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未来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
9月3日-4日,由浙江大学主办,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和浙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承办的“谋划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路线图:高等教育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开幕。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WHEC2022)后的首场后续活动,本次会议汇聚各方专家对2022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形成的会议成果和重要共识进行了回顾,并共同探讨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II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东盟(ASEAN)秘书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等有关机构以及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澳门大学、广岛大学、秘鲁太平洋大学等国内外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了视频直播,共1.5万余人在线观看了本次会议。
//
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阚阅教授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教授发表致辞。他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且期待这场大会能够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中国观点。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秦昌威先生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且对此次会议深入探讨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未来变革趋势,为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表示了期待。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珍教授代表浙江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与会代表和专家对高等教育公平、人才培养、促进经济与文化发展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浙江传媒学院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主持人徐小洲教授在致辞中对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等对本次会议的积极关注表示感谢,并希望和与会学者共同探讨在知识生产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未来。
01
02
03
04
0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本次会议主旨演讲阶段由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宪法与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辉教授,从大学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服务共同富裕、服务国家安全四大使命出发,对现代大学的社会性使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大学逐渐从学术性机构发展成为社会公器的观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院士发表了题为“开放科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的演讲。杨卫院士肯定了开放性是科学的基础属性,并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国际比较,总结了高等教育建设的六大层次。澳门大学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宋永华教授分享了澳门大学在进行全人教育和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实践。宋永华校长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均突显全人教育和学科融合。基于此,澳门大学提出的基于R.I.S.E(Relevance, Impact, Significance, Excellence)的整体发展策略,从建立协同育人模式、建设通识教育体系、更新住宿式书院等方面开展了全人教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主持人徐小洲教授围绕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危机来自哪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等六大方面对未来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宏观问题进行了探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教育创新与技能发展部主任汪利兵教授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微证书项目进行了分享,主要对微证书的定义、微证书的质量保障、微证书对学生跨国流动的影响以及微证书的优缺点等内容展开了讨论。
//
会议第一个专题的主题为“高等教育的未来”,专题研讨会的上半场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顾建民教授主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研究员从“规划—建设”模式的概念与价值理念、对未来方位的研判、对重点政策的选择三个方面,阐述了“规划—建设”模式在促进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应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眭依凡教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讨论了高等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即高等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眭依凡教授指出,高等教育体系本身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有必要以基于促进人类利益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认识高度,主动担负起作为知识权力组织的使命责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作了题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与普及化走势》的报告。他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总体态势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走势做出预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介绍了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背后逻辑以及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国际经验,提出了构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职业学位三位一体、相互贯通的学位体系的设想。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教授围绕高等教育的竞争与合作两个关键词,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竞争与合作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审视了高等教育竞争与合作的现实关系,探讨了新竞合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关键。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张应强教授从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的全球化及其新内涵出发,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图景。张应强教授提出,共同重新构想高等教育的未来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转变的契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专题研讨会的下半场邀请了来自海外的专家学者,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韩双淼研究员主持。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黄福涛教授从亚洲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出发,总结了亚洲高等教育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为主、注重实用性、高等教育内生性发展较弱等特点,并提出亚洲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资源分配不均、强调功利性导致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较弱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研究与开发部门主任Michaela Martin博士分享了其关于高等教育弹性学习路径的研究成果。她认为,2022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制定的路线图鼓励日益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形式,也强调在多样性之间建立联系。灵活学习路径不受时间、空间和教育形式的限制,有助于高等教育机构更有效地应对危机,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主任Ethel Agnes Pascua-Valenzuela博士从建立分校、特许合作项目、远程学习等受东南亚学生欢迎的跨国教育形式出发,探讨了跨国高等教育在东南亚各国备受欢迎的原因,指出了质量保障和资格认证是有效推动跨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并强调了微证书在这一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专家、萨尔瓦多教育部前副部长José Luis Guzmán 教授基于参与2022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筹备工作的经历,对高等教育大会所提出的路线图的提出背景、过程、重要意义和性质等展开了详细讨论。他认为,路线图是一份开放文件,需要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专家、秘鲁太平洋大学César Guadalupe教授在分析高等教育路线图的特点与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超越学科与专业边界在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路线图是一份讨论性文件,其目的就是鼓励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就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问题展开讨论,本次大会较好的践行了文件的精神。他提出,由于当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学术研究的开放性以及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公共责任,未来高等教育应推动跨学科、超学科教育和研究的发展。最后,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大中华区域董事Sophie Hui Li (李慧)女士围绕亚洲大学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主题进行了分析。她在对泰晤士高等教育影响力排名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在影响力排名方面会特别关注大学所提供的社会服务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同时,她以日本、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作为案例,分享了亚洲大学实践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佳案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9月4日的会议以ZOOM线上会议形式举行。当天上午进行了本次会议第二场专题研讨会“教育的未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发表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一周年之际,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育的未来发展展开讨论。本场专题研讨会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副主任吴寒天研究员主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未来学习与创新处处长Sobhi Tawil先生分享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未来教育倡议”(Futures of Education initiative)的相关工作进展。报告中指出,打造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确保人们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强化教育作为公共行动和共同利益的形式、承认认知方式与知识体系的多样性。