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芯片供应链"熬"过春天

小芯 芯世相 2022-08-28


“博世作为一级供应商上白名单问题不大,但博世也有很多供应商,如果供应链不形成链,最终是没有办法产出产品的”。


“宏碁内部统计在上海的 IT 零组件供应商至少就有 100 家,虽然开始复工,但要将产能回升到 100%还要时间。”


“这块板子上有400台订单,缺料受影响的大概有200多台,很多零件的发货地在上海,原发地上不了班,就没办法。”


以上讲话分别来自全球汽车Tier1供应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宏碁共同营运长黄资婷和红外成像测温仪厂商巨哥科技相关负责人,他们也代表了疫情影响下的三类企业样本:生产基地在上海,集成度高(几千个零部件)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受上海疫情间接影响的笔电头部玩家;本土中小电子终端企业代表。


从复工进度上来看,博世和巨哥科技早已列在复工复产重点白名单中,宏碁的供应商也陆续复工。但对于漫长产业链上的电子供应链企业来说,产业链断链(缺料、缺芯片)更是摆在他们面前绕不开的难题。


在全面复工复产前夕,芯世相决定整合疫情对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影响,复工最新情况以及潜在影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价值参考。


通过本文,你可以了解以下情况:

1.  半导体企业疫情下现状及复工复产现状

2.  上海及长三角在半导体产业的地位

3.  封封封,上海疫情到底有哪些影响?



01 


上海在半导体产业链中
为什么这么重要?


上海及长三角深入人心的标签除了金融中心、经济最发达地区、包邮区外,它更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汽车重镇,同时在公路运输和港口运输要道,可以说上海掌握了电子产业的命脉。


首先看集成电路方面,1998年,后来被称为上海集成电路奠基人江上舟掷下一句:“十五”期间,上海引资100亿美元建设10条技术水平等于或高于“909工程”的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自此成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而后的聚焦张江战略和18号文件吸引了一大批半导体产业的华人精英回国创业,将上海集成电路的发展推向高潮。


20多年过去,如今的上海已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材料、设备,芯片产业链五大关键领域,上海均有龙头企业布局。


从体量方面看,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4,长三角占据全国的1/2,集中了中国1/3以上的晶圆厂、封测厂,还有占比超过30%的芯片设计和最核心的掩膜版等各种核心元器件原材料厂商。截至2021年底,中国集成电路上市企业中上海企业数量占比32%。


放眼以上海为代表的整个长三角,周边城市也有一些半导体设备投资布局,比如临近的苏州是半导体产业封测重镇,前10大封测厂有6家进驻,百强县首位的苏州昆山市产值有一半是IT产业的功劳;无锡近年来吸引SK海力士等半导体大厂落户,也有自己的龙头企业华润微、江苏长电等;南京重心在芯片设计与封测,国际一流半导体企业投资聚集高地,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大集成电路产业城市;嘉兴则承接了上海产业布局与转型。


一般来说,芯片设计公司在上海的晶圆厂投片后,拿晶圆片去测试,测试成功后再拿去苏州做封装,最终成品完成后交付给消费电子客户。由于半导体强产业链条的属性,上海的芯片设计、生产、运输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周边城市的相关企业也会因疫情受到间接影响。


再看汽车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652.8万辆。其中上海市2021年全年汽车产量产能占全国总产能超过10%。汽车产业成为备受关注的下游领域,零部件制造出来被公路阻碍,导致汽车零部件短缺,生产受阻,产量削减。根据乘联会测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带来20%的减产损失。


全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上海周边设厂,规模较大的供应商就有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微企业,有2万多家。以致于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在微博发声,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


最后再看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地位、公路运输的地位。今年年初,上海口岸进出口总值在全国的占比就高达28.4%,庞大的占比背后是上海港连续12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基础。我国出口九成靠海运,上海扼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海岸线中心,沿海地区长三角的腹地,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门户,上海港为我国的工业原材料和成品运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上海是全国70%集成电路化学品原材料的进口口岸。除此之外,芯片的进口,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的出口,光刻机、光刻胶等高精尖物资及产业链重要保障物资的进口依赖于这一重要港口。


