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地2020书单Vol.2 你的书籍将为你申辩

飞地书局 2021-07-03

本期书单主题词:黑暗时代的人们


“黑暗时代的人们”出自阿伦特的著作,“黑暗时代”是阿伦特借用布莱希特的著名诗篇《致后人》(To Posterity)中的词,在那首诗中,这个词用来指涉这样一种状态:混乱和饥饿,屠杀和刽子手,对于不义的愤怒和处于“只有不义却没有对它的抵抗”时的绝望;所有这一切都具有充分的真实性,正如它们公开发生时那样;在其中没有任何秘密或神秘性可言。但它依然绝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可见的,更不用说能被轻易察觉了。这是因为,直到灾难降临到每件事和每个人头上的那一刻之前,它都被遮蔽着——不是被现实遮蔽,而是被几乎所有的官方代表们的高调言辞和空话所遮蔽,这些人不断地、换着花样地将令人担忧的事实巧辩过去,并以之证明他们的考虑。当我们思考这些黑暗时代,思考在其中生活和活动的人们时,我们必须把这种伪装也纳入到思考范围之内。


* 本期书籍均可在飞地有赞店铺购买支持


1




/// 点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 著黄灿然 / 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2月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甄选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早期诗和早期城市诗(1913-1925),城市诗(1925-1929),危机时期(1929-1933),流亡初期(1934-1938),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美国时期(1941-1947),以及后期诗(1947-1956)。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在他的诗中,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诗歌几乎是一种日常探访和呼吸”。


2

//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愤怒与神秘:勒内·夏尔诗选》

 

[法] 勒内·夏尔 / 著
张博 / 译
译林出版社2018年5月
《愤怒与神秘》是法国诗人勒内·夏尔的成名诗集,夏尔早年曾投身超现实主义运动,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深感超现实主义的弱点而逐渐与之疏远。40年代维希政府时期,投入法国南方的抵抗运动并成为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击队领袖。1938-1945年,他在与纳粹抗争的同时保持着诗歌创作,但拒绝在任何刊物发表任何作品。直到1945年法国解放后,他才正式回归诗坛,连续发表《唯一幸存的》《修普诺斯散记》《粉碎诗篇》,并于1948年在收录这三部作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为其在法国读者及诗歌史中真正奠定地位的成名作《愤怒与神秘》。

勒内·夏尔的诗短小简练,却迸发着强大的语言密度,跃动着震撼人心的美。每一份诗意背后,都包含着生活的重重一击。《愤怒与神秘》完美地呈现出勒内·夏尔本人一贯的诗学主张,日后他将此概括为“群岛般的话语”,亦即在海面上露出的一个个看似孤立的岛屿下面,有一个不可见的基座将它们彼此相连,使他们成为群岛而非孤岛,而这个存在于世界深处的本质性基座只能通过分散的岛屿去加以感悟和捕捉。从这一部作品开始,夏尔进入了一个诗人真正的壮年,成为二战后法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重要诗人。


3

//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遗失的赤裸》


[法] 勒内·夏尔 / 著
何家炜 / 译
99读书人 x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月
本书是勒内·夏尔于六十、七十年代结集出版的代表诗集。包含《遗失的赤裸》(1964-1970),《辟邪之夜闪着幽光》(1972),《游猎的香料》(1972-1975)三部诗集。


4

//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生活之恶》

 

[意]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 著
吕同六  刘儒庭 / 译
99读书人 x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蒙塔莱出生于热那亚,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二十岁时开始写诗,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乌贼骨》,轰动意大利诗坛,成为“隐逸派”诗歌代表作品。1938年因拒绝加入法西斯党而处境艰难,但依然从事翻译和写作;二战后,他的创作颇丰,并于1975年凭借诗集《生活之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收录了蒙塔莱创作的160余首诗,颁奖词中称赞其“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以巨大的艺术敏感和排除谬误与幻想的生活洞察力,阐明了人的价值。”


5

//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

 

[德] 保罗·策兰  [奥] 英格褒·巴赫曼 / 著
王家新  芮虎 /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与恋人英格褒·巴赫曼的书信首次结集,这部书信集根据出版惯例,要到2023年才可以问世。为了满足研究者和读者的需要,德国出版社征得双方亲属的许可,于2008年8月提前出版。巴赫曼与策兰的爱情关系是1945年后的文学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章节。通过这本通信集,可以了解到这两位重要的德语诗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文学与历史的维度,这是关于奥斯维辛之后的作家写作问题秘密的典型文案,既是两位诗人富有戏剧性的爱情/朋友关系和人生、创作历程的记载,也是与政治历史背景有广泛关联的个人档案。
书信集的书名“心的岁月”出自策兰《科隆,王宫街》一诗的首句。这些通信,成了他们之间爱情和诗歌成长的重要见证。

6

//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英] 乔治·奥威尔 / 著
陈超 /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6月
西班牙内战是奥威尔第一次亲临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萧条,为他以后作品的反战基调奠定了基础。可以想象,从未涉足政治的文人奥威尔面临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的党同伐异时内心的彷徨、无助和绝望。在目睹了许多曾经在前线共同作战的友人没有战死在前线,却死于自己人的迫害之后,奥威尔对苏联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怀疑,从此走上了反对极权体制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西班牙内战这个熔炉促使奥威尔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从控诉外在的世界表象的不公转向了对内在的体制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而共产国际、西班牙政府与英国媒体对西班牙内战的歪曲描写和为达目的操纵宣传工具的做法促使奥威尔开始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并在《一九八四》中升华为对极权主义操纵历史手法的反思。


7

//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责任的重负》

 

[英] 托尼·朱特 / 著

章乐天 / 译

三辉图书 x 中信出版社

2014年9月


《责任的重负》是英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最富盛名的两部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他选取了阿尔贝·加缪、莱昂·布鲁姆、雷蒙·阿隆这三位法兰西精神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还原他们生活的年代,考察他们的言行与历史纵横嬗变之间的联系,讨论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的诸多重要议题。托尼·朱特认为,评价知识分子的核心词应是“责任”。这三位道路迥异却共同拥有“勇气与正直”这种道德人格的知识分子,在投入公共生活之后,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责任之下,以独立的良知发言,以一致的言行影响现实政治、纠正时代谬误,并不惜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才有所谓“责任的重负”。他们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时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历过,并反对这个不负责任的时代”。


8

//击图片跳转购买此书


《无处安放的同情》

 

[德] 汉宁·里德 / 著雨霏 / 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0年1月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在本书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就上述所言及的道德论题展开了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在本书中,里德对进步主义、辉格史观的警觉,对启蒙及其困境的反思随处可见,他似乎在暗示,对人类道德日益进步、人权意识日臻完善的近代主义式的盲信不过是一种虚妄的幻想。屡屡当这种傲慢的妄想被鼓吹到极致,人类就离灾难不远了。本书中的思索正是一名文化保守派学人对中间偏左的主流公共圈冷静而委婉的问责。





题图:Gerhard Richter - Candles

汇编:阿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