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家企业把招聘会搬进了上海女子监狱,猜猜相中多少?

纵相新闻 纵相 2019-05-13

撰稿 | 记者 何律衡 实习生 钟书毓 


“女监,感谢你!警官,你放心!”

 

在那个并不开阔的台上,一位身着蓝底白条囚服的女孩哽咽着,结束了她作为服刑人员代表的最后一次演讲。

 

她叫张丽梅(化名),这是她在上海市女子监狱度过的第16年零77天,也是最后一天。

 

张丽梅(化名)作为服刑人员代表做最后一次演讲

 

这一天,她不仅在众人的注视下,完成了一次精彩而触动人心的讲话,她还得到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一张来自名企的录用通知书。

 

这一天,很多和她一样的女孩子,同样看到了前方,投下了一缕金色的阳光。

 

1

“岗位进大墙”,帮助她们走好重生之路

 

3月18日,上海市女子监狱迎来了“母爱进大墙”活动的重头戏——“岗位进大墙”,旨在为临释服刑人员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增强服刑人员重新走好人生路的信心和决心。

 

活动由市、区帮教协会、“志坚帮教工作室” 协调推进,得到了包括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新镇江集团、新东苑集团、美天太阳菜市场及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中心等单位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当天下午,包括新镇江集团在内的15家企业来到新玉兰学校,进行面向服刑人员的现场招聘面试及签约活动。

 

招聘会面试与签约现场(摄影:王溶江)

 

130名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参加了包括服务员、护工等岗位的现场面试,最终81人签署就业意向书,1人签订试用工合同。

 

张丽梅就是这个唯一一位正式签订了试用工合同的服刑人员,她将于举办招聘会的第二天出狱,走向她再次重启的人生。

 

在一家企业的招聘位前,张丽梅认真翻看试用工合同,对照此前由监狱与社保局专为临释服刑人员制作的回归指导手册,确认了合同上写明的各项保障,最后,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此时的她,与台上那个情绪激动、几次哽咽的样子有些许不同,签下了知名企业试用合同的她,看起来更加自信,眼神中充满着一种坚毅的光芒。

 

这种自信和坚毅并非错觉,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表情温和自然,即使谈到有些难堪的过去,也没有丝毫避讳。

 

24岁时,她因父母与邻居发生纠纷,冲动之下犯下故意伤害罪,被判无期徒刑。

 

直到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她都是个在父母的呵护下顺遂成长起来的普通女孩,面对突然其来的变故,当时的她几乎难以接受。

 

“我进来之后,警官告诉我,我至少要坐15年的牢,”张丽梅说,“当时我跟本无法想象,15年?连15个月、15个星期我都接受不了。”

 

她不能接受,只是一时的冲动,就让她的人生走到了从来没有想过的岔路上,而当时她的主管警官,同样也是24岁。这样的事实时刻提醒她,她做错了事,她的人生失控了。

 

“我和她(直属警官)像是平行线,处在一样的人生进程中,但却完完全全不一样了。”

 

而令她真正审视自己的是2009年,与她向来感情很好的父亲,因心脏病生命垂危,经过医院2天2夜的抢救才保住生命,此后一直卧病在床。

 

而这一切,张丽梅在当时都未被告知,直到父亲脱离了生命危险,母亲才向她吐露实情。

 

讲到这里,张丽梅忍不住红了眼眶:“那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我当时的冲动是因为不想让爸妈受欺负,却因为我的这个冲动,更加害苦了爸妈,在父亲最危险的时候也无法在他身边尽孝。”

 

此后,她不再轻视自己犯下的过错,审视自己的生活与内心,更加努力地改造自己、充实自己,不仅积极参加监狱为服刑人员设置的技能培训班,还保持着入狱前读书的习惯,甚至在警官的帮助下,参加了自学考试。

 

她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人生再一次走上正轨,而女子监狱里,这样的服刑人员不在少数。

 

据上海市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陈建华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近年来,监狱积极推进服刑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产学业一体化进程,部分服刑人员不仅学会了服装制版、缝纫、老年护理、面点制作等职业技术,还获得国家职业证书,已为重获新生、重新做人做好了准备。

