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纪录 ▎美丽的江西 秀天下

2017-12-23 l李泽民 湘赣粤闽

 


向全世界全景展示

美丽、荣耀、活力江西

惊艳了世界

这是大城哥看过的最好的江西宣传片

没有之一

即使没有wifi

用流量也绝对值得一看

↓↓↓

【8分钟宣传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47ovlvr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江西风景独好

请到这里来




“江西风景独好”是作为江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提出来的,主要目标是要在全国乃至全球凝聚江西旅游特色、展现江西旅游优势、塑造江西旅游品牌、提升江西旅游形象。在2014年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与发展峰会上,获评“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口号”。






“江西风景独好”的由来




2010年11月,在一次旅游工作座谈会上,许多同志反映江西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来的人太少。我们决定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个江西旅游宣传片。央视当时已经基本完成2011年度的广告招标,要求我们尽快确定宣传片内容和形象宣传口号。根据文字简练、特色鲜明、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底蕴厚重的原则,经多方听取意见并再三斟酌,我们提出把“江西风景独好”作为江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庐山如琴湖

最初央视的评审专家不同意,认为宣传广告不能有排他性。难道只有你江西的风景独好而别人不好?我们答辩主要讲两条,一是“独好”不是说只有江西好,别的地方不好,每个地方的风景都有自己的好,而江西的风景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二是毛泽东同志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只是1934年在江西会昌写下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所以江西人对这个词有优先使用权。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毛泽东)

会昌山,位于赣州会昌县,因此诗而闻名。

我们建议这句口号在央视先试播1个月,假如有人提出异议并且确有道理,我们可以调换。现在看,“江西风景独好”在央视播出4年了,还没有哪个地方说不行,说明这句旅游口号已逐渐为方方面面所接受、所认可。




“江西风景独好”的主要内容




我们之所以敢于喊出“江西风景独好”的口号,是因为江西确有独特的好,具备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从江西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文资源和历史积淀来分析,“江西风景独好”名副其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地理区位,四通八达。




江西国土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4500万。省境三面环山,东部是赣浙、赣皖之间的怀玉山和赣闽之间的武夷山;南部为赣粤之间的南岭山脉分支大庾岭、九连山;西部为赣湘、赣鄂之间的罗霄山脉、幕阜山和九岭山;北部则为鄱阳湖及滨湖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江西地理位置

从地理区位看,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交界处的南岸,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是唯一与全国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闽东南三角区同时相邻的省份,也是国家正在强力推进的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谓“中三角”的中心地带。全省交通便利,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南昌高铁站——南昌西站

公路方面,“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面建成,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居全国第8位,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预计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可突破5000公里。

铁路方面,近三年是江西高铁飞速发展时期。被称为“最美高铁”的向莆铁路以及衡茶吉铁路2013年正式投入运营;沪昆高铁2014年江西全线开通运行;昌吉赣客专、武九客专、赣深客专等7个重点铁路项目正加快推进,南昌到杭州2个小时,到武汉、长沙1个半小时,到上海3个小时,到北京6个小时的快捷铁路通道已基本构成,并由此联通全国。


向莆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民航方面,全省已有6个机场通航,上饶三清山机场预计2015年建成通航,并将在现有“一干七支”基础上,增加建设新余、鹰潭、萍乡、瑞金、龙南、南丰、修水等小型通勤机场,全省包括高速公路、高铁、空港、水运等在内的综合旅游大交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生态环境,全国一流。




江西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今年6月,我省全境被列为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全国5个全境列入的省份之一。江西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63.1%,并列全国第一。

大批候鸟飞抵江西鄱阳湖越冬

全省有高等植物5112种,约占全国的17%;有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同类动物种数的21%。其中,列为国家I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19种,Ⅱ级保护的68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2.4%和50%。全省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境内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天然湖泊400多个,河流2400多条,人均拥有水量4100多立方。主要河流湖泊水质优良,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及东江源头保护区内监测断面保持在Ⅱ类水质,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江西还拥有甘甜的空气,在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年平均值达1070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洁空气标准。崇义阳岭最高含量更是达19.2万个,被吉尼斯认定为世界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风景旅游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除南昌市为超二级外,全省及其余10个设区城市均为二级。同时,全省有湿地面积365.1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1.87%,其中绝大部分是天然湿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




3风景名胜,遍布赣鄱。




江西市市有名山大川、县县有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有世界遗产地5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A级旅游景区167处(其中5A级以上景区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综合评价位居全国前列。

婺源油菜花

红色旅游资源、绿色山水资源、古色历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最具代表的“3461”景区,即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四大摇篮(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以及一湖(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一村(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等闻名于世。


弋阳龟峰

除此之外,江西还有云中草原武功山,是我国在1600多米的高山上有着10万亩连绵不绝大草原的唯一名山。千峰之首黄岗山,被称为天宫庭院,迷人的近月、壮美的日出、奇幻的云海、宏伟的峡谷、古朴的关隘让人惊艳不已。月亮之都明月山、江湖奇峰石钟山、东江源头三百山、森林泉瀑大茅山、峡谷漂流大觉山、奇石海洋灵山、丫山、汉仙岩、铜钹山、五虎山及仙女湖、陡水湖等山水。龙南围屋及渼陂、钓源、燕坊、锦源、潭头、流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燕坊古村

樟树古海盐温泉、明月山高山观光小火车、篁岭、中华贤母园、大千世界、羊狮幕等一批新型旅游项目也开始投入市场。在今年评出的首届中国符号品牌榜中,我省武宁县、婺源景区、婺源篁岭景区及龟峰、三清山景区上榜,占全部获奖单位数的三分之一。

庐山雪景




4历史悠久,人文鼎盛。




江西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万年仙人洞的江西先民就将野生谷物转变为人工水稻栽培,开启了人类的农耕文明。商周时期,新干大洋洲大量使用青铜礼器、兵器,当时就有了不逊于中原的青铜文明。


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

从六朝开朝,江西逐渐成为国家粮食基地。相应地文化教育也不断扩展开来,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和豪华文学阵容,频呈人文鼎盛、人才辈出之势。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一改玄学清谈文风,寄情田园景物,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之祖。北宋王安石品高学博,坚持政治改革,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有三家在江西,其中欧阳修列宋代六家之首,被尊为文坛领袖。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杨万里创造诚斋诗体。“宋词四大开祖”,晏殊、晏几道父子居其二。“元诗四大家”中,江西有虞集、范梈、揭傒斯三家。明代汤显祖提出“情至说”,创作出“临川四梦”,特别是“牡丹亭”,被评价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