以上海港为核心的长三角港口群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是中国沿海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外贸货运吞吐量占全国的1/3。上海作为区域制造业核心城市,区域内其他港口吞吐的产品需要依赖相关企业供应,经济活动的停滞也影响着整个港口群的运作。


来源:网络


公路运输方面,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也是物流最活跃的地区,以某大型货运平台为例,安徽、上海和江浙地区货量在全国占比超过50%,货物种类多样,其中相当比例为零部件等中间件,这对于工业运转尤为关键。


总之,上海及长三角以其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半导体技术、制造等多领域形成了全价值链总体融合。



02 


半导体企业现状

及复工复产最新进展



自疫情爆发以来,芯片产业链多家企业受到影响,复工复产也在持续进行,5月13日上海发布显示,全市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4400多家。具体来说,首批“白名单”上的企业复工率已经超过80%,上汽整车厂和特斯拉都已实现整车稳定批量下线,而中芯国际、华虹等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有力地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复工复产。

最新消息显示,上海港集装箱日吞吐量,回升至正常水平的95.3%。近一周,浦东机场日均货邮吞吐量,高峰时段已恢复至疫情前的八成左右,铁路、公路货运量恢复到正常九成左右。

半导体设备/材料

从最上游看,上海是半导体材料的重镇,其中沪硅产业、上海新傲、上海新昇、上海新阳材料、上海合晶等多家半导体材料企业位于上海。

沪硅产业:5月6日,沪硅产业表示,公司位于上海临港的300mm生产基地上海新昇及位于上海嘉定的200mm生产基地新傲科技均正在实行封闭式生产,以保证疫情期间的持续产出。其中新昇从3月27日晚开始,来自研发、生产等关键岗位的400多名员工就进入厂区封闭生产,加上原本在公司的同事,一共有600人闭环生产。

安集科技:安集科技是国内CMP抛光液龙头,且为国内少数高端光刻胶去除剂供应商之一,是半导体上游关键化学品。公司自3月27日晚起紧急召回相关工作人员,对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综合保税区的生产基地实行闭环管理,确保连续生产供应。

上海合晶:上海合晶是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的企业,主要负责集成电路及外延用各类硅单晶抛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5月3日有新闻报道,“4月23日至今,公司累计91名员工返岗,公司产能逐步恢复至50%。”

中微:导体设备方面,中微公司包了酒店房间,负责接送产线员工;3月27日晚,中微公司管理层召开紧急会议,启动“闭环运营”模式。3个小时内,中微公司“闭环运营”人员全部进入厂区,研发、生产及运营基本正常。

盛美半导体:3月27日封控前,盛美组织了员工进入川沙工厂实行闭环生产,后公司进入第一批复工白名单,现已进入两点一线的闭环生产,后续将逐步增加复工员工数量。盛美上海指出,疫情造成的封控管理,影响了我们本季度末的出货量,后续会逐步恢复正常,目前盛美Q2、Q3订单已满,正在填满Q4及明年Q1的产能。

凯世通:离子注入机企业凯世通为上海第一批重点复工“白名单”企业,自三月疫情以来,公司整体运营平稳,对公司生产组装影响较小。

晶圆代工

自3月中旬之后,各大晶圆代工厂商基本迅速调整进入闭环生产状态保证晶圆代工厂可以持续7*24小时的运转模式。第一财经报道,芯片制造企业一直保持90%以上产能,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积塔半导体等保持满负荷生产,带动一批装备、材料、封测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加快复工。

华虹驻厂作业图片(来源:劳动观察)

华虹:在得知封控消息后,华虹在3月27日晚,召回将6000多名员工回到公司的五个厂区,疫情期间员工在工厂吃、住,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中芯国际:中芯国际于3月18日就已经实施闭环管理,保证产线在疫情期间的有理运营。4月中旬上海的个别工厂曾部分受到短期影响,但后续均已恢复生产,没有出现停工停产的现象。

