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鸟事琐谈】请和我一起享受野外观鸟(下)

钟嘉 南橘北树
2024-09-09

【鸟事琐谈】请和我一起享受野外观鸟(上)

先补一段昨天没来得及写的,望远镜的使用。

又属于婆婆妈妈了——谁还不会用个望远镜。我就不会用,有人教有人指点才明白的。1)要固定个人使用的望远镜,不要一家子就用一个,因为每个人的瞳距是不同的,视力也不一样,看个鸟还把望远镜掰来掰去,调来调去的,麻烦。集体共用望远镜的,等你一旦确定这个爱好,赶紧买自己的。2)两眼视力不同的要注意调整左右眼视差,先对好右眼,再调左眼。不细说了,自己琢磨自己试。3)用望远镜观鸟是要练的,一是练快速调焦,不同的望远镜往左旋往右旋是不一样的,找几个不同远近的目标物旋旋看就知道了。把自己的家伙事儿使溜嗖了,很重要,因为鸟儿有时给你的时间实在不多。二是(也是一是)练快速套住目标物。这个可以没事拿麻雀、喜鹊练练,距离远的、近的,随时试。等你能一下就套住空中飞的目标,迅速对焦看清楚,方知痛快。4)肉眼找鸟,望远镜再观察,别拿望远镜找鸟,除非已经确定那一片有目标物但是肉眼看不出来。

这些都是自己观鸟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的,就不多啰嗦。继续昨天的——


请和我一起享受野外观鸟

(原作于2001年)

III

 

当你挂着望远镜走进公园,会发现你看鸟,别人看你。他们不知道你干什么。有位年轻姑娘说,她想看鸟,又不好意思在人前举着望远镜东张西望。

作为业余休闲活动,观鸟最初是在英国和北欧国家兴起——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达而普及了望远镜,有了新兴的物种分类科学;随着殖民主义扩张而发现新大陆,贵族中的博物爱好者或学者跟着扩张步伐游走世界,发现生物新天地,刺激一波一波的“物种猎人”去发现新物种,波及贵族阶层有了观鸟爱好……现在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普及。英语里有专门的词:BIRD WATCHING,或者BIRDING,特指观赏野生状态下的鸟。除了欧美国家,日本和香港、台湾已有较多的人喜爱这项活动(台湾比大陆早30年有人观鸟,香港因为是英国殖民地而早有外国人在港观鸟,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年,香港本地观鸟人数超过在港外籍观鸟人)。

直到最近三四年(1996年起),才有民间环保人士把观鸟介绍到中国大陆,但只在很小的范围产生影响。除了一些生物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业余者入了门的没多少。据说,全世界有上千个观鸟网站,中国大陆几乎一片空白(那时还没有创办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广东有位老师(birdman,廖老师)在“网易”开了一个观鸟的个人主页,两年多了,才有500多次访问量。中国鸟种占全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有许多特有种,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出高额费用来中国看鸟,却没有几个中国人去欣赏。

这两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听说过观鸟了,可身体力行去实践观鸟的人仍旧很少。为什么?肯定不是缺钱——去新马泰旅游,上维也纳听音乐会,愿意花个万儿八千出去玩儿的人不少;也不是没有时间——双休日和春节、五一、十一的7天假(那时五一还是7天假!),旅游景点都人满为患。“不好意思举望远镜”,却没有谁不好意思举照相机!

我想,观鸟不能普及,缺少观鸟指导老师是一个原因;但人们有钱有闲有文化,还要有一种心境,才会喜欢观鸟。

两三个好友结伴出行,看到鸟后各自举各自的望远镜,然后小声交换意见甚至不开口,图鉴翻开一指,说声“OK”,相视一笑,或者挑起大拇指。鸟儿风情万种,观鸟人感慨万端,却没有欢呼雀跃这么一说。如此“绅士风度”的玩法,你接受吗?

荒郊野外,风吹日晒,早出晚归;背着望远镜、图鉴(可以不背),外加食物饮水,负重走路爬山;早上露水打湿鞋子,傍晚陷入蚊虫包围,风天雨天也出门……如此千辛万苦,只为看见几只鸟,你认为值得吗?

