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同之争”表层下,涌动着网络文学的“中年危机”

李菁 中国作家网 2022-01-09



“合同之争”表层下,涌动着网络文学的“中年危机”


文| 中国作家网记者 李菁


6月3日,阅文白金大神、《大王饶命》的作者“会说话的肘子”在微博上写下了很长的一段话。其中,他说到:“今天看了条款,说实话没让我失望,也没让我对各位食言。此事告一段落,我喝酒去了,不再与人争论什么。”


这一天,阅文集团公布了“单本可选新合同”。针对业界普遍存在的平台与作家权益界定不清的问题,此次合同就最受关注的两部分做了修改:明确作品的著作人身权归属于作者;是否要加入免费模式,由作者自主选择和确认。这是网络文学发展20年以来,首次出现尊重作家不同需求的可选合同。阅文集团推出新合同不到10天,已迎来数位网络文学大神级作家的回归,徐公子胜治、酒徒、沐轶等高调签约起点中文网,他们的日更量甚至超过多年前创作的蓬勃期。


此时,距离沸沸扬扬的“阅文霸王合同”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与上次相比,虽然新版合同依然在网文作者中间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响,但这次的舆论理性了很多。很多头部、中部作者对新版合同的修订表示理解和接受,但亦有不少腰部及以下作者尤其是网络新人仍对新版合同提出质疑。毋庸置疑的是,大家都认为新版合同有进步、有诚意,但依然有改进的余地。


据日前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较2018年底增长2337万,占网民整体的50.4%。随着用户逐渐趋于饱和,网络盗版现象猖獗,加之各大平台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冲击,体量庞大的网络文学如今已进入“滞涨期”。阅文集团作为网络文学行业的龙头企业,新版合同引发的争议并不仅仅在于其自身,而是让网文产业积累多年的“沉疴旧疾”呈现在世人面前。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坦言,“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到了自我梳理的阶段。”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何弘更是直言:这次阅文合同事件的核心在于,中国网络文学已到重要转型期,是发展到重要转折关头矛盾的集中体现。



“制式合同”的出台需要多方的积极谈判与磨合


大量中腰部作者和新人认为自己与网络文学平台的关系不对等。他们认为全版权授权、收益分成比例偏低、签约优先权等是“霸王条款”,甚至认为以委托创作的劳务合同代替著作权合同,成为平台“盘剥”自己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霸王条款”由来已久,是网络文学全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网文作者希望阅文能在合同方面起到“标杆作用”,为其他平台树立榜样。


图1:有用户在“龙的天空”论坛贴出了几家平台的合同,认为平台弱化了作者权益


阅文集团公布的“阅文新旧合同对比图”(如下图2所示)显示,此次新管理层发布的“单本可选新合同”根据不同授权分为三类四个版本:基础协议、授权协议(甲版)、授权协议(乙版)和深度协议。取消单一格式合同,同时对一些重点问题作了更改:是否加入免费模式可由作者自愿选择;无须授予著作财产权也可享受平台服务;明确著作人身权归属作者;授权期限可自由选择;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等。


图2:新旧合同对比  阅文集团发布


中国作家网记者梳理后发现,基础协议对作者而言意味着无推荐、无订阅、无收入;而深度协议更多面向的是已成名的作家;所以,焦点主要体现在甲乙两版的授权协议上。


知乎用户“九命肥猫”指出,合同里有条不那么明显的附加条款:为保证协议作品IP开发的一致性和价值,如果我司在授权期限内自行/授权第三方行使协议作品影视/动画/漫画/游戏改编权的,则该等已被行使的著作权授权期限将延长至协议作品著作财产权保护期满之日。他解释到,“这意味着乙版合同说是完本二十年版权,但没有给出任何网站成本就要分成;而只要卖出(影视改编之类)版权,就自动转成死后五十年,意思就是你没得选。”而乙版合同只有上架订阅分成,读者打赏、全勤等甲版合同所有的福利,乙版合同均没有。“除了免费阅读可选之外,其他涉及到作者真正受益的条款没有发生变化。”


图3:知乎截图


图4:新旧版合同局部截图


“龙的天空”论坛里有作者总结,一些看似公正的条款也依然有改进的余地:阅文集团在条款中提到的优先权,作家的下一部作品要无条件卖给平台,作者没有任何选择权;虽然新合同中约定阅文要给作家提供多种福利,但联系上下文,只有选择作品全版权独家授权期限为个人著作权期满的甲版合同才有福利,基础协议、乙版合同均不能享受这些福利和权益……