此外还有千古忠臣文天祥、中国首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等均是贤才大德。一些文学巨匠,如王勃、李白、苏轼也在江西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篇。德安义门陈累世义聚三百余年不分家,是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先驱者,比英国思想家莫尔提出的“乌托邦”设想还早600多年。




5教育科技,光耀华夏。




自古以来,江西就十分重视教育。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来到江西,在今进贤县的栖贤山设坛讲学,一时求学者络绎不绝,人满为患。东晋时期,庐山成为南方著名的讲学中心,唐以后又置中央直辖的“庐山国学”。到了宋代,在中央政府重文政策的鼓励下,江西教育空前发达,学校如雨后春笋,政府设置学田,保证教育经费来源。各地更常见地方绅众辟馆延师,兴办私学。众多士人学者,行端学博,名重一时,皆归乡授徒。


庐山白鹿洞书院

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历代书院足有1200余所,无论数量、质量,还是规模、影响,均列全国前茅,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其中唐代高安的桂岩书院和德安的东佳书院等是中国最早的聚徒讲学的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首创教育学规制度,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鹅湖书院创造我国书院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人才辈出,历800年读书声不断,现在仍有三千多学生。还有怀玉书院、象山书院、信江书院、紫阳书院和豫章书院等,均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院的兴盛推动了科举的发达。自唐至清,江西考中进士1.05万人,占全国10.67%,文科鼎甲(状元、榜眼、探花)107人,状元48人。江西人任宰相28位、副宰相62位,在二十四史中立传者达500余人。宋代江西曾出现“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的情形。明代常常是一科包揽一甲,或是占据前十名的大多数。明建文二年(1400年)和永乐二年(1404年)连续两科的三鼎甲均被吉安一府夺得,在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当时江西是中央政府的主要人才库,有着“朝士半江西”的说法。江西人不仅会读诗书,而且为学多样,在工业、农业、建筑等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宋元德兴张氏家族将胆水浸铜技术大规模用于生产。


宋应星纪念馆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为中国科学史的巨匠。从汉代开始,江西就是内地重要的造船基地,参与建造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建于北宋的赣州福寿沟,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永修雷氏世代为清廷皇家建筑设计师,“样式雷”名扬中外。




6儒释道学,博大精深。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三家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江西自汉以后,尤其是唐宋时期,儒释道三家多有在此开宗立派,成为儒学的中兴之地、禅宗的定型之地、道教的发源之地。从儒学来说,宋明时期,儒学在江西开始了融合创造的过程。此时江西大哲继起,理学肇兴,儒家思想哲学化进程得以完成。


婺源人朱熹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历代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受到朝廷的推崇,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中国宋末至清代6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从佛教来说,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江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庐山逐渐成为了南方佛学研究和活动的中心。


东林大佛

东晋高僧慧远在此创建东林寺,结成白莲社,开创了中国佛教弥陀净土信仰。到唐代时,江西佛教已是极盛,所以才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的说法。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为最具中国特色,也是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的禅宗,其兴盛发展与江西密不可分,台湾星云法师认为有资格称“禅都”的唯有江西。


天下清规——百丈寺

禅宗初祖为菩提达摩,历经五代至六祖慧能之后“一花开五叶”,进入了“分灯禅”时代,开衍出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宗派,其中沩仰、临济、曹洞三宗,以及从临济开衍的黄龙、杨岐两派都是直接在江西开宗立派的,即使如云门宗、法眼宗,追根溯源也是出自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的法系之下。六祖慧能的再传弟子马祖道一长期在江西弘法,最后归葬于靖安宝峰寺。禅宗正是自马祖及其弟子百丈怀海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寺院体系和禅门规式,也就是通常说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确保了佛教的庄严性、崇高性、权威性,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所谓“走江湖”,即是说,不到江西和湖南,就难以学成大佛。从道教来说,教派叠起,源远流长。


龙虎山天师府

汉代张道陵、张盛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这里成为道教祖庭。晋代许逊(许真君)是净明道祖师、治水专家,百姓建万寿宫祭祀。明代时,江右商帮兴盛,每至一地,都不忘新建万寿宫作为江西会馆,使得万寿宫遍布全国乃至东南亚,几乎成了江西象征。而这一座座已毁或至今仍然屹立的万寿宫,也昭示了江西商人曾经创造的辉煌。此外,江西还有开创于东吴时的清江灵宝派,奉葛玄为始祖,樟树阁皂山、铅山葛仙山和众人争相食用的葛根、葛粉、葛汁即为明证。




7民族技艺,独领风骚。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江西素有“瓷国明珠”之誉,代表着中国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东晋至唐代,丰城洪州窑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一。两宋年间,吉安吉州窑是全国最著名的两大名窑之一,其木叶贴花工艺冠绝天下。晚唐时期,景德镇瓷业逐渐崛起;北宋时,宋真宗以年号“景德”赐名,此后景德镇瓷器之名益著,千年窑火盛烧不衰,赢得“瓷都”桂冠。代表作品“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明成化鸡缸杯”先后创造了陶瓷拍卖史上的纪录。


如今,景德镇瓷艺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蜚名四海,传播世界。中国在西方因瓷器而得名。景德镇原名昌南县,由 34 76995 34 26432 0 0 7892 0 0:00:09 0:00:03 0:00:06 7894此发音产生China,其第一个字母大写是中国,小写是瓷器。江西人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帝音乐大师伶伦在南昌西山洪崖烧竹炼丹,发明了笛子,成了中国音乐的创始人。永新人大唐歌妃许合子被誉为“喉音妙绝,为天下第一”。中国古典民乐名曲《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在江西创作完成。宋以后,江西成为全国音乐发展中心,姜夔、周德清、燕公楠、朱权、魏良辅等的音乐理论被音乐界视为“圣典”。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流传至今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唐玄宗创作、杨贵妃首演的《霓裳羽衣曲》因其重新发现并记录得以传世。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中国国音之鼻祖”,成为当代推广普通话的基础。元末明初产生于弋阳的南戏“弋阳腔”是中国高腔戏曲的鼻祖,位居中国四大声腔之首,对京剧、川剧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南丰傩舞

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乡土气息浓郁。民歌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著名。舞蹈有“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之称的傩舞,南丰、萍乡傩舞尤为突出。绘画艺术独树一帜,南唐董源、巨然首创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将大笔写意画推到新高度,成为一代画圣。书法以黄庭坚为最,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宋四家”,其书写的名贴《砥柱铭》卷创造了书法拍卖最高价。还有,江西历史上亦多术数名家,“形势派”堪舆学从唐后期以来流传社会、风行朝野。兴国县三僚村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明代三僚地师廖均卿勘择明十三陵,被奉为皇家御用风水师。


