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检察》2023年第11期要目

法研在线 2023-12-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检察杂志 Author 人民检察

目 录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的检察实践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推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中展现检察担当     

时侠联

树立正确监督思维和办案理念 高质效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责

侯亚辉

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检察案件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发展进路

张 为等

法学专论

径行逮捕案件可否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韩 旭

政府履行数据安全保障义务研究

——以企业报送数据为视角

高艳东 李 易

权威解读

新修订的《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的理解与适用

申国军

检察聚焦

强化检察理论研究 助推法律监督现代化

王建军等

司法改革探索

因应犯罪结构变化协力推动轻罪治理

孙春雨

检察机关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构建

刘慧萍 刘 勇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解

中国古代良法善治的思想源流、制度表达与当代传承

阮致远 赵晓耕

观察与思考

命案积案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余 萍 潘慕元

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的实践考察与完善

刘月娥 郭雅洁

争 鸣

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与刑法的关联性保护检视

 夏 娜 刘晓山

域外法治

日本减少犯罪体系介绍及借鉴

石博升

观点撷要

组织参与国(境)外赌博罪的认定

赵 浩 王 涛 邢进生

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的优化

邱鹏宇 李 硕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笔谈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推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中展现检察担当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为新时期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检察公益诉讼从试点至今经过八年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司法实务,都为该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制度发展完善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未来,建议推动出台检察公益诉讼法;健全检察公益诉讼司法制度;积极稳妥拓展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优化公益诉讼流程及诉权运行,合理分流案件,推动诉讼有序衔接;完善诉前检察监督规则和方式。

关键词:检察公益诉讼 现代化 法律监督 实践样本

作者简介:时侠联,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树立正确监督思维和办案理念   高质效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责

摘要:高质效履职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促进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刑事执行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检察机关的传统职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不仅具有刑事执行监督职责,而且承担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职能,肩负保障法律在刑事执行领域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刑事执行和相关司法活动公平公正的重要使命。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应当坚持正确的监督思维和办案理念,在“派驻+巡回”有机融合、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方面高质效履职,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方式,推动刑事执行检察各项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办案能力水平。

关键词:高质效履职 刑事执行检察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侯亚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厅长、一级高级检察官。


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检察案件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发展进路

摘要:检察案件管理从试点探索到规范运行,历经20多年发展完善,当前正处于进阶升级阶段。检察案件管理履职实践中存在中枢作用不足、规范执行不实、智慧支撑不够和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应准确把握检察案件管理现代化的时代定位,全面推进制度规范化,着力完善一体化联动机制,统筹打造数字化工作模式,分层开展专业化素能培训,努力以检察案件管理现代化服务保障检察工作现代化。

关键词:检察案件管理 制度演进 现代化 路径

作者简介:课题组组长:张为,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课题组成员:吴海伦、彭云杰、李峥峥、邹悦平、魏榕。

本文系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案件管理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案件管理履职的实践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法学专论

径行逮捕案件可否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摘要:司法实践中,检察官对径行逮捕案件可否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导致实务做法各异。应注意刑事诉讼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社会危险性的推定并不牢固,且应允许反驳。因此,应当将径行逮捕案件纳入羁押必要性审查范围,在是否变更或者建议变更羁押措施问题上,应注意区分曾经故意犯罪与本次犯罪的间隔时间,两次犯罪性质的轻重,是否一人犯罪或者共同犯罪以及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综合考量。

关键词:径行逮捕案件 羁押必要性审查 社会危险性

作者简介:韩 旭,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府履行数据安全保障义务研究

——以企业报送数据为视角

摘要:在数字政府战略背景下,政府基于公共目的要求企业报送的数据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目前,因法律规定不明确和行政权力缺乏监督等原因,政府对企业报送数据的安全保障存在诸多不足,尤其在数据收集及其后的处理环节存在安全隐患。为促进政府履行数据安全保障义务,根据权利义务相对平衡理论,政府应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以防企业报送数据过程成为数据泄露的风险点。