积塔半导体:积塔半导体也基本保持满负荷生产,公司临港厂区自3月15日起就进入了封闭管理生产模式,近千人驻厂生产、生活,生产一直保持开工率100%的运行,整个公司的开工率在90%以上。

台积电:从4月1日开始,一千多人在公司与宿舍之间两点一线闭环管理,确保从工作到生活,防疫与生产都能兼顾到位。

芯片设计

国内主要的芯片公司约一半在上海,不少国际设计公司在上海均设有研发中心或办公室。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市是中国芯片设计行业规模中最大的城市,设计业销售规模高达1200亿元。从目前获得的情况来看,多数芯片设计公司主要通过远程办公、部分人员驻扎公司、改变发货地址等措施继续运营。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没办法线下拜访客户促进合作,同时项目需要的设备封控在办公室,而关键人员无法进入公司,或影响项目的测试及交付进度。对于一些正在出货的芯片设计公司来说,他们还会面对大量成品测试以及出货的物流问题。

安森美:4月18日中国上海全球配送中心停工,4月25日申请复工,随后申请得到批准,公司已在积极复工。

闻泰科技:ODM厂上海办公司有四五百人留守,项目进度不受影响,旗下安世半导体的主要研发和制造都在海外,国内运转正常。

澜起科技: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疫情对我们最主要的影响是,从4月初员工就居家办公,可能会影响一定的工作效率,设计企业的生产制造都是外包的,目前暂时影响不大。物流比之前慢一些,有一定影响。”

复旦微电: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称,“公司总部所处区域目前疫情严重,没有留核心研发人员在公司,员工目前居家办公的,公司上下游都是外包的,影响比较小,目前正准备季报披露。”

中颖电子:5月6日,中颖电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称,2月份,公司的供应商和舰芯片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因为疫情原因停工11天,对公司第一季及第二季的晶圆产出略有影响。

封装测试

安靠:安靠封装测试是中国前十大封测企业之一,约有3000多名员工在厂区执行生产任务。如今,安靠封装测试已出现多人确诊,其发布公告称将停工进行消杀,随后公司进入了第一批复工复产“白名单”。

日月光:日月光表示,目前物流措施受到保障,生产未受影响,公司也配合当地防疫措施,持续在厂区及生活区进行封闭管理,并提供厂区内同仁在日常生活上所有必需品及配套措施。

芯片分销

全球TOP50半导体分销商中,有多个企业将总部或办事处设在上海,大型芯片商因其有备用仓库,影响相对较少,目前主要影响的是中小型芯片分销商。
核心影响主要集中在:

  1.  物流停运,货进不来,发不出,业绩下降,公司运营成本增加;
  2.  发票问题,不能为客户及时开具发票;
  3.  由于物流、发票等问题,客户有流失风险。

终端企业
汽车产业链相关

上海汽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68%,除此之外,上海还有许多汽车产业链中的零部件企业,一旦停摆,势必会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汽车产业的复工复产是疫情中的重点恢复对象,在首批白名单的666家企业中,与汽车相关的企业超过240家,占比超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博世:博世中国的产出能力大概在正常水平的30%到75%之间,没有完全断线,但情况非常不乐观,尤其是五月份将会非常艰难。

安波福: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公布了第一批复工白名单,安波福便在其中,在经过一系列部署及安排下,安波福已实现复工复产,但后续传工厂出现阳性,有一部分产能受到影响,整体复工进展顺利。

特斯拉:特斯拉上海工厂因疫情关闭22天,4月19日已恢复生产,在特斯拉复产后的一个月(4月19日-5月19日)内,特斯拉工厂共生产了2.6万辆车。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计划在上海一个空置的工厂隔离数千名工人,开启第二班次的员工复工。

上汽通用:5月7日,随着上汽通用汽车严而有序的复工复产,上汽通用宣布,LYRIQ首台预生产车载上汽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工厂下线。

上汽大众:4月18日开始,上汽大众安亭厂区启动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并安排员工返岗,4月23日,安亭汽车三厂和MEB工厂开始陆续复工,生产采取单班制。目前,复工复产后的首批整车顺利下线,包括途观L、辉昂、全新奥迪A7L等多款车型。

