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年窖藏】观鸟记录的重要性

橘树 南橘北树
2024-09-09

提示:翻硬盘找别的东西翻出这篇文字,显然是曾经WWF观鸟论坛的一些帖子集纳而成的,至少13年前了。如今很多人都是拍下照片来认鸟了,而且有经验的鸟友越来越多,可参考的资料也越来越多,查询与传播手段也越来越便捷,做笔记这老一套办法早过时了。但手段无论怎样更新,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增加积累,相互交流。那种鸟图辨识软件解决的只是一时加新的痛快,但真正认识一种鸟,还有很多功夫要下。在小本子被抛弃的年代,这一篇,或许只是一种怀旧。如果我今天来写,肯定不是这种语气,而原文照搬,就是给大家看看那个刚起步的年代——如果你能看到结尾,也许属于“异类”哈,请吧~


 记录的重要性

(WWF观鸟论坛旧贴,2005年12月保存到硬盘)

   我们这里有许多人观鸟,方法和心态不太一样,不能强求一律。但我觉得要提醒刚刚开始观鸟的朋友——学会一套好的记录方法,非常必要。虽然有些朋友坚持观鸟是休闲,不想太累做记录,尤其是那种描述特征的记录,但我还是要再次强调:如果你希望独立观鸟,并能够更多识别目击到的鸟种,养成记录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以此建立与其他鸟人的顺畅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这两天在记录中心看到科目的野鸭湖记录,因为金雕这个鸟种而引起疑问。从这次讨论我又想到记录的问题。因为我无法从科目的描述中确认那就是金雕,但又说不出是什么,这里面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对猛禽的了解太少,一方面是科目的描述可能不准确或不全面。更重要的是,我的突出感觉是双方说不到一个点上。另举一例:上次石在水观察描述云雀或小云雀的飞翔姿势,想从中找出规律并以此区分这两者,我就发了感慨——老石你怎么这样看鸟啊。这表现出观察与描述方法的不同,造成一定的交流阻隔,由于要用文字表达,又增加了难度。

   我并不是认为要删除哪个鸟种,比如金雕或赤膀鸭,只是从讨论中感到基本方法的差异,由此想到自己开始看鸟时的经历。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是业余者,没有鸟类学专业知识,开始观鸟,确实有一个从哪里进入的问题。我曾给风入松写信谈到这个问题:“你想观鸟入门,得向专业者学习,但你不能从头来,也不需要从头来,应该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和专家对话的方法,也找到向后来者宣传的办法。”我想,这个过程是一个调整的过程,磨合的过程,现在的讨论就是过程中。

   我曾经在周三课堂讲过业余者如何做观鸟记录,现在很想重讲一次,可惜当时没有留下底稿。这里只能重复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业余观鸟者一定要找到与专业学者对话的方法,找到与其他观鸟者顺畅交流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基础,是记录,是自己看的懂,别人也读得懂,能够有共同理解的记录(描述)。

   我已经遭受几种“打击”,一种是拿现场照片认鸟,一种是凭感觉认鸟,一种是休闲娱乐不一定认鸟,很少遇到铁杆强调凭详细记录特征来认鸟的。但今天我还是要说说记录的事情。

   我自己初学观鸟时,不带图鉴的,现场看见鸟,所有的时间用来观察,一边看一边嘴里叨叨或默念那些见到的特征,直到鸟飞走,然后用本子把刚才叨叨的一条条记下来;然后再找下一只鸟,直到回家才翻图鉴对照记录查找是哪种鸟。这里的重要原则是:原始记录是不能修改的,尤其是看过图鉴之后,不能说“大概好像”,就给原始记录做增删。如果凭原始记录查不到相应鸟种,只是疑似却发现有某些地方漏看或不符,那么,就把问号补到记录中。这个过程,不论图鉴上查到查不到,都很容易发现自己观察上的遗漏和记录上的缺陷,发现自己的记录用语与图鉴上的描述有哪些不符,提醒自己下次再看时注意哪些地方,等等。这样也许开始时能够辨别的鸟种不多,但逼着自己观察一定要细致,记录一定要尽量全面,在查图鉴时也不是光看画,记录的写法也越来越与图鉴所用的术语接轨,如此这般,在一定的积累之后,提高会很快,也很快获得专业者的认可。我不能说我的方法一定好,不是说图鉴不能带,但是,先记录再翻书,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希望有人和我有同样体会。

