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要目!《人民检察》2023年第13期

法研在线 2023-12-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检察杂志 Author 人民检察

目 录

特 稿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研究

应 勇

专 稿

加强检察理论研究 为检察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童建明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精神的检察实践

新时代检察文化概念之探析 

李雪慧等

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之立法构想

张相军等

法学专论

电子证据聚焦式审查的原理与方法 

刘品新 张艺贞

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

法治工作专题

坚持依法治网护航网络强国建设 

——以最高检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为视角 

张晓津 


健全体系强化数据安全司法保护 

刘艳红 


网络治理领域民事检察监督的重点与路径 

刘晓春

检察聚焦

落实“三个善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元 明 冯小光 田 凯

权威解读

充分发挥刑事抗诉监督作用 有效强化刑事审判监督职能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十五批指导性案例解读 

元 明等


《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理解与适用 

刘太宗 杨建军 樊 雪

数字检察征文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入职查询大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周绪平

观察与思考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下铁路领域职务犯罪管辖权的变迁 

陈金亮

司法改革探索

跨区划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制的完善 

高文英 田 阳 王羿程

 观点撷要

检察公益诉讼办案中运用专家意见应规范化 

王 艺


径行逮捕条件中“曾经故意犯罪”的适度调整 

孙云鹏


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需建立工作机制 

李 鹏


细化规定推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落地 

冯煜清 明广超 

 

袭警罪中两个构成要素的认定 

王 波 张 莹 李俊莹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检察实践

新时代检察文化概念之探析

摘要:检察文化概念问题是研究检察文化的核心问题,也是新时代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检察文化是指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创造、发展和形成的,体现检察职业特点的核心价值、职业特征、规则制度、行为方式、器物媒介等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其中,核心价值是检察文化内核,职业特征是检察文化品质,规则制度是检察文化规范,行为方式是检察文化呈现,器物媒介是检察文化载体,这五个层面之间是递进和包含的关系。

关键词:检察文化 内涵 核心价值 职业特征 规则制度

作者简介:课题组负责人:李雪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薛国骏、庄永廉、刘德茂、孔玮、龚云飞、郝红梅。

本文系 2022 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研究》(GJ2022C35)的阶段性成果。


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之立法构想

摘要: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以来,取得明显成效。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面临法治化的重要任务,从政策实施和纠纷解决的混合型模式下的合法性需求、法律解释学下的合法性论证以及行政检察实践下的合法性验证这三个层面,可以推导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已具备较为充分的立法基础。有关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立法方式可采用集中式立法和单项式调整的融合方式,具体思路为:修订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行政诉讼法,联合有关部门会签规范性文件,引导和促进地方立法,完善相关司法解释,主动融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立法。

关键词:行政检察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法治化

作者简介:课题主持人:张相军,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厅长。课题组成员:张立新,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马睿,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检察官助理;刘浩,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检察官助理;张薰尹,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 2022 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立法研究》(GJ2022B08)的研究成果。


法学专论

电子证据聚焦式审查的原理与方法

摘要:司法实践中,电子证据审查工作普遍存在难以着手、流于形式的问题,主要呈现为电子证据审查因由混乱无序致使劳而无功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办案人员应当遵循电子证据聚焦式审查原理,剥离审查过程中的无效干扰因素,围绕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焦点问题展开审查工作。其具体方法包括:一是以聚焦争议事实为审查方向;二是以聚焦“鉴—数—取”体系为审查对象;三是以聚焦“关联性—真实性的主辅骨架”为审查标准。

关键词:电子证据 聚焦式审查 “鉴—数—取”体系 证据标准

作者简介: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人员;张艺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智慧法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专题

坚持依法治网护航网络强国建设——以最高检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为视角

摘要:加强新时代网络法治工作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坚实保障。网络法治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推进、坚持开拓创新。检察机关应立足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聚焦“四大检察”职能,加强对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以及专业化建设等在检察环节的系统谋划和针对性落实,更好地发挥法治在网络治理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络法治 法律监督 网络安全 数字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张晓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

健全体系强化数据安全司法保护

摘要:检察机关承担维护国家数据安全和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双重职责,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发展理念。应以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检 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为契机,聚焦Web3.0 时代数据犯罪的新特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司法保护体系,依法履行数据安全司法保护职能,准确把握数据合理利用与数据犯罪的界限,加大对危害数据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加强检察业务数据安全管理,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从而筑牢数据安全底线,为数据法治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推动数字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据安全 司法保护 数据犯罪 数字检察 平台责任

作者简介:刘艳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的刑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构研究》(21&ZD209)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检察征文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入职查询大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摘要: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提出建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入职查询制度。要将该制度落地落实,便于相关单位查询,应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统筹,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可供查询、安全保密的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入职查询大数据库,通过“建立大数据库→入职查询→从业禁止”的方式,在有相关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与未成年人之间设立一道“保护网”,减少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 大数据库 入职查询 从业禁止

作者简介:周绪平,国家检察官学院江苏分院院长,江苏省检察业务专家。


观察与思考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下铁路领域职务犯罪管辖权的变迁

摘要:铁路运输检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前,铁路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均由铁路运输检察院负责管辖,涉及的管辖制度主要包括专属管辖、属地管辖和管辖联系制度。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铁路运输检察制度的改革,从管辖机关来看,铁路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目前已经全部转由监察机关进行统一管辖;从管辖对象来看,铁路领域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均为监察机关的管辖对象;从管辖制度来看,铁路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从原有的地域管辖和行业管辖并重转变为以地域管辖为主、指定管辖为辅。

关键词:专属管辖 属地管辖 职务犯罪 铁路领域

作者简介:陈金亮,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国家监察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19ZDA134)的阶段性成果。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王新颖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新栏目征稿启事

《人民检察》新型疑难典型案例征集令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2023年《人民检察》订阅中!可随时订阅、补寄期刊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