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测试实践之路 - UI缺陷检测

京东技术 2022-08-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esterHome Author 邹军、肇飞、文博



Tech     


导读

本文核心内容是讲如何通过视觉算法能力来检测系统中的图文缺陷,涉及业务痛点、测试集构建、模型效果验证与落地实践。读者可以从本文了解智能测试的背景、实现方式、以及CV与CNN如何在测试域达成落地实践。希望读者能本文中受益,理解测试的痛点与难点,关注智能测试的发展,有兴趣的同学共同参与。




01 背景

在今年的敏捷团队建设中,我通过Suite执行器实现了一键自动化单元测试。Juint除了Suite执行器还有哪些执行器呢?由此我的Runner探索之旅开始了!
随着业务与技术的发展,软件架构从最初单体结构逐步演变成AI赋能的分布式体系,基础框架技术能力不断成熟,数据、控制、服务等能力的深化为业务的快速建立与扩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与此同时,测试技术由被测体的业务与技术变革所牵引,从瀑布式跟进服务端单体的纵向测试能力建设发展到敏捷化的端到端全链路测试,尤其强化了精析测试能力的作用。质量保障过程从点面支撑进化到立体保障,复杂度从服务端向移动端迁移。移动端的测试模式可大体分为代码侵入方式与非代码侵入方式。代码侵入方式,以集成SDK或系统底层Hook方式为主,通过采集系统基础资源指标、收集日志信息、触发或反馈执行动作、调用或收集接口调用信息等方式,支持测试路径与结果验证。作为各大厂商的测试技术落地的主要方式,通过后向监控与单点查询等方式对业务测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非代码侵入模式,以用户视角来探索测试边界,强调产品功能与体验,界面信息既是输入也是输出。由于缺少代码和日志信息的辅助,相对弱化测试路径的设计与目的性,强化用户交互逻辑。技术上或通过UIAutomator/WDA与GUITree 控件树来实现定位与判决,或通过图像智能识别来实现分类、遍历与异常检测。
Test By AI作为测试技术的新方向,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外大型互联网公司和测试服务提供商的研究方向。通过智能化手段增强测试路径生产能力、测试数据特征诊断能力,以及测试断言的准确性,是共同探索与实践的方向。其中,在图形化界面上,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能力构建UI的功能录制回放、设计还原、性能诊断与线上巡检已慢慢有所沉淀,有代表性的平台包括Test.AI、Applitool、Mabl 、AirTest、AppiumPro、Fastbot、SmartX、RXT、DevEco Studio、PerfDog、GameAISDK等。


02  痛点  

理解,首先 MCube 会依据模板缓存状态判断是否需要网络获取最新模板,当获取到模板后进行模板加载,加载阶段会将产物转换为视图树的结构,转换完成后将通过表达式引擎解析表达式并取得正确的值,通过事件解析引擎解析用户自定义事件并完成事件的绑定,完成解析赋值以及事件绑定后进行视图的渲染,最终将目标页面展示到屏幕

对于大型的APP而言,往往承载了公司触达用户的大量业务类型,通过前中后台数以万计的服务链条支撑,而高DAU多类型设备覆盖的用户场景成为产研测质量控制的挑战。代码后向兼容、模块依赖、数据一致性、业务策略重叠等,都可能引起用户侧的系统问题,比如空白屏、空白块、文字重叠截断、图文遮挡、字符乱码、货币符号错误、兜底图文缺失等。问题列表:


图1 典型问题分布图

03  实践之可行性调研  

理解,首先 MCube 会依据模板缓存状态判断是否需要网络获取最新模板,当获取到模板后进行模板加载,加载阶段会将产物转换为视图树的结构,转换完成后将通过表达式引擎解析表达式并取得正确的值,通过事件解析引擎解析用户自定义事件并完成事件的绑定,完成解析赋值以及事件绑定后进行视图的渲染,最终将目标页面展示到屏幕。

研测阶段关注点在业务功能实现层面,人工甄别上述问题的成本非常高且容易形成疲劳遗漏,智能化在研测阶段和线上监控上识别此类问题正是Test By AI的切入点。在智能化切入目的性测试领域前,从结果诊断逻辑上探索异常巡检的落地技术实践是一种有效方式。

从实现方案上,有多种可能:

一、基于GUITree控件的节点信息,来判断节点是否存在,节点属性是否正确,以此来匹配到功能或者业务逻辑上,比如出现图片加载失败,网络加载超时,价格缺失,商品描述缺失等。但是,无法判断纯图形类型的问题,比如文字重叠、图文错位等。

