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事琐谈】如何选择与经营“自留地”
如何选择与经营“自留地”,这个题目要写写。
一年前,2021年初,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推出“自留地观鸟大年”的活动,操作很简单,就是在每发一篇定点记记录时,可以勾选“自留地”,就看你√哪一个。不过,年终总结时,如果不能做到平均每月至少去一次,那些记录零星或半途而废的,暂时不能纳入统计评比。
先行看了2021年记录中心自留地的所有统计,已经写了3000多字的汇报总结(等鸟类观察的公号下周发出),心里还有挺多想法。面对新一年汹涌的观鸟大年热潮,很想建议更多的鸟友一边来玩团队观鸟大年,一边“建立”与“经营”自留地——同时关联本队大年就好了,不矛盾。没有参加团队大年,也可以整一块“自留地”好好经营一下子。
“自留地”的概念,简单说就是“自己的”。当然不能排除别人也去同一个地方看鸟,但大概只有你自己能经常去,按计划保持一定节奏地经常去,并且看得仔细、尽量周全,目标就是对这个地方的鸟况拥有发言权,至少是这一年,你的数据最详实。
比如当年的北京百望山,那就是住在山边某医院大院里的鸟友的“自留地”啊,几乎天天上山,对百望山鸟况尤其是过境猛禽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才使百望山后来成为北京观猛的经典鸟点。
但自留地的设立,并不是为了成为经典鸟点,只是要对一个区域的鸟况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并借此认识其中很多鸟种的栖息规律和生活习性。在细致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对此地鸟况及环境与鸟类的关系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什么时候什么角落什么树上有什么鸟在干什么吃什么……一年也许太短,还要再来一年几年,认识了解得更深,话说出来才有底气。这种才是“自留地”。
当然,你刚刚开始观鸟不久,听说某某公园鸟况好,又方便去,于是每个月甚至每周跑一趟记录鸟种,设为自己的自留地,这也完全没问题。谁不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呢?很必要的一段积累。
我最早的可以算上自留地的观鸟目的地,是日坛公园,离我家骑车10分钟的小公园,半个小时能转一圈,看看鸟也就一个小时。
曾经有一年我认真地每个月去一趟日坛公园记录鸟种,可惜那时还没有记录中心。如今查到老版记录中心第113号记录,是1998-2002年我在日坛公园的全部记录,一共24种鸟——可能少记了一种,好像还有普通翠鸟。
大斑啄木鸟 |
灰头绿啄木鸟 |
普通楼燕 |
夜鹭 |
灰喜鹊 |
喜鹊 |
小嘴乌鸦 |
大嘴乌鸦 |
斑鸫 |
灰纹鹟 |
红喉[姬]鹟 |
红胁蓝尾鸲 |
北红尾鸲 |
灰椋鸟 |
家燕 |
戴菊 |
领雀嘴鹎 |
褐柳莺 |
黄腰柳莺 |
极北柳莺 |
[树]麻雀 |
燕雀 |
锡嘴雀 |
黑尾蜡嘴雀 |
(基于《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名录)
那份记录还留下了笔记:
观鸟笔记: 记录于自1998年3月—2002年12月;2001年和2002年是按上述路线和时间记录的;目的是学习鸟类调查方法;鸟种虽不多,但相对这么一个小公园,已非常难得,其中不少鸟种是个人第一次目击记录。(今注:有乱码,摘录而已。详细的日坛观鸟文章看今天另一篇发布)
-今天的日坛公园一角-
所以,经营自留地,可以是鸟类调查的练习,或者就是鸟类调查。对一个区域的仔细覆盖与记录,会有一般观鸟得不到的收获——试试就知道。
首先是节奏,每月一次,保证全年四季有记录,而在迁徙季节增加观察频次,也很重要,依不同生境如湿地、树林,每周一次恐怕都是必要的。
但自留地毕竟是自己的经营,不需要严格按鸟类调查的要求,因为工作生活都很重要,观鸟是业余爱好,所以自己掌握节奏就好。我这两年的自留地,因为疫情干扰加上家务影响,有一个月记录空缺,有几个月密度不够,于是第二年再补,准备新一年继续补。
