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留美回国做社工的同工的反思,引出社工行业的集体心声(浏览近10万次,评论关注500多人,每条评论平均1千字)

第112次推文 邂逅社工 2018-10-31


出品|邂逅社工

作者|匿名

关键词|反思、制度、未来


前言

首先,感谢原作者授权邂逅社工平台发布此文,此篇推文达1.5万字,但句句真情实感,希望同工耐心阅读。

同时,希望阅读此文的社会工作行业的同工们(社工、机构、行政人员等),反思、总结,继续前行。


编者按

为什么社工专业的学生纷纷选择从事非社工的工作,在职社工的人员流动性为何如此之大?

在一个月前已经离开了工作。实在受不了各种莫名其妙的行政事务,各种可有可无的活动然后还需要假惺惺的“反思不足”,各种陪别人做手工,包饺子,放电影,做游戏。最重要的是,我还要跟别人解释我的工作是具有“专业性”的,并配之一大堆理论供别人“观赏”。这种工作不是我想要的,这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社工。浪费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我觉得是时候离开了,突然觉得无比轻松。

作为一个在美国读社工和做过社工,又因为家庭原因回到国内做社工的人,想来吐一下槽。


1. 福利待遇问题。这点不说了,做过社工的人都知道。工资低,欠薪,呵呵 。其实福利待遇低的问题,还可以用人性化的管理,增加休假的时间去留住人,可是,很多社工机构都是“工作一年以上,享受5天年假。” “迟到5分钟……” “早退5分钟……” 对于这种管理制度,呵呵。


2. 准入制问题。想做就做,当然导致了想走就走。社工的门槛太低了,在国家的社工大跃进的步伐中,人人可以考社工,并且通过率高。见过不少其他专业的,由于找不到工作,纷纷转来做社工的。没有贬低这些人的意思,毕竟他们也是怀有一颗爱心的。可是,有一颗爱心就能做社工么?缺乏专业的训练,真的能做好社工么?


3. 专业性问题。国内社工一直在强调“社工的专业性”,可是现在很多社区机构做的是什么呢?给小朋友放放电影,教教剪纸,为老年人讲讲养生,做做手工。然后个案已经成为了唠家常,但如果仅仅是唠家常,几个志愿者就能搞定了,要社工干嘛。哦,对了,还有大量的文书书写为了应付上面检查。这就是所谓社工的专业性?当职业无法实现自我满足的时候,当然就走了。


4. 行政官僚化。社工机构本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机构,可是国内社工机构这点没学到,却学到的了事业单位那种人浮于事,体制僵化的精髓。没有丝毫的活力。好多机构在提交简历的时候,还要填一个申请表,要问你爸妈叫什么名字,多少岁,干什么的,你多少岁,结婚了没有。然后转正了,还要填写一张转正申请表,写上自评报告。记得哦,还要手写,电子版无效呢。说句实话,这种大家都不在乎的事情,又何必浪费时间去问去写呢?

在美国应聘的时候,从来没有被问过生辰八字,也没有问过祖宗十八代,甚至是男是女都没有问(当初的单位直到跟我电话面试时,听了我的声音才知道我是男的,本人的名字比较女性化——!),他们关心的是你有没有经验,以前做了些什么,能够做的是什么。在我转正的时候,我的前老板是把我叫进了她的办公室,把她跟对我的评价跟我解释了一遍,然后问我有没有意见,没有意见的话就签字,如果意见,就根据我的意见,她再做修改。这样的方式,想想都暖心啊。

题外话:
我理解的社工专业性:
1. 对福利体系有深入了解。中国不是一个福利社会。但是中国也不是一个没有福利的社会。但由于各个地方的规章制度不一样,官僚现象严重,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那些福利,因此,社工应该对福利申请等有着更深入的了解,才能体现出专业性。 这样的社工,我目前没有见过。


2. 懂得“社会正义”的内涵。社工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促进社会正义”(advocate for social justice)。因此,社工必须对于地域歧视,就业歧视,人权问题,社会政策等有着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并且能够阐述为什么,这才是社工的专业性。可是,我见到的社工,常常忙于开展所谓的“手工小组”,应付领导检查,而忽略的本该有的职责。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社工帮了多少?


3. 能做心理咨询 ( psychotherapy)。在美国,研究生毕业的社工,已经具备了对精神疾病诊断的素质。对于心理疾病的种类,治疗方法和技巧,虽不能说得心应手,但是也至少能够在督导的指导下进行个人,小组的心理咨询。在国内,见过好几个社工都以为精神分裂就是人格分裂的。再多问一句,除了抑郁症,社工对精神疾病的种类还知道哪些?


