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东辉教授的学生眼中的社会工作:不忘初心,社会至上(强烈推荐)

第114次推文 邂逅社工 2018-10-31


出品|邂逅社工

作者|朱富忠

关键词|反思、前行


题记

“不忘初心,社会至上”是我的恩师顾东辉教授日前送给我他的专著上的题字。不忘初心,大约是他希望我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当初选择社会工作的决心;社会至上,也契合我们社会工作的最高追求——公平和正义。

先说一个故事

8世纪初,新的一批遣唐使终于回到日本,他们带来了大唐帝国长安城的地图,一时间天皇为唐都的万千气象所征服,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建造一座日本的“长安城”,地址就在今天的日本京都。天皇召集全国最优秀的建筑师和工匠,征调了大批民工用于修建京都。但是,一群建筑师和工匠对着图纸却一筹莫展,选址地没有长安城那么大、用料没有唐都的好、似乎也不能像大唐一样建造高层的阁楼,似乎怎么建都是不对的,又似乎怎么建都是对的。一时间,建筑师和工匠都争论不休……


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社工发展面临的现状:在群众诉求多、发展不均衡的这个时代,投身一项前瞻性极强的事业,强到我们现在的设想大约需要30-50年才能实现,加之本土的积累本身就少、公众有些希冀但迟疑更多,可以说“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难免会出现上面遣唐使回国后营建京都时出现的彷徨不知所措的感觉:有宏大的图纸指引,又有大洋彼岸的样板参考,但在建造过程中又真实的在挣扎和纠结,这样做对吗?这样做专业吗?符合伦理吗?似乎答案就在眼前,又似乎根本就没有答案。是的,这就是我在从业五年之后,内心愈来愈深刻的彷徨与挣扎


但是,又深知,我们是一群拓荒者,没有前人经验指引,也少有前人经验限制,然则,我们所拓的荒并非完全荒芜的荒,而是有着各种其他行业和部门的“势力范围”盘根纠结的荒,我们这一群“前人”,所以越发需要大胆尝试,也更要小心谨慎。身处这样简单而又复杂至极的社会,社会工作的社会属性就越发重要。在这样的场域中工作和发展,总会有一些经验和教训,这则小文,不谈专业发展也不谈专业技巧,虽想极力避免说教,又难免说教,仅作一些经验和教训的分享。


我想分享的第一点是:这个社会的乡土性

70多年前,我们国家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大师费孝通先生在给原西南联大学生上《乡村社会学》课时,就系统地描述了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亦即“乡土中国”。


虽然,有很多的研究和报道一再言说这个社会的冷漠:同小区的人对面不识,路人有难避犹不及甚至对门三年不知隔壁姓甚名谁。但,我短浅的生活经验里,我们的社会仍然是乡土社会:虽然邻里不识,但在单位里在同学中,但凡相处的久一点,谁谁谁是工作能手,谁谁谁只知吹牛,谁谁谁人情冷漠,谁谁谁慷慨大方,这些年资稍微高一点的职工都知道,所以,对工作能手、慷慨大方之士不免高看一眼,对人情冷漠、吹牛耍滑的人虽则表面迎合,内心难免疏远冷漠,这像极了我小时候生活的农村,东家长西家短,在大人们的口中传来传去,自然也就落入了小小少年们的脑中,他们向往被尊重被敬仰的人生。基于血缘、姻缘、学缘与地缘关系和普通同事、朋友的远近而结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不正是差序格局吗?在单位里,大领导和部门领导之间的博弈难道不是皇权与绅权之间的关系?下属对领导的认可、领导对下属的管理,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个人道德与理治秩序的范畴?这就是我眼中在本土社工发展的最大生态。


我想分享的第二点是:小处不可随便

十多年以前,刚读大学,朋友之间联系多靠手机与短信,我和几位密友在电话与短信之外,长时间保持着通信,每次写信,最难的是开头,怎么样写才不唐突,等写个三五封以后,也就知道了套路,可以写“来信已收悉……”,也可以写“提笔思念、落笔祝福”。也就养成了个习惯,在写邮件的时候,总要缀上几句寒暄的话,虽显啰嗦,但并不失礼。后来有幸得蒙亲睹几位恩师的邮件,除寒暄外,总会用简短的语言讲明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有附件,也会附上一句“附件为……敬请查收”之类的话语,此后,也就尽力模仿他们的邮件结构,沿用至今。


我工作的一部分是带教高校的社工学生,每年总会有几人发你作业时,邮件全无内容,及至点开附件,却发现没有标题、没有格式,全然没有读下去的兴致,便直接退回,言明作业的格式要求,再提交上来;也经历过,新加微信的年轻社工,只是在某次会议上寒暄几句,之后全无联络,某日突然收到信息说要什么什么项目的资料,看到这样的突兀的文字,全没有回复的兴致,也就不再搭理。


我是想说,我们生在一个本质仍是乡土属性的社会中,不得不重视自己的形象,如果你被贴上没有礼貌、不知礼的标签,不仅会在人际关系上遭遇困境,让你的工作难以开展,细节处,不得不重视。


尤记得,民国初期,书法大师于佑任曾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见下属有随处小便的陋习,便写了一副字“不可随处小便”贴于墙上,第二天就不翼而飞,竟是有个下属爱极了这位大家的书法作品,给带了回家,重新排列竟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小处不可随便”,作为社工,也应小处不可随便。


我想分享的第三点就落脚在服务技巧上吧

曾见全国排名前十的某高校社工硕士生在做小组的时候,抱肩而立,举手投足间俨然高高在上,要知道他所服务的对象时身经百战的斗士;也曾见有年轻社工在服务时,服务对象讲到伤心处,“哎,你不要难过”或“你别哭呀”等语言脱口而出;也曾见到,有些社工在服务结束后,高声谈论服务对象想法的可笑之处。须知,这些人,竟是天天把接纳、尊重、同理、倾听挂在嘴边!


是的,我想说的就是关于这些最基础的技巧,什么是同理?什么是接纳?如何澄清?如何对质?重复呢?总结呢?这些最最基础的技巧,反而成了制约我们社工服务的短板。殊为可惜!这样说,未必就意味着我能做好,只是,我意识到了这些,正在努力去学。我也深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大多重视某某理论讲了什么,什么方法怎么用,可是,支撑这些方法和理论应用的基础技巧呢,谁来教?谁又关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幸运在于,读书的时候,有位严师,每逢他的课总会让学生模拟某一技巧的应用,然后让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又让“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基础技巧,其实是可以自己练习的。两三人时角色扮演,独处时脑中预设两个角色对话,觉察自己讲出某些话时对方的反应,了解他对这些话的理解,鼓励对方表达感受和想法,应能把这些技巧熟练掌握。我目前尚在开始学习的阶段。

行文至此,几近尾声。再回到一开始我杜撰的那则故事,京都的建造是仿造的唐都长安,但是在仿造的基础上,充分地与日本的国力、京都地区的地形以及自身的文化传承进行了结合,所以,京都是京都,长安是长安,可惜大唐的长安城淹没于尘埃中。我们国家的社工发展也是如此,现在落于人后,有谁知道三五十年后,谁主沉浮?


惟有谨记“不忘初心、社会至上”的教诲,熟知服务的基础技巧,保持对关系地觉察,以及,最重要的是坚守伦理,社工的未来是可期的

作者简介

朱富忠,MSW,中级社工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社工。

相关阅读点击查看原文

一名留美回国做社工的同工的反思,引出社工行业的集体心声(浏览近10万次,评论关注500多人,每条评论平均1千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