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 | 晨飒:文艺当为工业留至高一席
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
网络文学旺盛生发,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无论是知天命的阅历还是Z时代的新浪潮,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对于写作的每一点思考,都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国作家网通过推出“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题,与众多读者一起重温网络文学名家们的写作初心,分享他们的文学理念与创作细节。我们相信,多元与精彩,都将会在这里呈现。
晨飒,书旗小说签约作家,武汉市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十九期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学员,代表作有《重卡雄风》《大国重桥》等。《重卡雄风》曾获2019年 “首届大湾区杯(深圳)网络文学大赛”之“最热血奖”,并于2021年4月入选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好书奖”。2021年6月,《重卡雄风》成为中国作协在“学习强国”平台推荐优秀网络文学作品之一。
文艺当为工业留至高一席
我的长篇网络小说《重卡雄风》,故事的主线其实是聊天聊出来的。
我是个军事发烧友,因共同兴趣爱好结识一位好友,他是汽车世家出身,父子两代都投身中国重型卡车事业建设,在和他的交流中,了解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逐步挖掘出了重卡行业的发展脉络,在充分意识到它振奋人心的现实意义后,我决意用硬核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小说不过是行业史诗的缩影
重型卡车是相对于中轻型卡车而言的,以载重量进行分类,而它的用途广泛,从物流货运到矿山运输、火炮牵引等,到处可见它呼啸而过的身影。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重型卡车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成长为国之重器的。
它的发展道路极不平坦,新中国建立之初只能进口卡车,直到1956年,我们才堪堪下线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在著名“三线建设”过程中,轰轰烈烈的三线汽车工业建设,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感人事迹,数十万工人和技术人员奔赴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山区,奉献热血和青春,挥洒汗水,从无到有,建设起了一间间厂房,建立了一个个后来名声大噪的汽车制造厂。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战天斗地,攻坚克难,建立了重型卡车生产流水线,为军队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支撑。在改革开放后,他们一度遭遇技术困境,迎难而上,从消化引进技术走向正向研发,逐渐成长壮大,在国内市场上开疆拓土,随后成为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公众很少知道,中国的重型卡车在全球行业中的巨头地位,据可靠资料分析,我国重卡销量至少占据全球80%份额,而在最尖端领域整体水平和世界水平一致,部分设计理念甚至有超前。
这便是书中故事主要背景,小说不过是将行业的发展史诗浓缩到一个典型代表上,以网络文学的形式,讲故事给现在的年轻人听。
工业实质是时代的主题
作家齐橙总结工业题材创作的三要素:“工业、工厂、工人”。新中国建国七十二年来,到如今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波澜壮阔、成就辉煌的工业发展历史,有着取之不尽的灵感和素材来源。
著写工业题材,实质就是一种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
它应当作为时代的主题,树立民族的丰碑。今天的文学,既需要田园牧歌,同样需要钢铁雄曲,殿堂之中,工业、工厂、工人当留有至高一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让中国富强,在工业化的道路上,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今天的中国,更拥有两亿产业工人,记录他们的过往今生,抒写他们的梦想追求,探讨他们的境界精神,是文艺创作的应有之义。
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社会普遍存在一股焦虑情绪,这源于很多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工业力量,远不止舆论最为关注的5G和芯片,还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基础坚实的工业技术体系。2018年是中国遭遇特殊国际环境的一年,基于当时背景,我于年中开始策划创作《重卡雄风》,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过往的峥嵘岁月,一步步见证了中国人怎么在默默地学习、研究和升级我们的技术体系,一点一滴地完善中国的工业技术,赶超世界。
愈写愈懂得,我们的工业进步有多不易,愈写愈自信,今天的中国制造早已不畏打压无惧风雨。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中国工业,让更多的中国人对祖国更有底气,这是我创作上坚定的追求。
怎样燃出不一样的烟火
《重卡雄风》不是第一部网络工业题材小说,但是第一部专注重型卡车行业的长篇小说。珠玉在前,如何写出特色便成了我的首要考虑。
工业题材弄不好便容易枯燥乏味,网络小说又多套路,要不落窠臼,那就得另起炉灶,要以硬核,燃出不一样的烟火。抱着这份单纯的信念,我开始对故事进行立意设计,既要坚守现实主义定位,又要具备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
