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简介

学术无界 学术无界 2021-09-20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始于1953年广州市教师业余进修学院(广州教育学院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前身)地理科与1956年的广州师范专科学校(广州师范学院前身)地理科,1977年广州师范学院设地理系,1984年广州教育学院设地理系,2000年广州大学组建,原广州师范学院、广州教育学院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个地理系,合并在理学院下设地理系,2004年成立地理科学学院。学院兼备理、工、教、管四大学科特色,现有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资源规划管理三个系,开设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学、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建筑与土木工程(区域规划)、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学科教学(地理)等9个硕士点。学院2018年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2”联合培养项目,2017年起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5年起在“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立“地统计与空间分析”博士后研究方向。目前,学院有在读本科生789人,研究生172人,进站博士后8人。学院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建成涵盖从国际到地方多层次的教研平台体系。已与美、英、德、意、瑞等海(境)外学术机构建立学术战略伙伴关系。学院建有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罗浮山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等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学院内部还设有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与海岸带研究所、城市生态与环境遥感研究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等研究开发机构。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员工84人,其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人,省杰青2人,省教学名师2人,“珠江学者”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讲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8人。近5年来,学院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8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6项,纵向总经费7364.58万元,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逐年上升;发表学术论文513篇,其中,SCI/SSCI论文121篇;出版著作/教材25部,获得专利授权9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件。

本科生教育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兼备理、工、教、管四大学科特色,现有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资源规划管理三个系,开设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2016年停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州市“名牌专业”,包括地理科学(非师范)专业和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两个专业方向。一、地理科学专业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熟悉地理学科研究前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志于从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3:主要课程地图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气象学与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方法、中国地理。二、地理科学(师范)专业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省部和学校有关教师培养文件的精神,面向基础教育发展尤其是广东基础教育发展实际与需要,结合广州大学“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了解地理学研究最新进展和地理教育最新研究成果,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学教学和地理教育研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热爱教学事业的创新型中学地理教师。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学地理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开展地理科普教育工作,可成为华南地区青少年地理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本专业也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生源。3: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图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技能。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理论基础,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和社会人文研究新方法,适应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发展的新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学科素养和先进的规划理念、较强的城市与区域分析能力和丰富的规划实践技能,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区域开发、产业规划、国土规划、城市更新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3:主要课程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 物流地理城市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仿真技术社会人文统计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人居环境与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物流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四、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具备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的地理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地理信息科学应用、研发和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3:主要课程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GIS软件应用、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C++程序设计、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区域分析方法等。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学制,学位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2: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调查与规划、土地整治、土地政策分析、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等基本技能训练,具有“测、绘、规、估、表、籍”和计算机应用等实践能力,能适应新时期国土、城建、农业、不动产以及相关领域工作和研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3:主要课程国土资源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生态学、土地经济学地籍与房产测量遥感技术与应用土地利用与规划 土地整治工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研究生教育

