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绿春:你幸福么?

钟嘉 南橘北树
2024-09-09
    说明:最近刷短视频,遇到一则是无人机拍的云南绿春县城,在山脊上蜿蜒数里。解说词有点夸张,我也不太记得说了什么,就觉得重点不对——绿春确实是个特别的地方,但地理上的特点不是险峻而是太过松脆,路难修,车难行,加上在中越边境,路途遥远,曾经特别贫困,但是绿春有非常多彩的民族文化,还有壮丽豪富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绿春在云南红河州的西南角,东南与越南交界(下图)。我第一次去是1998年4月,采访主题是中信集团对红河州的扶贫,去了河口、元阳、红河、绿春4个县,绿春最远,父老乡亲(包括官员们)的日子最艰难。
    2008年10月是第二次去绿春,采访主题是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一直走到了公路尽头的二甫(下图),可以望见越南了。

    今天找出我2008年10月第二次去绿春后写的小文章,介绍一下绿春。主要还是有一点思想——到底什么是幸福。
    忘了是哪一年,央视有个街头采访,随机问一些路人:你幸福么?但是这个采访和播出被很多人吐槽,一是只播回答幸福的,去套进预设的采访提纲,一看就很没劲;二是这预设本身就很无趣,幸福从来就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播出的效果明显“很傻”。那时我真庆幸自己没有接到领导布置这样的报道选题任务,不然岂不是也会很难受,哈。
     从绿春想到幸福这个概念,是因为第一次去绿春的1998年4月,那时红河州的扶贫正艰难进行中,绿春显然是个重点——我写过:【老少边穷】红河州:犁田是牛干的活儿!10年后第二次去,有对比就更有感慨,肯定要写下来。
    下面是原文照录,今注蓝色。
绿春——什么是幸福
    这会儿(2008年10月24日)在滇东南绿春县的黄连山保护区丫口保护站,窗外是滂沱的雨声,早上看鸟的计划泡汤,能不能按时出发去下一站都成了问题。
    绿春我是第二次来了。1998年采访中信集团对红河州的扶贫,到过绿春。那次从元阳过来,一路已没有印象,只记得县里来接待我们记者团的一干领导,人人抱着一个大水烟筒,开会时还抽着。其中一个县领导怨气冲天,说他就是命不好,生在这么偏远的地方,有聪明才智也用不上;要是在山外,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这次来绿春,首先对路有了清晰的概念——很难走,路窄,超车耽误时间,时有塌方,影响畅行。从州府蒙自过来,我们从早上8点出发,下午3点才到。去保护区就更困难了。据说我们从丫口站到中越边界的二甫站要6个小时,下雨就更难说了。
绿春县城街道
绿春县城之外