4. 能做投入与产出的评估。一个项目投入了多少钱,取得了什么效果,如何去衡量投入和产出比,如何用数字表达?这本应该是社工专业性的体现啊。可是,看看现在社区社工机构的调查问卷,跟一个没有读过社工的做出来的问卷,有什么区别?有多少个社工还记得spss,或者说知道spss。


我回国的时候,其实挺充满期待的,因为我觉得我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没有金钱上的压力。我以为我能做下去,是我渐渐的发现,我错了。体制太僵化了,管理太官僚了,甚至为了体现社工的专业化,还每次写东西的时候,都要求要写出理论。给某个高大上的社区的小朋友们放个电影都要求扯上弗洛伊德还有社会支持理论,这又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点题一句,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了。

不知道关注这个问题的人之中有没有我的童鞋们.
虽然是服从分配来到社工的专业,但我很庆幸自己可以来到这个可能是大陆里社工专业最top的学校之一. 简单说一下这里的老师:负责社会行政的老师是一个外国人,在国外已经出版过非常多的书,也拿过很多的勋章,还是亚洲某福利组织的主席(听起来很牛逼的一个组织). 而负责社会工作的老师,有一个是美国来的老伯伯(我没选修他的课所以不太清楚他的背景);有香港美国籍,在米国工作十几年的老师,也有香港本土社会工作经验超过10年的老师. 至于请来part-time的老师也都起码有10年经验. 很多教我们的老师都是属于在香港或者澳门社福界一说起名字几乎无人不知的老师.


学制方面,两次实习和各种专业课(case work, group work, community work, youth work, etc),只要有专业课不及格就不能实习,必须读大五...实习不是那种自己找而且带薪的,是学校安排,有导师带着你监督你的.


就算我们受到这么好的社工教育,但愿意做的真的不多.原因有很多..学校本来学费就很贵(一年相当于一般大学读10年的学费),有的是:我付得起这么多学费我干嘛要去做薪水这么低的工作?什麽时候能把学费赚回来?有的是家里有生意等着自己接手.有的是压根对这个专业无感,被迫进来的..


因为受到香港和西方的教育影响,其实我们自己或多或少会有点看不起内地的社工行业..大概是觉得自己所接触到的太好了太先进了.. 因为我们学到的是现在香港的状况,但现在内地的社工状况只相当于香港几十年前的状况. 其实这也不全错, 事实情况也是,国内一般的社工专业的老师几乎都没有实际社会工作的经验,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的老师又怎么能教出对这个专业又热诚,能坚持下来的学生? 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真的很少.


现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其实真的很多.我针对那些想做但坚持不下去的情况说说吧.(因为还是在读,所以只能根据我所知道的推测)其实跟上面说的有很多的一样..
1.最大原因,工资低.除非你做到管理层,基层社工的工资是很低的.虽说理想是无价的,但如果连温饱和生活都无法负担的话何谈理想?怎么坚持?特别是男生,以后要养家要买房要养孩子,这么点微薄的工资真的不够生活.特别在一线城市.


2.某些城市畸形的社工聘用制度.例如深圳.老师说过,深圳的社工聘用制度是全世界独有的. 政府给钱社工机构负责把社工聘请过来, 然后把社工派去不同的服务中心工作.这就造成一种怪圈:我在你这里工作,但你不是我老板,你不是发工资给我的人,发工资给我的是社工机构而不是服务中心. 这样的话效率会极低.(试想一下如果你工作的不是发钱给你的那个你能用心做吗). 整个制度畸形,长期在一个畸形的制度下生存自己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吧...


3.街道啊,政府啊之类的遗留下来的陋习.大家都知道很多街道居委都喜欢造数据,把数据弄的好一点,要社工一起帮忙弄假数据也是有的.有的甚至说"XXX案件就别管了,少报一点上去,报上去的话就显得我们社区不和谐"...在一个这样的环境,大家以功绩为上而不顾大众利益,呆久了不免心灰意冷.


4.没有把它当成事业来做. 我们这里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毕业真的要做社工,要坚持下去的话你就要把它当作你的事业来做,而不是职业.大家肯定能分得清楚两者的区别.做一个事业的过程是艰难且曲折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特别是提到的第一点,工资低....