鸟并不是摆在那里的,你要去找;找到了不一定能等你看清,它会飞掉;不飞走也可能因为光线、朝向不理想而只得局部或者模糊印象;全看清了也不一定能从图鉴中查到是什么鸟……难啊!你有耐心吗?

补一组旧图片,12-15年前的野外观鸟,没署名的都佚名了——

1999年4月参加香港观鸟大赛。蔡益摄影

2004年12月成都鸟友参加洞庭湖观鸟大赛

2004年第一届董寨色鸟会

不记得年份了,北京野鸭湖

江西鄱阳湖

广州中山大学校园

福建闽江口

2005年7月青海柴达木盆地

董磊摄影,川西某大山


如果你有过收藏什么的经历和体会,比较容易理解观鸟的乐趣——寻觅、发现、把玩、研究,越是珍品越有吸引力,越不容易到手越孜孜以求……而观鸟与收藏的不同之处在于,几乎任何收藏品都是可触及可买卖可观赏的,而鸟是活的,会飞走的,是不能据为己有的。很多时候,观鸟人并不为鸟拍照,一切精彩只在自己眼里和心里。如此“寂寞”,你觉得好玩吗?

    我的一位观鸟好友,退休职工,没多少闲钱,可她揣两个馒头、两根黄瓜,坐公共汽车也要去看鸟。往返河南花400元,见到一只小小的红尾水鸲,把尾羽打开扇呀扇,她对我说:“太有意思了!看见它我就知足了。”你理解吗?

我常为鸟儿感动,也常为观鸟人感动——当别人喧哗着,举照相机为自己到处留影时,观鸟人举的是望远镜,静静地关注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灵。

 

IV

 

我第一次不经意地跟别人去玉渊潭看鸟,是冬天。水里几只没什么鲜艳颜色的小水鸟扑鲁鲁一飞,老师说:“小鸊鷉!”当时我一下好像前世就认识它们,今生又来会面。几天后我没有望远镜也没有图鉴,又一个人去了玉渊潭,就是还想再看看它们。

我很希望有人和我一起观鸟,所有的观鸟人都希望有人来分享自己的观鸟乐趣。甚至,在观鸟比赛时,对手之间也忍不住会把自己看见的鸟指给对方看。“观鸟的人都是好人。”——香港观鸟会前任会长林超英语。你加入进来,就知道此言不虚。    

以我的体会,观鸟除了是一种娱乐休闲,还有着很深很广的内涵。

曾有个体育记者和我开玩笑:“你怎么钻到体育的‘势力范围’里来了?观鸟是‘全民健身项目’之一啊。”

观鸟确实能够健身。由于观鸟一般要去公园或野外,肯定能呼吸到比办公室、商场里、马路上清洁得多的空气,对人体的好处不言而喻。由于观鸟一般要找鸟看,少不了走路,甚至爬山,这比刻意的散步、跑步、登山都不知不觉又一举兼得。由于观鸟要不时手举望远镜东张西望,要仰头看天上,瞄树上,颈部、肩部不断活动,预防、治疗颈椎病可谓一剂良方。

但健身只是“副产品”。观鸟首先是学习,是自我教育。不论你什么学历、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有没有生物学、鸟类学知识,你都能去观鸟。在观鸟的过程中,或是有老师指点,或是自己参看图鉴等书籍,你会逐渐学到鸟类学知识,相关的植物、动物知识,以及地理、环境知识,等等。在一种休闲娱乐中,你长了学问。

我更相信观鸟是个向自然学习、陶冶性情的过程。在鸟儿面前,你根本不能妄自尊大;在鸟儿面前,你不得不丢掉浮躁。这不仅因为你想看它们,想接近它们,就得按它们的行为规律行事,更因为鸟儿世界与大自然的丰富,令你不能不折服。往往,观鸟的过程就是环境教育的过程。通过观鸟,你会逐渐树立和强化环保意识。“观鸟人都是好人”的概念恐怕盖出于此。

