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开了一家比书店还安静的理发店

纵相新闻 纵相新闻 2020-02-12

撰稿 | 记者 宋祖礼 蔡黄浩


 一直以来,“tony老师”常被网友用来指代喜欢饶舌推荐办卡的理发师。刚刚过去的5月,一家武汉的理发店突然“火”了,而这家店不仅没有tony,更以“安静”著称。

6月6日,我们拜访了这家位于武汉“时尚欧洲花园”小区的工作室,见到了这三个用“无声”的力量震撼了互联网的理发师。


“无声理发店”

上午十点多,20平米左右的小工作室里已经有顾客在洗头。小小的店面中,除了洗发的流水声,再无其他声音。进入店内,最显眼的便是贴在镜子上方的几张A4纸:

“今天的效果满意吗?请提出宝贵意见,希望下次还有机会为你服务!”

“如对水温,清洁程度,躺姿不适,请举手示意。”

“我是美发师叶雪静,擅长时尚男女发型,由我为您服务,请问你要理哪些项目,及特殊要求?”

类似格式出现的理发师名字,还有王卓超和袁楷桢。

之所以设计这些常用语对话的贴士,是因为这家小店的合伙人,是三位有听力障碍的“手语族”。他们无法靠自己的身体听到顾客的声音,所以只能通过贴纸提醒顾客可以通过手机打字或是写字的方式来交流。

这也使得这个理发师里,除了理发的声音,很少再有其他的响动,所以,这里也被称之为“无声理发店”。

三位理发师中,41岁的叶雪静年龄最长、做美发的资历最老,也是这个小店的店主。另外两位“90后”小伙子,都来自山西。

他们中,只有王卓超可以通过助听器听到外界的声音,同时,他在努力做了6年发声练习后,现在也能与人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在接受采访时,他谦虚地说:“我练习了很久,可以说一些,但说的不好。”在王卓超的手语翻译下,叶雪静向我们说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王卓超(左)与叶雪静(右)

叶雪静是武汉人,17岁从特殊学校毕业后,就开始进入社会谋生。先后到过电话、手机零件厂上班,后来又在印务公司和麦当劳各做了十年。

叶雪静告诉我们,生活不容易,作为有一级听力障碍的残障人士,她更比常人多了一份苦楚。“每天天刚亮就乘车从红钢城奔赴武昌与洪山的日子令我一生难忘。”她曾说,“那时候,我不敢和健全人有任何的交流,怕他们瞧不起,也怕影响工作。”

叶雪静的丈夫也是听障人士,一直在麦当劳当职工。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她这样说:“我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麦当劳双职工,干了多年月薪才2000出头。”生活压力之下,叶雪静有了辞职干美发的想法。

2017年,在武昌区聋协和省残联“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项目的培训中,叶雪静加入了针对听障人士开办的美发培训助残项目,并顺利通过了整整一年的培训期。学成“出师”后,叶雪静又自费赴青岛继续学习。

理发师的工作同样艰苦,而沟通障碍的存在更让叶雪静步履维艰。然而,这重重苦难也磨练了叶雪静。生活没有辜负她,2018年,她参加了“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湖北省第十届“金楚杯”美业职业技能大赛。和健全人同场竞技,她夺得了优胜奖。

叶雪静获奖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正是这个奖,给了叶雪静踏足理发行业的资本和自信,也给了她一定的名气。远在山西的王卓超和袁楷桢正是在看到了她获奖的消息后,主动联系她,表示要跟着她学习,才最终成为这家工作室的合伙人。

“荆棘之后有花开”

或许在常人看来,开设这样一间小小的美容美发工作室并不是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叶雪静三人而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据此前长江日报报道,这家明显带有小区名称特色的“时尚欧洲”工作室,是武汉市第一家由聋哑人开办的美容美发工作室。在经媒体报道后,他们的名字传遍网络。而就在记者拜访工作室的这天,他们还收到了工作室的第一张奖牌。

这是一张通过网络票选获得的奖牌,或许并不是最有重量级的行业认证,但是却代表着这家小工作室受到的认可。

在工作室周边的走访中,小区住户及附近的市民几乎给出了清一色的大拇指。服务态度好、理发技术好、价钱也公道,这些吸引回头客的保障,这个小工作室无一缺位。

同在小区中做生意的邻居用“震惊”一词形容她刚了解这家理发店时的心情,她说:“我刚知道这里有理发店的时候,就很奇怪,这家理发店特别安静,连音响都没有。后来我听到他们的故事,觉得很震惊,他们太不容易、太棒了!”

新顾客登门,最令人挂怀的问题还是在于沟通。无法直接对话,如何在理发过程中提出意见?经常光顾这里的顾客告诉我们,一回生二回熟,“或许刚开始还需要刻意比划说明,但是后面就很清楚了。”

顾客感觉自己与理发师取得的“默契”,在叶雪静和她的合作伙伴们眼中,却是长期锻炼出来的察言观色技能。她说:“理一个人分几次观察表情,一发现有异,马上问有什么不满意的?及时改进。”

另外两位理发师在接受采访时也多有类似表述,因为无法倾听,所以更加注重观察,及时获知顾客需求,就能把服务做好。

而除此之外,叶雪静的工作室也把自己以前参与的爱心活动继承了下来。除了节假日对老年人的优惠,他们还常为残疾人及高龄老人提供上门义剪理发。据《长江日报》报道,2017年-2018年,叶雪静的团队累计为武昌区十二条街道的阳光家园、福利院,以及手语园的残疾人提供义剪服务,累计服务600余人次。

“走过荆棘,必有花开。”这是叶雪静在使用微信与记者交流时常写的一句话,如今,工作室开业不到三个月,就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不少听障人士联系她希望学习理发,这让她既感欣慰,也感到力有不逮的歉意。

“接到了不少反馈过来的求职信息,下步准备开连锁店,目前主要启动资金不足。”叶雪静告诉我们,弱势群体中,往往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经济贫困问题,她本人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

“有很多残障人士,包括他们的家属,希望他们加入我们的团队,但现在我势单力薄,只有缓步前进。”她说,“目前只有先盘好现在的店,再求稳步发展。”

经济条件的问题,可能尚需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但提到美容美发这项事业在“手语族”中的发展前景,叶雪静信心十足。

“很多手语族都会选择学习美容美发,这个一项生活技能,不需要投入太高的成本。”她说,“不谈美发,头发总是在生长,到一定长度总要理。”

头发要理,自然需要理发师,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而叶雪静也用自己是实际行动证明了,手语族完全可以克服自身的沟通障碍、做好这份职业,甚至可以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

对于未来,叶雪静踌躇满志,她希望开连锁店、她希望帮助更多听障人士、她希望带动更多残障人士就业……而这一切梦想的萌芽与壮大,就是这一小间静若“无声”的理发店。

在工作之余,家人也给了叶雪静充足的动力。她的儿子如今已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母亲的所作所为同样感染了他。如今每逢周末,他都会到工作室中,帮忙母亲做手语翻译。

采访中,叶雪静用手语告诉我们:“我儿子跟我说,妈妈很辛苦、很努力,他要向妈妈学习。”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编辑:陈思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