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何才露尖尖角|对话100位有趣的法学生

数据何规 2023-07-10

Editor's Note

明天打算推一篇自己这三年的记录。

于是先用这篇来预热一下。
感谢李老师找我对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是LUCKYLEE Author 幸运小李嘻嘻嘻


这是我《法学生职业发展的一百种模式》的第一期,采访的是我一个认识了快两年,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不断尝试、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逐渐明晰自己未来至少是三年内职业发展道路的一个优秀的同学。


第一篇推送找的是小何,我自己在访谈开始之前还有一些紧张。担心自己的问题设置得不好,难以挖掘到一些值得分享的内容。但好在小何同学真的很nice,耐心分享了很多。


本期的访谈包括以下问题:

  1. 如何顺利开启你的第一段实习?

  2. 有没有某次你发自内心喜欢甚至感恩的“失败”?

  3. 在你的专业领域里,你都听过哪些比较好的建议或是差的建议?

  4. 你如何拒绝不想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人和事?

  5. 你这么多段实习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 如果给你自己贴三个标签,你会选什么呢?

  7. 你觉得你是一个功利主义还是理想主义的人?

  8. 在打造个人IP上有什么建议吗?

  9. 如何保持自己对信息的灵敏度?

  10. 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

  11. 现在还会有焦虑的事情吗?


文|LUCKYLEE

编辑|LUCKYLEE

受访人|何琛

封面来源|受访人何琛提供

  • 小何,华政本硕,本科计算机辅修法学,研究生诉讼法学硕;

  • 云南支教一年,国内除了宁夏以外的其它地方都去过(小李:思考宁夏做错了什么);

  • 某德资电气企业、通商、天元、金杜、某美资资管公司、竞天公诚等律所及公司法务多段实习,暑期实习同时拿到某证券交易所法律部和某券商法律合规部实习offer,秋招斩获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offer,最后选择留用某券商法律合规部;

  • 有一个在长期运营的个人公众号(小李:非常推荐大家关注),对数据合规领域有着浓厚兴趣。


1

你是怎么开启你的第一段律所实习的?

小何:


我的第一段实习是在研一上学期的十月份,找实习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


那时候想去律所,面了一个外所,但没面上,最后也因为机缘巧合去了某德资电气企业的法律部实习。


复盘第一次律所面试的经历,对方是一个专门做专利的律所团队,通过简历看中了自己的理工科+法学背景。但是进一步面试才发现我这个人其实对理工科不感兴趣,和用人单位的期待不相匹配。


现在来看,自己的第一次面试的确显得有些不成熟,过于坦诚,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都和对方说清。


当经历这么多面试,现在其实已经熟练掌握合理化解释自己每一个转变的办法。并且能够在面试时脸不红心不跳地说自己热爱加班这件事,热爱各种劳动密集型业务。

小李:


那你是怎么处理自己主观上可能不是很喜欢,但可能又要为了迎合对方的期待,装作自己很热爱的这个矛盾呢?

比如你的背景适合知识产权领域,但是你并不是真的喜欢这个领域。


小何:


坦白说大部分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实习阶段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领域。


那我觉得只要机会够好,能做就做。热爱也是在尝试中才能发现的。不能做的话,就及时止损,也千万别太逼迫自己。

小李:


你是怎么顺利开启自己的第一段律所实习的?因为实习内卷之下里面有一个悖论:大家都想要有经验的人。但是谁来提供第一段零经验的实习机会呢?


小何:


我在找第一段律所实习上是不太顺利的。


一方面,那时候是疫情期间,律所业务受影响,用人需求一般;

另一方面,自己本身也没有过多的经验,最基础的尽职调查都不懂。所以不要说红圈所,就连一线大所的简历关都没过。那时候刚好碰上某深圳红圈所缺人、并且也展现出自己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对方看我虽然没有太多相关背景,但还是给了offer,于是快速入职。


对于IPO和破产这两个业务领域,往往都是急缺人,所以想要平台,这些还是可以争取一下。在这两个领域中学习到的尽调技能、整理底稿、Excel操作技巧以及法律检索等,现在来看都是很有帮助的。


2

有没有你发自内心喜欢甚至感恩的“失败”?