观鸟又是鸟类学研究的手段。大量业余观鸟者系统准确的记录,往往提供了鸟类学家难以获得的新鲜信息和资料。大量鸟类学研究的空白,还有待观鸟人与鸟类学家共同来填补。

在观鸟者中,也分不同层次。现在时髦生态旅游,其中一项是观鸟:扎龙、盐城看丹顶鹤、鄱阳湖看白鹤、山东荣成看天鹅、青海湖看鸬鹚、渔鸥……这种(看壮观看美丽的)观鸟只能算旅游,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观鸟。观鸟人的共同追求是认识鸟种,增加目击鸟种的数目。有一种人热衷于追求目击种类数目的增加,几乎近于疯狂。他们有钱或有资助,全世界到处跑,也极能吃苦。他们在增加自己目击种数的同时,也为鸟类学提供了可贵资料,功不可没。但大多数人没有条件天南地北地去找鸟看,守在家门口,利用点滴闲暇,用普通的望远镜,看普遍易见的鸟,也是享受,也能有收获。想想看,我们有谁说得清喜鹊、麻雀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如果仔细观察它们,那就打开了一扇有趣的门。其实,以我们平常只认识四五种鸟的水平,把这个数目增加到四五百种,你得下功夫,但并不需要出国。中国有1300多种鸟(现在将近1500种了,但那是鸟类学者的事情,我们不用过分在意),光北戴河就记录到400种左右(北京的鸟种都记录到500出头了。很多地方都在不断更新本地鸟种名录,20年中业余观鸟者的贡献功不可没),够你好好看多少年的。

 

V

 

中国有养鸟文化,但这种文化非常不环保。笼养鸟失去自由,甚至失去繁殖权利,将心比心也不能容忍。何况捕鸟上市的过程对野生鸟类资源破坏极为严重,从生态平衡的立场考虑绝不能允许。呼吁爱鸟人放掉笼中鸟,提倡野外观鸟,就比较环保了。

但野外观鸟的环保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不捕鸟、不关鸟。

一旦观鸟,你自然会去找有水有树有沼泽有草丛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才会有鸟。如果这样的地方少了,你肯定不愉快,那些砍树、围垦等破坏鸟类栖息地的事情就会使你深恶痛绝,你肯定要为保护这些地方或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

一旦观鸟,你就会注意鸟的栖息条件,因为不同的鸟栖息的生境有不同。在你了解鸟与栖息环境的密切联系之后,你对什么是生态平衡也有了一个了解,打破这个平衡的作为肯定不会得到你的原谅。

一旦观鸟,你对生物多样性就有了切身体会,中国1300多种鸟,全世界9000多种鸟,你希望不要再减少,也希望与它们息息相关的其它动植物种类不要再减少。此时,任何会使物种加速灭绝的行为你便再也不能接受。

一旦观鸟,你会从鸟的生存方式发现鸟的智慧,发现它们与自然界万物共生共处的和谐,你会感慨作为人的惭愧。人类并没有因为有智慧而不做蠢事,人类需要向动物、向鸟类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你真正意识到鸟对人类的意义,从而珍惜它们,决不容许伤害它们。

有相当一些观鸟爱好者最终成为环境保护的身体力行者。他们不是仅仅从自身生活环境的恶化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的,他们是从鸟的生存现状恶化开始注意环境质量变化的,因为鸟比我们人类敏感得多。他们更不是仅仅从个人生活舒适与否关注环境的,他们因为观鸟而爱这个地球,爱我们这个无可替代的家园,是鸟给了他们深刻的关于生命、生存意义的启迪,从而反省我们人类的行为。

因为观鸟而胸襟开阔,因为观鸟而眼界开阔,因为观鸟体会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相比之下,养鸟算什么文化!

补一些观鸟者参与鸟类调查与科研、公众宣传鸟类保护的老照片,也都是15-12年前的了——

 武汉观鸟会——水鸟调查

北京观鸟会——鸟类环志

深圳观鸟会——观鸟游戏

上海野鸟会——公众宣传

浙江野鸟会——鸟类摄影展览

IBA重点鸟区会议合影——摄影者佚名


你要是找到了感觉,就请来观鸟吧,一起去野外!

END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橘北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