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帮助孤老、农民工子弟,80岁的他说“不是人人都是为钱才做好事”

纵相新闻 纵相新闻 2020-02-12

编者按:


他或许从未站在聚光灯下,但他有自己的光与热。 甘于平凡,不甘于平庸,在平凡的岗位,有着不凡的坚持。


他或许没有彪炳的成绩,但他的闪光点也能成为他人的榜样,或许是坚持不懈的汗水,或许是与人为善的古道热肠,又或只是单纯的正能量。


他,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优秀的普通人”!


爱国情,奋斗者。今天起,东方网·纵相新闻将推出《优秀的普通人》专栏。记录那些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让我们遇见一个最好的他。


撰稿 | 记者 王玲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多数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与自己无关的人或事。但我们今天采访的主角俞寿柏,却是一个“异类”。

他照顾4个孤老十几年、免费为居民理发,为农民工子弟演奏锯琴,给卖菜摊贩的儿女免费辅导功课,他做这一切都不要金钱回报,他说在付出的过程中自己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自由和快乐,同时他想用行动告诉他人,不是人人都是为了钱才去做好事,“在我看来,情义是无价的”。

俞寿柏



今年80岁的俞老伯,在2000年退休之前,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的妻子是一名数学老师。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与妻子照顾4位孤老,其中3位孤老则并没有血缘关系。


这4名孤老生病了、需要看医生或者要住院陪护了,都会给俞老伯夫妇打电话,他们就会安排好工作、生活前去照顾。俞老伯的妻子自己会裁缝,也会帮助老人修改衣服或者做新衣。几位老人需要理发了,都由俞老伯去给他们理,而做这一切他们都不要金钱报酬。

有人不理解他们,甚至猜测他们照顾孤老,一定会得到老人“丰厚的回报”,对此俞老伯正色予以回应。

“我都当面批驳这种说法,我们做这一切,是不图回报的,完全是出于良心和同情心。”俞寿柏说,“每次我们去,老人都高兴得不得了,这对我们来说,比金钱重要得多。 

2014年前后,几位孤老相继离世,俞老伯坚持为他们理发一直到去世为止。

俞老伯是我国第一批持证的志愿者。除了照顾孤老,他还会在社区免费为居民理发6年,参与各类公益演出……

一本填写得满满的志愿者手册,记录了他长达10多年的志愿服务经历。

俞老伯本人有一个很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演奏锯琴,也就是钢锯。你肯定想不到,看似粗犷的钢锯,也能演奏出细腻动人的音符。

 

“这把钢锯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杨少充先生在60年代初期赠予我的。他的姐姐是上海音乐学院著名的演奏指挥家杨秀娟老师。”这把美国进口的钢锯,长75公分,一份偶然的赠予,却成为了俞老伯终生的追求。

在钢锯演奏获得快乐的同时,他也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了更多的人。2000年前后,他前往奉贤一家农民工子弟学校,为孩子们演奏钢锯。他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农民工的孩子们平常可能没机会在音乐厅欣赏音乐,而钢锯演奏可能更没听说过,所以他想把这种特别的音乐介绍给他们,他说,“我始终相信音乐不分贵贱,听音乐的人也不应分高低。

他还为买菜认识的山东菜贩夫妇的三个子女免费辅导功课。俞老伯讲述,3个孩子在读小学和幼儿园,2017年暑假开始,他给3个孩子辅导作文,一开始孩子们不太积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作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后来给他们3天时间写,居然第二天就写好了。

俞老伯听到孩子们只有新华字典之后,就送了他们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和一本成语词典,“我告诉他们,词典就是你们最好的老师。”

俞老伯还跟孩子们一起举办过一次家庭音乐会,每个人准备一个节目,唱歌跳舞演讲都可以。结果以前在学校很内向的孩子,拿着话筒脱口而出他们想说的话,讲得很流畅,“孩子的父母都很惊奇。

当天孩子们演唱《一闪一闪亮晶晶》,俞老伯就拉着钢锯伴奏,场面温馨动人。他表示,虽然孩子们现在还不懂音乐,但通过这样的接触,他们至少知道钢锯还可以这样演奏出动听的乐曲,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音乐的种子。

孩子的父母还告诉俞老伯,二女儿今年跟他们主动提出来,要求住校,“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拿来读书。”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改变,对俞老伯十分感激。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有这些时间和精力,拿来多赚点钱或者为自己家庭多做贡献不好吗?对此,俞老伯表示,他和妻子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关爱学生,热心助人,亲戚朋友的孩子需要补课,他们也都热心帮忙,而且讲明了绝不收费。

“有的时候人家非要给钱,我们也不要。物质上面我们要求不高的,有多少钱过什么日子。” 俞老伯表示。

没退休之前当老师的时候,班上有学生眼睛不好,住院开刀他去陪床;有带病上学的孩子,他会悄悄去食堂找师傅买2个鸡蛋,拿个搪瓷缸,炖好蛋羹送到学生手里;听说班上有学生家里被子都没有,他跟自己妈妈说了这事,给学生送了一床被子,这位学生感念至今。

很多年之后,这些学生还是经常来看他,他都会跟学生讲明,绝对不要送东西,“因为学生能来看我,还能记得我这个老师,这个情义已经是无价的,我怎么能收他们东西?”俞老伯表示,“而且毕业之后我就不是他们老师了,大家是朋友关系,是兄弟姐妹,朋友之间哪有老是收他们东西的道理?

那如果学生说要吃饭聚餐怎么办?俞老伯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跟他们AA制,实在是推脱不掉的,他也会提前买好一些水果、蛋糕之类的,当天分发给大家。

他表示,做所有这些事情完全是自发自愿的,可以自由地奉献和付出,这让他收获了很多快乐,也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情感,而这些都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不值得去宣扬,而他和妻子的初衷,也是想告诉别人,不是人人做好事都是为了钱,见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伸出手去帮助,仅仅是出于他们的本能和同情心。

俞老伯低调谦逊、言辞朴素,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能数十年如一日不求回报、无私地帮助别人,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那些被他们帮助过的人,可能因为他的一个善意举动,而重获坚持的勇气。

社会需要俞老伯这样优秀的普通人。


谁是优秀的普通人?


我们为何要找“优秀的普通人”?


按照人群的正态分布,普通人才是一个社会中的“绝对主力”。普通人优秀不优秀,可能是观察社会文不文明,衡量人民幸不幸福的重要指标。


优秀的普通人,他不为大众所知,但知道他的人,都喜欢他,甚至以他为“身边的榜样”,“追赶的小目标”,“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70年来,新中国就是靠着千千万万“优秀的普通人”,才走到了今天的新时代。


谁是优秀的普通人?


他可以是奋斗一线的人民警察,也可以是退居幕后的退休教师,他可以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也可以是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家庭主妇。


只要符合“爱国、自信、靠谱、平实、努力”,你就是我们寻找的“优秀的普通人”。


如果你有这样的人选,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欢迎将简单的人物介绍,以及联系方式,发送至:


zongxiangnews@qq.com


说不定,下一个东方网·纵相新闻报道的优秀普通人就是——你。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编辑:陈思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