对于新版合同,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支持者认为,新版合同相较于旧版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原则,“可以选择全版权,但也没有推荐位”,选择权完全取决于作者自己,倘若不满意大可以另寻高就。更何况,有实力的作者可以和平台签署深度协议,或者脱离平台,独自运营IP。反对者对阅文的质疑则集中在两点:一是免费模式的选择问题;二是著作权的归属问题。“乙版合同连负责编辑、推荐位都不给,还要白拿完本后二十年的著作权和三成的版权,这和此前的霸王合同有什么区别?”阅文新人作者“雪澹台”对此有些无奈。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提出,新合同在几个方面需要继续商榷:其一,授权期限只有两种选项,不太合理。授权期限如果是与著作权保护期一致,也就是作者去世后五十年,那么与转让无异;而授权期限为二十年则过于漫长。其次,在收益分配上,将财务概念中的“净收益”与作者收益捆绑一起,极易产生矛盾。对平台而言,一部作品的运营成本可以预估,以收入按比例分配更加合理。第三,平台优先权的设立,要从双方利益尤其是乙方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予以考量。此外,合同中一些实质性条款,如署名权、修改权等权利行使也应当加以明确。


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阅文集团版权运营业务收入达44.2亿元,同比激增341.0%,超过了在线业务收入的37.1亿元。随着IP改编体现的利益愈发明显,作者和平台都想拿走这块“香饽饽”,但显然平台更加强势。2019年阅文集团授予第三方改编的文学作品约有160部,提前紧紧抓住作品版权,为未来IP改编之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网络作家、文学网站编辑萧何赞同唐家三少所说“当你们拿到一份全都是霸王条款的合同,你首先要考虑,这合同能够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就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当你初入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放弃什么,获得什么。”萧何认为平台与作者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只有内容好才会有平台资源加持。萧何对记者坦承,很多网文编辑同行都有相同感受:6月初发布的新合同其实和以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变得更加明确。“作者如果想推荐,可以选择甲版合同,如果想要自己的版权,可以选择乙版。选择权在作者本身。但是实际上是一样的,这是相互成就的事,选择权在作者自己。”


由政府监管部门介入,推出相对保障平台和创作者平等权益的制式合同(即格式合同)成为网络文学专家和相关从业者比较认同的做法。但是网文合同不只是单纯的版权问题,这其中涉及到订阅分成、渠道分成、流量推荐、IP开放等很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合同,与传统的出版合同并不相同。“出台著作权制式合同,不仅仅是起到对作者的保护,其实对于平台方而言,也更有利于业务开展、IP计划顺利推行,不因诉讼打乱商务计划和影响声誉,整个行业会更健康有序发展壮大。”全国人大代表、知名网络作家蒋胜男建议,尽快推出著作权制式合同,也可借鉴其他行业经验,像房屋买卖合同、劳务合同等一样,相对平等地保护各方利益。创作者在对其创作的作品处理上也应存在三方主体:相关管理部门、平台方、创作者本人。云阅文学总裁黄志强也认为,随着每一次新的变现模式出现,合同也要随之变更。网文制式合同需要不断的更新迭代,跟上社会需求。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希望各省市网络作协能够介入,团结作者与资方谈判。在立法层面,她希望如蒋胜男所说,政府给出范本合同,且最好是分层的合同。“范本合同把底下签的协议拿到了桌面上来,大家的权利就会有一些基本的保证。”她谈到。


“目前几乎没有作者愿意去谈合同,这是很糟糕的事情”。阅文白金大神“流浪的蛤蟆”在接受中国作家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他是参与5月6日阅文作家恳谈会的作家之一,也是这次阅文合同风波的亲历者。他认为,阅文的新版合同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网文作者真正愿意谈合同本身。大家都希望通过立法机构修改著作权法的方式解决合同的问题。“国家修改著作权法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修订好的。如果寄希望于修改著作权法,那么合同问题的解决将会无限期拖延,对当下于事无补。关于合同的谈判需要双方反复拉锯、长时间的谈判和磨合。”



传统付费模式抵到“天花板”,免费模式成为破局之道?