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8红色基因,世代传承。




20世纪以来,江西领红色文化之先,将红色基因浸透在了江西人的血液和江西的山水之中。全省从南至北,从东到西,一个个人名,一串串的足迹,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多个第一或者之最,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光辉历程。这里不仅发动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启了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大幕;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举行了秋收起义,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成立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专政新型政权,为新中国进行了预演;还有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弋横暴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上饶集中营茅家岭暴动等中国革命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井冈山茨坪毛泽东旧居

江西也涌现出了方志敏等一批杰出的革命家,江西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据史料统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江西也是开国将军最多的省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也正是起源于邓小平同志在江西新建县一条小道上的思考。今天,传承好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仍然是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内驱力”和“软实力”。

八一起义纪念碑

除以上八个方面以外,江西还有很多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比如地下处处有宝藏,100多种矿产遍布各地,其中铜、钨、银、钽、稀土、铀被誉为“六朵金花”,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达2.776万亿立方米,名列全国岩气储量大省前茅。还有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泰和乌鸡、文港毛笔、瑞昌剪纸、婺源“三雕”等风物特产,以及莲花血鸭、庐山石鸡、四星望月、永和豆腐等赣派美食,让人们食后口齿留香,流连忘返。

文港毛笔

如今,江西省委已确定将“江西风景独好”作为江西全方位的形象定位,而不仅仅是作为旅游宣传口号。这必将进一步丰富“江西风景独好”的内涵,扩大“江西风景独好”的影响力。假以时日,“江西风景独好”一定会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一定会化作江西的时代印记,溶入江西的文化血脉,成为江西的千秋荣耀!


作者:朱虹



江西,一幅大美的山水长卷。亿万年的古老岁月沉淀出她意境悠远的底色,绵延不绝的崇山峻岭勾勒出她气势磅礴的轮廓,浩渺清澈的江河湖泊晕染出她水汽迷蒙的江南烟云,而坐落在灵山秀水间的禅林、书院、古村、家园,则浸润出她流传千年的生机与深邃。



  这便是江西,你若来到这里,一定会醉在这山水画卷里。


  山之魅


  山,是江西雄健的风骨。这里的每一座山,都有它独特的风景、传奇的过往和深厚的底蕴。



   “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不仅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自然之美,更有博大精深、风云际会的人文之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篇,传神地描绘出狂奔怒泻、素练垂天的庐山瀑布;苏东坡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出了庐山的峰峦与云雾之奇;毛泽东挥毫写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尽了庐山的沉雄气势……古往今来,庐山不知折服了多少诗人才子,亦不知见证过多少历史大戏。在这些诗歌的吟诵与历史的烟云中,庐山深深地镌刻在了世人的记忆里。



   庐山入诗,三清山入画。“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是“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是中国山水画的自然摹本,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神奇的自然雕琢了如仙境般的三清山,而现代的人类则创造了巧夺天工的杰作——一条海拔1600米、长达10多公里的高空旅游环线栈道,让天堑变通途。在垂直陡峭的万仞崖壁上,信步平坦的栈道,你的身影就定格在这最挺拔壮丽的风景中央。



   巍巍井冈山,同样因为开创新路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因为记录着80多年前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井冈山成为一座令世人敬仰的高峰。在井冈山上,感怀这段红色历史的同时,你会发现,这里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绿色美景。竹海百里,笋衣翠绿,杜鹃争艳,群峰竞秀。黄洋界林海苍茫,五指峰巍然耸立,彩虹瀑流光溢彩,茨坪的天街上游人如织,令人不禁感叹“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



  “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山呈丹霞红,水为清澈绿,一红一绿,一刚一柔,完美契合了道家的阴阳之说。难怪龙虎山会成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全世界道教信徒的朝圣之地。在精致玲珑的灵山之巅,在九曲回肠的溪水之畔,“天人合一,上善若水”的化境油然而生。



   来江西看山,自然远不止这四座名山。你随便一次抬头,都是无限风光。“月亮之都”明月山、“云中草原”武功山、“天然盆景”龟峰、“江湖奇峰”石钟山、“华东屋脊”黄岗山,还有峡谷漂流的大觉山……每一座大山都以其独有的写意风光和人文底蕴,在江西的山水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



  水之灵


  水,是江西律动而丰盈的身姿。江西的水浩渺苍茫,百转千回。3700多条河流、1000多座湖泊,在江西大地上织就了一张宏阔的水网、一个明媚的水乡。



  江西的水是有灵魂的,它犹如一位母亲,滋养着万物生灵。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烟波浩渺,泱泱千里。这里的一湖清水,生长着丰美的水草;这里的浩瀚湖面,潜游着数不尽的鱼虾。作为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鄱阳湖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每年世界98%的珍稀候鸟种群飞抵鄱阳湖越冬。当它们聚集的时候,场面蔚为壮观,“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以它宽阔的胸襟、丰腴的水土,造就了人鸟和谐共存的自然奇景。



  江西的水是灵动的。在庐山西海,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千岛落珠,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在传说中的“七仙女下凡地”仙女湖,山水缠绵相依,湖汊曲径通幽,轻舟漫游在湖上,船动景移,如梦似幻,宛如九天瑶池。



  江西的水是有灵性的,“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在江西,绝大部分河流都向北流汇入长江,唯有来自赣南三百山的溪涧之水,向南流向九曲河,再汇入东江。江西与香港,水缘相连,人文相亲,饮水思源,亲如一家。



  源之远


  源,是江西与中华文明对接的血脉。在江西,你会惊叹这里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淀,会发现你与江西有着斩不断的人文渊源。



  这里哺育了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朱熹、黄庭坚、文天祥、汤显祖等一大批对中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名人,江西先贤巨匠们斑斓独特的文化创造,映照着中华文明的神圣殿堂。



   这里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萌芽地,是中国南派风水学说的滥觞地,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南宗佛教的主要根据地。唐代江西“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在佛教史上影响深远。在中国思想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禅宗佛学、老庄道学,或发源于江西,或在江西成型,源远流长,蔚为大观。



  景德镇,这座被瓷器构筑灵魂的城市,古称昌南,后来瓷器经过丝绸之路传至西方,瓷器所产之地昌南便谐音为China,她代表着瓷器,代表着中国。



  这里的窑火千年不断,在窑火摇曳而婀娜的舞姿中,景德镇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若隐若现,那些繁华的岁月、传奇的过往沉淀为景德镇永远厚重的题款。



  江西,陶瓷源头,人文圣地。那些点缀在山水间难以计数的文化经典,一头连着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一头连着你我心底引以为豪的人文记忆。


  