5.大众认知度低.很多人不知道社工做什麽的,会有很多误解,如果在学校或者企业做社工,不理解社工的上级可能就会要你做一些跟社工专业无关的事情.(例如企业社工你想开一个减压小组,上级却不批,要你做一个教大家怎么推销的小组).迫于上级压力你不得不做,但与自己的专业违背了你会觉得很难受,长此以往也会心灰意冷的. 


补充一点:做的久不久其实跟你所工作的机构有很大关系.道理很容易懂,如果你在一个社工氛围好,boss人又nice,同事又有实力,大家都很努力,工资OK而且没有什麽黑幕的机构工作,人自然开心也愿意继续做下去啦~
====================================
其实,社工学到的东西很实用,在别的工作也能适用.(前提是受到的确实是优质的社工教育) 我们系在学校就是公认性格好的(除去不可抗力的个别奇葩), 选修跟别的系一起上的时候和其他系的同学组队,一听到我们是社工系就立刻说"我很喜欢跟社工的人一组的,社工系的人都很nice".
所以,只要是以跟人沟通为主的job对社工专业的人来说都很适用的哦~

乱扯了那么多我还是继续奋斗自己的proposal吧...

@知乎★毛分子

农村社工,尝试回答一下。

经济层面的其他原因的话。。。。
在我看来,原因两个。
首先,为什么社工专业的不做本专业?如果你是社工学生,你就知道了,很多学生进社工专业都是调剂的,学校师资不过关(有几个学校的社工教师有实务经验?),大学四年内也没有办法帮学生培养起对专业的认同。不认同社工专业的学生,当然不会做社工。就是说,社工学生从源头来讲都是“被拉来服役的”,一旦有选择的机会,当然会逃走。


我猜题主想问的可能是这个:为什么那些认同了社工的学生也不做社工呢?如果一个有理想的人愿意做社工,那么迫使他放弃的原因是什么?除了现实的经济原因,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有理想的人发现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不能施展抱负。一个认同社工的学生,他是有心的(做农村社工这么多年,深知有心是多么重要),但他毕业之后,或者说毕业之间开始实习时,很快就会发现,那些看起来很繁荣的社工领领域/地域的社工机构完全背离了社工本身的价值观和使命,要不然是公司化、沦为机构领导赚钱的机器,要不然是“二政府”、丧失社工立场。前段时间深圳年轻社工小黎的离世,很好地反映了前述两种背离社工价值观的情况:政府购买机构服务,将工程承包给机构,机构为了利益最大化,缩减社工编制,导致每个社工长期加班。这是满腔热血的社工学生愿意遭遇的现实吗?但这就是现实。是很多社工教师在“政府购买服务”的风潮下跑马占山、圈地拿项目的恶果,是社工专业人自己造就的丑恶现实。很不幸,这些机构老大大部分是社工教师,还有一些私人老板。在国内社工发展的初期,有些人及其机构的恶劣行径,对行业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学生实习期间见到这样的情况,就会考虑换行;就算毕业后愿意进机构再做,也撑不了多久——那干的都叫社工该干的事吗?


社工在发展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到时候优胜劣汰,能坚持社工使命的机构生存下来,才能为社工学生提供施展专业抱负的平台,社工人才才留得住。

@知乎★Super333

现在正在读社会工作硕士,9月份研二了。希望可以顺顺利利毕业,用爱心说诚心话。

..........................................................................
原答案:选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是自愿的,14年社工毕业。大一开始就跟老师做项目,实习到正式工作:驻校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时间不长,个人对这一个领域做得不好,而且内心有点排斥)、残疾人社会工作(自闭儿童、脑瘫、肢残等),现在正在做的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本人在深圳做社工)听到身边一些社工朋友会说香港社会工作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专业了,哪像我们大陆内地工作不好开展,社会认知度差,工资又低,不想做了,然后转身离开了社工行业。香港社工发展了多少年才家喻户晓,社工才有今天的存在感跟地位。不能拿有近70年社工发展历程的香港跟刚刚起步的我们来比专业性比工资比名气。如果真的喜欢社工,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次机会给大陆社工发展一点希望呢?刚看到一个回答中一条评论说:社会工作很专业,不专业的是做社会工作的人。觉得很赞。喜欢社工想做社工,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用心再用心,而不是混日子跟抱怨。