二、基于图形的特征比对,判断两张图片的相似度。CV现有成熟的算法有SIFT、SURF、ORB等,但特征比对的逻辑是预判,事前知道错误图形的类型,且要与错误图形库逐一比对判断,计算资源与耗时随着问题类型的增加线性增长。

三、基于模型训练,通过深度学习对训练集中的大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达到一次性的类别与阈值判决,以此作为测试结果判定的主要手段。同时,辅助二次检验的手段来提高判决的准确率。

图2 图像训练与检测逻辑图

通过AI建设智能测试基础能力,核心在于数据与模型,再者是在业务域的工程落地实践。从数据上来看,需要建立主站app各类页面的遍历能力,以便实现业务域场景的覆盖。依托现有测试遍历技术和自动化测试能力,可以实现周期性遍历页面,跟进业务迭代引入的主站app端变化。同时,将探索式遍历、脚本业务域遍历与赛博云真机平台融合,可以保障兼容性覆盖与效率提升。这样,可以实现正向样本数据的收集。

另外,负向图像样本的收集也极为重要。由于缺陷、异常问题反馈的图像数据相对较少,难以覆盖所有的异常场景,所以需要按照发现问题的图像特点,以正向训练集来批量地构建各种错误类型的负向样本,作为负向训练集和测试集,以提供给模型训练与效果验证。



04 异常构建能力建设

为了提供负向样本,必须建立异常图像特征的构建能力。这里,将以图片缺失、文字重叠等场景来举例说明异常构建的技术方案。

4.1 图片缺失



图片缺失会出现在多种场景中,比如,首页商品图片加载整体失败、活动页/搜索结果页/购物车/结算页图片缺失、带顶栏空白页、广告位动图缺失等。这些场景从技术维度都可以归结为异常白块。从CV的角度构建,可先找出页面中的图片元素。对图片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根据阈值判断灰化图片的各类元素轮廓,对用角点定位的矩形轮廓进行消噪处理,去除点位为0的情况以避免图片内外部连接,最后在原有的图片像素点上定位,用白色填充矩形区域。对于边界区分度不高的图片,可加入膨胀、或腐蚀的图形化处理。

图示中蓝色框中图片会被白块所依次取代:

图3 京东APP首页界面

4.2 文字重叠



文字重叠异常在整体异常占比是最高的,发生的场景存在于APP的各个角落,这一部分力求把异常样本构造的更贴近真实样本,保证最终训练模型识别的准确度。

首先通过ocr准确识别页面中的文字位置,然后筛选掉包含空格,数字和比较短的文字区域,保证对构造不产生影响。

图4 京东APP首页部分区域截图

然后随机挑选一个文字区域,利用cv的能力进行二值转化,计算面积较少的区域为文字区域,如下图:

图5 二值转化后的区域截图

获取“京东会员”文字区域黑色坐标集合,利用该集合在原图获取并计算文字像素均值,获取颜色,同时根据文字区域像素范围计算出字号,最终通过PIL的图形处理能力,利用获取的相关文字信息(大小,颜色,位置)进行构造,最终效果如下图:

图6 异常情况构造效果图

通过如上方法,构建文字重叠异常的数据集,异常图片量级达到W级,并且基本不用投入人力。



05 算法开发实践

在UI测试过程,异常图片种类繁多、不同缺陷的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同页面的样式、排版经常发生变化,传统的CV算法(如模版匹配、滤波等)难以实现逐个缺陷判定。因此,采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方法成为优选方案。

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 开发环境搭建

  • 样本数据准备

  • 网络结构设计

  • 模型训练与测试

  • 算法迭代优化

5.1 开发环境搭建



首先,确认采用Local方式,还是Online的方式。Local的方式,需要准备带有GPU的机器、安装显卡驱动及深度学习框架相关软件包;Online模式,一般适用于大厂,如AWS、JD Cloud都提供相关的租赁服务。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根据实时性、灵活性的要求,选择开发语言,目前主流的开发语言为Python、C++等。

5.2 样本数据准备



样本数据是整个工作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数据质量的好坏决定算法模型性能的优劣。根据经验判断,构建优质的样本数据集,包括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去噪声、数据构造、数据增强、数据迭代等步骤,大致需要花费整个实践工程70%甚至80%的时间。本项目实践的任务属于有监督训练学习,搜集的样本数据集包括图片和其对应的label。智能测试过程最常见的两类异常缺陷为空白块异常和文字重叠异常;设定没有异常缺陷的样本为正常样本(标记为-1),每类异常情况标注不同的label(空白块异常标记 0,文字重叠异常标记为1)。对于图像分类任务,每张图片对应于某个类别(正常、空白块、文字重叠);对于目标检测任务,每张图片对应于多个目标的检测框,每个检测框同时包含类别信息和位置信息。作者将本实践中的异常检测问题定义为目标检测问题,不仅标注出缺陷的类别信息,同时标注出缺陷的具体位置。从已标注的样本集中随机抽取10条目的展示结果,如下图所示:

