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回顾】第9期:stata空间计量操作系列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学术无界”,回复数字“9”即可获取学术互助大讲堂第九期优酷在线视频,回复“资料”可获取视频配套论文和代码等资料。
袁华锡,男,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南昌大学,长期从事环境经济学、空间经济研究,现任学术无界总负责人,学术无界公众号顾问。具有经济学、环境学、地理学相关的学习背景。擅长空间计量,科研能力强,勤于学术交流、乐于服务大家。近一年分别在《资源科学》、《数理统计与管理》发表论文《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
2018年5月12日19:30,学术无界第9期学术互助大讲堂在空间计量分会论坛如期举行,邀请了学术无界总负责人、南昌大学袁华锡博士带来一场主题为“Stata空间计量操作系列(一)”的讲座。本次讲座以学术无界为主办单位,学术无界空间计量分会、模型研究中的小伙伴、自然科学交流平台、图灵理工学院作为承办单位,武汉大学国重GeoScience Café协办。
本次报告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胡森林博士主持了讲座,学术无界空间计量分会负责人、广西大学黄娴静博士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点评。
袁博士以发表在《数理统计与管理》的文章《产业集聚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为例,主要讲述从空间矩阵的构建、莫兰指数测算、三大空间计量的常规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面做了精彩报告,同时展现了该文章的实现过程,分享了相关数据和源代码。
袁博士对空间矩阵的三个常用矩阵(邻接矩阵、距离矩阵、嵌套矩阵),进行了总结性的介绍。关于莫兰指数结果的解读,袁博士介绍了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全局莫兰指数判断整体上在空间的态势——空间集聚(Moran's I>0)、空间分散(Moran's I<0)、空间随机(P值不显著);局部莫兰指数判断研究单元的空间态势,利用LISA集聚图的颜色可以判别不同研究单元的集聚程度,利用Moran散点图四个象限(HH、LL、HL、LH,前一个字母代表本地,后一个字母代表邻近地区)也可以判断研究单元本地与周边的集聚。
关于空间计量模型结果的解读,袁博士重点讲述了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现在常用SDM偏微分的分解解读空间杜宾模型,偏微分将分解分为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空间滞后模型重点关注因变量是否存在空间溢出,空间杜宾模型还同时关注自变量是否也存在空间溢出。此外,袁博士强调,当我们面对一篇文章或者一个主题,必须明确—可能有一个因变量和无数个解释变量,但是只有存在空间效应时才能用空间计量模型,一般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因变量是否有空间效应,再用局部莫兰指数来检验一些解释变量是否也存在空间效应。
讲座的后半部分,袁博士详细介绍了常用的矩阵。第一种为邻接矩阵,用Stata和MATLAB等软件都能实现。从国外的研究结果来看,如果研究的主题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则在邻接矩阵下结果相当明显。第二种为距离矩阵,包括反距离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反距离矩阵用Stata可以实现,可以直接转换为Excel,方便导入其他计量软件。地理距离矩阵是在反距离矩阵的基础上加平方,两者测算的结果相差不大,但首选地理距离矩阵。第三种为经济权重矩阵,第四种为嵌套矩阵,它是综合考虑地理距离、社会经济联系的。
最后,袁博士对各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推荐了陈强老师的《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第二版)》,并建议大家多看文章,进行思考和总结。
此外,袁博士用Stata14.0对如何做空间权重矩阵、莫兰指数测、三大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以及Stata每个代码代表的含义和Stata常规的处理技巧等进行了演示。并分享了Stata15.0的资源链接。
文章来源:学术无界
责任编辑:钱祥炎、卢雅焱、白晓琼、周 雪
审核:张天舒 孙嘉欣 | 素材审核:胡森林
总审核:学术无界顾问团
下期预告
高校优秀学生夏令营(第二批)
往期回顾
【学术讲座回顾】“学术互助讲堂”第8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敏感性评价技术方法研究 及相关生态模型应用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学术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