在学校上小组社会工作跟青少年社会工作这两门的时候,老师经常让写文书,还总要写理论,上课总是讲理论,当时觉得特别讨厌,每天上课就是理论理论理论。开一个小组还要什么理论理论支撑,觉得特别不能理解,也没有好好学。当自己做了一些实务,才深深觉得理论不足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是你要做出一盆好菜,理论就其中的步骤,怎样做才能色香味全。(不知道这个比喻恰不恰当,但理论基础真的挺重要的。)或者说理论是社工实务的灵魂。哈哈哈。用粤语念社工的读音跟“写工”是一样的,很多人都很厌烦文书写作,我也是。以前写文书写活动写小组恨不得把每一分钟发生的事情都写得清清楚楚,写得很细很细,其实真没必要。写文书用最简练的话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


大一的时候去香港实习,老师带着我们去深水埗走访,看到天台一堆针筒第一反应是恐惧,离得远远的。老师根据周围的环境,还有一堆针筒给我们分析了吸毒的群体,原因,还有怎么让这类人成为服务对象,如何接触。觉得香港社工像侦探一样,不断挖掘服务对象,把每一点都分析得很透彻。后来跟一些港大的、理工的、浸会的社工学生开了分享会,差别真大,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赶上的,学识很重要能力也很重要。在大陆社工谁想做就做,还是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过渡期,在香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期待大陆社工有一天也不是谁想做就做,社工证不是随便一个主妇大妈就能考,能更好地保护社工专业性。虽然自己很喜欢社工,但是还有很多东西不足,无论是实务技巧还是理论知识,如果能考上MSW,一定好好读。刚学这个专业的时候,说社工有多伟大,是萤火虫、魔法师、北斗星啊什么的,现在觉得真扯蛋。社工就是能主动"GIVE",而不是单单被动"TAKE"的人。


朋友发的链接,看到这个话题除了惊讶之外还有一点点的感动,所以随手写了一点不着边际的话。引用一位老师的话:社工不单是一份工作,社工是一种生活方式,即使你日后不一定做社工,仍然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怀抱社工理念,活出社工精神,并且用你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帮助人。


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感激和祝福社工,不管是在职的还是离职的还是想要走这条道路的孩子们,愿我们的未来都闪闪发光。

@知乎★范闲

坐标深圳,从事社工服务5年,2015年12月离职,目前待业。


职业本来就是流动性的,连政府都支持公务员流动,但是必须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流动性。亚太人力资源协会于2012年做了一统计分析,针对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员工流失率不高于18%较好,但也不越低越好,最低一般不低于8%,处于10%-15%是属于正常范围。据媒体报道,2013年至2015年,深圳社工离职比例分别是19.8%、22.2%、18.08%。深圳社工的流失率已经超过了警戒线。


一、有理想的职业,收入却完全不理想。

1.基础工资,每月约有3500左右,上下浮动500元,全市社工基本上相差不大。                                         2.能力收入,当上督导助理或者初级督导,每月补贴500-1000;担任社区中心主任每月补贴600到800左右;经验丰富的社工做一次讲课培训,每次收入500到1000;奖金收入,每半年一次,金额从到0到2000元。

3.运气收入。这个可遇不可求,碰到好一点的用人单位,比如学校社工可能有免费食堂、住宿、寒暑假和节日礼金等,本人之前的用人单位每月还给社工发300元的餐补。


截止今天,深圳社工协会网站统计的注册社工人数有4628人,其中初级督导有213人,占总人数的4.6%;督导助理437,占总人数9.4%。2015年约有668家社区服务中心,也就是有668位社区中心主任,占总人数的14.4%。这三部分社工能够获得职务补贴,其他70%的社工基本上就是只有3500的基本工资。深圳目前的房价一涨再涨,租房价格也水涨船高,市区10平米的单间每月租金约1500元,大家可以去58同城看看。再加上其他生活费用,已经快要入不敷出了。


二、独立的抗争——多头管理

2015年底,深圳有600多家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是深圳推广社工的主流。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在街道办事处的一个社区,街道是评估方之一,也就是说他们有权对你的工作打分。在这种制度下,社区服务中心基本上就成了待宰的羔羊,社区工作站或者街道办某个领导给社区中心安排一项任务,比如帮忙整理街道的档案资料,帮忙上街维持行人文明过马路,各种奇葩的任务都有,而且你还你不敢马虎。这样的任务不仅挤占了社工的时间,而且对于社工、社区民众来说都会造成角色认同的误解。


三、社工到底是干嘛的——社会认同不足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调查,对全国3012人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高达73.4%的受访者不了解社工行业——其中,50.2%的人误以为社工就是义工或志愿者,23.2%的人将社工当成了居委会人员。