自从2003年起点中文网推行“在线收费阅读”以来,付费模式被各大主流网络文学平台广泛采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盈利模式。然而随着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期已过,用户增长明显放缓,加之“头条系”免费战略带来的竞争,一直饱受压力的阅文集团也开始调整战略,尝试开启免费模式。据阅文集团财报显示,阅文去年平均月活跃用户从2018年的2.14亿增至2.2亿;月付费用户则从2018年的1080万降至980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以米读、番茄小说、连尚文学为代表的免费网文模式已经成型,根据AI财经社梳理,2019年4月,连尚读书免费版宣布成为首个日活超千万的免费阅读APP;在没有趣头条导流的情况下,米读半年获取了4000万新增激活用户。


图5: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截图


“阅文是付费模式的最后阵地,现在改变阅读方式之后,它的损失也是最大的,”黄志强将阅文的此次转型称作“被动应战”。他通过公司合作方提供的数据分析,指出免费阅读对付费阅读的市场冲击已经超过了30%。掌阅的七猫、趣头条的米读、具有盛大背景的连尚文学、今日头条的番茄小说等以“免费+广告”模式吸引大量用户聚集,成为资本新宠儿。付费阅读主要面向有消费能力、更注重内容质量的用户,而免费模式则下沉到区县甚至乡村,通过降低用户体验大幅增加广告换取用户,迅速深入下沉市场。


无论网络文学研究者还是相关从业者,均对开放免费模式采取谨慎态度。


免费模式虽然在客观上扩大了网络小说的阅读群体,但无法收获真正热爱网络文学的“深度用户”。萧何认为,由于免费阅读的受众通常喜欢小白文(简单直白的“爽文”),相对而言,免费小说的质量普遍不高。网文作者的稿费得不到保障,很难激发创作动力和激情,创作水准也很难保证。黄志强将免费阅读导致的粉丝黏合度越来越弱的原因归因于沉没成本。“(付费模式)就好比花三十块钱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你花了钱,所以即便在中途发现电影不好看,也还是会看完。”免费模式由于不涉及到成本付出,读者自然也不容易坚持看到最后。


行业发展模式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引起了部分作家,尤其是腰部作者及新人的普遍忧虑。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平台和作者都认可的流量变现模式,而资本掌握渠道,占据绝对强势地位,中底部作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比如此前VIP付费制度,多少读者订阅这本书,后台有直观的数据展示;但是按照免费制度,平台统一收取包月会员费,那么如何将会员费分给作者就成为一个权益分配的重点。“雪澹台”认为,按照阅文规定,以其他方式(比如广告点击量、送读者点券等)免费,作者是不能从这部分流量中获利的;即使能够获利,也应该在合同中明确标明分成比例,在后台明确公开各项数据。


免费模式还有可能引发网文质量下降的问题。河北作协文学院研究员桫椤认为,收费阅读绝大部分针对具有一定创作水准的作家作品,如果免费,劣质内容和优质内容机会等同,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网络文学整体水准将向下走,对网络文学发展没有益处。在收费与免费的问题上,最大的可能是市场分层,优质资源仍然收费;初入行的写作者的作品免费;另外网站和作者协商一致后,一些优质资源也可以进入免费行列。


网络文学的机制要不断更新,但是这个更新要跟随网文自身的发展。现在的免费显然是外部大资本的冲击,资本有资本自己的逻辑,资本的逻辑和网文发展不完全是一个逻辑,这就会对网络文学内部生态造成冲击。这个意义上我对免费模式持审慎态度。”邵燕君在此前接受北大校园媒体的采访中直言不看好大规模的免费模式。付费机制是网络文学原创的机制,没有这种机制就没有网络文学的今天。付费读者是铁粉,可以支持网络文学底部的发展和各种小众文学的生长,保证生态的完整、丰富、健康、可持续,这是网络文学最重要的根基。无论收费还是免费都要看网文自身的发展,如果免费模式是按照网络文学的发展需要自然生长出来的,那完全没有问题。