全书共分四卷,每卷对应行业发展历史不同阶段,将三线建设作为隐藏背景,截取近三十年时间段,大致分为绝地求生、市场竞争、创新发展和全球逐鹿四大篇章。选取关键的7吨车研制作为故事开篇,讲述以主角父子为代表的两代人力挽狂澜,将一家三线小厂从濒临倒闭边缘拯救回来后,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最后通过正向研发打开全球市场的故事。在小说中,主角林超涵的个人成长线是串连整个故事的核心,而围绕在他身边的,有许多熠熠发光的角色,主角父亲林超涵、党委书记姜建平、总师郭志寅、销售部徐星梅等等,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市场弄潮儿的形象代表,正是有这样一群人世代接力、共同奋斗,才造就了中国重卡事业的辉煌。
我浓墨刻画着他们,又反过来被他们的执着感动。第一卷末尾,我描写了一位在前面故事极少露面的老技术员陈培俊,在主动参与救援被洪水围困的巡逻小分队战士后,为了挽救厂里的财产壮烈牺牲的事迹,这给了主角最震撼的人生教育。在这位英雄个体身上投射的人格,具备了中国工人群体的最优秀品质,反映了当代工人勇于奉献的精神,且永不过时,我将它视作全书的灵魂。
为增加故事的可读性,传达我全书中贯穿一致的理念,我糅合了行业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将其集中到反派人物身上,养尊处优的反派人物从最初崇洋媚外,在竞争中屡战屡败后,竟甘愿沦为敌对势力走狗以至于锒铛入狱。通过这个负面典型的视角,说明一个道理:唯有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中国人的正路。
在大纲设计时,我便决意把重卡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真实技术节点、难题和解决方案当成主线任务之一,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行业,没有技术细节的展现,难以营造真实感。
为了对细节进行完善,我查询和阅读大量的行业资料,反复研究分析,并向朋友进行请教,用技术带动故事发展,比如在试制期间出现的转向拉杆与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护罩干涉问题,轮边带着轮胎直接脱离车身事故,车驾驶室过重发生装配问题,挡风玻璃修改弧面设计等,这些故事是行业真实发生过的案例,诸如此类的情节不胜枚举,成为推动小说故事主线的重要线索。此外,创作中涉及很多术语,比如重卡在前期设计完成后,工程师们就戏称试制过程为“打地摊”,形象贴切,十分幽默。
一位节目编导准备制作重卡题材献礼纪录片时,开玩笑评论说,把小说故事拧干,它就是中国重卡的发展技术路线图。小说当然不能与真实历史相提并论,但从侧面印证对追求细节真实的努力没有白费。因此本书在央视“2020年中国好书”颁奖典礼中,被划作发展成就类奖,成为工业发展代表作之一,倒也恰如其分。
当然,技术细节固然要硬,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趣味性的描述增加读者的体验感,也是很有必要的,需要着力向网络流行风格靠拢,好在,熟练运用网络语言本是我强项。
为将那些不载入史册的行业传说转化为文字,我在每一卷的开篇之际,都会去采风访谈,奔波千里,实地考察,或于茶室中升腾氤氲的茶气之中,或于咖啡馆的浓郁醇香之中,有时会驱车来到秦岭山巅俯瞰苍茫大地,有时又会于古都闹市散步至深夜,与朋友侃侃而谈,纵论江湖,一个又一个的灵感由此而生,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在脑中成形。
这种模式到创作第二部《大国重桥》的时候我依然保持着,与朋友驱车到海边,漫步在沙滩上,远处是一排排不见边际的白色风车,随时俯身拾捡美丽的贝壳,海风徐徐,浪花翻滚,潮来潮去间,信手拈来便又是一段段佳话。
这些聊天中得到的信息真实、生动、鲜活,融入故事后,使我笔下的人物更加饱满立体。
创作是愉悦和激情的旅程,也是一场关于毅力和坚持的漫长战争。
在完成单位本职工作之余,我经常选择下班后万家灯火的时分,抑或是利用周末双休时间进行创作,有多次在咖啡馆一天写上两万五千字的经历,有时卡文便四处寻找清幽之地,有过灵光一闪就在公园的健身器材旁开工的经历,回忆起来,颇感有趣。
又比如书里有个重要情节“高原试车”,这是行业里的一个传说,我尽量参照历史真实,查找整个青藏高原的试车路线,涉及到很多的地方,每一个关键点,每一段路,我都要去搜索当地资料介绍,甚至参考了很多旅游攻略,从雪山写到草地,从河流写到无人区,从可可西里写到拉萨。既在写一路上主角一行斗智斗勇的冒险经历,又好似在写一部公路风光片,至今回味犹有一种荡气回肠的豪迈感。
做一个硬核的工业文学担当
在鲁迅文学院培训期间,曾参与讨论过“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的话题。我认为作家的价值观,会影响到读者的价值观,你的故事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你的作品在传达什么样的精神,你的读者就会有什么样的向往。
对我而言,创作出反映中国人自强不息精神,并展现中国伟大工业成就的作品,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选择做一个硬核的工业文学担当,也是我作为一名作家的使命。接下来,在逐步完成我的“重”字汽车工业三部曲时,在未来创作工业、科技题材甚至尝试更多类型题材作品时,我仍将坚守我的家国情怀,仍会走硬核路线,硬为细节,核为信念,描写那些工业中不为人知、有意思的细节,表达中国工业科技发展坚持走自主创新正确道路的核心信念。
相关阅读:
中国作协召开全国重点网络文学网站联席会议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座谈会
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 | 烈焰滔滔: 这样写人物,读者又恨又爱
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 | 郭羽:网络文学“虚构”中的非虚构创作
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 | 陈酿:讲好网络文学的“中国新民间故事”
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 | 唐欣恬:IP影视改编成功的核心是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相关专题
编辑:刘雅
二审:王杨
三审: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