家之恋


  家,是每个人心中暖暖的情愫。犹如倦鸟归林,在江西,无论身在哪里,你都能感受到对故乡的眷恋。





  赣南是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是客家人的摇篮。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家人士和专家学者纷纷来到赣南寻根问祖或探源追流。他们回到故乡,喊一声嘹亮的山歌,情深意长;住一回寂寥的围屋,梦里安详;尝一口鲜亮的脐橙,甜在心头;喝一碗外婆的擂茶,眼含泪光。



  赣南是客家人永远的家园,而“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则是每个人的梦里老家。



   绿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在婺源,时光仿佛停下了脚步,满眼都是古色、古香、古韵。漫步在青石板的古街,历史的足印依稀可辨;拥抱苍劲耸翠的古树,岁月的年轮诉说沧桑;还有那些个造型各异的古桥、怅然若失的古商埠、沉默肃静的古宗祠,哪怕你只是轻轻触摸,都会碰落一段长长短短的故事,唤醒一缕浓浓淡淡的乡愁。




  山水与田园在画里,人文与渊源在诗里,故乡与祖庭在情里,江西的美丽就这样留在了你的心里。




  7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江西写下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壮丽诗句,这是对江西风景的最高礼赞!



  今天,江西已经拉开建设旅游强省的风帆,旅游业将成为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亮点,成为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一个交通便捷、赣菜飘香、特产丰富的美丽江西,正以温暖的姿态张开热情的臂膀,迎接四海宾朋的到来!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在这几千年生产茶、饮用茶的历史过程中,成就了很多名扬四海的中国好茶之名。江西作为茶叶产地之一,也拥有着口味不同的好茶,而这遍布江西的好茶,就像一颗颗明珠,光辉璀璨。今天我们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江西的名茶。









宁红茶

江西修水古称“宁州府”。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水上游,邻接湖北、湖南两省。这里山林苍翠,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每年春夏之间,云凝深谷,雾绕奇峰,蔚为奇景,雨过乍晴,阳光疏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宁州红茶因修水县古称宁州而得名,从唐朝、清朝、一直到解放前都沿用宁州红茶,后来简化才有宁红茶。


据史料记载,修水产茶,迄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后唐清泰二年(935) ,毛文锡所著《茶谱》载:“洪城双井白芽,制作极精。至两宋,更蜚声国内”。北宋黄庶、黄庭坚父子将家乡精制“双井茶”推赏京师,赠京师名士苏东坡等,一时名动京华。欧阳修《归田录》被誉为“草茶第一”。南宋嘉泰四年(1204),隆兴知府韩邈奏曰:“隆兴府惟分宁产茶,他县无茶”。当时年产茶二百余万斤,“双井”、“黄龙”等茶皆称绝品。道光年间,宁州红茶声名显著。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挥毫题词:“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努力革新、永葆千秋”。其产区包括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武宁县和宜春市铜鼓县,湖南省浏阳市、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县、通城县等,其主产区为修水县,产量一般占宁红产区的80%以上。

修水县茶叶种植加工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优良,形成了修水宁红茶独特的优异品质,其外形紧结秀丽,色泽乌润匀整;汤色红亮清澈,甜香浓郁;滋味浓鲜饱满;叶底浅红发亮,是工夫红茶中的典型代表。

宁红工夫茶条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略红,光润;内质香高持久,滋味醇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红匀。高级茶“宁红金毫”紧细秀丽,金毫显露,多锋苗,色乌润,香味鲜嫩醇爽,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多芽。

宁红工夫茶以独特的风格,优良的品质而驰名中外,成为中国主要名茶之一。宁红除散条形茶外,另有束茶名为“龙须茶”。

“宁红”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功夫茶之一,正如《茶叶全书》作者威廉·乌克斯所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在拼和中极有价值。”又说“修水县所产红茶为名贵之拼和茶,外形灰色而有芽头,条子紧密,汤色佳良。”

浮红茶

江西浮梁,不仅孕育了千年瓷都景德镇,而且还成就了作为千年茶都的伟业。如今,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浮梁正着力打造绿色家园,特别是浮梁产茶和饮茶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浮梁人重茶,爱茶,咏茶的底蕴深厚,这里山多泉甘土赤,气候温和湿润,茶树良种繁多,制茶工艺精湛,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浮梁这得天独厚的古老茶乡。

要看,有茶园、茶海风景;要喝,有红绿好茶;要赏,还有丰富的茶文化和茶习俗。浮梁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浮梁茶叶的记载,要从汉代开始说起,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唐王敷《敦煌变文集》中记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白居易在其名著《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

浮梁茶,以其“形美、色艳、香郁、味醇”四绝,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品牌,诏为贡品。浮梁茶,这个古丝绸路上的明珠,演绎着一代代风流,斩获过一次次殊荣,公元1915年,“浮梁功夫茶”喜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浮梁茶史、茶论、茶道、茶礼薪火相传,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浮梁俨然成为与瓷都相得益彰的茶都。

浮梁工夫红茶,简称浮红。因其产地景德镇(古称浮梁),故此得名。产于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浮红茶园一部分分布于东部和北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一部分分布于100~500米的丘陵地带。年均降水量1763.5毫米,年均气温17℃,无霜期长达247天。土壤多为红、黄壤,土层疏松深厚、土质偏酸,植被丰富,含腐殖质多。由于林密谷深,溪流飞瀑,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所栽培茶种有较强的耐寒性和适应力。

浮红采制优质工夫红茶。一般于谷雨前三、四天采摘一芽二、三叶。叶质柔嫩,色黄绿,茶芽挺显,内含物质丰富。成品分为精制工夫茶、碎茶、片茶、末茶等花色。正品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细,显毫有锋苗、色泽乌润;香气鲜甜如蜜糖,滋味鲜醇、汤色红艳明亮。该茶具有止渴、消食、除痰、提神、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之功效。


河红    

从十六道金街出发,沿着广信大道转三清山大道往西,在上饶西(高速口)上高速往武夷山方向行驶,途径上饶铅山县的永平镇、石塘镇,最后在武夷山镇(属铅山县)下高速,再往左行驶大约10公里,就到了江西武夷山与福建武夷山福建接壤的自然村——仙山岭。这里就是中国青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一部红茶史,多少感慨事。“河口茶市通天下,河帮茶师遍中国。”这是当年商界流行的谚语。

河红茶是汉族传统名茶,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明代。作为产自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的红茶。河红茶自问世后,即赢得世人青睐,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前来订购,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也不畏关山辽远千里迢迢奔至河口贩运。河红茶成了国内最著名的红茶和“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被西方人奉为至尊名茶,誉为“茶中皇后”。是红茶的鼻祖。

