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线课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图文讲解

根据教育部文件,今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继续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孩子们适应新教材,「统编小学语文」整理了“统编教材同步课文微课堂(包括知识要点、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和图文解读)”,希望对老师教学和孩子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音频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作者介绍:

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业)zuō(作坊)

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国)

笼lǒng (笼罩)lóng (竹笼)


近义词

保存——保管  热闹——喧闹 悠闲——清闲

普通——平常 紧急——危急 惊扰——打扰

名扬中外——闻名天下 形态各异——各种各样


反义词

完整——残缺 热闹——冷清 悠闲——忙碌

普通——特别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理解词语:

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词语扩展:

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

形态各异 千姿百态 姿态万千 各种各样

ABB式词语

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吞吞吐吐 形形色色 兢兢业业 结结巴巴 密密麻麻

“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

又踢又跳 又惊又喜 又高又大 又快又准


练一练: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示例: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句子解析: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这句话通过介绍街上的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句中的“……””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里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繁荣景象。“来来往往”说明街上人多,很热闹。连用五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行人的不同形态,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问题归纳:

1.你从“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懂了什么?

 “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作者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


2.作者为了写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不仅写各种店铺,还重点运用排比写出了形态各异的人。学习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3.《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梁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课文只是侧重介绍了城内街市部分。你想象一下他郊外春光一个场景写一段话,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4.《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有四个方面:

(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一、选字填空。

泽 择 责    选(   )(   )备   光(   )

弓 功 宫    拉(   )  武(   )(   )殿

蓝 篮 栏  (   )子  (   )天  (   )杆

貌 冒 茂  (   )出    面(   )(   )密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 ,比喻名声很大。(         )

2.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                (         )

3.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      (         )

 

三、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先是概说画面上的(     )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    )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     )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    )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     )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四、重点段落品析。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    ),有的甚至只有(   )那么大。别看画上的(    ),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从以上文段,你读出了什么?

                                                                   

 

五、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学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你想说些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选择   责备   光泽

   拉弓   武功  宫殿

   篮子   蓝天   栏杆

   冒出   面貌  茂密

二、

 1.名扬中外 2.作坊3.风貌

三、

人物 行业 人物 人物 场景

四、

1.一寸 黄豆 人小 清清楚楚

2.张择端画画太传神了,太细致了。

五、

中华传统文化太精彩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精华传承下去。

同步练习2


【配套资料】


免责声明:文章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网络,摘自“小学语数”、“教育大讲堂”整理。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课已学完!继续加油哦!
查看【语文1-6年级下册全套在线课堂】

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课堂结束,推荐资料】


关注“统编小学语文”公众号

后台发送:“小学语文

或发送:“语文练习

或发送:“语文课时练

免费领取对应资料

↑↑↑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本课已学完!继续加油哦!💪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观看本年级全册课文在线课堂


点这观看【本年级全册课文在线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