行。检委会决定应当及时执行,出现特定事由不予执行时,应当经过法定程序予以更改。当前,应完善检察权内部运行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检委会决定的效力,强化检委会办案组织的职能定位,赋予检委会决策更强司法属性,更好发挥检委会决策对检察官办案的监督制约作用,实现检委会办案权力行使和责任承担的统一。

关键词:检察委员会制度 决定效力 民主集中制 检察权内部运行

作者简介:张 杰,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检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法学博士。


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

摘要: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的重大业务工作决策机构和重要办案组织,是党领导检察业务工作的重要抓手。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检委会工作,应准确理解检委会委员作为担任特定法律职务的检察官的身份性质和职责定位,切实发挥检委会委员作为最优资深检察官的“大家”引领作用、“大师”示范作用和“导师”带教作用。科学设计检委会会前程序,通过加强检委会委员会前阅卷准备、部门负责人和分管检察长审核把关,以及承办人预汇报磨练等方式,切实提高会前程序对检委会决策质效的保障作用。同时,应严格把握列席检委会人员范围,确保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内部决策机构的属性。

关键词:检委会委员 身份性质与职责定位 会前程序 列席人员范围

作者简介:皇甫长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立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检察官。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解


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蕴含的法理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王阳明创建的致良知学说与现代司法良知如出一辙,强调心中的定盘针为普世道德法则,衡量善恶的标准为国家法度和乡规民约及伦理道德。阳明秉承“大一统”法理,在乱世用重典的时代,创造性提出了“罪疑惟轻”的法理思想,体现了人文关怀。阳明为政一方,审案重息诉,断案观心智,治乱重法度;赏不逾时,罚不后事;推行十家牌法等户籍登记查验制度,创建具有现代民事法雏形文化的《南赣乡约》,定分止诉,治理偏远山区井然有序。上述法理思想的提出和运用,充满智慧,给现代司法以启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以传承其精华,发挥其更大价值。

关键词:致良知 司法良知 天理国法人情 罪疑惟轻

作者简介:刘佑生,国家检察官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


观察与思考


以诉源治理做实新时代行政检察工作

摘要:诉源治理将检察职能向源头和前端延伸,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是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的重要着力点。行政检察参与诉源治理能够弥补行政争议前端化解不足及终端解决的滞后性,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做实行政检察工作的更高要求。当前,行政检察部门应找准抓手,进一步完善行政争议诉源治理促进机制,全面推动争议的源头预防、源头化解和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实现行政检察在诉源治理层面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诉源治理 “穿透式”监督 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行政检察类案监督

作者简介:朱佩佩,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三级检察官;韩彦霞,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一级检察官。

本文系2022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机关加强诉源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刘梦洁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新型疑难典型案例征集令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声明:本刊从未委托第三方中介征订杂志,在此提供正确订阅方式,谨防假冒。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