关键词:数据安全 数据泄露 非必要不报送 公共数据

作者简介:高艳东,浙江大学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易,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地方立法”专项立项课题《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起草及立法相关问题研究》(19DFLF03YB)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信息时代网络犯罪立法理念与模式转型研究》(I8BFX100)的阶段性成果。


司法改革探索

因应犯罪结构变化协力推动轻罪治理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犯罪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轻罪案件占比大幅上升。轻罪不同于重罪,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特性的治理体系。由于我国提出构建轻罪治理体系为时不长,存在观念理念滞后、协同治理不足等难点。为此,需要紧扣问题,构建重罪、轻罪、微罪的犯罪分类体系;完善轻罪案件的捕诉标准,构建轻罪诉讼程序,建立前科消灭制度;畅通出罪、轻处、转处机制,为轻罪治理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各方协力共治,做好行刑衔接,推动轻罪治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轻罪治理 内涵外延 执法司法 完善路径

作者简介:孙春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解

中国古代良法善治的思想源流、制度表达与当代传承

摘要:先秦儒、墨、道、法四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实现良法善治的不同治理方式。自秦以降,历代统治者在吸收先秦诸子思想的基础上,阐发对良法善治的追求。在良法善治的制度表达上,中国古代形成了体现传统伦理等级的立法创制,追求慎刑与恤刑的司法实践,重视社会教化与调处息讼的治理经验。古今对良法善治的追求有共通之处,在当代的法治实践中,应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古代良法善治的经验与智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良法善治 传统法律文化 社会治理 创造性转化

作者简介:阮致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赵晓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观察与思考

命案积案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检察机关在命案积案办理过程中应把握好核准追诉、客观性证据缺失、供述不稳定等重点问题。对于核准追诉,应重点关注超过追诉时效的判断、逃避侦查的认定、核准追诉的必要性条件及核准追诉的证据标准等问题。对于客观性证据缺失,应通过寻找原始记录、工作笔记和侦查内卷,借助专家分析论证及引入犯罪现场重建方法等予以解决。针对供述不稳定问题,应进一步巩固客观性证据并综合运用DNA技术、测谎技术、讯问技巧等,从而构建完整的证据体系。

关键词:命案积案 核准追诉 客观性证据 供述

作者简介:余 萍,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检察委员会委员;潘慕元,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争 鸣

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与刑法的关联性保护检视

摘要:我国现阶段关于网络著作权的行政法与刑法关联性保护具有司法解释立法化和网络著作权刑法保护滞后于行政法保护的特征,存在对象范围不一、行为类型不全、主观要件限制以及处罚竞合等问题。为有效保护网络著作权,建议统一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与刑法关联性保护的对象范围、扩展刑法规制的行为类型、删除刑法中“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限制要件以及协调刑事罚金与行政罚款的适用。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 行政法 刑法 关联性

作者简介:夏娜,绍兴文理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刘晓山,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本文系2022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研究》(GJ2022C26)的阶段性成果。


域外法治

日本减少犯罪体系介绍及借鉴

摘要:日本在警察、检察、审判阶段,以宽严结合与诉讼经济的策略分层分流犯罪,侧重微罪处分、暂缓起诉、非自由刑的适用;分流犯罪后,实施官民一体化更生保护刑事政策,注重犯罪者回归社会的就业、福利援助,尤其偏重对社会弱势犯罪者的支援,有效防止其再犯,最终使犯罪总体呈持续降低态势。在尊重国情差异的基础上,建议借鉴日本减少犯罪体系模式并作本土化吸收,在轻罪化治理和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探索我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关键词:分流犯罪 回归社会 日本刑法 借鉴

作者简介:石博升,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成都铁路运输分院检察官助理。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王新颖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新型疑难典型案例征集令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2023年《人民检察》订阅中!可随时订阅、补寄期刊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