一由于社工行业起步晚,跟其他新兴职业一样,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二是社工的社会贡献值太低。10年前淘宝并不出名,现在淘宝开展征服全球。原因就是淘宝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深圳社工差不多也发展了10年,深圳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社工的存在?不管是社工机构整体贡献还是社工个体的贡献,成果太少,影响力太弱。三是核心竞争力不明显。医生通过医术救死扶伤,老师通过教育教书育人,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辅导帮人走出心理障碍……社工呢?社工也有自身的职业技能,比如个案咨询,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有时候是老师的角色,比如开展一些教育性质的讲座培训;有时候是协调者,帮助贫困人士联系救助资源;有时候是心理辅导,帮助个别有一般心理障碍人士疏导情绪;有时候是资源提供者,比如开展很多兴趣小组。社工需要综合性的能力,有了宽度便很难发展深度。

@知乎★一叶知秋

还差2个月就做社工三年了。坐标深圳。从开始的失落到现在的习惯、我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唯一庆幸的是我依然有颗热忱的心。我依然乐意奔走在社工行业里。


@知乎★cdhl

社工发展和流动最大的原因就是工资低。但是为啥工资低,这后面就复杂了。


首先,社工是否值得拿那么多钱?从事过在职的社工回顾一下,自己实务工作中有多少专业性?是不是知道个案小组社区这三个形式就敢说自己是专业的了?小组计划书的理论支撑部分从来都是抠破脑袋想了之后发现和后面没关系?经济学原理,物以稀为贵,大家都能做,所以没啥了。


其次,受体制影响,拿北京来说。社区主任一月三千的补贴,你说你拿五千合适吗?这就是体制机制的影响。


还有,真的大家都全新全意发展社工吗?你看项目评估的时候不都是翻翻材料,成果汇报的时候也是写写材料。中间发生了什么有关系吗?并没有。所以,会写材料就行了。


还有,人群中,一个人带着帽子,帽子还挺好看。纷纷效仿,到后来那些少数的不戴帽子的人也不好意思光头了。社工发展不都是这样吗?大家都有项目和社工了,大家都做公益创投了。有用吗?就像以前做的志愿者时间银行一样,我真想知道有多少持续下来了的。


所以,我国社工发展的核心,并不是服务对象需要而推动的发展,而是形式化的发展。完全没有社会根基。不然,我们去走访社区的时候,你会说自己是社工,还是说自己是街道社区的?


再说说机构,机构在这种背景下运行的逻辑是专业逻辑还是盈利逻辑?反正都能交差,就给那么点工资自己干去呗,啥社会公正,和我有关系吗?所以,绝大部分社工组织内部,真的缺少一种温情,社工自身也缺少价值。以前接触过两位新加坡的社工,他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生活中无时不刻的体现出社工的价值和爱。所以,当我们在说社工的爱的时候,是先有专业性,再有价值观。


当然 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我知道有的机构知晓率还是不错的。但是整个综合起来,问题就有的。

@知乎★游侠·西

社工的工资一直都不高,这是公开的秘密。

进入社工行业的每个人一开始应该都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但是为什么一开始进来了,之后再离开?不止是工资问题。


第一,别无选择,只将社工当跳板

有些人可能从专业被调剂开始就别无选择,磨到毕业,一时半伙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没顺利考个公务员什么的。所以干脆来做社工,虽然工资低,但是好歹有3000多的样子。

这个阶段是3000元大于0元。

所以选择进入行业。

但是呢,他们的心思一直不在社工上,离开是迟早的事,社工只是个跳板。这期间一旦有其他机会,他就会离开。

这个阶段是3001元大于3000元。

他们一开始就注定流失。


第二,行业发展速度赶不上个人日渐增长的需求

前面已经说过了。进入社工行业是个理性的选择,但是这个理性选择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也是个理性的选择,之所以前后发生变化,是因为情境变了。

例如,刚毕业,我能接受3000月薪,工作两年之后,我受不到了,因为此时的我已经不是2年前的我了。这时我想要离开。不是因为我怀疑和否定之前的选择,而是我的需求增长了,以前我吃1个馒头就饱了,现在我要吃3个才饱,而你只给我2个。所以我要离开。

因此,我们会看到,政府年年都在想办法改善社工收入,但是社工的流失率依然居高不下。


第三,对比之下,出现了不平衡,俗称“憋屈”

为什么走?

同工不同酬1

我想唱歌,你却霸着麦!

