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事琐谈】观鸟比赛赛什么
-上个月举行的龙州观鸟赛参赛合影-
马上要去鄱阳湖了,又是观鸟比赛。
这回参赛的有一些是没有经历过观鸟比赛的队伍,也有一些是没有经历过朱雀会承办的观鸟节观鸟比赛,所以好像有必要说说观鸟比赛赛什么。
-2019年12月举办的第一届鄱阳湖观鸟周鸟赛进行时-
老早就针对这个问题写过文章,因为一直有人在问。但这回不翻故纸堆也不炒冷饭,重新开头写——观鸟比赛也在变化,还是主要针对当下的疑问来提笔——
观鸟比赛赛什么
简单一句:观鸟比赛没有对手,自己跟自己较劲!
简单两句:不用管其他队如何,尽自己(本队)最大的努力,在规定的赛时赛区里,把鸟看好,看明白,谨慎提交记录,就对了。
观鸟比赛是没有观众的,评委也不可能现场监督,而且同场参赛的不同队伍可能水平相差很多,谁都不可能真的和谁去“比”什么、“赛”什么。你看了20年鸟,一场比赛下来,比看了2年鸟的队伍多记录了20种,很荣耀么?可能一点也不——自己一种加新都没有,人家欢天喜地加新20种,谁更嗨?所以,观鸟比赛,自己看明白了,看痛快了,有收获,比什么都重要。
-2020年12月洞庭湖观鸟大赛中-
-第二届山西沁源观鸟节,曙红朱雀队在芊林背-
观鸟比赛其实是为举办地进行一场快速集中的鸟类调查,这一点应该成为通识了。每个队伍仔细找,仔细看,认真辨识发记录——还要重复发那些在不同路线上重复看见的鸟种,这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鸟类调查,往往比专业调查队在一个区域调查几个月的成果还突出,人多眼睛多嘛,同时高密度覆盖同一区域,总会有不寻常的发现。
那为什么不叫调查,偏要叫比赛呢?
叫调查多没劲啊。观鸟节是一种嘉年华性质的大型活动,有个观鸟比赛才配得上那个热闹劲儿。媒体、公众更希望知道比赛结果而不是调查结果,观鸟节的影响力才会更大。
-2021年江西资溪观鸟节开幕式-
虽然观鸟比赛只是自己检验自己观鸟水平的一个机会,但同场有很多不同的队伍,互相刺激/激励,大家都拿出比赛的劲头来,看看同样时间里同样区域中,最多能记录多少鸟种。最后总有一个队是最高记录,就成为标杆,其他队可以据此检验自己的水平,是差得很多还是只差一点点。差距和努力方向也就很清楚了。
有人问,这样比赛会不会作弊?因为知道这个区域有什么鸟,看不看得见都往上提交记录,不是也不会被发现,免得成绩太差被笑话。
这是不懂观鸟的一种疑问。如果你没有看见这种鸟就提交,属于自欺欺人嘛,就算成绩看上去好一点,实际自己有啥收获?何况观鸟比赛根本不会有人嘲笑成绩差的队伍,因为大家都是从成绩差走过来的,观鸟比赛正是交流提高的机会。再说了,看的鸟种少不一定看的鸟种差,人家动作慢一点,也许好鸟就在后面出现了。你跑得快,鸟种加的多,可能也就是菜鸟多。所以,鸟种数量很难成为“荣耀”的唯一标准。
实际上,观鸟比赛中,高手往往很愿意现场指点新人队伍找到、看到那些不容易见的鸟,这是通例,帮别家队伍增加鸟种也很嗨。因为观鸟的最高乐趣是分享,帮助新人看到好鸟就是分享的好机会,不论是不是比赛。真有稀罕鸟出现,立刻让其他队也来看到,既是分享也是印证,这点也很重要。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发现好鸟的惊喜是一定要分享出去才能更欢喜,那种成就感是无比的。尤其是出现罕见好鸟时,别说自己想嘚瑟,恐怕主办方更愿意让更多的队伍都看到,才更能证明自己的地方是块宝地。而更多队伍的狂喜,对举办地来说,正是观鸟节的目的之一,扩大知名度的亮点嘛。
而好鸟的首发队伍,保留了获得“至尊”奖的机会——这个奖是按发现先后来决定给谁的,所以,发了记录之后,为什么不分享出去呢?何况,分享了发现的位置,还会有人错失机会,或者鸟已经飞走,或者鸟人水平有限就是再找不出来。这种分享,其实也是技术和经验的分享,这个点有这个鸟,大家都来印证下,看得到看不到,也了解了一种生境与一种鸟的关系,观鸟比赛的目的之一——交流提高,就是这样发生的。
“毕竟是比赛”,“既然是比赛”,就应该有规则——当然有:2人以上同时看到认出才能上记录;同队队员不能分散两处以上同时发记录;罕见及重要鸟种需要提供现场图片或录音来证明……而且有一条:出现10种以上谬误鸟种,取消全队成绩。这是为了比赛的严谨和记录的可靠,也为了各队有大概一致的标准。
