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声音 | 马慧娟:我们要进入乡村、了解乡村,才能全面地书写乡村

邓洁舲 中国作家网 2024-04-21


两会声音


人大代表马慧娟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单体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马慧娟一家正是在2000年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搬迁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的,那个时候的马慧娟就像大部分的乡村女性一样,在田地间劳动、照顾孩子与家庭又或者外出打工,无法想象多年后自己能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上北京开会。而今年已经是马慧娟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七年。与以往一样,她的议案和关注点始终围绕着那片土地——红寺堡区的建设与发展。在过去的20几年里,红寺堡区实现了从搬迁到稳定到致富的转变。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我非常关注乡村振兴这个话题。”在接受采访时,马慧娟坦言,她也是如此行动的。每一年她都为推动红寺堡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走访学校、村委会、田间地头,像一座桥梁,通过宣讲让村民们了解两会,更将自己调研、观察到的乡亲们的所需所想化为建议,带到会上。近年来,红寺堡区的发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但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依然遇到了一些仅仅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而马慧娟带着这些“声音”来到了两会,希望能够继续为推动红寺堡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农民,马慧娟还有“作家”这一身份。在田间地头、家务劳动和打零工的“缝隙”间,马慧娟靠着拇指在手机上打字来写作,十年间摁坏了13部手机,敲出了几百万字,记录农村女性的酸甜苦辣和农民在黄土地上的奋斗故事,她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拇指作家”。今年两会期间,恰逢她的作品《飞起来的村庄》出版,在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马慧娟以孩童的视角书写了红寺堡区的“山乡巨变”。

文学成为了改变她人生的关键,她又反过来以自己的力量去“反哺”那片黄土地,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慧娟的经历就是“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好例证。


专访


中国作家网:请谈一谈您今年议案的主要内容。

马慧娟:今年议案的主要内容还是围绕助力红寺堡区高质量建设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这个建议也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在过去的20几年里,红寺堡区实现了从搬迁到稳定到致富的转变。但是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希望能把这个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去,引起更多重视和关注。


中国作家网:您的关注重点一直都与乡村振兴紧密相关,同时您也是一名作家,可以说,您的身份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文学与乡村建设。近来,以湖南益阳清溪村为代表的例子非常有力地证明了文学对乡村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有效助力,您有没有注意到身边有关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例?

马慧娟:作为一个农民代表,我非常关注乡村振兴这个话题。我也想跟你分享一些我们身边很多关于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例子,比如我们宁夏青铜峡的作家之家,和西吉的木兰书院,那里的一些写作者,他们有的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有的书写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有的向群众宣传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作家网: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在您看来,如何能有效地去实现这一目标?

马慧娟:乡村振兴是一个大的国家战略,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对于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可能更加艰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可以用文学的方式,深刻地阐述乡村振兴的意义和目的,展示乡村振兴中的故事和变化,用文学的力量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


中国作家网:您如何看待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和乡村振兴?您的作品如何反映或回应这些变化?

马慧娟: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我认为已经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所生活的大地之上,切实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这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文学应当讴歌和赞美这个过程,应该更加真切地记录和书写,就像已经出版的《雪山大地》《芬芳》等作品,都在体现着这些变化。

实际上,我刚刚出版的《飞起来的村庄》一书,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我们的移民搬迁过程,对比了新旧村庄,生动地展示了孩子们眼中山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国作家网:除了《飞起来的村庄》,听说您去年还创作了一部作品《我当代表这五年》,能和我们讲讲吗?

马慧娟:《我当代表这五年》一书实际上是我对自己作为上届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的书写。很少有人大代表写过关于履职的事情,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我希望用普通人的视角、一个基层代表的视角来记录我们的履职过程。


中国作家网:您认为当下的乡村书写面临的挑战是什么?该如何找到新的方向?

马慧娟:在当下,乡村书写面临着重大挑战。实际上,我们作家的笔触尚未跟上乡村发展的步伐。或许我们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视角,还在用过去的眼光来审视现今的乡村。现实中的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们或许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些变化,也未找到确切的笔触来准确地描绘这一变化。这是目前乡村书写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更进一步,我们要寻找乡村书写的新的方向,就必然需要深入乡村,了解乡村的真实情况。我们不能站在乡村之外,用过去或固有的视角来观察乡村。相反,我们应该走进乡村,与乡村居民交流,了解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思想上又有哪些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真实、更全面地书写乡村的故事。


中国作家网:今年是您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七年,您觉得这几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履职的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马慧娟:作为人大代表,我已经履职七年了。这些年来,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无论是知识面还是眼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我眼中的世界局限于我的村庄、我的牛羊、我的乡亲们,以及我自己的打工生活。然而,在这七年的履职中,我实际上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变化,我看到了一个蓬勃向上、充满希望的中国,这个变化在方方面面都显而易见。

履职的经历让我的眼界更加宽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也更加了解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从业者对本职工作的看法。这几年的履职对我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写作变得不再狭隘,我吸收了许多经验,也听到了许多别人的故事,这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维度。


中国作家网:根据相关报道,过去一年,您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两会的宣讲工作。在党政机关、学校、村委会、田间地头,整整宣讲了100场次,听众人数超过20000余人次。可以和我们讲讲这期间最令人难忘的事情吗?

马慧娟:在宣讲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对两会并不了解。所以我着重向大家介绍什么是两会,两会的意义,以及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的职责和任务。同时,我也向大家普及一些法律知识,比如妇女权益保护法和反家庭暴力法等。我面对的群体大部分是妇女姐妹,交流中,她们经常对我表示羡慕,说我通过努力,成为了她们向往的样子。我想告诉她们的是,没有必要羡慕谁,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每个人所擅长的也不一样,每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只要我们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成功的,就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在宣讲的过程中,我也深受感动。很多妇女姐妹信赖我,向我讲述了她们的生活和变化:有的姐妹在直播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有的姐妹愿意拿起笔来写自己的生活,有的人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我觉得宣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告诉大家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帮助和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中国作家网:您是如何平衡自己的写作与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的?您认为写作对履职工作有什么样的帮助和影响?

马慧娟:由于代表的身份和其他职务,这几年我非常忙,写作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有时候还会和履职的时间冲突。但我还是尽量抽出时间来写作,白天去履职、宣讲、参加活动,晚上有空就写一些东西。我既不想放弃写作,又必须要履好职。所以我只能在两者之间调和,忙的时候就去履职,不忙的时候就来写作。其实,写作对于履职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有时候要写发言稿,或者接受别人的采访,就需要将一件事情阐述清楚。这时候,我的写作功底能给我带来很大的便利。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也加深了对一些事情的理解,让履职更加完善。



相关阅读: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



编辑:邓洁舲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