   因为鸟种情况很复杂,开始时谁也把握不了很全面,即使有一套规范的东西,遵循起来也要个过程,还是需要积累,没有捷径
   我的体会是:1、首先记大小,因此,一定要练习对大小的判断,可以从笨办法开始,如麻雀大,鸽子大,比麻雀小等等,然后用大约多少cm记录。2已经认识的鸟还要再看,发现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补充完善它的整体印象,从个体来说,是全身各个部位;从鸟种来说,是雌雄、成幼、冬夏等等,直至个体差异——有这样的练习,以后见到不认识的鸟种,辨认起来会容易多了。3、开始时需要有所放弃,比如柳莺,比如猛禽,不要急于找答案,下结论,正是从得不出答案中找观察弱点,慢慢修正。4、看看能不能不问老师“这是什么鸟”,如果我在野外看见一只鸟,能够回来讲给老师听,让老师因此能够判断,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判断呢?不能自己判断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值得考虑的。(今注:同理,你拍到一只鸟,如果别人能通过你的图片认出是什么鸟,你自己为什么不行?你在现场,获得的信息要远远多于一张图哦。
   举例:冬天在十三陵水库,我看见一只比麻雀稍大,尾巴长,胸部有红斑的棕色鸟,在灌丛中一闪就不见了。谁能判断是什么鸟?

   (同意山鹛!)
   当时我只描述了鸟的样子,老师在现场,了解生境,所以立刻给了回答,而我不了解山鹛的习性,所以简单的一瞥就难以判断。为什么高手总是一瞥就知道什么鸟,那是他太多的综合积累起作用,初学者以为神奇,有窍门,其实很多就是笨功夫。这次在苇沟,余日东说,常见鸟也要常看,非常熟悉了,忽然来一个有些不熟悉的,就很敏感,容易发现它的特征。“常见鸟也要常看”,这不是笨功夫么?

   你们现在急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辨识鸟种的关键,我认为一方面是自己多积累,另一方面是和有经验的人一起出去。现在,你们这些独行侠缺少和高手交流的机会——不是谁教谁,而是找共同方法和语言的过程,所以,困惑也就难免。我也是独行侠,但有周三课堂可以听课,也和大家一起出去,就收获很大。我第一次在周三课堂讲课,内容是独立观鸟,鼓励大家不依靠老师,凭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查图鉴来解决问题;第二次讲课是如何记录,实际内容是如何与专业接轨及如何与大家交流,找共同语言。洞庭湖大赛时我和独行侠们一起,发现他们的最重要问题是自己看,而不善于和同队的人合作,交流是弱项。

