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崇正学,育真才——如皋文庙两牌坊遗存寻迹

如园如院 如皋城建论坛
2024-09-25

文庙,又名孔庙、夫子庙等,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历史上府、州、县都有文庙,官学一般都依附于文庙,称为学庙或庙学。庙中有学、学中设庙、庙学合一。文庙是地方教育之源、文化之根、城市之魂。

如皋文庙,又名学宫、儒学,南唐保大十年(952)始建于县治东北隅原中禅寺地。宋祥符八年(1015),县令曾易占建大成殿、教堂。绍兴初,移建至县治西南。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嘉靖十九年(1540)迁至县治东南今址。明清两代,先后进行六十多次修缮、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规制完整的建筑群。宣统二年(1910),如皋师范附属小学迁至文庙内。此后学校逐步发展,房屋陆续改建。现仍存大成殿、月台、泮池、泮桥(文德桥、武定桥)、碑林等遗存。1982年3月,如皋文庙大成殿被省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重修如皋县志》学宫图(1560年)

如皋文庙采用“前庙后学”布局形式。建筑空间由三条纵向轴线组成。中间南北向为庙学轴线,左右为辅助轴线。前导部分包括照壁(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东西牌坊等。泮池原位于棂星门与戟门之间,万历三十年(1602)迁至棂星门外。以一段城河为泮池,这一借河为池的布局在国内孔庙中颇为独特。淮水为源,通江达海。与南京夫子庙以秦淮河为泮池有异曲同工之妙。泮池两侧有泮桥,名文德(定)桥、武定桥。河南为射圃,是学习射箭或从事其他体育训练的场地。

清嘉庆《如皋县志》学宫图(1804年)

20世纪三十年代文庙棂星门、泮池

20世纪八十年代文庙泮池

如师附小前文庙泮池

崇正坊、育才坊

根据《如皋县志》记载,历史上如皋城区有许多牌坊,随着时代的变迁,古牌坊现已基本消失。这些牌坊,它们记载了城市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文庙前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的两座牌坊。

如皋文庙大门的两侧曾经矗立着两座气势恢宏的牌坊,牌坊的外侧分别是东云路巷和西云路巷,寓意此去文庙如直上青云。明嘉靖间东侧的牌坊称“兴贤坊”,西侧的称“育才坊”。万历间西侧的改称为“毓秀坊”。清末兴贤、毓秀二坊毁圮了,在原地改建了崇正学、育真才二坊。高大的石柱,瓦盖斗栱牌楼,分别有“崇正学”、“育真才”金字横匾。

可惜这两座牌坊早已不存,所幸的是“崇正学”坊还留下了两幅照片。一幅是民国五年(1916)《如皋县教育状况》内附的一张照片,其中旧儒学大门八字墙、气势恢宏的牌坊清晰可见。两根石柱顶起双层飞檐瓦脊,斗拱横梁构造巧妙,雕刻精美,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在建筑和雕刻艺术上都有着极高的价值,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另外一幅拍摄于1958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崇正坊已被改成单层瓦盖,模样和气势已大不如前。

1916年文庙奎星阁、崇正学坊照片   1958年文庙崇正学坊照片

文史专家周思璋先生曾在《如皋文庙和祭孔见闻》(根据袁亮工老先生口述)一文中写道:袁亮工幼年住在文庙附近,辛亥革命前夕在文庙内如师附属小学读书,有机会参观每年两次祭孔活动。对文庙内部陈设和祭孔仪式颇为熟悉, 八十余年,记忆犹新。……棂星门是一座四柱石头牌坊,下面木制栅栏式的大门。“崇正学”、“育真才”牌楼是四根大石柱(根据照片应为每坊两柱),上承斗拱瓦脊,原为两层,因上层毁坏,后在修理时将上层卸去。北伐胜利后,附小扩展,将儒学门、奎光阁、敬一亭和教谕、训导两署都改建成教室。大成门、大成殿、两庑以及陈列的圣贤神位保留未动。

崇正坊、育才坊到底是什么时候被拆除,笔者一直没能找到相关文字记载。

2022年10月,笔者参加重建中山钟楼项目,在工地前遇到一位土生土长在城内许家巷的严姓老先生。他说如皋消失的有价值的老建筑太多了,当年文庙牌坊拆的时候他跟在后面去看热闹,看到拆下来的石料全部被运到如师东边,建了内城河上的桥,桥板就是由牌坊的四个大柱子铺设的。

内城河上的这座桥位于如师东南角,宽约三米,建于1966年,原名火箭桥,1990年在南侧加建后改名育贤桥,该桥已在2017年拆除重建。从老照片上能清晰地看到桥面上的四块通长大石板,拆桥时桥板又会去了哪里?

20世纪八十年代火箭桥照片

火箭桥拆除前照片(2016年)

通过联系建桥的施工负责人,得知桥板后来被吊装运至公园空地存放。共有四根巨大的石柱,每根长约6.3米,宽厚各有40~50公分,据称每柱正面都有十几个刻字。笔者又找到了当时的几张照片,石柱上的孔洞清晰可见,是撑起双层屋盖斗拱的卯眼。平躺在地上的几根石柱,仿佛还在叙说着自己当年的辉煌经历。拆桥时老桥下面还有不少两到三米长的石构件,可惜被当作废料运出,没能保存下来。

火箭桥拆除下来的牌坊石柱


“崇正学,育真才”。

从民国时期的“全省六十县之楷模”,

到当今的全国教育示范县市,

一千多年前安定先生的抱负,

在如皋教育领域得到实践和发扬。

文庙承载着如皋历史文化的璀璨印记,

见证过这座城市的辉煌与沧桑,

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卓越、继续前行。

挖掘和弘扬这些遗产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让它再次发挥桥梁的作用,连接历史与未来。

让我们共同寻找和守护这些历史的见证者,

让它们的美丽与智慧继续照亮古城的明天。

本文内容为原创首发作品,其中所呈现的任何资料版权均属如皋城建论坛f和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时请完整转载,并使用17号以上的粗字体注明“来源”:如皋城建论坛欢迎通过私信或邮箱提供优质稿件或相关内容,本平台择优录用。邮箱:rgcjlt@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如皋城建论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