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工故事:“织”不完的爱

姚锦柱 邂逅社工 2020-08-20

在企石有一位年过七十岁的独居老人名叫黄杞全,大家喜欢称他为“全叔”。全叔自幼失明一生与黑暗相伴,虽然眼睛看不到光明,但在他心里处处都充满着阳光和快乐。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在年轻时学会了竹器编织手艺,从此踏上了他的编织之路,为家人、为他人编织无穷无尽的爱。


最早认识全叔是在2014年9月份,当时我是企石镇博夏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一名社工,他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一天护工反映老人家中有1200多个竹篮滞销引起情绪困忧希望社工能够提供帮助。接到这个个案时我感到非常震撼,一位视力全失明的老人居然能够编织出这么精致的竹篮。


在与全叔沟通之后,月底我联系了几个老板娘上门采购,正当大家提出要一性次全部购买时,全叔突然问:“你们买这么多竹篮有什么用途?”。大家听了全叔这句话也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说了一句:“我们觉得你非常值得我们尊敬,所以我们想帮你,但竹篮买回去只是放在家里”。全叔听到后对大家表示感谢,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坚持要将竹篮卖给有需要的人。要销售完这些竹篮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要找到有实际需要的人购买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帮助全叔仍在继续,但再过三个月就是春节,根据本地的习俗竹篮在每年春节前需求较大,如何在较短的时间找到合适的买家紧在眉头!经过思考我想到寻求媒体的帮助,在联系媒体之前我征求了全叔和家属的意见,在获准后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反响热烈,霎时间“励志爷爷”成了全叔的代名词。报道见报当天我的手机几乎被打爆,仅仅第一天就接近有200人通过电话或信息提出要购买全叔的竹篮,订购数量超过5000个。



我将收集到的购买人信息向全叔进行介绍,由他决定买家人选。最终他选择了一家本地的房地产公司和饮食店,房地产公司希望购买竹篮送给业主制作年糕,饮食店买来当器皿使用,各卖500个给他们,留下200多个给其他人上门购买。第二天我来到全叔家准备送出预定的1000个竹篮时,了解到他预留的200多个竹篮已经被抢购一空,又有一名读者从莞城赶过来希望为家人和朋友购买200个。面对这种情况,全叔提出要跟那两个买家沟通,希望大家各让出100竹篮给这个小女生,人家这么有心一早坐公交车过来...


在利益面前,全叔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在竹篮从滞销到热销的过程,他坚守自己的底线讲诚信绝不就地起价,更可贵的他更懂得感恩他人,为别人想得更多一些!“励志爷爷”的故事自从媒体报道后,在全市乃至全省引强烈的反响,《东莞时报》连续四天进行跟踪报道,《东莞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日报》等主流媒都有详尽的报道。


因为媒体的关注高,许多人都认识了全叔,同时也希望能帮助他。有一个来自塘厦镇的公益组织主动联系我,了解全叔生活缺少什么他们可以提供帮助。之后我跟全叔沟通,全叔提出希望有一台能看到图像的播放机,听到老人的需求时我感到很惊奇,眼睛看不到要一台看到图像的播放机有何用?带着这个疑问我向全叔了解。“我眼睛看不到,但是那些过来陪我的老人可以看到,他们也希望看。”这是全叔给我原话,听到他的我话心里不禁肃然起敬,这是一个多么有爱的老人!


2014年底市电视台《今日莞事》栏目联系我打算跟全叔拍一期有关编织竹篮手艺的专题,由于是专题报道所拍摄的时间和内容要求较高,拍摄时间要3个小时,拍摄内容更要从“砍竹、篾竹、制作”连续跟拍,贯穿整个竹篮的制作全过程。接到栏目组的电话,我当时提出拍摄时间那么长老人很难承受得住,而且内容也较多时间紧就,恐怕老人适应不来。



栏目组觉得全叔的事迹很感人,希望我能跟老人沟通一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咨询了全叔的个人意愿,结果出人意料,全叔居然答应了电视台的邀约。我非常好奇地问他:“拍摄时间3个小时身体受得住么?还要在这些时间内完成整个竹篮的制作过程,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要为难自己吧?”全叔开心地跟我说:“没事的,我可以撑得住,平时也是这样做的没有什么大问题。人家那么关心我,我更加要感谢他们!”。


“对了!他们要拍那么长时间,如果机器无电了如何办?我家的电插座都是几十年前的,他们要插电的可能用不了,你帮我问一下他们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全叔突然反问我。之后我将全叔的疑问向电视台反馈,逗得栏目组的记者笑呵呵地说:“放心!我们组的备用电池最多!”。这就是我们的全叔,虽然眼睛看不到,但心里总是装着别人。


在2015年初,一家松山湖的爱心企业联系我说他们公司有一个帮扶基金愿意助资全叔2000元生活费,希望我与全叔沟通一下看他需不需要。对于大部分困难人群来说,一般都比较乐意接受别人的资助,但面对这些资助全叔却有些不一样。他听到有人为他提供现金资助时并没有想像中的高兴,而是在沉思。我问他:“有什么情况了?”。他吱吱唔唔地说:“其实这些钱我不需要,但是...”。我跟他沟通说:“不需要,就不要,有什么难言之处,也可以跟我说说。”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全叔说出了实情,原来全叔家里的两个弟弟生活都非常困难,他也想帮助一下他们。我跟他分析说:“爱心企业的现金资助是给你的,但这笔钱具体如何使用完全由你个人决定,平时你的家人为你购买生活用品也需要用钱,如果你将这笔给他们其实也是用在你的身上,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这不是更好么?”经过我一番的诉说,全叔欣然接受爱心企业的资助,并将这笔钱交给了他的弟弟。这就是我们的全叔,一个生活并不富有,但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家人。


由于工作上的调动,2015年3月我已经调离了原来的岗位。虽然岗位不同了,但是我对全叔的关注和帮助从不间断,平均每个月都会组织志愿者去探访全叔,并在政府部门和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帮助下,为全叔配备了家庭医生,修建好楼梯扶手、阳台护栏、凉衣架等生活设施。每年我都会根据全叔的竹篮数量组织义卖活动,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成功开展爱心义卖。


爱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去编织,全叔他编得织的不仅仅是竹篮,更是他对别人的爱,他为爱而织,我们为爱而行,永远走在爱的路上!



本文荣获2018年“共融共享 同奔小康”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三十周年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


作者:姚锦柱,中级社工师,东莞市启信公益慈善服务中心项目主任、东莞市企石志愿者协会会长。从1994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是东莞首批注册志愿者,有18年的残疾人服务经历,曾获得“中国最美社工”、“中国优秀社工人物”、“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和“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广东省五星志愿者”、“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广东省五星志愿者”、“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东莞十大新闻人物”、“东莞十大慈善人物”等三十多项个人荣誉。




今日互动

看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呢?


·· 精选文章 ··


社工心声

社工实务

个案工作

社工考试

社工考研

社工漫画

社工

社工书屋

社工时讯

资源链接

专业工具

一米阳光


成为会员

福利多多

今天

8/8星期三

/稿

等你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