 

现场签约仪式:女监与企业签订结对合作意向书

 

但即使这样努力,当出狱的一刻即将来临,包括张丽梅在内的许多人,仍然有些胆怯。

 

“我非常担心,因为我的这段经历,没有用人单位敢用我。”她说。

 

而这,也是大部分出狱者所面临的困境。

2

歧视、失业——没有包容,重启的人生之路艰难重重


作为本次“岗位进大墙”的牵头人之一,静安区帮教协会会长、女监“志坚帮教工作室”负责人康志坚,就在采访中表示,目前,社会上对于服刑回归社会人员的歧视并未消除,很多企业常常因为服刑经历而将回归社会人员拒之门外。

 

“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无法保障,对于这些曾经误入歧途的人来说,是很危险的,”康志坚表示,“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张丽梅在演讲中也提到,一位出狱后又因犯罪再次入狱的“狱友”曾经对她说,出狱的时候,没有亲人迎接,没有住的地方,全身上下只有800块钱,受尽歧视,找不到工作,除了“歪路”,已经无处可走了。

 

若社会仍然无法向这些为了矫正人生付出巨大努力的人伸开双臂,给予和理解和接纳,或将使得他们重新“铤而走险”,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危害。

 

“所以这次活动,就是要为服刑出狱人员做好切实的工作,”康志坚强调,”我们让企业来到监狱参观,让他们面对面接触这些服刑人员,让企业知道,他们有技术有素质,和其他人一样,有资格用自己的双手改变未来。”

 

服刑人员认真聆听企业岗位介绍(摄影:王溶江)

 

此外,根据康志坚的说法,这次的活动并非以签订劳工合同为终点,相反,“志坚帮教工作室”等相关单位将持续跟踪出狱人员在签约企业工作情况,只有确保出狱人员能够稳定、长久地在企业做下去,才算是成功的案例,而不成功的,也将为今后举办类似的活动提供借鉴。

3

包容,让每个曾经失足的女孩找到回家的路

 

在招聘现场,身着蓝底白条纹的女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简历,兴奋地讨论着各个企业展位的岗位介绍,慎重地考虑适合自己的工作。

 

面对媒体,一些女孩表现得有些羞涩,但都含蓄地表示,岗位的挑选更多还是考虑自己适合做的事,而薪资和其他待遇并不是优先考虑的。

 

也有女孩大方地表示,想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选择继续追求自己过去的职业目标。

 

她们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都显得分外的真切和朴实,看起来与一般的女孩子一样阳光、自信,而不像刻板印象中的那样阴沉、自卑。

 

服刑人员投递简历、进行面试(摄影:王溶江)

 

她们中不少人,在招聘会开始的5分钟内,就勇敢地向心仪的岗位投递了简历、签订了就业意向书,而各个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也和善而耐心地向她们介绍公司和岗位的特色。

 

其中不少负责人都表示,应聘者是否最终能签订劳工合同,更多参考的是应聘者本人的素质是否符合岗位,出狱的时间是否适合企业的用人计划,并不因应聘者的入狱经历而采用不同标准。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天在这里,就是要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一位招聘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离开的时候,在招聘会场出口,还有一支20人的队伍静静地等候着,他们不时张望着会场里的情形,眼睛里是和张丽梅相似的,坚毅而热切的光芒。

 

在他们注视的方向,是照亮他们灰暗前途的一缕阳光,是鼓励他们面对今后人生的勇气,也是他们走向正常生活的第一个站点。

 

张丽梅说,出狱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个漂亮的发型,把框架眼镜换成隐形的,好好地打扮自己。

 

更重要的是,要走到病床上的爸爸面前,让他看到一个勇敢而自信的自己,拥抱弟弟,拥抱妈妈,拥抱自己崭新的人生。

 

我们期待,所有像张丽梅一样的女孩子,走出高墙后,都可以面对一个愿意拥抱他们的世界。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编辑:卞英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