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苹果大王”李永红:有一天,我要带全县2/3农民脱贫

纵相新闻 纵相新闻 2020-02-12

撰稿 | 记者 宋祖礼 汪鹏翀


多年来,位于山西临汾市的永和县,一直都是贫穷、偏远、落后的代名词。这里有山有树有壮阔雄奇的黄河七道湾,却缺少打通内外的道路,这里有苹果有槐花有红枣,却连沟通电商的宽带都没有覆盖。然而,就是在这座位列山西十大深度贫困县,在即将脱贫摘帽之际,让外人看到了一批永不服输的“狠人”,他们不仅靠双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还要改变这片“穷根深种”的土壤。
 
曾经穷到娶不上媳妇,如今成了永和“苹果大王”的李永红,可以算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之一。

李永红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东方网·纵相新闻图
 

少年离家:“不混出人样不回来!

1980年,李永红出生在永和县桑壁镇堡则村,与永和的大多数贫困村一样,这个村子也主要靠种养殖业。种玉米、种核桃、放羊、放牛,是村里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常态。而“十年九灾”的永和,并不允许农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里享受“田园牧歌”。
 
永和地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经济作物种类本就较少,一旦天时不好,旱时旱死,涝时被淹,难得有几次好年景。对于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来说,想走出家乡贫瘠的土地,除了外出务工或凑钱读书,当兵是最常见的选择。

自然风光秀美的永和,却苦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东方网·纵相新闻
 
1998年,李永红18岁,高中毕业即应征入伍。回忆起走出家乡时的心情,他常说,当时想的都是“不混出人样不回来”。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永和山里娃的惯常心态,受够了山里动辄缺水,洗个衣服都要等下雨天的日子,不少走出去的年轻人甚至放出再也不回乡的狠话。
 
李永红在部队待了四年,2002年底,他在战友的帮助下,在成都开了一家火锅店。刚开始,他生意做得不坏,一天下来能收入好几百元。然而,初次创业的愿景,很快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碎了。2003年,“非典”袭来,市民们对人员集中的场所避之唯恐不及,餐饮业备受打击。
 
前期投入打了水漂,高额的房租及日常开支还在继续,店中的生意却寥若晨星,很快,李永红成了众多在与疫情的“对抗”中败北的生意人之一。在离开村子时,给自己放过狠话、立过誓言,最终回来时却依然一无所有,这是李永红人生的低谷,然而他要面临的考验还有很多。


从头创业:“穷到找不到媳妇”

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李永红,最终还是在父亲的鼓励下,才没有自暴自弃。
 
他再度从头创业,李永红告诉我们,早在入伍前,他就在家中养过一年羊,回到家中后,根据当年的市场情况,他又做起了“羊倌”。
 
“放羊是很苦的,不管刮风下雪、逢年过节,你都要去放,它每天都张嘴要吃嘞。”回忆起自己和弟弟在家里养羊的日子,李永红有些难掩的苦涩。天不亮就起床,干完农活就放羊,村里人的辛苦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但“判定生死”的劳作成果却往往无法由自己掌控。
 

永和县的一处贫困户合作养牛棚。东方网·纵相新闻
 
在羊群增加、借钱扩大经营之后,李永红没等来投产时的利好消息,却等来了羊价大跌。对于农村人而言,在收获的季节没等到好行情,就等于一年白干。对于李永红而言,这批羊没能卖出好价钱,就等于给不堪重负的家庭再添一副枷锁。
 
对于这一次“创业”失败,如今的李永红开玩笑说,“也许这辈子注定发不了‘羊财’”,而他弟弟的话则更显露胸臆:“下辈子,就是躺吃要饭,都不要再放羊了!”
 
随着生意的一败而再败,在时间中越攒越厚的,除了年龄,就是欠下的账单。十多万赔了不说,外债还有好几万,李永红说,当年的他,穷到借钱都借不到,“贷款都没人敢给你担保”。
 
此时,已经二十五六岁的李永红在村里已经算得上是“大龄剩男”。被家人催得没办法,他也曾跑过不少村子相亲,然而由于家中债台高筑,很多人都断言他“这辈子都翻不了身”,自然也就没人敢嫁给他。
 
李永红半开玩笑地说:“结婚前老说要先立业后成家,结果左立右立,立不了业,只好想办法成家,结果发现家也难成。”
 

永和地貌。东方网·纵相新闻
 

触底反弹:“那一年果农都疯了”

相亲遇挫的同时,李永红又听说邻村的一个100多亩核桃园在对外承包。鉴于当时的核桃价格还不错,李永红再度行动了起来。求人、借钱,乃至拿高利贷,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村人而言,这似乎是创业必过的难关和“套路”。而在度过这个难关之后,种养殖业的辛苦依旧将日复一日地降临。
 