一是,同样的工作内容,我看到其他人的报酬优于我,我心里出现三个字“凭什么”!我不爽了,憋屈了,我干不下去。

二是,我想发声,但是你不让话筒,我没有话语权,还要听你瞎比比。我看不惯了,你去瞎比比吧,我没出头日,我走就是了。


另外,我想说,现在已经进入了知识与资本双向前行的时代,跳槽、流失都是普遍现象,不是社工仅有,也不是社工的流失是最高的。只是我们行内人自己狠关注,所以放大了而已。


@知乎★董佰姓

社工没有归属感,这是我下的定义。本人12年西部某法学专业毕业,13年初考入本地社工,工作了有两年多,也来谈一下感受吧。


首先说一下,社工在国外也并不是机构宣传的高薪、高社会地位、高人气的工作。在美国等国家,社工的待遇只是和政府雇员一样。香港地区的社工师待遇和金融行业相比也是属于偏下水平。


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很成熟,政府和社工的关系也处理的很好,权力运作机制很明确。政府认为社工师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社工师将政府和民众连接起来,是重要的一环。社工师被授权可以有相应的执法权限(比如家长虐待儿童,社工可以出面代表政府暂时剥夺家长的抚养权,至于社工权力过大的问题在此不做讨论)而在中国,妇联、残联、工会、民政、司法等部门的社工(有编制的)都是政府的附庸,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工(无编制的)则是附庸的附庸。也就是说作为政府和社工对接的妇联、民政等部门本身都没有多少发言权,自己都是政府的弱势部门,何谈提高社工的地位呢?

在本地,社工属于民政部门管辖。我在社区工作了一个月就被借调到民政局低保上工作,属于社会救助。对社区工作也有体会,铲野广告、各种普查入户、上级的工作(人社、计生、卫生、民政、宗教等等)、创文、巡河堤。。。。。。。干的活和考试书上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入。在社会救助部门干活,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社工不受人待见了。要么就是把你拴住,让你拼命为领导干活(这边十个人,8个都是借调),要么就是让你干政府的活,比如创文一类,什么宣传的婚姻调解社工、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都是上面一厢情愿,不是说底下的人不专业,我许多同事都是社会学相关专业,也有社会工作师证书,可是领导们会想,政府的活都干不完,那里有时间去干其他的工作呢?于是我们就成了政府的附庸的附庸,没有归属感,拿着两千多块钱的工资,干的却是公务员的活,还不被领导信任,写个信息都要各种审查。


政府购买服务的文件初衷是好的,可是到了地方上就变了。本来社会救助工作理所应当属于购买服务的范畴,民政部门却让社工干着应该购买服务的工作,还不给补贴。他们会说,你们社工本身就是政府购买的服务啊。如果这也算购买服务,那么政府出台购买服务的文件还有什么意思,随便找几个大学生来不就把事情办了。服务应当是精细化的操作,按照这种情况下去,社工和社会组织自身都得不到成长,干的政府的活,当然水平不高了。


社工的归属感何时才能回来,或许我们并不奢望能和金融专业毕业的同学一样的收入,我们只是想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工作能有价值,而不是一辈子都是政府附庸的附庸,就看这次民政部制定的社工人才激励办法了。期待能有突破。

匿名

我是学社工专业的,考到街道被分到居委工作,名义上说得好听点是社工,做得其实都是居委的工作。周围人都说做几年就会升上去,好像我的前途一片光明,其实社工根本没有发展,所谓的升上去是指自己去考事业编制或者公务员编制,社工在基层根本得不到展现,上层根本不需要社工。而且工资实在太低了,我在魔都,每个月三千不到,两年没涨过工资了。魔都今年年初的时候还说要加基层的工资,但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其实就是看到社工流动性太大,骗人到社区做社工的。在居委又是经济普查、又是人口普查、又是房屋编码登记,又是创全检查楼道,凡是检查不是大热天就是大冷天,做些社工完全不搭界的工作。今年又是选举年,各种表面文章,累死了。不建议做社工,太灰心了。


匿名

有点像建筑行业。

这个行当中,大多数人做的是筛沙子,打灰的活儿,
——这样的工作岗位肯定赚的不多,勉强糊口;
稍微有技术含量的架子工,电工,收入明显增加;
更高级的带班,项目经理,以及几乎很少在现场的设计师,监理,
这样的高薪岗位则越来越少。

实际上,社工与建筑行业中的“包工头”领导的工种最为相似,
(建筑业总体是资本密集型行业)
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社工行业里的“带班儿”、“监理”和“包工头”挣得多,是吃肉的,
剩下的一线筛沙子的,是喝汤的。