最左边一列代表随机抽取样本的index,后面依次是 image_path,class_label,defect_pos, xyhw。

图7 随机抽取的10条标注样本示例图

其中,image_path 为图片的存储路径,class_label为异常缺陷的类型,defect_pos为异常缺陷在图像中的坐标位置(x1,y1,x2,y2),xyhw为缺陷位置的相对坐标(这样即使图片发生了resize,缺陷坐标保持不变)和缺陷的类型。正常样本在class_label中记为NaN,在目标检测标注中记为(-1,0,0,0,0)。

5.3 网络结构设计



在图像领域,目前深度学习网络结构主要有两大主流框架,即CNN和Transformer。在此,本文仅介绍基于CNN的网络结构模型的相关探索实践。Transformer目前在学术领域属于热议阶段,但其对数据量级、硬件资源等要求都非常高,其落地实践情况仍在持续探索中。
下图为ImageNet 1000类图像分类Top5错误率的历年趋势图。可以看出,Top5的错误率逐年明显下降,其后甚至低于人类自身错误率5.1%。
自2012年起,网络结构从最初的AlexNet,逐渐演变到VGG,GoogleNet,Resnet等。在本项目实践中,采用带有SELayer的Resnet18结构,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8 带有SELayer的Restnet18网络结构图

具体每层的featumap大小和参数量如下图所示(部分展示),可以看出,整个模型大小为58.54M。

图9 带有SELayer的Restnet18网络结构的详细参数



06 模型训练与测试

在完成样本整理和网络结构设计后,接下来进入模型训练的阶段。首先,将样本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设置必要的超参数(如训练轮次epoch、学习率learning_rate、批次样本数目batch_size等);然后,定义损失函数Loss,在实践的初期阶段,作者将异常检测视为分类问题,所以完成softmax层计算后,采用CrossEntropy来进行梯度反传。
经过N轮迭代训练后,在测试集中,选出性能表现最佳的模型,作为最终的检测模型,其效果如下:

(*其中“真实样本”指在实际UI智能测试过程中遇到的测试样本,与“样本数据准备”阶段的样本集没有任何交集)
测试样本和真实样本的ROC曲线图如下所示:

图10 测试样本和真实样本的ROC曲线图
测试样本和真实样本的Confusion矩阵如下所示:

图11 测试样本和真实样本的Confusion矩阵



07 算法迭代优化


本文提取Restnet18的Layer4,构建了特征热力图,如下图所示。分析热力图发现,缺陷在空白块处响应最大,说明缺陷的特征已被分类器准确学习到。

图12 模型检测结果的热力图
  • Bad Case分析:

Case 1: 算法模型判定为正常,标注为异常的样本,如图(a)所示。经过二次check后,确认为标注错误。因此,识别“算法模型得分较高而与真实标注信息不一致”的样本,可作为快速去噪的有效方法。

Case 2:模型未识别出来的异常空白块,分析原因发现目前的训练样本集中没有“粉色底”的空白块。 在后续样本采集的过程中,可持续增强此类样本的搜集。

a.模型发现的标注错误   b.样本集缺失的“粉色底”空白块

图13 Bad Case分析样例图

真实样本的匮乏构成算法实践探索的最大壁垒。作者尝试了多种方式去尽可能搜集完备的样本集:其一,人工构建异常样本,此类方式的构建步骤繁琐,人力成本耗费较大且某些异常情况无法人工构造;其二,采用无监督学习的方式构建样本,该方式通过大量正样本的学习来识别异常样本,此类方式能节约大量的人工标注时间和成本,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究,也将成为后续重要的研究方向。



08 未来规划


从现有的客户反馈问题和研测问题为切入点,我们在算法效果上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以此作为开端,继续深化Test By AI的智能化之路。在算法上,从数据清洗、模型设计等维度继续优化模型效果,同时开始无监督学习算法能力的尝试。在工程上,以现有能力为基础,加强二重检测能力的建设,保障业务测试实践的效果。在实践上,总结badcase、提炼针对性的算法和工程技术点,增强AI判决的效果。结合AI,提升测试路径生产能力、测试数据特征诊断能力,以及测试断言的准确性,同样会变成智能化探索的重要一环。


推荐阅读电商库存系统的防超卖和高并发扣减方案

微服务低代码Serverless平台(星链)的应用实践

Deferred Components-实现Flutter运行时动态下发Dart代码

京东云发布618十大技术,高效支撑京东618数智供应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