从黄连山保护区的实验大棚远眺县城

    绿春的县城已经有很像样的大酒店,一个现代化的民族风情园很漂亮地在县城东头展示着这里的哈尼族文化,街边不时可以看到修饰很好的花坛草坪,公厕也是彩色瓷砖装饰,商店和任何一个内地县城类似,各种知名品牌店林立。但是因为靠山而建(其实是在山脊上建的县城),县城只有一条长长的主要干道,再没有扩展的空间。据说这里滑坡威胁很大,县城和一些村镇都有潜在危险,治理的经费却不足。
采访的路上
绿春乡间的道路(上)与“公共汽车”(下)
    绿春县城和乡下都可以随时看到民族妆扮的妇女,有些只是简单的素色衣服加头帕和围裙(可能不该叫围裙,仅后半边),有些衣服则有灿烂的绣花花边和鲜艳的头帕。有的老年人的围裙是类似蓑衣的一块,估计功能是方便席地而坐(后来知道是方便背东西不磨后背)。哈尼族有很优美的民歌,据说也是多声部演唱,可惜在央视的舞台我没有见过。哈尼族一个著名的风俗是长街宴,在11月2日民族节日的那天要当街摆桌,集体聚餐。这个最长的长街宴就在绿春。
    绿春人有98%以上是少数民族,88%都是哈尼族。我们从昨天到今天遇到的绿春人都是哈尼族。他们说,绿春是从周边几个县分别划出一些地方组成的县,原来叫红河县六村办事处,周恩来总理给取的“绿春”这个名字。
小黑江这一段在黄连山保护区内
    绿春以小黑江和李仙江与越南隔江相望,我向往着到江边去看巨蜥(后来听说水电开发后,江边已经没有巨蜥光顾)。因为交通制约,绿春的经济发展缓慢,茶叶、水果、香料、药材等农副产品的外运不能及时,影响乡民提高收入。县里领导的情绪和10年前(1998年)已经大有不同,但还是希望中央能更重视绿春,有更多资金下来。保护区也同样。怎么说呢?资金是关键么?10年前,中信集团来扶贫的干部就说,他们遇到的情况是:带来的资金用于买良种,乡民把种子给吃了;用来改节柴灶,乡民连锅盖也不肯自己编一个;最后只能把资金用于教育,等待有眼界有追求的下一代来改变自己家乡。
    我一直觉得落后与先进是相对概念。红河州的哈尼族,创造了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梯田稻作文化,成为旅游尤其是摄影的著名景观,也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省林业厅的官员说,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延续千年,永续利用。但是面对外面风起云涌的现代化浪潮,人人都说他们“落后”了,他们自己也觉得不行了。但在这个地方,什么样的生活是“先进”呢?
绿春的梯田
    从采访扶贫转到关注生态,我对文化与自然的认识、对贫穷与富裕的概念也在改变。什么样算拥有财富?当然不是仅仅有钱。今天想和绿春的人说,贫穷与富裕的概念是相对的,幸福的标准是多元的。美国那样的生活、东部大城市的生活,那种对资源的掠夺式奢侈消费,不是人类的健康前途,也不是中国很多地方可以效仿的,而且即使追求到了,也未见得就有了幸福。
    绿春以及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灿烂的文化,那些美丽的服饰,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有这些绣花的时间,就说明他们生产力富裕,不是一天到晚忙一口吃的。他们有那么多彩的民族歌舞、节日庆典,说明他们很欢乐,又有精神追求和艺术想象力。在红河州这个“春多城少”的地方,在到处是绿色春天的黄连山,多的是城市人找不到的新鲜空气、清洁泉水、绿色食品,生活在这里难道不是幸福么?为什么要觉得自己命运不济呢?为什么一定要到山外去追求所谓“现代化”的富裕呢?钱这个东西,代表不了幸福,代表不了健康,也代表不了财富。
    这次在绿春,最让人动情的是,在丫口到二甫的乡间公路上遇到放学的小学生,不论是一两个,还是三五十人一大帮,不论男孩女孩,都会站在路边向我们的车敬礼,雨中有些孩子没有伞,湿头发贴在脸上,但他们都面带笑容,甚至很兴奋。很想把这一幕拍下来,但是运动中的车上,我无法抓拍到从车窗外飞快闪过的孩子,而停车拍照,就会失去那一幕。我很好奇:他们认为外来的这些越野车上坐着的是什么人?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开始觉得应该这样敬礼?是有人教的还是自发的?他们这一代人,这些大山中还没有出去过的孩子,是怎样看待外来的人?外来的文化?又怎样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家乡?
    从第一次到绿春,10年了,这里的扶贫工作开展快20年了,这两年的义务教育政策,免了学杂费,还补贴特别贫困地区的学生生活费,农民种田也不纳税了,相信绿春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和逐渐开辟的公路,绿春孩子们的眼界应该可以到达世界各个地方。
    在今日中国,没有战争,没有饥荒,没有瘟疫,没有政治动乱,只要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无论天南海北哪个地方,你想走出山外,可以,你想留在山里,也行,看你自己选择。世界是多元的,幸福也不是一个标准,关键是你自己想要什么。而我们这些所谓的“先进”地方的人,每天不也是在这样选择么?出国还是不出国,买哪家股票还是不买,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去西部支教(现在更多如回乡创业等选择),等等。人生只有几十年,生在北京未见得快乐,生在绿春也可以无忧,怎么选择才是幸福呢?看那些绿春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觉得自己作为绿春人是幸福的!
 (2008年11月3日新浪博客首发)
    再发几张绿春风景:
雨中的采访行车之路
连绵的大山与茂盛的植被
边陲村庄,村民种了开红花的植物美化自己的家

村民家石头房子里的新家具

房子外面的“锅”、电线杆

黄连山保护区的保护站站房

    后补的感想:我上面的那些文字可能不少人不能接受,会有人说你是在北京,怎么能理解偏远小地方人的向往,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世界太复杂太多元了,根本不可能让所有人一样想法,也不可能一个价值标准。看这个世界总在打仗,为了什么?利益!真没有饭吃么?不是,贪婪而已。所以……
    我只提出问题,答案可能每个人不同。国家负责配备基本条件,这不能失信更不能失职,后面就是个人选择。不会有谁发给你一个幸福,再来问“你幸福么?”
    不写了,找图去。改天找时间把1998年去红河州写的那篇《牵挂你的人有我》重新录入发上来。

相关链接:
【老少边穷】红河州:犁田是牛干的活儿!
【刷保护区】绿色云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橘北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