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主妇再就业、人口老龄化与医闹
前言:
这篇随笔由中国新闻社新媒体“国是直通车”2月5号全文刊发,不过标题给我改成了“《为什么女人和医生需要被善待?你了解的未必是全貌》”。-_-||,标题加点辣椒花椒之类的不妨,他们给我把醋加多了,搞得像是篇八卦文章,而这是篇谈论严肃问题的文章。
这里贴出原稿全文。
2018.2.9
主妇再就业、人口老龄化与医闹
梅新育
1月19号上午写东西,下午带朋友拜访澳大利亚机构洽谈事情,晚上到家后收到武昌实验中学老同学信息,要我给她参与投资的深圳刘博士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写几句祝词,并在微信朋友圈广而告之一下。受人之托,晚饭后一边散步一边构思祝词,不料三公里散步下来,思考范围远远超过祝词,亦喜亦忧。
所喜者,在微观层次上显而易见:为刘学军博士创业喜悦;也为美女老同学重出江湖投资的项目喜悦,她本是大型金融机构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为专心相夫教子而转型全职主妇十年,现在儿子去美国读研究生,功德圆满,重出江湖,华丽变身投资人,投资这第一个项目,理当支持鼓励。所以,我给她和刘博士送了两句祝词:
刘博士医疗美容,倾情奉献更美生活。
金融白骨精,转型全职相夫教子十年,功德圆满重出江湖,华丽变身投资人。
对我这个经济研究者而言,在宏观层次上,同样可喜:
首先,现在连续多年第三产业增长最快,根据19日当天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去年第三产业产出427032亿元,同比增长8.0%,比GDP总体增幅(6.9%)高1.1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51元,增长11.0%,比总体人均消费支出增幅高3.9个百分点,高出一半还多,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9%。在中国居民衣食住等基本实物消费需求大体满足之后,服务消费需求增长注定快于实物消费需求,旅游高增长期之后医疗保健又会是服务消费需求中快速增长的佼佼者。可想而知,在这个行业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已有的市场是广阔的,预期的市场增长率也是“杠杠的”,成功概率比较高。
其次,我们现在面临人口结构老化的挑战。这个近年来已成社会热门话题,19日当天公布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之后,老友易富贤教授当晚便在微信群里发表了意见,认为2016、2017年的出生人口统计数据有水分。且不提他的这个观点是否符合事实,可以确定,我们要应对这个挑战,保持我们的经济社会活力,保持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江湖地位”,就需要更充分地发掘利用我们的人力资源;而如何让我们的女同胞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更好地兼顾家庭生活和工作,应该是其中一大课题。
全国劳模、合肥市委常委、工会主席宣国英
妇女就业本是工业化带来的伟大社会进步,但既要带孩子顾家,又要顾工作,压力之大,常常使女同胞有顾此失彼之感,生二胎之后尤其如此,于是越来越多女性选择了辞职担任全职主妇,我目睹的就有很多,其中不乏优秀的职业女性。为了保证下一代教育和家庭生活质量,也许这是许多家庭、甚至可能是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在国家社会层面,这样可能也有利于稳定、提高生育率。但是,当孩子上幼儿园了,上学了,特别是读大学了,在全职主妇岗位上功德圆满了,她们当中许多人肯定有意重返职场再寻觅一份合适的工作,觉得这样比待在家里单纯消费更充实。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这种意愿有利于充分利用我们的人力资源;而且,如果能够为全职主妇再就业趟出路子,肯定会有助于降低、消除年轻职业女性生孩子的顾忌,这对于我们优化人口结构好处不言而喻。
从全世界背景上考察,二战之后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妇女广泛就业,而生育率也明显下降,以至于欧洲、日本人口生育率已经低到无法自我维持的程度;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应该就是未能处理好职业女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兼顾家庭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以至于许多职业女性、特别优秀的职业女性选择了少生或不生。中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如果我们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跨度上探索出兼顾之路,其世界性、历史性价值不言而喻。所以,我更要祝愿老同学投资成功,也注意到了日本民宿等产业越来越多准许清洁工等工种妈妈带娃上班,希望我们更多的产业、更多的工种岗位能探索出不损害企业单位微观效率的主妇再就业之路。
同时,我还希望我们的教育部门拨乱反正,不要再搞那些瞎胡闹的、把学生自我奋斗搞成“拼爹”买学区房之类的教育改革,不要在“减负”旗号下大幅度压缩学生校内学习、作业量和在校待的时间,逼得壮年父母不得不每个工作日提前下班去接孩子,双休日还要带孩子去上辅导班,弥补校内“减负”造成的学业不足。
与此同时,我又隐隐有些忧虑:现在市场化医疗机构越来越多,优秀医生自己出来创业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对公立医疗机构也是压力,人才流失的压力。如果继续放纵公立医院的医闹,继续在待遇等各方面对医生太苛刻,以后面对大众的公共医疗部门还有好医生吗?
小兄弟宁方刚是颇有名气的医疗界网络大V(网名“ @烧伤超人阿宝 ”),他认为:说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是错误的。中国医疗是全世界最廉价最便利的。中国医生通过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为患者提供了廉价便利的服务。这种廉价便利的医疗服务,保障了中国贫困患者的利益,使得他们有机会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所谓“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恰恰是中国医疗服务廉价便利的证明。——他的上述观点被论敌断章取义丑化成“敌视穷人”,前不久还伪造出他被正义老太打伤的假新闻在网上疯传(不知他有没有像特朗普一样大喝一声“Fake News!”);但请平心静气想一想,他的上述观点究竟有无实事求是之处呢?既要求高水平的医生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又要求医生的劳动廉价,这样的体系能够持续吗?培养一个医生要多少年的教育和实践啊!
所以,对公立医院技术好的医生善待一点吧!外面市场上和投资人都在等着挖人,不要逼得他们“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对于保障普遍医疗服务是个悲剧。
(初稿2018.1.22,修订2018.1.28,三稿2018.2.1,仅代表个人意见)
前文回顾:
本文打赏支持
本公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