河红茶原产地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天柱山佛寨村。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武夷山脉绵亘于县境南缘赣闽交界,全境地貌特征是“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铅山属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平均气温为8.7~17.9℃;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733~2000毫米;日照适度,岩壑之间土质微酸肥沃,自古以来盛产茶叶。

河红茶茶园处于典型高(深)山环境,较高的海拔(900~1300米),独特的高山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茶叶内含物积累丰富。尤其是氨基酸、芳香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多,从而形成了河红茶滋味鲜爽,香气高长等特点。

宁红、浮红、闽红、宣红、祁红均创制于清代中、后期,实难于与创制于明代中叶的河红一论短长。红茶是在清乾嘉年间以后,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因出口拉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红茶生产史与中国红茶外贸史息息相关。因此,河口红茶(崇安星村茶市称之为“江西乌”)无论是以“武夷茶”经厦门出口,还是清乾隆廿二年后武夷山地域赣闽两省16县之条红毛茶集中在河口精制、运销,“河红”的地位都难以撼动,因此河红冠以红茶鼻祖的称号当之无愧。南武夷山(福建)奠定了中国青茶(乌龙茶)的走向,而北武夷山(江西)开创了中国红茶之先河。

三清红

三清山始终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至今山上还留 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人间仙境三清山,三清红里品道丹。天赐茗茶香几许,清风万里已悠然。”因在得天独厚的道教圣境中长成,又以传统工艺生产,她的滋味醇厚、典雅、恬淡,饮三清红,是“以茶悟道、归真返璞”,到达道家“宁静而致远,淡泊而有至味”的境界。 三清红茶,生长在三清山原始高山环境,海拔800-1600米,茶树高2-3米,树干布满青苔,保持野生野长的状态,经检测,无任何农残和重金属污染,属有机、高山野茶品质,具有提神消疲、强壮骨骼、抗衰老、养胃护胃、抗癌等功效。

三清红茶,以"珍眉"著称。成茶紧结,纤纤如仕女秀眉,叶底芽壮肥厚,香气馥郁浓冽,滋味鲜爽醇厚。

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出好茶,每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香茗,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江西的茶叶讲究的是一个抱朴守拙,绿色生态,没有过多的加工与包装,主要的加工工序都是为了保存其自然香的口感。江西茶中最著名的当属四绿一红,最美乡村的婺源绿茶、高山云雾的庐山云雾茶、红色摇篮的狗牯脑茶、古茶市的浮梁茶以及茶盖中华的宁红茶。

古人讲究喝茶悟道,四绿一红也印证了人生的五大境界。心中无恨、 脑中无忧、 生活简单、多些付出、少些期待。

婺源作为中国十大绿茶之乡,婺源所产绿茶占据欧洲绿茶市场60%以上的份额,2015年婺源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绿茶出口第一县。婺源县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 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我国绿茶销往世界,婺源做了无名英雄。在所有销往世界的婺源绿茶名称中均填写为“中国绿茶”。

如此好茶,我迫不及待的泡上一壶,清香扑鼻,回蕴甘甜。婺源绿茶,名不虚传,感受到那绿色生态的香甜,仿佛全身充满了自然的生机。

      红色故乡·狗牯脑茶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时常饮用狗牯脑茶,更是评价“其味香醇、沁人肺腑、啜饮之后、回味无穷。”

它最大的特点在于鲜爽感人、茶汤清明。时值酷暑,我一杯热茶下肚,却感觉生津止渴、神清气爽,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

      清净脱俗·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生长于如仙境云端的庐山。山间终年云雾缠绕,茶香清净脱俗。

庐山云雾茶的冲泡也是有讲究的,因庐山云雾茶外形“条索精壮”,冲泡时采用“上投法”较佳。即先将85度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如果用的是玻璃杯,将会看到:有的茶叶直线下沉,有的茶叶徘徊缓下,有的其叶上下沉浮,舒展游动,这种过程,人们称之为“茶舞”。不久,干茶吸足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而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

      茶盖中华·宁红茶

江西不仅盛产绿茶,更有一红——宁红茶为红茶中的翘楚。曾有“荣誉中华,价甲天下”的美誉。祁红佼佼,而宁红更在祁红前。宁红茶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香味持久,叶底红亮,滋味浓醇。其香袅袅,其味甘甜,回味绵长。

      古韵传承·浮梁茶

说到江西,人们可能第一想到的不是茶而是陶瓷。景德镇的陶瓷不仅是江西的名片,更是中国在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自古以来,茶瓷文化相融交汇,景德镇更是有一瓷二茶之说,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说的便是景德镇的浮梁古茶乡。历史悠久,颇具古韵。

没有车水马龙的城市喧嚣,在这只想静静的品一杯浮梁茶——浮瑶仙芝。浮梁茶茶叶长年受山岚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真实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浮梁茶由原始土法制作而成。故“浮瑶仙芝”茶具有:条索紧细、白毫微显、色泽翠绿、兰花高香、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匀嫩等特色。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事背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南北朝到晚清民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江西一直是中国茶叶贸易的重镇,不论在国内贸易、宫廷进贡还是在税负承担、对外通商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茶赋阁】里读懂茶,从茶里看世界。




        江西一首《采茶歌》足以说明江西这块红色土地的茶文化的底蕴和深厚茶风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早在东汉之际,就有僧人采茶。《庐山志》载: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吟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挥写诗句,曾描绘“前日浮梁买茶去”的情景。至宋元,公元1162年,江西隆兴府(今南昌)年产茶278万斤,主要品种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名茶 (引据《茶史》)。元朝时,江西九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茶市,当时九江茶商云集,集中售茶买茶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此后,江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叶贸易也从全国扩展到海外。

“价甲天下”的产茶重镇

江西茶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追溯,最远甚至可以抵达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那个时候,江西就已经有了种茶和饮茶的风俗。在上世纪90年 代江西吉水县的一处东吴晚期墓葬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很多青瓷擂钵、带盖钵、盏钵等生活器物,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较早的成套茶具。唐代文献《膳夫经手录》 中则记载,婺源、浮梁等地茶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便说明早在南北朝时期,江西就已经有了发达的茶市,而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写下的那句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更是唐代江西茶叶繁荣的有力见证。


浮梁,即今天景德镇市下辖的浮梁县。有唐一代,浮梁是中国茶叶最为重要的集散中心。抄写于天宝年间的《敦煌遗书•茶酒论》中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说的正是当时浮梁茶叶贸易繁盛的景象。《元和郡县图志》中则有“浮梁岁产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的记载,另《膳夫经手录》称“饶州浮梁茶……其于济人,百倍于蜀茶”,这些都印证了唐代浮梁地区茶叶贸易的发达和兴旺。