网上有声音认为,头部作者的文章免费可以帮助大IP提升人气,中腰部作者及新人的文章免费可以为平台更好地引流。对此,邵燕君认为受免费冲击最大的还是处在中层想往上走的那批作者,他们正在培养粉丝、正在“成神”的路上,如果免费了,可能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如果真的是甘愿在底层的写手,免费阅读的问题不大。但是如果这样发展,网络文学也就没有向前发展的动力了。免费的制度应该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大神的文章可以限期免费、过一段时间免费。总之,扩大影响、吸引圈外粉丝、保证现在付费粉丝的黏性等等,是一个很专业性、很复杂的系统,不能靠外来资本简单粗暴地规定,而要靠自己的摸索。要保持网络文学内部的机制和生态系统,不能让外来的资本打破网文自身的发展方式。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阅文集团市场份额在数字阅读市场中超25%,排名第一。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网络文学传统的付费模式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不仅增长有限,受盗版的冲击也越来越严重,大众的娱乐方式也有轻松免费的图片和视频可供选择。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经营需要因时而变,转变盈利方式是合理的选择。更大的体量也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阅文集团需要更多的资金、吃到更多的红利。


杨晨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认为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是互为补充的关系。阅文会一如既往地巩固、深化付费阅读模式。未来,为了探索更多行业可能性、丰富作家收入结构,阅文集团也不排除尝试包括免费阅读在内的更多商业模式。


何弘也认为,付费阅读和免费阅读在未来将是共存的局面,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如果一位作家作品适合收费模式,或者希望自己的粉丝有更好的阅读体验,那么可以选择收费。如果侧重于流量变现,增加人气,选择免费模式也没有问题。”



平台与作者关系应当追求共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此前的合同争议中,大部分网文作家均透露,这次爆发出的所有争议和不满,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网文江湖自14年前的一场动荡后,合同就越来越“霸道”。显然,平台方基于庞大的用户量而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在合同条款的签署上也更具备优势。


“2006年发生了网文大神、中神从起点出走的事儿,后来便有了17K书站。那次的震动非常大,合同便一步步紧箍咒般地收紧了。也许平台认为把作家的权益都拿走,才能避免再度出现‘叛逃’的情况。”一位头部网文作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讲到。


在萧何看来,平台与作者和谐共生很难达到。网站想要更多的利益,作者也想要更多的利益,这需要多方博弈。


在5月中旬一场“网络文学平台与作者如何共生共赢”的论坛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作者和平台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应该追求一种共赢的模式,将来在涉及平台上的网络社区规则形成时,平台要带有更强的中立性,让平台和作者形成自治机制。


“平台上的作者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个人利益诉求差别也很大,不宜把平台和作者做二元对立式的解读,而要有分层管理机制,平台从管理上、权益分割上要更加细致,注意到每个作者是不一样的。从长远来看,需要考虑授权许可、委托创作、权利转让等多元化模式,给予作者选择的权利,这样才能与大的在线文学平台所面临的更加丰富的生态机制相适应。”薛军说。


邵燕君谈到,吴文辉等人离职引发的担忧在于团队内部对网文的理解、创意和执行力会不会缺失,如果这些没有了,网文行业会很难抵挡资本的冲击。作者、读者、网站、资本都需要在博弈中达到一个平衡共赢的状态,如果一方太弱了、失败了,可能短期内另一方胜利,但是机制毁了,大家就都完了。


网络文学研究者王文忠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加强网络作家权益保护,促进平台和作者之间建立公平、良好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平衡,营造利于网络文学发展的良好生态,共同把蛋糕做精做大,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网络文学平台应共同商议制订相关公约,加强自律,抵制“霸王条款”,倡导良性竞争。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说,网络文学平台和网络作者及其他从业者是命运共同体,要把握好“度”,掌握好“黄金分割线”,“中国网络文学能形成现在的局面和声誉实属不易,值得各利益攸关方共同维护。网络作者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调动并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当放在第一位。”


记者从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了解到,他们针对阅文事件做了多方调研,在未来不排除以“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出台行业公约的可能性。何弘也表示,将继续在尊重、保护作家权益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加强引导和监督,希望形成作家、网站共赢的机制。



新文创生态下,不只要“网络”,更要“文学”


虽然面临合同之争、免费模式之辩,阅文集团跨业态发展还是有很多引人瞩目之举。随着《庆余年》《全职高手》《将夜》等网剧的火爆,阅文集团越来越以“系列原创内容、多种产品形态的IP产业链运营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阅文集团董事会主席James Mitchell在宣布新管理团队的大会上表示:“阅文是新文创大生态的重要原创IP源头……我们期待新管理层能激发阅文平台的活力,推动阅文更紧密接入腾讯新文创大生态,在影视、动漫、游戏等内容业务更深度联动。”