小何:


虽然从现在来看,自己的实习情况非常丰富,但事实上自己面试被拒绝过的次数也蛮多的。


印象最深的是两次,一个是面富而德的港股团队,因为院校和语言被刷。另外一次是面方达的争议解决,面试是直接临场模拟一个case,合伙人不断challenge我的观点,那次面试之后也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民法基础有多薄弱。


失败的可贵性在于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之处,再结合自己对于这个业务领域的渴求程度和自己目前的不足之处考虑是否要去迎头赶上。


但同时,自己也意识到:即便自己主观意愿特别强,往往也只能是勉强追上别人。毕竟这几个领域已经卷成红海了,不缺优秀的人才。相比之下,我选择的数据合规领域,目前来看还是一片蓝海,年轻人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还是有很多机会和可能性。


所以在业务领域的选取上,竞争强度和人才供给情况的不同,也会影响时间投入和回报比。但也要考虑自己是否是真的感兴趣,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


3

你都有听过哪些好的或是差的建议

小何:


好的建议是:

学法律的还是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因为圈子真的很小。


这是之前实习的时候老板说的,自己现在在法学圈子里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前辈对这句话也愈发有了更深的感受。例如之前实习的某家公司的老板和自己实习的另外一个律所合伙人是曾经的同事。


坏的建议没有,但是自己也被别人说过不适合做律师,有点类似于被PUA了。

但后面细想一下,这位律师最多有资格评价我不适合这个团队。可能换一个团队,换一个业务领域,体验就不一样了。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被一次否定就失去信心,还是要多分析主客观原因以及多实习、多尝试,气场不合这件事真的客观存在。


4

如何拒绝不想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人和事?

小何:


直接不回。最近经常被白嫖,我就直接回复:“不好意思不是很了解。”再纠缠就不回复了。

不要总想着体面拒绝,因为真的很难做到,并且很多人真的不配。

同时,自己最近也在做减法、取关一些公众号,退出一些群聊,合理筛选自己的信息源。


小李:


从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便是:如何向他人友善地提问或是请教问题。


小何:


请教问题并不是只发生在后辈和前辈之间,现在也会有一些前辈也会来请教一些关于数据合规方面的问题,大家都是很客气的。


总的来看,问问题的方式和态度都很重要


负面清单的话,最讨厌那些一点基础性检索工作都没有做,上来就扔出一个巨大问题的人。

以及在提问的方式上,少用反问句和开放式问题,最好是限缩一下范围,给对方一些选择题。

还有一些人问我数据合规问题,但他们如果连我的公众号都没有关注,那我大概率不会回复。尤其一些问题我在公众号上可能已经写过了。但凡多检索一下,也不会问出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很基础的职场礼仪,如果连这些都没有做好,那真的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


5

在多段实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何:


一是逐渐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和自己喜欢的工作氛围。

二是即便每一段实习体验都不一定愉快,但在离职之后都会有到现在还保持联系的朋友。


小李:


那你在之前的实习里不会想要争取留用什么的吗?


小何:


对我来说,实习的是一个不断争取,又不断祛魅的过程。

自己在每一段实习中并不是一定抱有我就是要留用的想法,更多的还是各取所需的态度,他们需要这份劳动力,而自己也是要这段实习经历,需要相应的平台背书。


外企的实习是开始就说了没有HC只是实习,前几段律所也因为毕业还早没有考虑留用。最后一段律所的实习是想留用的,但发现一旦有这个想法,就会有点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后面发现可能自己确实不适合律师这个职业,就离开了。


6

你会给自己贴上哪三个标签?

小何:


为什么要给自己贴标签?

如果一定要贴标签,那是固执、暴躁和善良

固执:不作过多解释了,你看我在很多事情上就显得很固执哈哈哈。


小李:


但我也有教小朋友的经历,如果暴躁的话,真的很难教好他们诶?