对唐代江西茶进行了系统性描述的要算陆羽的《茶经》。在这部当时世界上唯一一部茶叶专著中,江西的婺源、袁州、吉州都是出产上等好茶的地区。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陆羽写作《茶经》前后的36年 中,他曾多次踏足江西考察名茶甘泉,行迹遍及今天的上饶、鄱阳、余干、弋阳、吉安、九江、南昌等地,留下了很多诗文和佳话,被后世广为传颂。这说明,这一 时期,江西茶叶已经闻名于世,广为人知。到了宋代,江西茶更是迎来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当时全国产茶区共有三十七州六军,属 于江西的则有九州四军,分别为江州、饶州、信州、洪州、抚州、筠州、袁州、吉州、虔州以及南康军、临江军、建昌军和南安军,占整个江南茶区的三分之二、全 国的三分之一,产茶地几乎覆盖了今天江西大部分县市。北宋一朝,全国岁茶课为1153万公斤,其中江西高达342.5万公斤,名列第一。南宋时全国产茶总量虽有所下降,但江西仍据全国之首,达到231.5万公斤。在全国年产茶量突破50万公斤的七个地区中,江西就有两个,一是隆庆府(今南昌),二是江州(今九江),分别为145.9万公斤和73万公斤,产量之高,令人震惊。


明清两代,江西茶仍旧延续着唐宋时代的辉煌,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首先是茶叶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品类产区,如在婺源、庐山地区,以绿茶为主;在浮梁、修水地区,以红茶为主。其次,这一时期的江西茶开始大量出口,明万历年间,“婺源、修水、浮梁、铅山等产茶大县,均有不少外商在产地设立茶叶加工 厂”。又以修水的宁红为例,1872-1881年出口俄国砖茶总量为86128担,1882-1891年上升为259268担,被誉为“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第三,这一时期随着江西茶叶贸易的繁盛,一些新兴商品集散中心开始兴起,成为茶叶贸易的重要枢纽。最典型的代表是河口镇,该镇位于赣东北信江与铅山河的交汇处。明中叶后,受贸易影响,河口开始成为闽、浙、皖、赣四省重要的水运商道,江西茶叶在此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最远一直抵达今天的北欧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贸易“桥头堡”。

举世公认的好茶产区

从南北朝到晚清民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江西一直是中国茶叶贸易的重镇,不论在国内贸易、宫廷进贡还是在税负承担、对外通商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江西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产茶大省,更是举世公认的好茶产区。

在唐代,洪洲(今南昌)所产白露茶、九江所产庐山茶、婺源所产歙州茶、袁州(今宜春)所产界桥茶皆为当时风行全国的名茶。两宋时期,驰名全国的极品名茶共有6款, 而江西就占有谢源、双井、黄龙三席。此外还有高安所产黄檗茶,亦被时人称为“茶中绝品”。元明两代,如永丰茶、弋阳之木坑茶、安远之九龙茶、宁都之林岕茶 都为岁贡名茶,“四方争重价购之”。清及民国,深受茶商和民众青睐的江西茶多达上百个品种,产地遍及全境。此外,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江西茶叶的商业品 牌意识开始觉醒,并最终被世人所接受,如修水的宁红、河口的河红、浮梁的浮红、婺源的绿茶、遂川的狗牯脑,到了清末民初,都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茶叶品牌。1915年,浮梁县天祥茶号的“浮红茶”、遂川的狗牯脑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更是斩获了金质奖章,深受世人推崇。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与蜕变,江西茶终于自晴耕雨读的农业时代走向了机器轰鸣的工业文明,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悠久的茶文化

除了在“产茶大省”和“好茶产区”这两个领域内有不容争辩的地位外,江西茶叶还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其他方面如民俗、陶瓷、文学、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本身价值所在。两宋时期,江西不仅茶产量高居全国第一,而且茶风鼎盛,空前绝后。宋代流行的“斗茶”之风,据说其起源正是来自江西。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其著作中记载,“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茶风之盛,可见一斑。

茶风和茶叶贸易带动了以陶瓷为主要质地的茶具制造业的发展。不论是文人士大夫所钟爱的各类造型别致的茶盏茶杯,还是跟随茶叶贸易远洋出海的大宗茶具商品,江西茶对于制瓷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瓷一体,很早就成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大特色贸易,最具象征意义的莫过于“哥德堡号”事件。1745年,这艘来自瑞典的商船,从景德镇出发,满载着江西生产的瓷器和茶叶回国,不料却在即将抵港的时候触礁沉没。260年后的2005年10月2日,“按照传统工艺重新打造的新‘哥德堡号’从哥德堡港口起航,开始历时两年的复航中国之旅。新‘哥德堡号’沿着18世纪中瑞海上丝绸之路,途经西班牙加的斯、巴西雷塞弗、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佛雷蒙特、印尼雅加达,抵达中国广州。这艘复活的欧洲商船甚至效仿它的前生,郑重其事地向景德镇开出了一张采购瓷器和茶叶的清单”。

在精神层面,江西的茶叶,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首先是茶融入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北宋诗人黄庭坚就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茶痴”,他不仅不在乎被人讥讽为“分宁一茶客”,还对家乡所产“双井茶”推崇备至。当家乡人送来这份贵重的特产时,他立刻想到的是要将之拿去与苏东坡分享,并欣然写下“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的名句。另一位大人物欧阳修也是一位铁杆茶客,其自号“六一居士”,“六一”其中之一便是茶。对于“双井茶”,他不仅和黄庭坚一样推崇喜 爱,甚至还亲自参与过对这款宋代名茶的品牌包装与文化推广。再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稻秧正青白鹭下,桑椹烂紫黄鹂鸣。村虚卖茶已成市,林薄打麦惟闻 声。”描写的是他在临川前坪寺一带所见到的茶市盛况。类似这样与江西茶有关的诗文,在唐宋元明以来的很多文人士大夫著作中多有出现,可见茶叶对他们生活的 影响之大。其次是江西茶在普通民众的日常采摘劳作中,慢慢地发展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采茶戏,并一直延续至今,这足以说明茶文化对人们生活浸染 之深。再次,唐宋以来,江西茶饮文化开始渗入宗教领域,形成了深受后世推崇的茶禅文化。在两宋很多涉及江西的文献中,屡见寺庙僧侣亲自种茶、制茶的记载, 如宋人曾几的《茶山集》中就记载了当时上饶广教寺僧侣种茶的情景:“似病元非病,求闲方得闲。残僧六七辈,败屋两三间。野外无供给,城中断往还。同参木上 座,与汝往茶山。”上文提及的宋时名茶黄龙、黄檗以及庐山云雾茶,都与当时的禅林有着密切关系。茶因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与佛教倡导的明心见性、体 悟自然精神存有高度的默契,茶禅一味,使得茶具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

