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观察|从纪录片《沙元炳》中,我们看到什么?
“安在百里之县不能起而争天下之先耶?” ——沙元炳
如皋,从春秋郧都要邑,到汉代盐业重镇,再到宋代文化大城,再到明清繁荣都会,再到“中华第一大县”。在如皋数千年的发展史上,沙元炳(1864-1927)绝对是一个值得大树特树的人物——
坛友一直认为,在如皋发展史上,沙元炳先生对于家乡的功绩,可谓后无来者——
先贤力量穿越时空
精神血脉流传千古
《沙元炳》镜头掠影
上集《江郎变计》讲述“甲午战争”失利和“戊戌变法”夭折后,沙元炳和好友张謇对朝政极度失望,双双辞官回乡。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沙元炳不仅投资张謇的主要经济实体,比如大生纱厂、广生油厂、轮船公司等,还在如皋创办了许多实业。
下集《怀风饮泽》讲述沙元炳回到家乡后,在如皋创办新式学堂教育和水利、防疫、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修纂《如皋县志》的故事。
作品以翔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实地采风、实物遗存、专家访谈等表现手法,用电视化的生动画面和语言,向世人展现了沙元炳壮丽的人生画卷。观众从中可以感受到沙元炳那份震古烁今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家思想,以及爱国爱乡的为民情怀。
沙元炳先生曾孙沙麟也出席了首映式,他说:我是地道的如皋人,沙元炳是我的曾祖父,我是他的长房长子长孙。今天,我又一次回到了家乡如皋,格外激动。首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热烈祝贺历史纪录片《沙元炳》成功上映。
1936年我在如皋出生,在这里读了小学一年级,后来因抗日战争的原因,随父母迁居上海,但家乡如皋给我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直到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东风为我开启了追根之旅,我才真正知道我来自何处,根在何方。
沙元炳与张謇先生是并肩的战友,两人协力合作,共同谱写了江海大地近代化的全景格局。他们的历史贡献值得我们后人感悟,我们每一个如皋人都为家乡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深感自豪。我们感恩先贤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他们将鼓舞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把家乡如皋建设得更加美好。
回顾历史,是对先贤事迹的敬仰,更是对先贤精神的学习。电视纪录片《沙元炳》于去年启动摄制。首映式后,还举行了沙元炳企业家精神座谈会。
市委书记何益军说,沙元炳既有敢创新、争一流的进取之心,造产富民的企业家情怀,更有着强烈的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担当,这种“土生土长”的精神就是最好的力量源泉……
城坛点评:
根据多方观感反馈,这是一部“充满诚意”的作品,该片极具宏观视野与思想高度,如皋籍著名电视人、导演夏骏不负厚望,呈现了一部我市近年来少有的大气力作。摄制《沙元炳》纪录片,既是对先贤的致敬,也是我市重视文化复兴、大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诚意表现,更是对先贤精神的传承,特别是在如皋当下所面临的区域发展激烈竞争态势之下,沙元炳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真是无比丰富厚重,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安在百里之县不能起而争天下之先耶?”——这句话放到现在的如皋,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很多时候,口号易喊,而实干难为,或者干脆不为。放眼雉水大地,现在的企业家有很多,但真正如沙元炳一样有着非常浓厚家乡情怀有多少呢?一些企业对于如皋综合实力的提升,虽然也有一些出于主观付出的亮眼之举,但与沙翁相比,还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当然了,有没有如此浓重的家乡情怀,这是各人的自由,外界大可不必道德绑架,企业家也无需因口水喷身而背负枷锁,毕竟这是法治社会。也正因为难为、少见,才更显出沙元炳先生的难能可贵。
其实,这世上,真正的张謇、沙元炳式人物能有几个?自是不必苛求。但沙元炳身上所体现出的浓重的爱乡情怀,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事不在大,善小亦行之。就比如城坛的很多网友,大家可能都只是普通人,但是有一颗热爱家乡的心,所以才能为家乡的发展摇旗呐喊,并贡献出那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又何尝不是对先贤沙元炳精神的一种传承呢?
(相关信息综合多家官方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