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ArcGIS中实现分区统计降水量

BA 学术无界 2019-06-30
前言

对地理数据进行分区统计时,矢量格式与栅格格式的分区处理方法不同。而对于矢量格式与栅格格式的被统计图层,也需要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对某区域进行降雨量统计分析时,需要对区域降雨量进行模拟,将降雨量分布数据按照各分区进行统计。本期推文将讲述如何使用ArcGIS软件实现分区统计降雨量的方法,通过空间采样点处的降雨量构建全区降雨量空间分布数据。



1解决方法

⑴使用【添加X Y数据】工具,导入GPS采样点数据,生成Shapefile点要素。

⑵使用【反距离权重法】工具,输入样点数据,插值生成全区域的降雨数据。

⑶使用【分区统计】工具,输入降雨插值数据,统计各区的降雨量。

⑷使用【以表格显示分区统计】工具,输入降雨插值数据,生成统计表格数据。

⑸使用【创建】工具,输入统计表,设置统计图参数,制作统计图。


2操作步骤

(1)导入采样点数据

打开ArcMap软件,打开【菜单栏】→【文件】→【添加数据】→【添加XY数据】对话框,如图1所示,指定导入文件为“rainfall.txt”,设置【X字段】、【Y字段】对应于文本中的数据列,【Z字段】默认;点击【编辑】,设置空间坐标系与区域数据zone一致,点击【确定】,得到“rainfall。txt个事件”图层;右击该图层,选择【数据】→【导出数据】,打开【导出数据】对话框,设置【输出要素类】为“points”,得到采样点矢量点数据,如图2所示。

    图1 【添加XY数据】参数设置

图2 采样点矢量数据

(2)生成全区降雨量数据

在ArcToolbox中,打开【Spatial Analyst 工具】→【插值】→【反距离权重法】对话框,如图3所示,【输入点要素】设置为“points”,【Z值字段】设置为“P”,【输出栅格】设置为“rainfall”,本例中像元大小和搜索半径均默认设置;点击【环境】打开【环境设置】对话框,【处理范围】设置为“与图层zone相同”;点击【确定】,得到差值结果,如图4所示。

图3 【反距离权重】参数设置

图4 插值结果

(3)统计各管理区降雨量总量

打开【Spatial Analyst 工具】→【区域分析】→【分区统计】对话框,如图5所示,【输入栅格数据或要素区域数据】设置为“zone”,【区域字段】设置为“index”,【输入赋值栅格】设置为“rainfall”,【输出栅格】设置为“sum_P”,【统计类型】选择“SUM”;点击【确定】,得到统计结果栅格数据,如图6所示。

图5 【分区统计】参数设置

图6 分区统计结果

(4)统计降雨量总量表格

打开【Spatial Analyst 工具】→【区域分析】→【以表格显示分区统计】对话框,如图7所示,【输入栅格数据或要素区域数据】设置为“zone”,【区域字段】设置为“index”,【输入赋值栅格】设置为“rainfall”,【输出表】设置为“t_sum_P”,【统计类型】选择“SUM”;点击【确定】,得到统计结果表格,如图8所示。

图7 参数设置

图8 分区统计表格

(5)绘制统计直方图

打开【菜单栏】→【视图】→【图表】→【创建图表】工具,如图9所示,【图层/表】设置为“t_sum_p”,【值字段】设置为“SUM”,【X字段】设置为“INDEX”;如图10所示,【常规图属性 】中【标题】设置为“各管理区降雨量总量”,取消【图例】,【轴属性】中分别修改左标题为“降雨量”,下标题为“管理区编号”;点击【完成】,得到统计图,如图11所示。

图9 设置值字段

图10 设置标题

图11 统计结果图


资源仅供学术交流使用,严禁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1002574605

推文期数:2018079

责任编辑:雷景森 党辉 宋娅娅 王天宇 

推文审核:张天舒 孙嘉欣

素材审核:胡森林

总审核:学术无界顾问团

下期预告

学术无界资料总结

往期回顾:

【1】暑期学校学习总结

【2】国内行政区划数据的获取方法总结

【3】佳作欣赏:高聚集游客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学术无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