   我觉得你们现在急于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辨认鸟种,而不是提交标准表格提供数据,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设计,过一段时间再补充完善,不必弄成统一的表格。观鸟确实是个性化的事情,如果目的不同,表格的设计就很不同了。记录中心现在的功能主要是可以查哪个地方哪个季节有哪些鸟,比较单一;王沁的表格功能又太多了,开始观鸟时间不长的,顾不过来那么多。所以,需要不同功能的简易表格。还有,表格式的记录是为了方便填写、查阅和总结规律,需要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来做,你们手里都有半年以上的记录了,我建议在一年的时候做个总结,从不同方面归纳,就形成了以后要用的记录方式。再过半年或一年再整理一次,又丰富许多和细化许多。王沁从老外那里弄来的表格,是人家多少年积累的结果,现在我们做不了那么全面,好像也没有必要那么细。(今注:那个老外的表格现在不知还能找到不。)
   这几年我总是遇到这类情况,手段的丰富和完善想走在前面,但因为资料的欠缺,使手段的丰富与完善很难真正实现。(今注:现在更是如此了,APP辨识软件,要在海量图片的积累上才能越来越准确,而对于少见鸟种的辨识,你不行,软件也不行哈)另外,初入门者如同小学生,一下子就上研究生课程也难了点,需要循序渐进,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所以,过于复杂的表格也不适用。因此,我还是坚持一条,原始的野外记录最最重要,多多宜善,也许一两年里看不出什么名堂,以后才知那潦草的笔记有多么珍贵。可能很多人手里没有第一次、第一年的野外笔记,是非常可惜的,现在开始吧!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大部分新开始观鸟的朋友,手里的图鉴一般是新买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这本图鉴使用的是一种新的分类系统(我们戏称是‘鸡鸭打头’),而中国鸟学界目前通用的仍是‘潜鸟打头’的旧分类系统,国际上也没有通行新分类系统,因此,湿地国际组织的水鸟调查等的表格,提供的也是旧系统名单,香港观鸟大赛记录册上的鸟名也是按旧系统排列。建议大家在使用和熟悉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时,也去了解旧分类系统。除了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其他我们在国内见到的鸟类图鉴、鸟类名录、检索表等,都是用的旧分类系统,不难找到。

   也许大家觉得这对业余者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如果你想做得像点样子,还是下点功夫。(今注:比如现在了解年报名录3.0-5.0,很快6.0了,了解郑光美版3.0等等。)

   补充说明几句:我讲的什么要求啦、标准啦,属于介绍性质,都是自己底下把握的;在这里发帖子完全可以随意,前两天我还发上来一个苇沟观鸟记录,就是按看见的顺序写的,也没有拉丁学名之类。因为没有太多机会和大家一起出去看鸟,有些东西只好写出来供参考,就难免照顾不到全面,有人觉得太专业了,有人又觉得是ABC,其实,各取所需好了。(还有苇沟的记录,这段肯定是2003年之前的,后来苇沟就毁了。)

       术语问题,因为初学者常常会问这个问题,而且鸟是丰富多彩,想描述准确真不容易。可一开始没有什么一定之规,自己的记录自己能看懂就行,能帮助回忆就行,但是,描述的另一目的是为了交流,如果你说的别人不理解或理解错了,就得改正。慢慢在交流中找到大家都理解的共同语言和方法。当然有许多术语是必须掌握的,但术语不能囊括所有现象,发挥调动自己的词汇语汇也是经常必要的,最后还有画图这一招。

   颜色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颜色本身就是模糊概念,中文又过于丰富了,所以很难让大家统一步调。那天郝克明(今注:美国人,前任WWF中国首席)还问我褐马鸡的褐是什么意思,他从英文就译成棕马鸡,结果不对,我们要用褐。以后鸟看得多了,对这些用词用字都会有体会,学中文的,够写一篇论文了。∶)

       记录本上除了时间、地点、天气等,目击到这几只鸟后,要逐条记录以下内容:1、身长(自喙端至尾端有多少厘米。如果开始不太会判断,可用参照鸟种的大小来比较,如‘比乌鸫略小’);2、身体主要部位的颜色,尤其是突出的颜色,如“有白眉纹、白颊纹,胸前有黑斑,尾部发红”等;3、翅型、尾型等;4、姿势(如直立树枝上,较长时间不动);5、栖息的环境(树的上层树枝等);6、叫声(如“单声,吱—,或连续两声,吱吱—”);7、同时看见多少只;等等。不要看见一点就记,要尽量先多看,反复看,甚至嘴里叨叨,直到鸟飞走没的可看,再来记录刚才印象中的内容(除非这鸟特别乖,你已经全看明白了它还不走,你就记吧。)

   初学者容易看不完全,记录有缺项,慢慢才有经验,能越记越全。认识的鸟,如果有新印象,也应该记下来,补充以往观察不周到的地方。慢慢积累才有对一种鸟的比较充分和完整的认识,下次再遇到,很快能认出,见到它的近亲,也能通过比对在图鉴中较容易查出来。
   希望007下次不要拿照片来考我们,你用拍照片的时间好好观察一下,鸟飞走后,先别急于翻图鉴,而要做记录,然后再查图鉴,相信身边这些常见鸟种你都能够辨认出来的。(今注:现在也常常为别人拿出的鸟图而着急——你多看一眼嘛,别只是拍拍拍,有些特征是活的,拍“死”了就看不出了;有些辨识要素不在鸟身上,要综合季节、环境来判断~)