但无论如何,观鸟比赛是一种自律的比赛,评委的质疑也是基于经验,不是依靠监督。所以,赛后安排的“答辩”,实际是评委与参赛队一起展开讨论,对稀罕的鸟种到底有没有出现、现场判断是否正确而进行探讨,尽量确保总成绩的科学,使鸟赛不失为一次严谨的鸟调。
-第一届鄱阳湖观鸟周鸟赛答辩中-
-2021龙州观鸟赛答辩中-
而鸟赛很少“作弊”可能,从朱雀会作为承办方来讲,往往是一开始就跟主办方讲好了,鸟赛不设大奖(高奖金或贵重奖品),也不设一二三等奖这种级差奖,参赛队便没有作弊的动力——何苦为了多记一两种鸟而作假,在同队队员中都没脸这样做。
-2020年第11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的优胜奖奖品-小白额雁卡通像-
从奖项的设置可以看到比赛的追求倾向:优胜奖就是把记录鸟种最多的队伍举出来,可以看到最好成绩,当然是荣耀,也成为各队可以比照的标杆;其他的队看多少种都不重要了,高低多少,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后进队伍一般都沉浸在看到好鸟的喜悦中,根本不在乎排名。而重要的是,此次鸟赛哪种鸟能成为“至尊”?哪些鸟“突破”了当地原来的鸟类名录?哪些鸟在比赛中只记录了唯一一次因此为拉长总成绩单做出了“贡献”?这些数据,远比谁家成绩好一点谁家差一点重要得多也有趣得多。
往往是多数队伍都有获奖机会,因为只要跟其他队伍走的路线或节奏不同,“唯一鸟种”那个贡献奖大有机会拿。
-好多队伍甚至所有队伍都获奖是观鸟比赛的特色,参赛都为当地鸟种记录做了贡献,应该奖!-
还有一个预测奖很有游戏性质,但是也很重要。这个地区这个季节能有多少种鸟?通过这些队伍一天或几天的搜寻能找到多少?赛前猜猜看,赛后最接近实际总成绩的得奖。这很考验对鸟种分布规律的认识啊,也取决于对一众参赛队实力的判断。也许预测完全失准,但是预测过程就是提升就是收获——总要查一下本地原来的鸟种有多少有什么,预习时总要判断一下大概哪些肯定看到哪些不容易看到,预测数这不就有了?
-年轻的队伍获“大奖”——龙州第四届观鸟节-
也许有人问,不发大奖还有人来比赛么?我要说,举办地会连这个自信都没有么?如果本地没有吸引观鸟人的优质鸟类资源,为什么要办观鸟比赛?赛点儿其他的好了。其实,只要你绿水青山,鸟人就能给你找出“金山银山”——那些吸引人来观赏的鸟宝贝。
-2020年第二届山西沁源观鸟节闭幕式会场-
-流水席的沁源鸟赛,参赛队走了,闭幕式上志愿者们合影留念-
也许还有人问,不发大奖会有人拼命比赛么?事实是,大部分队伍都很拼。因为他们是自理路费自愿报名来参赛的,一共赛十几或几十个小时,不拼命,岂不是浪费争取来的好机会?岂不是对不住那些机票钱?很多人都是攒了年假来参加观鸟节观鸟赛的,必须珍惜所有能用上的时间哦,不拼命看怎么行。
讲了这么多,说明白没有?观鸟比赛赛的是什么?
观鸟大年也是一种比赛,就是设定一段时间——一年,一个赛区——全中国(或者某个区域),看看自己能找到遇到记录多少种鸟,有前人的成绩是标杆,没有前人的成绩自己树标杆,自己跟自己较劲。
把一个人的大年变成团队大年,是中国鸟人的创造,能有更多人一起玩,不是挺好。
-野保一线大年队的部分“主力队员”相聚2021江西资溪观鸟节-
一次观鸟比赛也同样,只不过是同期有很多人一起,可以同场交流,很热闹,本质还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无他,别人成绩只是参照。
也许有些观鸟比赛的奖项设置有大奖有级差奖,也许有的观鸟比赛安排了跟队监督,那一定有其理由,不做评论。我只说,从1999年第一次去香港参加观鸟大赛,我学来的就是这种鸟赛主旨与风格。现在到各个观鸟节上发扬光大,主办方和参赛队都开心——不设大奖主办方少花钱哈,不设大奖评委没压力哈,不设大奖参赛观鸟更纯粹哈,于是,重要的东西没有失去,从靠得住的鸟种记录到靠得住的人品,从靠得住的举办地到靠得住的主办方承办方,皆大欢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