小何:


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我反倒是异常耐心的,因为我有老师的身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感。但是他们如果是犯错了,应该有的责备还是有的。


不过在面对幼儿班小朋友的时候,无论他们做什么我都会很耐心。比如他们有一次采了一束野花来送给我,大中午的我还在睡午觉就在门口疯狂敲门。虽然我被吵醒了,但我还是会表现得很和善。他们不清楚这样做是不礼貌的,所以那时候看我很开心的接受了这束花,之后又经常大中午在我午休的时候来敲门。我也只能是在课堂上礼貌地指出怎么做是比较恰当的。


善良:这也不用过多地介绍了吧哈哈哈

(详情可以点击:再回麦地又回麦地麦地随笔(10)等等)


小李:


我结合前面如何面对他们的请教或是咨询的这个问题,觉得差异还是对于不同人的情商期待。

比如对于那些提问的,都是接受过本科教育,应当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所以如果连基本的提问方式都不达标,自然没有必要去过多的浪费时间。但如果是这些小朋友们,会更看重对方的善意,因而忽视其中的一些“不礼貌”。


7

你是一个功利主义还是理想主义的人呢

小何:


现实所迫啊,因为要买房,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是偏向功利的,会考虑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但这也不影响我在做部分选择的时候还是可以保持理想主义的。


小李:


那你怎么保持自己的理想主义不会被现实所磨灭呢?


小何:


举一个例子,最近在写东航那篇推送(详情点击:东航:旅客名单属于受法律保护隐私,不属于主动公开范畴)。

在阐述我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也看到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那时候我也会挺困惑的,开始怀疑自己的分析是否是正确。


我采取的措施就是把这个事情拿去问我爸妈,看看他们怎么想,即回归到最朴素的价值观去判断。他们并不具备法学专业知识,但是具有最基本的道德判断标准。当他们都支持我的想法时,我就知道我所坚持的观点是没有问题的。


8

在打造个人IP上有什么建议吗?

小何:


在这件事上我倒觉得不需要抱有太大的功利视角,你知道相信自己输出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并不需要在做的时候就想着自己能够实现多少的目标。


比如自己之前在梳理KEEP招股书关于数据合规部分内容的那篇推送(详情可点击:Keep招股书中数据合规相关内容摘录),也没想着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就是觉得这篇推送对自己的知识积累是有帮助的。后面也是一次很偶然的巧合,在一个群里有人在求相关资料,随手转发了一下,也收获了不少认可。


另外就是不要一直想着追热点。自己之前也会这种困惑,但逐渐就会发现追热点太辛苦了,同时也容易丢失内容质量。


以及我觉得自己的公众号名称起的蛮好的,很有辨识度哈哈哈


9



如何保持自己信息的灵敏度?

小李:


我觉得你的公众号现在做得越来越好,一方面是内容足够高质量,另外一方面是切入的话题都很好,那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小何:


自己一个人的信息获取面是狭窄的,所以第一步是要进入到这个圈子里去,要去看到这个领域的人都在关心什么问题,由此去寻找自己要分析的内容。以及还是要有足够的兴趣把这些问题研究透。


10

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

小何:


这件事自己也没有很清晰的规划。目前也只是明确自己想做数据合规,并且未来几年里都会在这个领域深耕。但具体是怎么样的发展路径自己现在不清楚但也不着急,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学习和沉淀上,时机到了自然会有合适的机会。


小李:


我很认可这种理念。

很多人会把一些过去已经被人走出来的路径当成一种既定模式,再用这种模式试图套在不同的人身上。但路始终是人走出来的,没有一种普适、固定的范式,做好当下的事情,不断增长自己的技能,也没有一个完全零风险的工作,对抗焦虑、抵御职业发展风险的方式还是得自己能力的实际增长。 


11

你现在还有焦虑的事情吗?

小何:


买房子的焦虑也还是有的,但我相信好好干会解决的。


小李:


未来可期哈哈哈



 写在最后

我做“有趣法学生x100”这个系列推送的初心是:


每个人都是一扇窗户,我们可以透过他们的人生选择,去理解他所在的行业。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自己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做出的选择及背后的原因,为此刻迷茫的自己提供些许指导。


小何同学正是用他过往的经历很好地解答了上述问题。面对红海和蓝海行业,红海行业像是IPO,用人多,新人进入快,但是并不适合长期发展,所以对于需要刷简历的同学而言是起初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数据合规目前还是一个蓝海,自己有足够的兴趣,也付出了很多精力,想要把这件事做好来。


同时他现在所做的努力也完美诠释了这句话:“努力把握当下的确定性”远远超过“对不确定性的刻意钻研”,好的迭代战略不是对未来的过度焦虑,而是对当下点点滴滴的践行。


感谢阅读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这期推送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关注、收藏或是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