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电波的时代光影 | “老夏说课”背后的故事

西电教师 西电教师 2022-12-15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以“砥砺家国情怀 书写奋进故事”为主题,策划“红色电波的时代光影”教师思政品牌,还原了不同时代的西电人爱国为民的使命和初心,用红色的办学历史涵育家国情怀、时代担当和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勇立民族复兴潮头,争做“四有”好老师。

夏永林,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获得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01

贴近学生讲思政


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一直在探索适合不同时代学生的教育方式。从1999年起,我经常参加学校团委的活动,带学生创新创业,目的是为了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真正走近学生。在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聊自己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时,学生的看法往往会对我有许多新的启发。因此我认为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在于某一次与学生的交流,而是与学生长期交心的过程。

我在全国走访了100多个学校,做了100多场思政报告,总结的经验就是,思政课最重要的是解决思想的问题。不管是思政课还是课程思政,其改革的本意都是为了解决为党育人的问题,而不能形式主义地把它仅仅作为一个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育方面,我认为总书记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的改革为党为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带着现实问题认真学习领悟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把总书记的讲话学到位,研究透,内化于心。

就具体的思政课教学而言,思政课需要的是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如果把思政课都讲成故事和例子,就会降低思政课价值。我很赞同陈宝生同志在全国党史教育动员大会当中讲到的三种方法:第一是要学会用历史的变焦镜,首先思政课老师除了需要有历史事实的积累,还需要有历史的逻辑,历史的分析。第二是要掌握思想的透视,我们现在被很多复杂的现象所遮蔽,如何看到事情的真相,就需要掌握理论的穿透力,学会使用时代的反光镜。事实胜于雄辩,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就比每天大张旗鼓地讲社会主义好更有说服力。第三是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才会用真心换真心,有一些老师每天板着面孔,训斥学生,抱怨学生,学生肯定不会相信老师。我也希望能通过“老夏说课”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年轻老师,让他们少走弯路。



02

“老思政”用上新媒体


从1986年入校工作起,我一直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当时缺乏对思政课的重视以及师资不够等因素,导致思政课的效果不佳,学生上课不听讲、睡觉等行为屡有发生,于是我一直在探索和学生拉近距离的方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是我做公众号的初心

2015年年末,我的好友开通微信公众号分享自己的思考,这启发了我,当时我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有了这个直接刺激,“老夏说课”就从2016年2月26日开讲了。五年来,我保持每2-3天更新一次的频率,写下了自己30年来的教学和研究感悟。公众号的受众群体一部分是我上课的学生,另一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年轻教师队伍,我想把它建成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学的资源库,打造一个能和全国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交流的平台

“老夏说课”在不断探索中快速成长,用3年时间得到了1万人的关注,再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得到了2万人的关注,又用了不到8个月的时间得到了3万人的关注,这也给我们青年思政课教师一个启示,做公众号不需要太多的技术门槛,每个人都可以做,关键是能不能坚持下来。

公众号里的文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简单来说就是“知识”加“经验”加“资源”,对应的版块分别为“内容微说”、“教法微言”和“素材转载”。面向学生,“内容微说”选取学生最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阐述,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补充;面向青年教师,“教法微言”凝聚了我30年从事思政课教育的经验,与他们分享如何让课堂更活跃、高效的好做法;面向大众,“素材转载”则将精挑细选好文章,建立较为全面的资源库。

我认为公众号这种载体形式比视频号更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对接点,也比视频号更正规,而且我也不希望我的公众号违背初心,有一些商业性的行为,因此,即使有可能新时代的孩子们不太关注公众号,我还是希望保持自己的风格。好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组建一个团队,因为学生没办法达到和我一样的思想认知和经验感悟,青年教师也不会因为运营公众号拿到业绩考核,所以我宁愿自己累一点,这是一种自由探索,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我很快乐



03

建党百年感悟


在认真听了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后,我对讲话进行了一次梳理,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进行了一次梳理。我认为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就是一场面向全国人民的思政大课。

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一方面,我自己会与团队一起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尤其是总书记对我校举办的第三届互联网+大赛的回信,领会精神,提高认识;另一方面,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真正能够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理想追求,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的现实机遇,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

百年风雨兼程,在新时代的到来之际,我们要在各类课程中积极挖掘“思政元素”,让其具有“思政味道”,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借助新媒体手段,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大胆尝试,做一名新时代下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教师。



策划:李警

文案:陈琦

视频:祁静怡

编辑:曹东杰

审核:王蓓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