保隆汽车科技:作为吉利汽车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众多车企重点供应商之一,提供胎压监测系统等多种汽车传感设备,自静态管理以来,企业园区闭环生产,4月24日企业复工复产获批后,100多位一线生产人员陆续从家中回到岗位上,目前产量已恢复到平时的60%。

双林股份:汽车零部件厂家双林股份主要产业基地位于上海、宁波、苏州、重庆等多个地区,除上海地区受疫情影响前期有停工外,其他地区受影响较小,能正常生产经营。

上海丸旭电子:丸旭电子是一家本土专业汽车电子智能智造高新技术企业,其电池管理系统等零部件覆盖了上汽、广汽、吉利、长城等客户,自3月15日起,就进入了封闭管理保供生产,目前员工复工率达60%,产线开动率也达到了60%左右。

上标汽车紧固件:上标主要生产螺钉、螺栓等汽车紧固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底盘、发动机等区域,是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特斯拉等车企的供应商之一,5月2日,上标获得复工批准,进行有序的复工复产,产能目前已恢复到50%以上。

其他

广达:广达是笔记本研发设计制造公司,上海工厂4月份前期处于停工状态,目前已在陆续复工中,广达表示,受到上海与昆山封城、人力、材料供应限制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第2季笔记本电脑出货将季减两成,但是需求与订单仍在,目标是6月底的上海厂产能恢复到100%。


03 


封封封,
上海疫情到底有哪些影响?



综合来看,本轮上海疫情对芯片设计企业、晶圆代工、设备企业影响相对较少,这些企业在疫情之初就采取驻厂办公、远程办公等形式结合办公;主要受到影响的是产业链较长的汽车产业链、电脑等电子产品生产链,以及广大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分销企业,受困于物流不畅,导致“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生产线断链和正常运营多处受阻。


按照产业链从上游晶圆厂封测到现货市场终端市场的发展逻辑,产业链上游生产出现变化,需要3-6个月的周期才能映射到市场上。除了目前能看到的汽车产业、笔电产业生产受阻,新品延期等显性影响外,本轮疫情的长期影响同样值得关注,目前业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产能转移、撤单和价格波动



一份来自天风研究4月底的《疫情对半导体企业影响》(样本42家,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主)调查问卷显示,85.71%的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50%的企业认为本轮疫情中长期的影响会在3个月内显现,25%的企业认为影响将在3-6个月显现,25%的企业认为影响将在半年后出现。




来源:天风研究


疫情之外,半导体产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国际上来看,俄乌冲突、美国拟加大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限制;国内来看,芯片上市公司破发的现象频频,以致于股民都喊出了“以前打新是中奖,现在打新是踩坑。”的哀嚎,前两年大热的半导体热也应声下头,明星半导体项目对投资人表示:“我愿意接受平轮”。


而在晶圆代工和下游终端市场又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一方面是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继续涨价,而另一方面,业内传闻半导体景气周期已过,部分半导体公司业绩止涨,消费电子砍单声音加剧:网传国内有3000万手机库存,五大CIS供应商总库存已超5.5亿颗,联发科与高通分别砍单下半年5G芯片订单35%和15%。

而这些影响也体现在芯片分销环节芯片杀价、抛货,部分芯片的市场价甚至比代理价还低。


近一个月来,至少有16个省近30个地区出台了促进消费的措施,或对当下不景气的消费电子代理一波新需求。而对我们在电子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或许就是在疫情逐渐恢复的当下,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更多的确定性。




加芯片超人花姐个人微信

一起聊聊芯片行情



参考资料:与非网eefocus、前瞻产业研究院、劳动观察等。

推荐阅读:

▶ 汽车芯片短缺将永远持续下去

▶ 消费类MCU真的不行了吗?

▶ 被疫情困住的芯片分销商

 单颗芯片价格超2500元!TI、ST、NXP、英飞凌热门芯片料号鉴定

▶ 8英寸晶圆短缺,看不到尽头

▶ 华强北“白鸽”芯片骗局真相

▶ 芯片 堵在香港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

(关注芯世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