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嘘......听!这里是华农版声临其境

微农快报1065期 微农快报 2023-04-08



驻足于通往饭堂的校道旁,侧耳聆听当下的车水马龙或宁静祥和。


静坐在舒适熟悉的宿舍里,感受舍友敲击键盘时“哒哒”的清脆。


奔跑在清晨微风的操场上,自己的呼吸声或轻或重,置身其中好不欢快。


你听——如此多熟悉的声音,我们早已习惯,却或许不曾注意它们的美。


声音在生活中太过为人所习惯,但有时,它却能被无限放大。



声之美


>>>无声之美<<<


《声之形》中女主西宫硝子有听力障碍,因此选择用手语(c)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以声之色,塑以世界之形,即使接收不到世间的声响,我们也能听到来自世界温柔的回音。



>>>形象之声<<<


“人在她身边拉小提琴时,她看见颗粒般的音符,仿佛一片揉碎了的树叶,从琴弦上阵阵抖落。”

——你可能认为这只是看似生动的想象,因为平日里,我们所见即所物,所听即真实,但你有听说过通感症患者吗?“颗粒般的音符”、“揉碎了的树叶”,于是乎,各种感官融汇在一起迸发出了别样的维度,在他们的世界里声音可能是彩色的,字母A也可能泛有苦杏仁味…



而当声音偶遇艺术家,一切都将通过声音装置被重新定义!


如《鼓钟》   

作者:周其达 中央美术学院 


华农之声


艺术从来都不是阳春白雪,它就存在我们身边。

现在,有声有情有回忆,点开音频,和我一起来听听看看华农的声之形吧!



第四教学楼

华农上课铃声



上课铃声的频率有多高?播放时间有多长?你或许从未思考过这些问题,但你是否知道它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你?


@18数信曾同学:如果没有考试周那段时间的披星戴月,我可能还不知道教四晚上22:30分的魔鬼长铃。它可能只是为了提醒同学们该离开教室了,但我感觉晚间华农的铃声有种奇妙的震慑力,它告诉我“熄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一切都值得。


图书馆总馆、启林分馆

华农朗读亭—华农人的藏声地



作为公共设施的一种,华农朗读亭出现的时间并不算久,但可谓后起之秀,一出现就吸引了往来者的目光。


起初,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但表示亭子数量实在不够,能真正体验到的人并不多。而现如今,学校已实现了从“1”到“3”的跨越,在总馆和启林分馆各增设一个朗读亭供同学使用。


有人说,优美的诗篇可以让人沉醉,那么朗读亭的出现就是恋爱的感觉吧!最喜欢的散文与诗,最独立的空间与声,只要你愿意,它们都可以属于你。



真维斯二楼

华农广播

关注聆听 心声共鸣

华农广播 因你动听


但你可能会问:“在如今时代,还有多少人还在听广播?”

答案是:加上你,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在听广播的人

一天奔波忙碌完后搭上回程的校巴,望向窗外迟暮,不妨听听广播台里的声音。在声音的那头,有不一样的世界和更广阔的天空。



树木园福香廊

华农上课铃声



“福香廊”?在哪里?怎么没听说过?说来也不奇怪,它隐匿于密密匝匝的树木间,来往的人也大多只会被廊前的苍天大树所吸引,于是这片“无人问津”的地方,便成了初学乐器者的“练手天堂”。



中音萨克斯


最高分贝时称作“啸叫”,是哨片未及时更换所致。


东区运动场

脚步声


2017…

2018…

现在是2019年,华农第三期教官团学员已进入了训练的正轨,晨起的校园内又出现了那抹靓丽的迷彩绿。

“一二一,立正”,

“哒”——整齐的靠脚声是华农军训教官团独有的风姿。



相较于已被贴上“标签”的声音,萦绕于我们耳边更多的是琐碎的日常之声。


四月的华农万物生长,倘若把其中的声音分分类,就会发现华农还挺多“层”的!


声之意味

声音告诉你,记得开心


"夏天是什么?


在阳光烘烤,汗水充盈的下午,买来一瓶冰汽水,透明液体里面一个个气泡拼命地往上冒,发出滋滋的声音,用塑料吸管来回搅动冰块,浮浮沉沉,眯着眼睛猛吸一口,发出一声长长的感叹音,整个夏天都融化在那个感叹音里。” 




声音提醒你,勿忘时间


“窗子外面是山 是烟雨 是四月 更远处是无人  一株青松奋力举着天空  我便听到年轮急切旋转的声音”

                                                        ——洛夫  | 暮色


秒针转动的声音


声音警告你,务必坚定


“也许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总会听见不同的声音,或是支持和鼓励,或是嘲笑和否定,还有一些披着玩笑外衣的讽刺挖苦,不过那都不能成为坚持或放弃的理由,只有热爱可以。”


配合笔在纸上写字的声音


我们对于声音的属性已有了成文的规定,教学楼外禁止鸣笛的标识,路边检测分贝的显示器,播音间屏幕上跌宕的振幅,回旋于蔚蓝天空下的号令声……声声入耳华农声之形无处不在。


经年之后,《金色的理想》、《傻丫头》都会成为华农人的集体记忆,而那种种熟识的声音扭动着身姿结成华农人记忆的网,终将会在脑海里深深扎根。声音的变化其实也正是校园的变化!


文:郭映雪 段韦 黄文 曹雅琳

图及音频:郭映雪 段韦 黄文 部分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张靓怡

微信编辑:张淇


往期回顾:爱看偶像剧的我,在华农也得吃柠檬果


持续关注《微农快报》公众号

了解华农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