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刺绣如画、为自闭儿童授课,这位苏绣工艺师优秀!

纵相新闻 纵相新闻 2020-02-11

编者按:


他或许从未站在聚光灯下,但他有自己的光与热。 甘于平凡,不甘于平庸,在平凡的岗位,有着不凡的坚持。


他或许没有彪炳的成绩,但他的闪光点也能成为他人的榜样,或许是坚持不懈的汗水,或许是与人为善的古道热肠,又或只是单纯的正能量。


他,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优秀的普通人”!


爱国情,奋斗者。东方网·纵相新闻每周推出《优秀的普通人》专栏。记录那些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让我们遇见一个最好的他。


稿 | 记者 王玲


11年前,范冬梅被在苏州大学读古典文学的男友带去参观苏绣,她至今仍记得当时第一眼看到苏绣“内心特别震撼”。这份震撼的感觉就此在她的内心扎下了根,从此让她与苏绣产生了割舍不断的羁绊。

 

此后她多次赴苏州拜师学艺,先后曾得到多位刺绣大师和书画名家的悉心指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绣艺术风格。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的一名行政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外,带着传承苏绣这门非遗文化的使命感,过去9年间,她开办了3次个人苏绣作品展,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专门绣制了一幅苏绣作品献礼世博,还向外宾现场展示我们古老的非遗技艺,得到外宾们的一致赞叹。

 

她还在街道社区、嘉定总工会的组织下,面向居民开设了不少苏绣课程,同时还为自闭症、脑瘫、唐氏儿等特殊儿童公益讲课,将苏绣作为一种“艺术康复”的手段,介绍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家庭。

 

在苏绣学习和非遗文化推广这条路上,她说,“我会继续走下去的。

 


耗时一个月的苏绣作品《世博情》献礼世博


范冬梅1987年出生于代表传统苏绣最高水平的“沈绣”艺术之乡——江苏南通,小时候经常看到妈妈在家里做手工绣,帮人绣点手帕、被子之类的贴补家用。耳濡目染之下,她很小就可以绣点简单的花花草草,后来学生时代就迷上了十字绣。

 

“我老公当时在苏州大学读古典文学的研究生,他就说你这么爱绣东西,不如去学点更有艺术性、更有欣赏价值的技艺。在爱人的帮助之下,范冬梅在苏州第一次接触到了苏绣,苏绣的精美和逼真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就这么拜倒在苏绣脚下了。”她开玩笑道。

 

不像十字绣人人皆可上手,苏绣学起来就要难多了。“一方面你本身要有悟性,第二个,也要能坚持下来,吃得了苦,耐得了寂寞。”范冬梅说,那时候自己正面临大学毕业实习,其他同学都在实习、准备找工作,她毅然放弃了实习的机会,专门在苏州租房子学苏绣,每天从早绣到晚,周末也不停歇。

 


后来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工作之后,每个寒暑假也继续去苏州租房学习,技艺进步之后,2010年,她向苏绣名家、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钱菊凤拜师,挑战最难的人物肖像技法。

 

十年来,范冬梅先后得到多位刺绣大师和书画名家的悉心指导,加上她勤学善思,将中西方绘画、摄影艺术理论与刺绣艺术实践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不断探索,敢于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刺绣艺术风格。


 


技艺的精进渐渐结出硕果。她有诸多作品入选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工艺美术专业展览并荣获多个奖项。


从2010年开始,范冬梅先后开办了3次个人苏绣作品展,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耗时一个月,专门绣制了一幅苏绣作品献礼世博,还向外宾现场展示我们古老的苏绣技艺,绣了一只小猫,猫尾巴栩栩如生,“这难道不是画吗?”外宾们纷纷表示不可思议。




用苏绣帮自闭症儿童做“艺术康复”


在提高自己苏绣技艺的同时,范冬梅一直将非遗传承与教学,以及社会公益放在心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意识到做刺绣也可以作为“艺术康复”的手段帮助到一些特殊孩子,很快她便与闵行启智学校携手,将刺绣带到了自闭症、脑瘫儿童的教室里。