匿名

简单来说,没钱。
再说多一点,十分辛苦却得不到期望工资,同时还没有社会认同感。
人是社会人,每个人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长。如果连社会对你都没有认可,你怎么认可你自己?
真的要让一群20出头的毕业生甘心扎在居委会里,和大爷大妈抢饭碗。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鸡毛蒜皮和养老吗?
作为一个社工学生,因为前途的无望和社会的不认同,难过的时候甚至想过自杀。
不是说,没有爱心或是过于在乎钱。只不过,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甘心于被冷落被边缘化,本来就是被调剂的专业,不能要求可怜的不能走上想走道路的人,再走一辈子边缘化的人生。
如此看来,是不是不止流动性或者放弃本专业,就是完全不认同自己曾学过的东西甚至感动可耻也不是不可能的。

人生太无奈。
也太变幻莫测。
他们只是想。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
活下去。

@知乎★东坡家的王朝云

西部地区社工人才缺乏,大部分从事社工工作的都是非社工专业人员,现在基层的社工工作是由大家印象中的居委会大姐大妈和大学生完成的。我们这里薪资1450,几乎与最低工资持平,年轻的大学生等着机会离开,社工是跳板,大姐大妈等着退休,实操起来几乎与专业知识不沾边,具体有实质性意义的工作是为居民办理医保、社保、低保、红会、残联、组织活动、搞计生、建设、开证明……虚一点的工作是补文件,党建,文明、写信息……


与香港、台湾那种社工完全不同,大家在电视上看到香港女社工给性工作者发避孕套,深入敌后,劝说她们重新找回自己……这种事我没看到过,我国的社会工作处于发展的初期,帮助的是生活困难者,至于社工工作的延伸,帮助普通人解决问题等多元的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


薪资待遇低是造成社工流失的根本原因,即使在一个县级市,1000多的工资也难以为继。试想一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从小在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的熏陶下,愿意将一生献给温饱都是问题的伟大事业么,呵呵……选择社工这份工作:工作是重要的,生活是贫瘠的,道路是曲折的……


@知乎★张静姝

坐标成都,某211大学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然后顺利考了本校的社工硕士,16年硕士毕业。到一个小机构做起了社工,从16年7月到17年3月辞职。开始考公务员,离职准备。


目前状态:等待公务员出笔试成绩,估计很悬,社工考公务员专业受限制,基本上只能报三不限的岗位,人多得吓死人。4月底考了公务员找了一个月工作了,刚开始找成都的社工机构,但是工资都很低,3000左右,到手有的还不到3000,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心理不平衡。


后来下定决心,坚决不做社工了,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在的教育培训行业都是周末上班,没有节假日。由于自己没有教师资格证,专业也不对口,只有做学管师、班主任之类的,带有销售的性质,底薪很低,基本靠拉人提成,还要当学生的“保姆”。不想去。


现在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靠看书继续考公来安慰自己,毕业一年了现在还没工作,家里人也不理解,自己压力很大,不知道到底能做什么,真的很后悔学了这个专业。

匿名

坐标成都,某211大学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然后顺利考了本校的社工硕士,16年硕士毕业。到一个小机构做起了社工,从16年7月到17年3月辞职。开始考公务员,离职准备。


目前状态:等待公务员出笔试成绩,估计很悬,社工考公务员专业受限制,基本上只能报三不限的岗位,人多得吓死人。4月底考了公务员找了一个月工作了,刚开始找成都的社工机构,但是工资都很低,3000左右,到手有的还不到3000,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心理不平衡。


后来下定决心,坚决不做社工了,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在的教育培训行业都是周末上班,没有节假日。由于自己没有教师资格证,专业也不对口,只有做学管师、班主任之类的,带有销售的性质,底薪很低,基本靠拉人提成,还要当学生的“保姆”。不想去。


现在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靠看书继续考公来安慰自己,毕业一年了现在还没工作,家里人也不理解,自己压力很大,不知道到底能做什么,真的很后悔学了这个专业。


匿名

坐标成都,某211大学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然后顺利考了本校的社工硕士,16年硕士毕业。到一个小机构做起了社工,从16年7月到17年3月辞职。开始考公务员,离职准备。


目前状态:等待公务员出笔试成绩,估计很悬,社工考公务员专业受限制,基本上只能报三不限的岗位,人多得吓死人。4月底考了公务员找了一个月工作了,刚开始找成都的社工机构,但是工资都很低,3000左右,到手有的还不到3000,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心理不平衡。


后来下定决心,坚决不做社工了,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在的教育培训行业都是周末上班,没有节假日。由于自己没有教师资格证,专业也不对口,只有做学管师、班主任之类的,带有销售的性质,底薪很低,基本靠拉人提成,还要当学生的“保姆”。不想去。