相得益彰的茶具与水

欲获得饮茶的良好品茗氛围,营造出和谐的品茗环境。品茗所用器皿的外形、色泽、釉色、纹饰理所当然须备文化品昧,而其泡茶所用之水,也理当十分讲究。只有茶与水、茶与茶具配合到位,配以清雅的品茗环境,方能相得益彰。

“器为茶之父”,茶具的制作材质繁多而以陶瓷为主。江西生产的陶瓷茶具历史悠久,在距今近二千年的东汉墓葬中,就出土了有用于贮茶的青瓷器系罐、煮茶的陶炉、饮茶的青瓷钵。但在唐代以前,陶瓷茶具以江浙一带盛产的越窑青瓷与河北生产的白釉邢窑瓷两大窑系为代表,只是到了宋代,福建建阳窑茶盏和江西吉州窑的黑釉茶盏才取代了“南青北白”的主流地位。从明代起,景德镇更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制瓷中心,因此,在明清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主生产的白釉瓷取代了盛极几百年的黑釉茶盏而成为陶瓷茶具的主流。江西陶瓷茶具数量众多,丰城的洪州窑、赣州的七里镇窑、吉安的吉州窑以及景德镇窑等,都是名闻中外的产瓷窑场,生产了大量的精美茶具。其中的佼佼者当数吉州窑的黑釉茶具及景德镇的陶瓷茶具。


世界著名瓷都景德镇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成为与宜兴相并列的世界闻名的两大陶瓷系统之一。宋代景德镇的影青瓷,“天下共宝之”,宋真宗时命景德镇供御瓷器,并要求底款打上“景德年制”款, 由于皇帝喜爱,以至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天下咸知景德镇”,“景德镇”也由此取代新平镇而成为这座城市的城名,可以说影青瓷是为其生产地赢得皇帝年号命名城市名称的殊荣的瓷器,这些瓷器中,茶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至明清时,景德镇瓷,独领风骚,其茶具小巧玲珑,胎质细腻、釉色光润、画意生动。其彩瓷美丽眩目,甜白瓷精美绝伦,青花瓷淡雅滋润与茶的清丽恬静和谐一致,具有独特的美感,因而青花茶具也声名鹊起。清人王世性曾在《广志绎》中记载:(这里的瓷器)遍中国,以至海外彞方,凡舟车所到,无非饶器(景德镇古代属于饶州,饶器则是指饶州出的瓷器) 。当时,络绎不绝的国外商人,把景德镇精美的瓷器运出海港,景德镇因之而扬名世界。



宋人兴斗茶,对茶色要求极高、贵纯白,为便观色,茶具尚黑,致使黑瓷窑场蜂起。在宋代烧制黑釉茶盏的窑场中,江西省的吉州窑也是较重要的一座。据元末明初刊本的《东昌志》记载:“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墟市,祠庙寺观始创。周显德初,谓之高唐乡临江里磁窑团,有团军住之。及宋复盛,景德中为镇市,制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时海宇清宁,附而居者数千家”,于此可知,吉州窑创烧于五代而兴于宋,在南宋更形成了规模极大的民间窑场。由于吉州窑当地瓷土高铝高钾高钛量,因而白度不高,白中泛黄,为掩饰胎色的不足,吉州窑工巧妙地利用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釉彩装饰技术,运用丰富的装饰手段,烧制出物美价廉的各种器皿,主要有木叶、剪纸贴花、玳瑁、窑变花釉以及剔花、绘花等,其中木叶、剪纸贴花最具特色,因其独特的纹饰深受茶人喜爱。而在吉州窑变化多端的釉色装饰中,最具有独创性的当数独具特色的“天目釉”了。“吉州天目”中,茶盏名品众多,木叶天目即为其代表作之一,其多为宋代典型的斗笠碗,口大,足小,敞口浅腹。斗茶时搅动茶水,观察茶色,叶子纹理随着茶水注入,芳香飘溢诱发茶人的缕缕思绪,想着菩提树,使人们在涤尘却烦的境界中感悟生命与自然的美好;玳瑁纹也是吉州天目的代表之一,玳瑁就象龟的甲壳,天然浑成,再现自然神韵;鹧鸪纹就是鹧鸪颈上的斑点,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僧惠洪:“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兔毫茶盏,其口较小腹深,盏体饱满端庄,外壁釉色凝重,与内壁放射状兔毫相映成趣,兔毛细长柔嫩,并带有细点光亮,十分精美,宋徽宗称之曰:“盏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宋代诗人也有不少咏兔毫盏之作:陈蹇叔诗云:“鹧斑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写作泓”、黄山谷云:“兔毫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蔡襄试茶诗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吉州窑还有一项创新,就是把民间剪纸的实物,直接运用于陶瓷生产的过程中。吉州窑独创的黑釉剪纸贴花工艺,使得瓷器釉面上酱黑色剪纸因色泽的流动显得生动自然,画面构成不拘一格,因器布局、纹样多样。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水是茶的色、香、味、形的体现者,古往今来,人们在“论茶”时,总忘不了谈水,明人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6所以古人烹茶,无不尽寻名泉佳水。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他曾亲尝天下宜茶之水,然后将天下水分为二十,并排叙诸水名次先后,其中前十等中,江西水就占有四处: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庐山招隐寺下方桥潭水,洪州西山瀑布水、庐山龙池山岭水7。其中庐山康王谷水帘水名列第一,从此庐山谷帘泉水就有“天下第一美泉”之称。谷帘水位于庐山大汉阳峰南麓,当地植被繁茂,雨水通过植被缓缓渗入土层,再慢慢经砂岩过滤汇聚成泓碧水,从涧谷喷涌而出,倾泻入潭,故而水质特优。自陆羽品泉之后,谷帘水名声大振。苏轼有“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之词。南宋李纲有“甘泉多自名山出,世名谷帘为第一”。其他名人学士,诸如王安石、秦观、孔仲武、朱熹等都慕名访此,品泉试茶,留下许多美妙诗句,公认谷帘泉水“甘腴清冷,具备诸美。”宋王禹偁还专门为此写了《谷帘泉序》“水之来,计程且一月矣,而其味不败,取茶煎之,浮云蔽雪之状,与井泉绝殊”8,认为谷帘水最宜试茶,不仅味好,而且沫饽云脚如浮云积雪,故在特别重视沫饽育华的古代尤被珍视。庐山招隐寺下招隐泉因被陆羽品评而被称为“天下第六泉”,又因陆羽曾在此品泉著书而被南宋周必大称为陆子泉,“六泉”水因而更加名声远播,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来此品茗观景。清代诗人屈大均作诗称:“二十四潭作一桥,惊泉喷薄几时消?一山瀑布归三峡,小小天风作海潮。”用六泉水烹庐山云雾茶,成为庐山一绝。

