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班研讨 | 我与经典的故事



2022年9月14日清晨,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2教205教室,开学第二周,对一切都还充满着新鲜好奇,又带着几分懵懂的计算机学院2022级学子们跃跃欲试,开启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的第一次小班研讨——以“我与经典”为题的故事分享。


授课内容:《为什么读经典》

授课班级计算机学院2022级第一大班第二小班

大班老师:李建中教授

小班助教:李猛

研讨方式:故事会



小花絮:早在第一次大班课的课后,二小班的同学就向我们的带班助教李猛老师提交了各自的选题,李老师根据大家的选题划分为五个故事分享单元,然后在上课前让每个单元派出一名代表通过抽签决定各单元出场的顺序。然而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抽签的方式竟然是儿时的游戏——手心手背,一瞬间,给人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这倒是让大家原本有些紧张、忐忑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北京时间八点零五分,清脆的铃声响起。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我与经典”故事分享会正式开始。同学们逐个展示自己的故事,有轻松的欢笑,也有严肃的思考。初入武大的少年一一站到台前,表现精彩纷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五个单元的主题各不相同,一本经典,一个故事、一番思考,三尺讲台的方寸间仿佛包罗万象,书香人文之旅,便由此启航。


01 第一单元:西方经典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外国文学单元,作为唯一一位参加手心手背抽签游戏的女生,孟芷萱同学第一轮就被几个男生淘汰了,而作为本单元的代表,她第一个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她先笑着自嘲了几句,随后便回归正题,将自己与《牛虻》的故事娓娓道来。她与《牛虻》的缘分始于图书馆不经意的一瞥,而收获的,则是足以铭记一生的感动。第一个故事流畅而真实,孟芷萱同学在讲台上十分自信,语言生动自然,牢牢抓住了“我与经典”这个关键词,为本次小班研讨开了一个好头。


这个单元的同学们选择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方经典名著。从《月亮与六便士》中,白一鸣同学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他以清晰的语言总结情节,向大家讲述了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一生,由男女情感拓展到人生哲学,进而揭示生活本身的价值;陈秋宇同学则以生动的语言叙述自身与《看不见的城市》紧密连接的经历,从浅薄的、形式上的接触到获得探索作品内核的喜悦,感悟真实而富有情感,;薛涛同学着眼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变化,领悟命运与人生;沈哲同学逐渐与《百年孤独》纠缠的人名和解,尤其是重读的过程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有着深刻的领悟;而黄溯源同学声音洪亮,用饱满的情绪分享了《人性的枷锁》给予他以启示……故事各不相同,但经典在我们成长中的启示和意义,不断换来同学们的共鸣,也大大拓展了大家的视野。


02 第二单元:中国小说

人人都熟悉的《西游记》,每个人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视角和个人体会,温昶同学深沉地剖析了猪八戒的形象,感悟于《西游记》中平凡之人的缺点与美德;黄魏磊同学直面《三国演义》现实的无力与悲凉,让人不禁感叹,读《三国》原就应该是这样的;白彤同学赞颂《红岩》中为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从老师要求读,到敬佩于江姐的坚韧不拔真实心路,她的分享取得了大家的共鸣;极为可贵的是,张智清同学将《骆驼祥子》的意义延伸至当下,巧妙而深刻地揭示保卫劳动人民权益以及抗争精神时代意义;付春棚同学则通过剖析国内科幻大师刘慈欣的《山》中探索者对外界、对真理的探求,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阐释科学探索精神的崇高。同学们将中国经典与现实紧密联系,结合自身思考过往文学的现实意义。


03 第三单元: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李老师这样为这一单元命名。覃越、李建国两位同学与《平凡的世界》各有一段缘分,而巧的是,张泽远、潘东旭分享了自己与《悲惨世界》的故事。覃越同学在《平凡的世界》中读到苦难,读出了生活本身的力量;李建国同学的故事与自身结合最为紧密——初中,变故使他离开生活十三年的故乡,在灰暗的日子里,他打开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说,他要去打拼,即便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为什么打拼。所以我想——我是不是可以和他一样坚强?”自此,少年奋斗的步履与经典重合。这一温暖的故事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张泽远同学初读《悲惨世界》并没有能读进去,甚至觉得这本书有些致郁,直到在一场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感召下,再读经典,竟从别人的一生,感受到了灵魂的拯救;潘东旭同学分享了《悲惨世界》给高三的自己带来的巨大动力,再读这部经典,则主动地去思考生活中怎么去面对不公与歧视。两卷厚重的经典,两个坎坷的世界,由四种不同的视角道出,让大家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04 第四单元:散文天地


之后则是中国现代散文单元。相较小说,散文对大家而言相对陌生,但读散文,能让人能以更感性更深沉的态度去拥抱生活,这一单元,同学们的分享依旧精彩。《非常道》让柏希文同学她刷新了对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的看法,那些更为鲜活的历史人物对她的影响也非常大;何青逸同学选择的是《给青年学生的12封信》,叙述这本书伴随着自己走过高三,走进大学,并且一读,再读,也充分了诠释了“什么是经典”这个命题,最后能将《给青年的12封信》与武大通识教育的博雅精神结合起来思考,可以说已经初步领会武汉大学的通识精神了;粟一航同学缓缓道出《我们仨》中温厚的悲欢,王逸飞同学钟情于《文化苦旅》苦茗般深厚的余韵。


05 第五单元:儒家元典



由于四位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论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论语》单元,而由《论语》来压轴,也为今天的故事分享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场。下课时间临近,却阻挡不了同学们分享的热情。四位同学把握每分每秒,分别阐释自己对这部儒家元典的理解。鲁永杰同学从徐州的孔氏家庙讲起,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经典的熏陶,选择《论语》进行分享,可以说正当其时;王宏涛同学从大同思想代入自己的话题,选了一个很好的叙述角度;包浚骅同学从电影《孔子》讲起,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在他的眼里孔子不只是一个戴着“至圣先师”光环的圣人,而是更加有血有肉;作为此次展示的最后一位,胡斌同学并没有慌乱,相反,他以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与《论语》相识的过程,从书内讲到书外;并且,他创造性地拉进自己与先贤的距离,以子路自比,号召大家重新认识孔子。在同学们的演讲中,古老的经典焕发出了新时代的光芒。




助教总结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经典,而每一位武大学子,也都将会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通识记忆。许多年后,大家也许还会记得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盛夏已过的武汉,二教的窗外吹着风,哗啦啦地轻抚过他们的青春。下课铃响,第一次小班研讨圆满结束。对于同学们而言,这是一次新奇的锻炼机会,是一场与他人并行的文化奇旅;同时,他们也展示出了武大学子的优秀,用充分的准备、流畅的语言证明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文字:孟芷萱

图片:李猛

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

终审:李培蓓、庄承志

邮箱:whugec@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