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区营造中的核心问题—共同性

廖正涛 邂逅社工 2020-08-20

社区营造中的核心问题——共同性

相对于内地社会,社区营造是个较为新鲜的事物。因此各个社会组织急迫地想了解社区营造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方法的模仿、学习是我们学习社区营造比较简单便捷的方式,但是也存在较大的隐患——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具体的操作方法,而忽视了方法背后的理念和逻辑。真正社区营造的高手,不仅应该关注方法,更应该关注某种方法背后的核心理念,明白具体方法是其理念的运用。


社区营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若各位同仁仔细研究,会发现所有的方法都具有一个共性——将社区的共同感营造起来。事实上,共同感是社区存在的根本,是社区营造的核心问题。


社区(community)一词,也可译为共同体,从词根上讲,社区的本质就在共同性。社区居民基于平常的面对面互动,达成信任感,形成某种共同性,在共同性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互动,形成各种社区组织,共同面对、改善社区的公共问题。没有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可能是某种共同血缘关系,也可能是某种共同地域的分享,还可能是某种共同节日或庆典,甚于某种共同信仰。总之,俗话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质就是靠共同性构成社群。没有共同性,人类群体凝聚基础即不存在,社区无法形成,社区营造更无从谈起。


社区营造,是要将没有形成的社区推动形成,将正在衰落的社区重新聚集。事实上,也就是重构社区的共同性。


社区的共同性,并不是一个抽象飘渺的概念,而是落实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共同关系、共同地域、共同事务、共同利益、共同文化


1共同关系

共同关系是指社区居民相互有真实联系,同在一个关系网络中,共享了一部分共同的社会关系例如朋友、熟人等。共同关系的内容较为广泛,既有基于血缘的亲属关系,也有基于交往的朋友关系,还有基于某些规则的师生、同事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名义上的,而是真实的,它需要某种实际的表现形式,如相互熟知基本情况,或日常生活相互有交往。


2共同地域

共同地域是指社区居民共同分享了某个地理空间。最基础意义上,社区居民当然是共享了社区的地理空间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地理空间应当是公共的,而且应该有具体的共享行为。居民自身的家庭空间,未对其他居民开放,则属于私人地域,不在讨论范围。楼道、电梯等大家日常共享的空间,未被大家所明确认识并有意采取共享行为,往往被居民自动忽略,也不能简单视为共同地域。而社区中的公共停车场、小花园、小广场等场地,如果得到居民的合理利用、共同管理、规划使用,则共同地域可以体现。某些社区中广场舞场地的共同使用,就是构建了共同地域的范例。


3共同实务

共同事务是指社区居民对波及大部分人的事务进行关注参与。应该说,在社区中,除却居民自身的私人事务和家庭事务,基本都是共同事务。但是,需要注意共同事务的覆盖面,仅仅是几个居民之间的事务,覆盖面窄,对社区影响较小,共同性较差。社区环境治理、居民福利、社区环保、社区选举、社区经济等对居民覆盖面较大,参与人数较多的事务,其共同性较好。社区举办的大型活动,其实就是社区的共同事务,活动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和吸引情况,恰恰反映了居民对这一共同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情况。


4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是指居民们能够一起分享的利益,非个人利益。在某些涉农地区,拆建安置是非常明显的共同利益;在密集的城市社区,停车、绿化、物业费等居民一起面对,共同分担的利益也是非常明显的共同利益。如前所述,共同利益需要社区居民的明显认可,并愿意以实际行动维护。


5共同文化

共同文化看上去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方面,但实际并非如此。文化一定是需要具体符号承载的。社区的共同文化,可以是某个庙宇、某种方言、某个节日,还可以是某种禁忌、某个传统,甚至于可以是某个传说、某个神话。若社区居民分享了某种具体的文化符号,并以此互动,则我们认为该社区具有共同文化。


对于社区营造而言,我们可以根据社区的基本情况,选择上述比较有基础的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若本社区居民关系基础较好,则可以优先考虑居民组织发育、议事规则等方法;若社区共同地域性较好,则可以考虑构造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等方法;若社区共同事务较多,则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居民会议等方法和社区事务来营造,或者通过更多的大型社区活动来吸纳居民进入共同事务;若共同利益较为明显,则通过对这种利益的争取、扩大、分享来实现营造;若社区具有一定共同文化符号,则可以通过对这种符号的强化如书画摄影、社区戏剧、社区故事会、社区庆典等方式推动社区营造。总的来说,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是根据本社区在某一方面共同性的基础来进行的,这就是前述方法之后的核心理念


需要补充的是,所谓的共同性,并非一上来就是全社区的共同性。在今天内地社区共同性基础较弱的背景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构建共同性是比较现实的思路。由于社区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结构,我们可以从邻居开始,到单元,到楼栋,再到院落,进而到社区,逐步构建共同性,而不是一开始就着眼整个社区开展共同性构建工作,那样构建的共同性是飘渺而不切实际的。从弱到强的构建思路,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去关注共同性发育情况,每一次活动之后,居民的哪一方面共同性得以增强,这种增强相较于上一次活动具体体现在何处,都需要我们去跟进总结,梳理出社区共同性成长发育的脉络。


总之,共同性是社区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区营造的核心理念,各位同仁在营造中不可只关注活动场面或方法细节,更需要时时关注、反思本社区的共同性构建情况 。



作者:廖正涛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讲师

来源:成都社区营造(ID:cdsqzl)


·· 精选文章 ··


社工心声

社工实务

个案工作

社工考试

社工考研

社工漫画

社工

社工书屋

社工时讯

资源链接

专业工具

一米阳光


免费教程

增强传播力

今天

7/27星期五

/稿

等你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