一、建筑与土木工程(区域规划)本专业学位方向是依托地理和资源学科综合性、区域性优势以及空间分析技术专长而设立的,方向负责人闻德保教授为国际大地测量学会和国际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华人GNSS协会会员、中国测绘学会会员、《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术刊物编委,研究方向为多元空间数据融合与分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纵向课题10余项,军工项目2项,横向课题10余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1项,省部级奖励5项。学科带头人吴志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省遥感与GIS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受聘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3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6项。千庆兰教授为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经济地理》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纵向项目6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部。二、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6年由地理科学学院申报获得,至今已连续招生14年近60人,生源较好。2010年以来,每年第一志愿报考上线人数均大于招生指标数,录取分数线高于管理学国家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层次都较高,大多就业于省市自然资源(原国土资源)与规划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知名国土与房地产企业,并有1人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攻读博士。在当前强调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人才需求旺盛。三、城乡规划学本学科龚兆先教授、吴志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已形成一支由25人组成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15人。
本学科研究突出我校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心城市,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在城乡规划学科领域,在城市尺度上,立足广州城市建设实践,积极开展城市规划与住区规划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区域尺度上,侧重从新经济视角研究大都市空间重组,广东的区域整合和创新城市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城乡规划历史与理论方面,侧重近代城市历史和地方城镇史研究,地方性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规划的研究,观点新、成果多;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技术方面,以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GIS技术的应用,在GIS模型、算法与仿真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四、学科教学(地理)本专业是在2002年开始招生的“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地理学教育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特色和优势是:
学院的“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为广州市名牌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均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近年来,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厅、市、校级等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编著及出版著作和教材等科研、教研成果一大批。获省、市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并建设了省级重点课程、市级名牌专业和多门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显著成果。五、地理学(0705)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研究成果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员工8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人,省杰青2人,省教学名师2人,“珠江学者”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讲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8人。近5年来,学院新增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186项,其中,国家级46项,纵向总经费7364.58万元,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逐年上升;发表学术论文513篇,其中,SCI/SSCI论文121篇;出版著作/教材25部,获得专利授权9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件。建有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科研实验类)、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罗浮山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等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学院内部还设有国土与城镇规划研究所、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城市生态与环境遥感研究中心、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中等研究开发机构,与广东省内多地政府、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拥有土地规划乙级资质。1、自然地理学聚焦华南自然地理、景观格局-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华南地区水热条件充沛,地表过程复杂多样,区域自然地理单元、典型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探索不同时空尺度上自然地理格局、过程与生态效应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包括:全球变化与亚热带区域响应、华南景观生态与城市生态、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作用、华南典型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生态效应。建立了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罗浮山自然地理教学科研基地。2、人文地理学充分考虑全球化与地方因素,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面向城市化、新经济,基于大数据探索城市区域制度--经济--文化交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机制及其效应。探究信息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文化发展、土地利用转型、犯罪地理等的规律与机理。发挥人文地理学对城市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解释功能以及规划应用学科特色与优势。建立了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更新联合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对地观测技术与地理时空大数据分析,开展华南陆域生态遥感反演与生态资产评估、海岸带资源环境遥感、城市与城市化遥感、地理空间智能感知、地理大数据与测绘地理信息集成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开展跨自然与人文的多尺度、多要素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建立了省内第一个地理国情监测分析工程技术中心,是广东省地理信息标准化委员会、广州市测绘与空间信息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科研机构

一、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1)历史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大河流域环境变化与水生态保护;3)变换环境下的水文生态效应;4)环境变化与森林生态学;5)水资源演变与遥感监测;6)环境考古与光释光年代学;7)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二、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于2018年10月成立,于2019年6月获批广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本研究中心专门从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方向包括:社会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地理、政治地理、教育地理、健康地理、历史地理、经济地理等;主要关注话题为:移民的人地互动和地方协商、自然的社会建构、旅游地方理论、多尺度和跨尺度的空间分析、跨国的政治经济活动等。研究中心的宗旨是积极探索社会人文地理现象,秉承人文关怀理念,传承传统人文地理研究,努力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的发展。三、广州大学国土资源与海岸带研究所:“国土资源与海岸带研究所”原名“国土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是2001年经广州大学批准设立的院级科研机构,挂靠地理科学学院。2018年6月经重新认定为学校III类科研机构,并更改为现名。研究所负责人分别为宋建阳副教授(2001-2004)、杨木壮教授(所长2005-2017)、宋小青副教授(副所长2015-2017);现所长为杨木壮教授,副所长为冯艳芬副教授。研究所成立以来,与学院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利用与管理、海洋资源环境等方面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并于2007年获得首批广东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也为地理学及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顺应建设高水平大学步伐,主动适应广东省和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所将找准定位、整合资源、突出优势,以国土资源规划、城镇更新与空间规划、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海岸带资源利用与监测等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努力建成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在广州市和广东省享有较高影响和知名度的华南地区国土资源与海岸带专业研究中心。四、广州大学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是以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依托的校级Ⅱ类科研机构。为满足城镇公共安全立体化监测与应急响应的需求,本中心以地理学为基础、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公共安全为主要研究内容,提供全方位、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支撑,针对社会安全、自然灾害、突发事故、公共卫生四大类的公共安全事件,划分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犯罪地理和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时空预警与侦查、自然灾害多源监测与风险评估以及事故灾难时空预警与应急管理。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将在广州大学的引领与支持下,依托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建立稳定的学术交流机制和宣传推广平台,加强中心内部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各个成员的学科优势,针对华南地区四大类公共安全事件,深入钻研,研发具有“立体化监测、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的城镇公共安全空间信息服务和应急响应集成示范平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协同监测、预测、应急响应新模式,为构建新时代安全保障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带动地理学相关学科的全面发展。

资源仅供学术交流使用,严禁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337404665,素材来源网络。

推文期数:2020209

责任编辑:陈惟刚  李崇巍

推文审核:骆丹云  林晓峰

总审核:学术无界顾问团

下期预告:国内权威期刊目录·地理学

往期回顾:

招贤纳士!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简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