 

“一开始学校方面对于这门课到底有没有效果也犯嘀咕,但一个学期之后,他们就完全打消顾虑了。”范冬梅告诉记者,自闭症、脑瘫儿童很多专注力不够好,以前只能安静地坐10分钟,通过专心致志地绣刺绣,后来可以专注半小时以上。

 

“就连调皮的小男孩,都能安静地坐下来,有的自闭症孩子还会把自己画的画给绣出来,特别为他们高兴。



每次上课,范冬梅都要往返四五个小时,就这样从2014年到2016年,坚持了将近3年的时间。她告诉记者,自己会专门为这些孩子挑选色彩更鲜亮的图案,选取亲子类、小动物、年画类故事性比较强的底稿,孩子们会更感兴趣。

 

范老师经常手把手教孩子们绣刺绣,还不断鼓励他们,孩子们有了好作品帮他们拍摄留念。这种亲近暖心的教学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些孩子。



“他们总体不太擅长表达,但是有的会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一脸期盼地问我下学期还来不来。还有的什么话都不说,只是主动走过来抱抱我,很感动,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件事情我做对了。



探索古老非遗技艺的年轻化、现代化


作为一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其实已经远离了很多人的生活。范冬梅一直将非遗文化推广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高校刺绣老师,她先后为8000余名大学生和数十名教师讲解刺绣文化、教授工艺技法,也多次应嘉定区菊园新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真新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邀请,为居民群众教授刺绣。

 

范冬梅表示,她希望一方面努力让苏绣被更多的人知晓,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同时也积极探索苏绣的年轻化、现代化的可能。



范冬梅介绍,她在刺绣现场教学中一直跟学员强调,不要过分拘泥传统的题材或者手法,可以尝试将苏绣的手法针法运用到平常的穿衣打扮中去。

 

“比如衣领上、围巾下摆上,都可以自己绣一些好看的花样,既美观,又个性化,跟机绣的完全不同,自己绣的穿戴起来心情都会不一样。

 

同时,在苏绣审美形态上,范冬梅也有自己的思考。“以前苏绣都绣的比较满,但是现代人更喜欢简约,有时候越简炼就越有意境。”她还表示,“装裱形式上,以前多数都是木框形式,其实也可以尝试小摆件、小挂件等等。

 

除了在外传承苏绣文化,范冬梅也很欣喜于自家“绣二代”的初长成。

 

她的两个女儿都还年幼,没有刻意教,但天天耳濡目染,孩子们也已经会拿着针线在绷子上“即兴创作”。范冬梅说,虽然技术还不咋样,但她们绣的时候特别认真,像模像样的。



“比如大女儿说要绣一个小猫,但其实这么大还绣不好,乱绣一通,我就说她你这个作品叫‘乱针绣’,她听到就会特别开心,说‘我这个是乱针绣’。

 

在采访的尾声,她告诉记者,未来她还会继续在苏绣这条道路上不断沉淀和提升自己,也会继续宣传和传承苏绣,让苏绣走入更多人的生活,在现代化的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范冬梅刺绣作品欣赏







 

谁是优秀的普通人?


我们为何要找“优秀的普通人”?


按照人群的正态分布,普通人才是一个社会中的“绝对主力”。普通人优秀不优秀,可能是观察社会文不文明,衡量人民幸不幸福的重要指标。


优秀的普通人,他不为大众所知,但知道他的人,都喜欢他,甚至以他为“身边的榜样”,“追赶的小目标”,“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70年来,新中国就是靠着千千万万“优秀的普通人”,才走到了今天的新时代。


谁是优秀的普通人?


他可以是奋斗一线的人民警察,也可以是退居幕后的退休教师,他可以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也可以是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家庭主妇。


只要符合“爱国、自信、靠谱、平实、努力”,你就是我们寻找的“优秀的普通人”。


如果你有这样的人选,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欢迎将简单的人物介绍,以及联系方式,发送至:


zongxiangnews@qq.com


说不定,下一个东方网·纵相新闻报道的优秀普通人就是——你。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编辑:贾天荣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