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王学泰先生
王学泰先生今天早晨与世长辞,享年75岁,让我十分难过!
王学泰先生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研究员,更是一位具有思想家气质的卓越学者。他笔耕不缀,著作等身,尤其是李慎之为他作序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份量最重,开创了一条反思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独特通道,从中受益的读者遍布文、史、哲、经、政、商各界,今后仍将是人们认识中国的思想利器。
我和王先生相识于二十年前,说来和他有三重因缘。其一是知识界志趣相投的朋友。我们多次在京城的公共活动中相聚,在饭桌上听他纵论古今。我和妻子也曾到他家拜访,他们夫妇请我们品尝素席。经我介绍,我的朋友赵诚也成为王先生的朋友。其二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先后参与《老照片》、《社会科学论坛》、《炎黄春秋》编辑工作,都得到过他的大力支持,他每次提供的稿件颇有份量。其三是校友关系。王学泰是北京师大一附中的学长,他1954年就读,我1964年就读,比他晚十届。虽然不曾同时在校,但说起母校的共同的老师,感到特别亲切。
有句名言说,思想使人受难,受难使人思想。这话用于王学泰先生的经历也十分适合。王先生1960年考进北京师范学院,因独立思考,见解超前,在校期间就被打成反动学生,受到政治迫害,发配北京郊区劳动。文革后期,身为中学教师的他又被关进监狱。起因是他看到一本《推背图》,其中第四十二象为“一歌女手持琵琶,地上左有一张弓,右有一只兔。谶曰:美人自西来,天朝中日渐安。长弓在地,危而不危。颂曰:西方女子琵琶仙,皎皎衣裳色更鲜。此时混迹居朝市,闹乱君臣百万般。”他由此联想到江青,并和一个大学同学私下议论。大学同学又传给文化馆工作的朋友,朋友议论江青被人揭发,被北京市定为反革命大案。他们因此被逮捕。王学泰以“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诬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被定为现行反革命罪,1975年3月失去自由,1976年7月28日被判刑13年。好在两个多月以后江青就倒台了。当时的北京市委一度还想坚持此前反对“四人帮”的还是反革命,但这种逻辑很快土崩瓦解。社会心理的变化,必然影响到监狱看守人员的心态。所以王学泰坐牢的气氛变得宽松,愿意看书就看书,愿意写上诉材料就写上诉材料,意愿聊天就聊天。人虽然还在狱中,心理上已经解脱,可以从容地观察狱友的情况,了解他们的经历。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不同的省份情况却千差万别。如山西有个张珉、赵凤歧“反革命集团案”,他们也是在文革中反感江青,提出了明确的纲领,酝酿了反对文革路线的秘密组织,1975年4月被王洪文、江青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批示逮捕入狱,和王学泰差不多是前后脚。但他们在江青倒台以后,处境没有好转,而是更加险恶。原来当地揭批四人帮搞成了一派整一派。张珉、赵凤歧文革初期参加的群众组织与在朝的陈永贵是对立面。于是,山西省委把张赵集团列为重点清查对象,三百多人被打入反革命集团,原先没有入狱的反在1976年底到1977年被捕入狱,有人未及审判,就死在狱中。张珉、赵凤岐在看守所按死刑犯对待,单独关押,带着手铐、脚镣,于1977年11月19日被判处死刑。山西省委领导本想由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在本省范围立即执行。所幸省高院负责人不同意。他们提出,按中央精神,像张赵案这样重大的案件,应该由省高院一审,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这样,张珉、赵凤歧才熬到胡耀邦推动平反冤假错案,经最高人民法院派员复查,于1979年2月平反昭雪。险些成为刀下鬼,坐牢的心态当然不可能像王学泰这样淡定。
王学泰先生是1978年10月20日走出监狱的。当时法院给他的再审判决书留了一条尾巴,称他的言论“主要是针对四人帮的,其中虽有损于毛主席光辉形象的错误言论,但属于思想认识问题,定反革命罪不妥,应予纠正。”法院干部说:王学泰,如果你没意见就签字罢。王学泰说:“我不同意这个判决。”又说:“你们这个判决书中用语有矛盾。前面你们说我的所说,主要是针对‘四人帮’的,后面又说我‘有损毛主席光辉形象’。谁才损害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呢?是‘四人帮’。你说我‘针对四人帮’,那我就是维护了主席形象;你说我损害了主席形象,就不能说我针对‘四人帮’的。”“既然如你们说我的错误是属于‘思想认识问题’,那为什么写到判决书中去呢?照列宁所说只有两种人没有错误,一是没有生出来的人,一是死去的人。8亿中国人谁敢说一点错误没有呢?如果照你们的做法是不是要给每个人都发一张判决书呢?”法院干部说:“王学泰,你想一想,你感谢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吧,否则你还得在监狱待上十年。”王学泰说:“当然,我感谢;不过你们也得感谢,否则你们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王学泰之所以这样硬气,除了他的学识和性格因素,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这时的北京,一场拨乱反正的变革已经呼之欲出。他虽身陷囹圄,已经感受到春天的迫近。这一段监狱生活后来写成《监狱琐记》一书,由三联书店出版,其中包含了大量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信息,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证词。
王先生出狱后不久即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踏上了学术研究的快车道。社科院当时是中国思想解放的重镇,王学泰由此也站上中国学术研究的前沿。他在古典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使得退下来的最高领导人也要当面向他请教。但他从不以曾为王师而自得。他看中的是李慎之、邵燕祥这些朋友。李慎之生前曾经在南京用一周时间,向他和刘志琴、王毅口述生平。可惜这部珍贵的口述历史还未出版,王学泰先生也随慎之先生魂归道山了!
痛哉!痛哉!
哀悼王学泰先生
赵诚
今天获得王学泰老师不幸辞世的消息,深感悲痛。先生谈笑,音容宛在,他给我寄的新作,墨香犹存。他75岁,正是学术思想结晶的好年华,先生走了,不但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损失。回看当年采访先生时的原始稿,先生对中国社会被游民文化的严重侵蚀,目光如炬,妙语连珠,真是光彩四溢!可惜,限于表达空间不能见于公众。现在只能把当时的采访稿重新发表,以示纪念。
王学泰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