       野外记录拿回家后,要整理,对照图鉴和以前可能有的相关记录,核对是否判断有误。我有时不带图鉴出野外,回家后就是先对照记录翻图鉴。我们有些人手里不止一种图鉴,也不可能都背去野外,所以,回家后对照图鉴检查判断是很重要的。除了判断确认鸟种,也要检验记录是否完整,没有观察到的特征还有哪些,不同的图鉴是否描述一致,等等,这样你认识这种鸟就印象比较深了,下次再见不容易忘。
   野外记录归纳滕抄一遍是必要的,原始记录也要保存好,不能随意改动。我每次观鸟回来,把野外记录归纳成:1、新认识的鸟种;2、加深印象的鸟种;3、有疑问的鸟种,等等几类,把相关内容记上。
    相信这样的记录对初学者是很有兴趣的,并不烦。对老手,可能觉得罗嗦一些了,可以省略一些吧。(今注:我自己现在也很少这样做了,主要是太忙了。)

        人和人不一样,有人眼力好,有人听力强,在观鸟中各有优势。如果真的文字功夫比较差,怎样把记录做好?这不难——你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做记录就可以,画图、符号,自编名词,不用术语,都行(今注:包括拍照),但对照图鉴和与人交流时,能够理解、对应并找到共同语言,慢慢达到一致和默契,这样就行了。
   记录鸟鸣是比较难的,没有统一之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方式,只要能够帮助记忆,下次再听见时能想起来,就证明成功。(今注:现在智能手机都能录音了,除非距离很远。但录音材料的使用是另一个重要话题)比如黄鹂的鸣叫像唱歌,我记成111131的音符,下次一听见就知道是它;如果不想法记录,凭空在脑子里记,容易忘,有时也会混。小杜鹃的叫声被形容成“王小二打灯油”、“点灯捉虼子”等,实际是记一个5-6声的节奏,有轻重音。如果你能自己发明一种记法,令人印象深刻,也是贡献。
   无论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记录是要与人交流的,慢慢要走向比较规范和一致,其实这个过程是演练文字与语言表达功夫的过程,如果通过看鸟,我们的文字水平和语言交流能力也有提高,岂不更好?

       日本《BIRDER>杂志就“你与谁一同去观鸟”进行了社会调查,其结果如下:

1独行:30.6%
2
与观鸟伙伴:17.7%
3
夫妇:16.1%
4
与日本野鸟协会会员:14.5%
5
探鸟会:12.9%
6
与家属一同:6.5%
7
与公园中散步的人:1.6%


以上是2005年的收集,少量今注,很是感慨,技术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数码照片,数码录音,移动互联,APP,小程序……而手段的进步,是否同时带来我们感官与技能调动的削弱而使能力下降?或者是偷懒?也未可知哈。

找出一些刚看鸟那几年的野外记录

上面记的是戈氏岩鹀

 也许是黑枕黄鹂在阿拉善的第一笔记录

对朱雀的这样记录,今天我也不知道是哪种,因为没有记到关键处。第一次西部遭遇朱雀难题之后,我发狠买了国外出的图鉴,全是Finch&Sparrow,加上继续去西部,心得渐多~

那时就知道记录植物和昆虫了?叫声、行为,都有记

上面记录的是一个故事~

       本来我用“当‘拍下来’成为观鸟第一要素时,也许这些都如过眼云烟~~”来结尾,可老丢说:“观完鸟去问别人是什么鸟,这是常态,自己翻书学习查出来叫什么鸟,是异类。”哼哼,挤兑我,但还是相信很多鸟友喜欢自己寻寻觅觅找鸟,喜欢自己翻书查图辨鸟,这样的“异类”观鸟,才真的过瘾。你是异类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橘北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