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岁,中奖51亿,立马辞职":安逸是年轻人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洞见时空 2021-06-06


1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美国一位年仅24岁的小哥,中了强力球头奖,奖金高达7.68亿美元(约51.6亿元人民币)。


这位中奖的小哥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说,在发现自己中了大奖后,他立马就辞职了,此后再也没有去上班。



从采访的视频中,都可以看出小哥按耐不住的喜悦。


他表示,当自己看到彩票上所有数字都符合时,他就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然后开始尖叫……


网友除了表达对小哥的羡慕,许多人在评论中也纷纷附和:“谁中这大的奖还上班?”,“我要是中了奖,第一件事也是辞职”……



很多人觉得,人生的首要问题是赚钱,但如果能一夜暴富,谁也不会选择去上班。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国外有过这样的研究,中大奖的人,平均3年内就会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和水平,很多甚至还不如之前。


有一部美剧曾把中大奖彩民的行为分成多个阶段:“狂喜,挥霍,不安,内疚,升华”。


暗示了中大奖后的生活,并不像多数人想像的“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抛开那些一夜暴富后,因为挥霍无度而在短时间内败光家产的极端案例,单从不工作这件事来看,就足以让人尝到“安逸”的恶果。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宫殿的主人请他留下来居住。


这人说:


“我在人间辛辛苦苦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吃,只想睡,讨厌工作。”

宫殿的主人答道:“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我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

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阻止你;

我这里有非常舒服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来打扰你;

而且,我保证这里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


这个人非常满意地住了下来。


开始的一段日子,他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乐。


渐渐的,他觉得有点寂寞和空虚,于是去见宫殿主人,说:“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有意思,你能否为我找一份工作?”


主人答:“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不让我工作,我宁愿去下地狱。”


宫殿主人轻蔑地笑了:


“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实话告诉你,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这个人恍然大悟:“过度享受原来是地狱啊!”




2




每个人都向往安逸。


  • 短暂的安逸,能让我们得到休息,享受宁静。


  • 但长期的安逸,就如同地狱,会毁灭我们的理想,腐蚀我们的灵魂,剥夺我们对前途的希望。


安逸,是一个年轻人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沉溺于安逸的人,就像是猪,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过得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这样的生活要求,即猪栏的理想。


安逸生活的背后往往藏着陷阱,一旦掉进去,就会摔得很难看。

 

自媒体人财四爷曾讲述过一段自己逃离“北漂”的故事:


十几年前,北漂多年的他跟着朋友买了一套北京西南三环的商品房,总价40多万。


凑钱付完首付,5年就还清了贷款。


10年后,房价翻了十几倍,他以近500万的价格把房子卖了出去。


接着便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老家。


回家以后,他盖了一个三层小洋楼,给父母住。


自己又花了40多万,在市中心里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


最后手里还剩300万,分别存了定期、余额宝,还买了理财和保险,坐收利息。


就这样,他过上了梦想中的神仙日子。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他却觉得少了点什么。


虽然身揣“巨款”,却感觉自己已经废了,生活也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整天活在打麻将、说话跟吵架一样、一下雨就满脚泥泞、一进村就充满各种肥料气息的环境里。


想买点好东西,却发现全是山寨货:“OO糖”、“漂柔洗发水”、“旺好牛奶”……


想去找工作,却发现根本没有适合自己的企业。


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没有任何期待和惊喜可言,只剩下拿钱等死。


就像富兰克林说的:“多数人25岁就死了,一直到75岁才埋。”


休闲本身所能带给他的愉悦感越来越浅薄,他开始怀念北漂时忙碌的日常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后来,忍无可忍的他,终究还是杀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后,他的工作回来了,朋友圈回来了,生活也回来了。


虽然少了安逸,却活得踏实有干劲。




3




很多人觉得,有了钱就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过上想要的生活。


确实有钱能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钱和幸福感,其实关系并不大。


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曾对40多个国家进行过一项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


购买力强的国家,人民生活满意度也高;而一旦国民收入超过人均8000美元之后,这个相关就开始消失,财富的增加并不能持续增加生活的满意度。


因为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刚开始赚到很多钱带来的满足感和效用最大,此后则会依次递减。


真正让人保持长时间幸福感的,是你能否找到点燃自己热情的那件事,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


中国有一位美女科学家,叫颜宁,上个月底刚刚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7年出生的她,早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导。


2014年,37岁的颜宁在《Nature》发表了重量级论文。


此时的她带领团队,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未解的科学难题,成功解析了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


颜宁因此名声大噪,在她的带领下,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院也成为了世界顶级科研所。


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我认为主要归因于她对科研的高度热爱。


在《开讲啦》这个节目里,颜宁分享过一个故事,《欢乐颂》热播的时候,她的学生问她:


“颜老师,你看安迪,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没有你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安迪的工作强度一定没有你的工作强度大,可是你看她赚多少钱啊?


你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可是你的工资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心里难道不会不平衡吗?”


颜宁反问他,那你觉得安迪一定比我幸福吗?



当一个人做出了发自内心的选择,真正醉心于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就会进入心流状态,体会到超然物外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幸福。


想要获得这种幸福,最重要的就是要走出安逸,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件事。



4



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呢?


斯科特•丁斯莫尔曾经在TED演讲者中提到了三个步骤:


①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独特优势


想想看,什么是你每天一睁眼就想去做,并且对别人有益的事?不管能否从中获得报酬。


②弄清让自己做出决定的根本原因


是因为我们对人类、家庭、健康的关心,还是因为成就感、成功这样的东西?


前者属于内在动机,后者属于外在动机。


而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具动力。


比如科学家颜宁的科研动机,就是内在动机。


在探索的过程中,科学研究本身,以及科学的美感,就能为她提供源源不断的乐趣,而不需要外界的额外激励。


相对而言,内在动机让我们更为主动,更能坚持,能想方设法从多个角度去解决有挑战的问题。


而外在动机很容易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效果短暂。


就像前文所述,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物质奖励,效果几乎不会增加。


更重要的是,外在动机较为被动,在激发人的创造性上,作用相对较弱。


弄清自己的各种决定背后的真正原因,就能使我们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也就不至于因为本来不屑一顾的理由,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③消化经验


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信息: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如果我们不在意这些信息,不去消化已知的经验,并且用到今后的生活里,那么这些经验就没有了意义。


每年、每月、每周、每天,我们都应该花些时间反思一下,自己什么事做对了,什么事做错了,什么事需要一直做,有没有更多的经验可循。


把这些思考记下来,时间一长,我们就有一个信息库,满载属于自己的生活智慧,它会使我们充满活力,更清楚自己是谁,想要什么。




5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不是做过什么,而是没做过什么。


深以为然。


不论你处于何种境遇,都不能停止努力,停止对理想的追求,停止变得更好。


罗曼•罗兰曾说: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隔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悠闲而安逸的生活,对于年轻人而言,意味着一个巨大而舒适的泥潭。


如果久居其中,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肚腩不断发福,满心惶恐却早已丧失了前进的能力。


千万别在最好的年纪里选择了安逸。


你想要的生活,在你走过的每一个脚步里,踏踏实实,清晰可见。


共勉。





近期热点>>> 指望别人,你就输了"不打麻药,穿刺下身,一次5万"穷人在996,富人在众筹莆田人承包了中国90%的寺庙?●41条命抵不上一个包:不求你无私,但不要害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