现在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靠看书继续考公来安慰自己,毕业一年了现在还没工作,家里人也不理解,自己压力很大,不知道到底能做什么,真的很后悔学了这个专业。

匿名

本人地标广州,实习半年,对此也深有体会.许多社工专业和社工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是有着一颗热诚的心,但往往被各种文书和评估给打垮.广州可以说是全中国社工事业发展得较快的地区,经常会和香港,新加坡等地区交流.广州也是照抄香港的模式,发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但成效不太好.在香港做家综的都是经验丰富的社工,但在广州一个家综大部分都是实习生和一两年工作经验的社工,一个刚出社会的毕业生给人家的解决家庭事,成效可想而知.我们老师也说广州这种模式是失败的.


本人在实习期间,深深体会到社工的流失有多严重.短短两个月人员流动占了一个中心的一半,有因为个人事情不能继续工作,大部分是实习生不想干了.除了社工专业的学生来实习,很多心理专业的学生也会来社工机构实习.很多时候社工都是为了评估指标而开展服务的,成效不大,但评估时评估专家要在文书中看到服务的成效,所以文书中会经常写到很高大上,实际上成效甚微.很多实习生因为不想做得这么虚假而辞职.其实每个社工刚开始工作都是满怀热诚,但实在承受不了各种"要看到成效"的评估,可以说社工来到广州已经变味了.


@知乎★找馒头的妹妹

同样社工专业top1校2011年毕业,之后的6年时间呆过不同的社工机构,包括大家看上去非常发达的香港的,台湾的,新加坡、以及中国的社工机构。社工这一个专业在以上几个地方都是paperwork比较多的工作,还记得之前在hk做,我一个人要负责整个项目的workload,case要每年新增50个还不算旧的,group180小时。每天持续工作12小时是常事。


香港一样的是看数据,大家看到香港表面各种理想状况,肯定没看见她们为社署审计加班赶paper的情形吧。社署、机构对服务的要求有时也和clients的需求是矛盾的,那种情况服务更难做。中国不属于小政府大市场,所以并没有赋予社工那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而且发展过程中经费严重跟不上。必然有能力的人不可能在此行业呆太久。不过做社工这几年给我的锻炼真的很大,各种不同方面的问题都领教了。


目前已毅然选择脱离社工专业2年,但我不认为自己放弃了专业理想。我把社工当成一种个人理念用在现在的工作中,反而有时候觉得更容易实现社工的价值。


匿名

是自己选的这个专业,百度了一下,觉得挺感兴趣。

接触了后,觉得很无趣,老师只是讲课本知识,听得一点兴趣都没有。
大学刚实习的时候,热情高涨,不怕苦不怕累,迎着烈日入户调研,脚磨出了水泡,依然痛并快乐着。
然而,慢慢地,没了热情。
所谓的社工机构,打着社工的名义,做的却是志愿者的工作,陪着聊聊天就当做开展了个案,送个大米也是个案。把老人组织一起出去逛个公园就是小组工作。没有一点点体现社工的专业性。挂着羊头卖狗肉。只是为了宣传自己,提升知名度,为了盈利。
选择了这个专业,不停跟人解释自己是社工,不是志愿者,也不是义工。慢慢的,自己也没了解释的底气和耐心。
机构里的所谓社工,很多都是别的专业的,根本没接触过社工,却标榜着自己就是专业的社工。作为社工出身的自己,势单力薄,还要被人嘲笑,“学社工有什么用?只能做社工,我们这些可以做社工也可以做别的!”
想了想,读研吧,研究生不是可以跟着导师跑这跑那,能学到很多实务吗?
然而。研究生即将毕业,除了上课,根本见不到老师。依然和本科没什么区别。只是混了个文凭,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实务更是没有接触。
现在失望了,不想做这一行,可是似乎还得去做。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如果,有了不错的工作机会,肯定会毫不犹豫转行。

······

结束语

如果同工读到这里,或许你内心有了很多想法,你可以在留言区留言,或者转发给其他同工看。

希望同工在看过文章后,多一些思考,关于自己,关于行业。

孩子需要时间成长,社会工作如此,我们亦如此。未来,一同前行。


邂逅社工,聆听同工的心声。

社工心声不仅是记录同工社工路上的点滴故事,也是一本书(我们将以《社工心声》为书名出版发行),希望通过社工心声,同工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朋辈支持。

期待你的来稿,投稿邮箱:xhsgtg@163.com、xhsgtg@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