阅文新管理团队表示,此次调整意在“推动阅文从‘最大的行业正版数字阅读和文学IP培育平台’向‘更强的文学内容生态’升级”。升级包括三方面:一是实现IP培育能力升级,加快跨业态发展;二是实现连接能力升级,将阅文产品优势与腾讯流量优势对接;三是业务模式升级,在保持付费阅读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更多新业务模式。


据王文忠分析,管理团队的变更目的在于打通腾讯的文化娱乐产业板块,建立以网络文学作品为内容源头和底层支撑的跨业态发展模式。新业态中,网络文学作品通过订阅直接获取收益的重要性降低,网络文学更重要的意义是为后续产业提供内容服务和支撑。


网络文学生态,究竟是以IP 开发为先,还是以为读者提供文学阅读服务为要?


桫椤认为,这需要在网络文学的商业属性和文学属性之间进行艰难选择,但这个选择十分有必要。IP改编看重的只是一个好的故事创意,作品应当具备的语言、情节、结构等文学要素并不是主要的关注对象。假如网站只希望作者提供一个好的故事以供IP改编,一定会影响以语言文字为审美表达形式的文本的质量。相比于阅读市场,IP 市场的容量规模要小得多,海量的网文中获得IP改编机会的作品很少,这就会使大部分写作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更难吸引新鲜血液进入这个行业,足以危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现行的商业化的生产机制决定了平台企业一定会选择获益最大的方式,但是,我们不只要网络,我们更要文学。”


“雪澹台”同样担忧资本介入对创作的影响。网文创作将越来越多倾向于流水化生产,只要容易影视化、赚钱就可以了,文学性、思想性不再重要。结果是更多急功近利的作者跟风模仿,坚持创作原则的作者难以出头。


但在邵燕君看来,资本进行IP改编与网文的文学性创作并不冲突,但是文学评价标准要“靠谱”。网络文学IP化很正常,在传统文学中也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并不单独存在于网络文学中。资本注重整体IP开发肯定会导致作者去迎合,但是未必迎合得上。“网站经营者最清楚榜单前100的作品有几部版权卖得好,大多数人还是吃订阅而不是吃IP。评论者从文学的角度、网文的角度看,可能觉得这篇小说没什么进步,原创性不够,但是不妨碍是一部容易改编、适合IP开发的小说。内容IP化不是不好,它有它的追求,但是文学评价标准要有稳定性。”


她还谈到,作品的文学性和改编成功率并不成正相关。很多二流作品最好改编,但不能因为这篇网文的电视剧拍得特别好,就提升它在网文内部的位置。开发IP一方面扩大了网文的影响,使网文出圈,更加主流化,但是游戏业、影视业的成熟度低于网文业,很难保证一部好的小说能被优秀团队改编。大部分读者认为网络小说的好坏取决于这部小说有没有卖版权、开发得好不好,这就是外部的逻辑影响到了网文内部的逻辑。


资本市场不缺原创文学平台,也不缺原创内容开发制作公司,缺乏的是既有原创内容、又有开发变现能力的综合集团。资本天生追逐利润最大化,如果没有牵制,将对内容生产者“揠苗助长”,而不是着力培养有潜力的文学新人。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曾在其他采访中表达了这种担忧:“我觉得,千万不能把网文最终目的定义为IP衍生,这完全是两个东西。虽然网文从源头一直做到改编,的确能够成倍放大它的价值。但不能因为网文价值最大化的点在影视,那就反过来,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网文首先还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直接需求而存在的。


虽然行业内对于阅读与IP开发的优先度各持己见,但无论如何,网络文学的新文创生态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何弘认为,未来很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漫威公司一样的超级企业。


北大学生会《此间》杂志记者曾这样问邵燕君:这里有很多不同的网站,其中有些是精英化的、有些是商业化的、有些注重小众题材,它们都有一批有爱的作者和有爱的编辑,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网站阅读。这是您理想中的网络文学世界吗?


“这是一个乌托邦。我觉得应该是正常的,却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乌托邦。”邵燕君答到。



作者 | 中国作家网记者 李菁微信编辑 | 邓洁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