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检察》2023年第9期要目

法研在线 2023-12-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检察杂志 Author 人民检察

目 录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的检察实践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楫扬帆公益诉讼检察新征程

张雪樵

专 稿

数字法学若干范畴的思考

姜 伟

法学专论

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之认定

肖中华 曾一珩

 检察侦查工作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与基本路径

——以浙江检察侦查工作为视角

王祺国

权威解读

最高检、公安部《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解读

苗生明 周惠永 纪丙学

涉外法治

检察职能与涉外法治建设

阮丹生 曹 华 张宏峰

前沿动态

以职务犯罪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反腐败工作大局

——首届全国职务犯罪检察论坛综述

郑志恒

检察聚焦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三人谈

张建伟 施净岚 周媛媛

聚焦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

 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的规范化进路

田 力 张立新 刘长江

行政非诉执行之行政行为具有可执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祁 菲

 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完善

闫尔宝 李 冉 吴 宁

司法改革探索

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之检视及对策

施忠华

涉知识产权犯罪企业合规的困境与纾解

邓宏光 王 磊

观察与思考

网络犯罪的检企共治模式探索

金小慧等

刑法上中立性行为的归责探讨

曾 滨

犯罪工具认定和没收标准之辨析

王 莉 胡成胜

观点撷要

基层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之优化

顾香玲 张英良 周青叶

刑法中从业禁止相关规定的具体适用

郭亚峰 贾巧云



法学专论

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之认定

摘要: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中“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认定较为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一概念的实质内涵缺乏充分认识。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是指进行证券交易,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具有利用内幕信息的高度盖然性的人员。对其认定必须把握“手段非法性”和“交易行为明显异常”的判断标准。为维护证券市场投资者相对平等的交易秩序,司法解释对内幕信息知情人的亲属和接触人设置了相较于其他主体更高的责任要求。“正当理由”和“正当来源”作为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出罪事由,应当足以证明行为人的交易行为与特定内幕信息之间至少不具有唯一性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犯罪主体 高度盖然性

作者简介: 肖中华,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曾一珩,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检察侦查工作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与基本路径

— —以浙江检察侦查工作为视角

摘要:目前,检察侦查工作还比较薄弱。从浙江检察侦查工作实践来看,要推进检察侦查工作现代化,应充分体现侦查办案的优质高效、行稳致远,更有力地服务、促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应强调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斗争性、法治性等检察侦查理念,推进检察侦查理论、职能、组织、情报体系建设,完善检察侦查一体化、复合型办案、数字侦查保障、办案协同等机制,同时有规划、有目的地加强检察侦查队伍的法治化现代化能力建设。

关键词:检察侦查 一体化 数字赋能 现代化

作者简介: 王祺国,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涉外法治

检察职能与涉外法治建设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精髓所在。涉外法治工作与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涉外法治建设对于我国国家整体利益具有重大、长远和战略意义。涉外法治建设进程离不开检察机关的参与和发挥作用。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助力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以务实国际检察交流与合作参与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关键词:涉外法治 检察职能 刑事司法协助 国家利益

作者简介:课题负责人:阮丹生,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局长。课题组成员:曹华,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宏峰,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办公室副主任。

本文系2022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检察职能与涉外法治建设》(GJ2022B13)的阶段性成果。


聚焦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

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的规范化进路

摘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非诉执行监督, “一手托两家”,通过对行政非诉执行活动的监督,既监督法院公正司法,又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行政权在法治轨道运行,以实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目的。当前,由于行政非诉执行法律规范体系还不完善、检察监督标准仍存在分歧,以及执行异议、复议等检察监督前置程序的限制等,导致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功效发挥不足。上述问题亟待理论上予以研究廓清、法律上予以明确、实践中予以规范。

关键词:行政决定 行政非诉执行 检察监督 规范化

作者简介:田力,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张立新,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刘长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

本文系2019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研究》(GJ2019C21)的阶段性成果。


行政非诉执行之行政行为具有可执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 155 条第 1 款第 2 项要求申请法院执行的行政行为具有可执行内容,内含行政行为有给付内容且给付内容明确两方面含义。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执行内容是非诉执行检察监督中的重点审查内容之一。申请执行的行政行为所确定的给付内容必须是确定的、最终的。常见的具有可执行内容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协议、行政裁决、行政命令等。检察机关在非诉执行检察监督中应从“质” “量” “定”三方面综合判断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执行内容。

关键词:可执行内容 给付 责令 行政决定 行政命令

作者简介:祁菲,国家检察官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观察与思考

刑法上中立性行为的归责探讨

摘要:中立性行为的刑事归责判断关系社会法益保护、公民行动自由乃至社会发展活力。理论界对中立性行为的处罚范围应当予以限缩具有普遍共识,但是对于限缩的标准,各类学说莫衷一是。建议将视角从类型性体系思维转向机能性体系思维,重新审视中立性行为的判断标准,倡导以主客观结合的整体归责判断为基础,以角色期待、利益衡量等综合要素作为补充,限定中立性行为处罚的范围。

关键词:中立性行为 客观归责 主观认知 机能性体系

作者简介:曾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市纪委市监委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组副处长。


犯罪工具认定和没收标准之辨析

摘要:犯罪工具的认定和没收应是相互独立且存在先后逻辑顺序的两个问题。设置犯罪工具的认定标准应暂时撇开犯罪工具没收的考量因素,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即主观方面,行为人存在认识并且控制该物品作用于犯罪行为的意图;客观方面,该物具有造成犯罪危害的功能,并且已经被用于实施犯罪或者具有被用于实施犯罪的现实危险性。认定犯罪工具后,对于应否没收、如何没收犯罪工具等问题,可引入公法的比例原则,从妥当性、必要性、均衡性三个维度加以综合判断。

关键词:犯罪工具 认定标准 没收标准 主客观相统一 比例原则

作者简介:王莉,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讲师;胡成胜,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一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

本文系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涉黑财产处置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王新颖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新型疑难典型案例征集令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2023年《人民检察》订阅中!可随时订阅、补寄期刊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