给自己找一块合适的自留地,也许是个挑战。
家门口的公园绿地,工作就学的校园,天天上班的单位大院,都可以是自留地,别人也很少来跟你抢这样的地方,能有详细的鸟种记录与变化观察,很有意义。
但是从2021年的自留地大年成绩看,类似的地方,能坚持下来发记录的比较少,如果鸟种不多,四季变化不大,会很枯燥。比如日坛公园我看了一年就很难再看第二年,4年24种鸟,就不要当自留地了,偶尔去转转还行。
别人都去的经典鸟点,也不一定选为自留地。那些地方不缺观鸟记录,总有人跑去加鸟种,你也跟着去加就好了。尤其是北京这样鸟友众多的城市,那些丰富一点的大公园,除非你就住在跟前,或者几分钟车程,还是别当自留地的好,很难有你的发挥余地和创造空间。
如果是别人都去的好地方,而你更方便去,就要有自己的设计。比如每次更早到位——别人还在路上,你已经发记录了;比如风雨无阻——别人看天气不好不来了,你还是去看看有什么;比如一般游园路线到不了的角落,你找找看,是不是那里鸟况不错……
总之,你的自留地要看重那个“自”,不要跟着别人跑。
观鸟起步较晚的城市,鸟人不太多的城市,倒是很鼓励鸟友间分分工,把城市各个公园绿地当成自留地都仔细看看,做下记录。那是开创性的。
城近郊区有一定的面积并有较多样的生境类型,可能是自留地选择的上佳考虑。是否方便过去,那是相对的,如果生境比较丰富,每个月花一两天去转转,也不是做不到。尤其有自驾车的话。
城近郊区同样建议回避已经成为经典鸟点的地方,尽量去寻找别人忽略的地方,显得你独具慧眼及至好运爆棚,拥有这样的自留地,不是很得意?
想当年的水碓湖,就是北京朝阳公园“二期”,地已经圈起来了,住户都迁走了,挡板围上了,但是钓鱼的人找了个豁口溜进去,一个观鸟的初中生跟着溜进去,从3月到11月看了多半年(缺4-5月的记录,可惜了),发了9份记录,一共62种鸟,花脸鸭、纵纹腹小鸮、长耳鸮、大鵟、厚嘴苇莺、棕眉山岩鹨等尽在其中(可上记录中心查询,老版检索“水碓湖”)。这样的地方,可能也就半年一年,幸运一点能有两年,就消失了,但是留下密集一点的观鸟记录,非常说明问题——鸟喜欢什么样的地方!
-今天的北京朝阳公园,北边的水面及周边,就是曾经记录中心名为“水碓湖”观测点的地盘,鸟况还是比南边好一点的-
-如今朝阳公园北半部的一些小环境-
再如北京坝河湿地(外地的经典地块我不知道,举例片面请原谅),在记录中心可以检索到2003年到2011年的31份记录(其中我个人发了22份),集中在春夏季,有100种鸟记录在案。
坝河湿地的分月鸟种记录统计:
那其实就是很小的一块水田,从西头到东头5分钟就走完了,种了藕和茭白,东头一小片树林只是园林苗圃,加上田埂上的苇丛杂草,算是一个相对丰富的小环境。四季转换,鸟儿来来往往,稀罕点的,小田鸡、红胸田鸡、彩鹬,都有;黄苇鳽、紫背苇鳽、栗苇鳽,三鳽一个不少;小鸮、白尾鹞、普通鵟,榜上有名;还有冠鱼狗、白琵鹭!中华短翅莺、斑背大尾莺、矛斑蝗莺、小蝗莺……北京鸟友BM早上4点起床过去找见的,9点回到公司上班,田里已经多了农人。
-中间偏上那块略扁的田字格就是“坝河湿地”。北边是河堤,西边是马路,南边是围墙,东边……
……东边是如今的机场二高速,整个“湿地”覆盖了会所一类的建筑-
这块地方终于毁于地产开发极其痛心,但是8年留下了这样100种鸟的记录,作为发现者和最常去发记录的“地主”,难道不是无比的自豪?!
放到高唱“两山理论”的今天,这样的地方,你手里有数据,说不定有希望挽留。因此不要小看一些貌不惊人的湿地林地,你看上一年两年,也许惊喜连连。
北上广高度开发,鸟人众多,找一块别人没发现的好地方确实难了点,但也不是一定没有。而众多其他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经营自留地的魅力太大了,你的“创业”机会大大的,“经营”前景无可限量。
所以,开年之际,给自己选一个好地方,花点时间动点脑子是必要的,后面减少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妥妥滴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观鸟笔记】我的“北京新记录种”没人敢点头哈(朝阳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