陆羽评天下二十泉,其中有三处位于庐山:天下第一泉——汉阳峰康王谷帘泉、第六泉——观音桥招隐泉、第十泉——天池。康王谷位于庐山最高峰——汉阳峰西,谷中风光十分迷人,溪流淙淙,鸟鸣啁啁,桃李成林,落英缤纷,田园葱翠,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的描写十分相似。庐山外险内秀,植物丰茂,气候湿润,适合隐士居住,既不受外界打扰,又能自耕自足,衣食无忧,正是理想的世外桃源。有学者考证桃花源的原型便在庐山的康王谷,战国时已有人避乱隐居于庐山。陆羽来到康王谷,品尝谷帘泉泉水后,大为赞叹:“甘腴清冷,具备诸美”,因而命名为“天下第一”。谷帘泉有八大特点,即清、冷、香、洌、柔、甘、净、不噎人。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谷帘泉序》曰:“水之来,计程一月矣,而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苏东坡以饮谷帘泉为快,赞叹“天下第一泉”确实名不虚传。现在康王谷有陆羽的品泉亭等景点。庐山不仅有冠绝天下的名泉,同时溪流、瀑布水也是煮茶之名品,如唐代马戴《庐山诗》描写了用竹筒汲山涧之水入茶铛:“别有一条投涧水,竹筒导引入茶铛。”苏辙《游庐山》云:“岩头悬瀑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


只争朝夕的重振行动

江西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都是“国之重器”,备受世人关注。但近几十年来,江西茶叶却出现了退步和落后,其颓势正如已故著名茶学专家陈文华在一次访谈中所言,“江西的茶叶面积85万亩,在全国排名第12位,比云南少475万亩,比贵州少285万亩。江西产量只有3万吨,是福建11.2%,云南的14.5%,浙江的18.1%”。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在陈文华看来,“如果只单纯从面积和产量去寻求突破,恐怕不是出路。出路只能是依靠传统的茶文化优势,凭借优越的生态资源,提升茶叶的内在品质,做大做强名优特茶的品牌。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关键还是要由政府来主导”。事实上,近些年来几个茶叶大省如滇、浙、闽等地的茶产业发展策略上,采取的正是上述思路。云南之普洱、浙江之龙井、福建之大红袍,都成了中国最为著名的茶叶品牌,并且能够恰如其分地代表各省的茶产业特色,就连中部的湖南省,近年来也在积极打造统一的茶叶品牌“湘绿”。江西在多年的发展中,虽有好茶,却一直各自为政,甚至形成了“喝茶排内不排外(省)”的奇怪格局,九江人不喝修水宁红,婺源人不喝遂川狗牯脑茶,有人感慨,江西茶叶,缺少一个“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大品牌。树立一个“带头大哥”作为群龙之首,极为重要。

实际上,振兴江西茶产业,一直都备受江西历届政府的重视。2015年,江西首次提出“江西茶,香天下”“四绿一红”的茶叶口号和品牌概念,力图整合资源,扭转颓势。2016年11月,在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我省提出“加快绿色崛起,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这是时代赋予江西儿女的使命,也是重振江西茶产业的重要契机。今年3月,江西省整合资源,成立了江西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旨在打造江西茶品牌、振兴江西茶产业。









历史名茶众多




01

据《庐山志》记载,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庐山就有僧侣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唐代随着全国性的“茶叶大行”,江西茶叶生产得到空前发展,饮茶之风极为盛行。当时,江西浮梁一带不仅是著名的茶叶产区,而且是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此外,饶州(鄱阳等县)、虔州(赣州)、袁州(宜春)、江州(九江等地)、洪州(南昌)等地都是茶叶产地。洪州西山的“白露茶”,被列为唐代15种名茶之一。

02

据《庐山志》记载,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庐山就有僧侣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唐代随着全国性的“茶叶大行”,江西茶叶生产得到空前发展,饮茶之风极为盛行。当时,江西浮梁一带不仅是著名的茶叶产区,而且是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此外,饶州(鄱阳等县)、虔州(赣州)、袁州(宜春)、江州(九江等地)、洪州(南昌)等地都是茶叶产地。洪州西山的“白露茶”,被列为唐代15种名茶之一。

03

据《庐山志》记载,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庐山就有僧侣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唐代随着全国性的“茶叶大行”,江西茶叶生产得到空前发展,饮茶之风极为盛行。当时,江西浮梁一带不仅是著名的茶叶产区,而且是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此外,饶州(鄱阳等县)、虔州(赣州)、袁州(宜春)、江州(九江等地)、洪州(南昌)等地都是茶叶产地。洪州西山的“白露茶”,被列为唐代15种名茶之一。




04

北宋时,江西人王安石谈论茶法时提出:“夫茶之为民用,不可一日无。”极大地推动当时饮茶、斗茶风气盛行,并历代沿袭,使茶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江西宋代的年产茶量名列前茅,而且品质多为佼佼者,时有紫笋、阳羡、日铸、谢源、黄龙、双井六个极品名茶,江西就占有一半。江西瑞州黄蘖茶,被称为“茶叶绝品”。元明清时期,江西一直是全国茶叶的重要产区,江西茶税也一贯是全国茶税的重要来源。同时,茶叶贸易也由国内扩展到了海外。据统计,1914年江西茶叶出口曾创三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六担的高记录。

05

庐山云雾茶种植历史悠久,古称“闻林茶”,因山上云雾缭绕,故又名“云雾茶”,宋代庐山茶即为贡品。庐山云雾茶具有“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醉厚味甘”等六绝。1982年江西茶叶评比中,庐山云雾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名列全国“十大名茶”之六。2005年庐山云雾茶成功申报原产地保护,划定了生产区域,统一了云雾茶的商标。201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显示,庐山云雾茶品牌价值为10.99亿元,位居全国第13位。井冈山盛产茶叶,品种多样,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桂花茶、保健茶等,“井冈翠绿”有“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三大特色,多次获得国家与部省级的名、优茶奖,被评为江西八大名茶之一。

06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在唐朝,浮梁是当时著名的茶叶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有诗云:“商人重利轻别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元和郡县图志》卷载,天宝时浮梁县“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茶叶税八分之三。明代汤显祖在其《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对浮梁茶有过生动描述:“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系其薄者。”1915年,由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江资甫“天祥”茶号经营的浮梁功夫红茶,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与斯里兰卡高山茶、印度大吉岭茶并称“世界三大高山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