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教席主持人Lorraine Pe Symaco研究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教育陷入危机,对全球九成以上的学生造成影响,引发了校园关闭、上网困难、教师缺乏信息通讯技术(ICT)培训、学生缺少社会心理支持、性别不平等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她强调,应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在学习空间、教材、教师、评价、教与学多样化等方面,施以教育援助。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教授就我国和世界高等教育的未来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观点。构建中国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还应认识到,教育数字化是我国的竞争战略。谋划世界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强调高等教育是面向全人类的“全球共同利益”,应保障公平和优质的高等教育,应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应提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谢喆平博士指出,疫情的冲击使旧的社会契约支离破碎,亟须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重续以人权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契约。优质教育不仅是让青年有能力行使发言权并为社会契约做出贡献的先决条件,也是包容、和平、人权和可持续性的基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教授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价值取向——人文主义出发,探讨了未来教育新社会契约的精神和挑战。滕珺教授指出当前疫情所带来重重危机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这是教科文组织提出新社会契约的重要原因。在与传统社会契约论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滕珺教授强调发展教育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并指出应当结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哲学观,从培养全球胜任力出发为世界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卞翠博士基于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份地标性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对世界教育的未来进行了探讨。卞翠博士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前三份报告的提出背景、核心思想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从“学会生存”到“全球共同利益”的发展进程,并在分析实现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要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要确保人们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加强教育作为一项公共行动和一种公共利益的理念。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华琪先生对杭外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办学理念、核心价值取向等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杭州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深厚素养的预备人才。同时,王华琪校长从教育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教育的结构从群体走向个体、教育的目的从成功走向幸福三个方面对中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9月4日下午,进行了本次会议第三场专题研讨会“创业教育的未来”,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教育学系主任梅伟惠教授主持。
//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主持人徐小洲教授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对参加本次创业教育国际论坛的国内外学者、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近一年来参与《比较创业教育》一书编写工作的八国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徐小洲教授发表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创业教育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缺席。第二,当前各国创业教育特色鲜明,但仍需在全球深度合作中进一步提升各自的能力与作用。第三,未来全球创业教育要重塑合作理念,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共赢模式。
//
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创业课程主任Robin Bell博士指出,当前英国创业教育面临两大挑战: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与学生需求不匹配、高校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资源投入过低。基于学生需求和资源投入两个要素,构建了英国创业教育未来方向的四维模型,同时需警惕创业教育的宽泛定义可能导致创业教育的去专门化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教席主持人、克罗地亚奥西耶克大学教授Slavica Singer教授认为,创业教育的未来强调“适切性”(relevance),大学应提供“适切的”创业教育知识。她详细阐述了提高创业教育适切性的两个模型:嵌入式模型(embeddedness model)和创业型大学模型(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model),非常具有启发意义。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者学会研究员张静博士通过分享走出失业困境的亲身经历,从受教育者的角度,阐释她对“就业力”(employability)的理解。新的经济形势下,转变(transition)是新常态,人们需要终身学习来应对工作的不稳定性。为满足这一需求,大学应开设满足“3A”(Adorable, Accessible, Affordable)的课程,推动大众创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创业研究所助理教授安泰昱(Tae-Uk Ahn)教授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韩国创业教育的未来方向,包括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将创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全球胜任力等。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施永川教授结合全球趋势和个案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外的高校创业教育学科化专业化的进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正在走向学科化、专业化,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优秀的创业教育经验。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瑞教授作了题为“‘三创’语境下高校教育模式转型的未来”的汇报,阐述了研究背景、理论解析、现实困境和未来趋向。面向未来,教育目的是高校“三创”教育模式转型的“内核”,要兼顾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创造人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会议第四场专题研讨以“终身学习的未来”作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就终身学习的未来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该专题研讨会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何珊云副教授主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终身学习政策与战略项目主任Raul Valdes Cotera先生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终身学习手册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对手册制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手册的目标群体和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Raul Valdes Cotera先生从手册的不同章节出发对手册的具体使用进行了详细探讨,从国际视野对地方终身学习实践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工具。东盟秘书处教育、青年和体育事务助理主任 Roger Chao Jr.博士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对终身学习进行了重新解读。Roger Chao Jr.博士基于教科文组织的核心报告对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进行了回顾,从基础设施、学习资源、教师、教学平台与方式、质量保障与认证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探讨,并以微证书作为案例探讨了数字化转型时代发展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吴遵民教授在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内涵、特点及功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这两个概念的立法问题进行了探讨。吴遵民教授指出,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为“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契机,在中国的实践推进中,“终身学习”开始超越“终身教育”而成为政策话语与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浙江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吴雪萍教授对终身学习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在生存危机、人权危机、环境危机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终身学习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方式,其一方面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吴雪萍教授从法律保障、政策调控、经费筹措、技术支撑、社会参与等方面为推进终身学习提出了建议。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晓教授从“技能型社会”的概念出发,对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刘晓教授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就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技能提升等方面分析了从学历型社会迈向技能型社会的特点,并探讨了在技能型社会促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问题。
//
本次研讨会的闭幕式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教育学系主任梅伟惠教授主持。在闭幕式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阚阅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首先,阚阅教授代表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浙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向参与本次会议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对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未来学习与创新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在内的各相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会务组工作人员对本次会议提供的支持和付出表示感谢。其次,阚阅教授强调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指出2022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重要精神就是鼓励各国相关学者就教育的发展展开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和浙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希望能够起到桥梁和中介作用,在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相关活动的同时,在国际社会与国内学界之间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最后,阚阅教授总结了本次会议的几方面特点:讨论的议题的广泛性,从宏观教育、创业教育、终身学习等更广泛的视角来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讨论的议题的前瞻性,会议主要为面向2030和2050的高等教育发展谋划路线图;会议内容的开放性,会议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的未来报告及第三次世界教育大会所提出路线图的精神,为各有关方面广泛参与路线图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
浙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
文:娜迪拉、张宁珊、孙嘉灿、郑淑娴
图:会务组、陈浊、楚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