“那个园子离我们村五公里,也没有电,我们一家人就搬到里面住那两口破窑洞。”
 
放羊、种核桃,连带着照顾核桃园里的七八亩苹果树,回忆这段时光,不是很擅长于言辞的李永红却有一句经典的总结:“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
 
这一次,李永红的希望没有落空。
 
核桃园里的核桃由于当年天气影响,没有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那七八亩苹果园却让李永红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8年,从前只有六七毛钱一斤的苹果,涨到了一块多。用李永红的话来说,那一年“果农都疯了”。
 
“我十几万的债,08年一年就全部搞定了,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
 

工作人员正在给新鲜的苹果打包装箱。东方网·纵相新闻
 
终于从沉重的债务中解脱出来的李永红,抓住了苹果的商机。再度借钱加大投资,从15万开始,一直借到280万,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果农,一直做进了市场,甚至开始尝试“改变玩法”:“2009年,我第一年开始做市场,那一年苹果大涨价,一年我赚了60万,那对我而言,就是天文数字。尝到了市场的甜头,想法就不一样了,真正想做市场,必须产供销一条龙,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
 
于是开始做品牌,先是与其他果农一起注册合作社,后来随着规模扩大,为了对外合作的方便,李永红又成立了自己的“华龙果业”公司,他的苹果注册品牌叫“大美乾坤”,这个名字得自永和著名的黄河“乾坤湾”。
 
而在得到认可之后,李永红说,自己推出来的苹果就取名“永和苹果”。这源于他的乡土情结,更源于永和独特的苹果种植条件。
 

工作人员正在给新鲜的苹果打包装箱。东方网·纵相新闻
 
据李永红介绍,永和地处北纬36度,全县拥有6万亩苹果园,平均种植区域海拔都在800到1200米之间,这是世界公认的水果的黄金种植带。与此同时,由于错过了工业化进程,一贯以贫穷落后著称的永和,自然生态却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保存。这给种养殖业提供了最有机的自然条件,也给李永红这样的经营者创造了最难以复刻的先天优势。
 
“我们申请有机转化认证的专家,我带他到果园转了一圈,专家说,你们这里不需要搞啥隔离区,就把农药化肥控制一下就行,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你这里连个车都没有,哪有污染?”


踌躇满志:“我要带大家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是对永和苹果产业的最贴切的断语。完美的自然条件,如果能搭配上先进的栽培技术,再加上政府的扶持、企业的帮助,必然能形成一条不可多得的苹果产业链。
 
如今已成永和“苹果大王”的李永红,就成了永和苹果产业的带头人。2017年,在政府帮扶下,华农果业建起了第一座恒温库,有了这座低温仓库,当季的苹果就可以保存到第二年的七八月份以后,还不影响口感。
 

华农果业的恒温库中正在存货。东方网·纵相新闻
 
今年,苹果普遍丰收,永和的苹果却因为遭遇大旱而长势不好。即便如此,在精心栽培下,李永红的一千多亩苹果园,仍然收获了品质优良的果子。而由于去年他的永和苹果供不应求,今年他甚至将销售价格向上做了一点调整。
 
面对今年苹果市场产量大价格低的问题,李永红也为本县的果农出谋划策。不仅自己大量收购果农的苹果,还邀请外地客商来永和收购,以防止出现滞销的问题。与此同时,他还腾出恒温库的仓位为果农提供存储和销售服务。
 
他说:“我们是政府扶持的企业,必须要为扶贫事业做贡献。
 

打包装箱的永和苹果。东方网·纵相新闻
 
当下,李永红正在计划为全县的果农提供农资配送,将先进的种植技术输送给果农、让果农培育出高质量的果子。在此背景下,广阔的货源也催促他继续开发市场,投入苹果精加工生产线。
 
可以想见,就在不久之后,网络彼端的消费者不仅可以吃到无公害的永和苹果,还可以喝到来自永和的苹果饮料、苹果白兰地酒。
 
“我们永和人淳朴,说不打农药,就绝不会作假。而且我们勤劳肯干,只要精心呵护,一定能养出好果子。
 
对于未来,李永红颇有些踌躇满志。采访中,他介绍自己的公司时,沉稳节制,少有“豪言壮语”,而在采访结束后,他才流露出自己的雄心:“等我有一天带领全县三分之二的农民脱贫致富,你们还会来采访我的。”
 

如今的永和,已经走到了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我们愿意祝福这个山西汉子,也愿和他一样努力的永和人,都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理想。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编辑:程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