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乐大帝》22 祖制难违

美文拾遗 2021-02-11

2010年5月10日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原会长商传,在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永乐大帝》。节目引起较大反响。永乐皇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的丰功伟业足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媲美,且看明史学家商传。重新诠释中国历史上远迈汉唐,毁誉参半,最谜样,最传奇,最痛苦的帝王。

历史评价:明成祖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史书评价:《明史·成祖本纪》: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永乐(140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22年。永乐年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主讲人:商传,历史学家。河北保定人,父亲为著名历史学家商鸿逵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教授。1981年就职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社会史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史,社会史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12月病逝于北京。

内容提要:朱棣夺位后,陷入到一个大难题中,这就是祖制明确规定不得设立丞相。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没有丞相,皇帝就得干丞相的活,就得深陷事无巨细的繁杂事务之中,朱棣刚开始是设立辅官,一段时间后这个方法行不通。后来设立殿阁大学士。到后来朱棣决定从一些跟前朝没有关系的官员中挑选一批人来帮他处理事务,这时最早的内阁出现了。由皇帝统管内阁,由内阁统管处理六部及地方事务。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品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