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区营造-“锦绣燕塘”成长记

杨凤英 刘丽 邂逅社工 2022-08-04

一、“锦绣燕塘”的缘由

听到“锦绣燕塘”,你是不是觉得我要说一个关于商品房小区的故事?no!我要说的是一个菜园子的事。你一定很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菜园子呢?

先介绍一下笔者,我是来自新都区金东公益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7月来到燕塘社工站担任燕塘村社区营造项目负责人。燕塘小区是一个典型的村改居小区,这里是1300多户燕塘村居民、外来人员和流动儿童的家。

社工通过在燕塘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居民对普通的集体活动并不关心,没有礼物就没人来参加,有礼物的时候又不遵守主办方的游戏规则,因此让人很是头痛。那么,居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社工通过走访、观察、了解,辖区内绿化带随处可见居民私自开垦来种菜,原来他们的兴趣在这里,他们还割舍不下与土地的感情,他们还是想拥有自己可以使用的“一亩三分地”。经过多次与燕塘村两委、居民及中心督导的沟通,最终诞生了打造社区公共空间——“共享菜园”的ider,接下来就是把想法落地。

 

二、共建共治共享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2018年8月中旬,社工开始做“共享菜园”的宣传动员,招募志愿者、居民骨干商讨相关事项:首先是取名和选址,通过网络投票,“锦绣燕塘”以绝对票数第一的优势拔得头筹成为共享菜园的新名字。

接下来,8月30日,迎来了“锦绣燕塘”的启动仪式,活动中,志愿者家庭大手牵小手,用智慧和汗水描绘着心中的菜园,认领,命名,燕塘村两委代表、社工、党员志愿者、志愿者家庭齐动手,除草、挖地、拣垃圾、分区域、做围栏、铺路。



经过紧张的筹备,终于赶在国庆节前,我们种下了第一批蔬菜,紧接着给“锦绣燕塘”美容(微景观、众筹绿植、栽花等)、讨论公约、制作公约牌并落成。


11月2日,开展了“锦绣燕塘”的揭牌仪式。11月13日,开展了以“你好!邻居”为主题的邻里关爱行动第三期,志愿者们自发将成熟的绿色蔬菜分批次赠送给社区的特殊人群。至此,算是划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做的时候才知道,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么轻松。在揭牌仪式上,前来参观的嘉宾和居民都感叹“如此短的时间,菜能长的这么好,真是奇迹!”可喜的成绩背后一定都有辛勤的付出。大家为了同一个梦想,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管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大家从未退缩。社工刻意在周末安排了几场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以及收获的不易。在这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也挖掘了很多品格高尚的志愿者。



三、“锦绣燕塘”引发的故事

(一)党员先锋——黄祥友

最典型的莫过于社区老党员黄祥友同志,他乐观、豁达、能说会道,是少数几个活跃在燕塘村各类志愿服务中的一员,只要有需要,他几乎都在。 

他的观察力极强,在一次参访活动中,他全程用心听,仔细看,发现有新意,值得学习的地方记在心里。并表示,回去后要给家人邻居说,让每一个人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发现不文明行为主动制止,让我们来影响更多的人。

在揭牌仪式中,他主动承担了志愿者代表发言的“重任”,讲述了作为农民出身的普通党员的心路历程,他说道:“我这个年龄,不大不小,工作不好找,谈养老又太早,太重的活干不了,我就希望没事时在这个菜园子里来转一圈,锻炼一下身体。我们不为钱,就为了找点事做,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的,同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把燕塘建设的更加美好!”


(二)社区能人——罗祥凯

另一位是社工挖掘的“社区能人”罗详凯叔叔,他给人第一印象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冷面叔叔”。了解后发现,他不仅有一颗热心公益的心,也有一身的“技能”,共享菜园打造期间,他俨然成了我们的领头人,社工做什么都喜欢叫上他,并不断问这问那,而他也认真的想办法、出主意。曾为了节省费用,他顶着炎炎烈日,到处买竹子(建围栏用),货比三家。计算好的数量,精确到个位数。有人夸他时,他总是谦虚一笑,说“反正在家没事干,这些事情又不累人。”

每次活动结束罗叔叔都会主动问社工“明天我们做什么?”似乎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了他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曾问过他,以前是否也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他说,并没有,因为以前没人组织,想做点事情,却没有渠道……现在不一样了,在新都街道及燕塘村两委的带领下,在社工的号召下,我们群众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区活动,为燕塘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后起之秀——党员王菜

志愿者中,还有年轻的生力军,党员王菜便是其中一员。她心里深藏着参与志愿服务的梦想,在社工介入后,切实落地了,从锦源•燕塘“我心飞扬,琢玉成长”夏令营学员招募开始,她就主动报名,协助社工宣传动员,作为随班的值日和助教,对所有孩子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给夏令营小学员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每每在小区里碰到都会热情的招呼,遇到紧急的活动,她会开上自己的车,主动充当采购。


在活动中,她不无感慨的说道:“我们还能知道什么菜是在树上,什么菜是在地里,什么菜是爬藤的,什么菜老了都还是矮矮一株。我们的下一代,可就难说了,连菜都认不全。现在的小孩都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对生活常识极度缺乏。”也正是这样,才让她更加坚定的要把孩子带来,参加集体活动,做志愿者,给孩子做好榜样的同时,也奉献爱心和热忱,小小的身板,传递着大能量!


(四)流动主妇——李芳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的志愿者--李芳,她们一家都是安徽宿州砀山人,听说“汉城小学”的教育优质,为了孩子,举家搬迁至燕塘小区居住,爱人是物流公司跑长途的一名普通司机,做为留守在家的女人,带着一双儿女,操持奔波。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报名加入了“锦绣燕塘”,做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志愿者,她会边干活边教儿女“这是什么菜,要怎么种,有什么特性,长大后可以做什么菜吃……”,也会教儿女感恩、守礼、助人


在我们“锦绣燕塘”的志愿者中,还有好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志愿者,他们积极、乐观、敢为人先,充满正能量。


四、成效和反思

通过三个月的共同付出,志愿者队伍由最初的4组志愿者家庭壮大到了现在的9组。“锦绣燕塘”也成了社区居民及周边居民的网红打卡地;让居民对土地的感情升华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使传统农耕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让青少年认识到了种植的不易,学会节约粮食;将种出的绿色蔬菜送给辖区特殊人群,促进了邻里关系;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的多元参与,协助流动人口轻松融入社区,激发了社区活力,增加了居民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锦绣燕塘”的成长虽然艰辛,却是有效的,也让社工认识到,找准居民需求的重要性,居民真正的需求不一定是说出来的,但一定是有迹可寻的,用“看腿不看嘴”这个原则去寻找居民的需求一定没错!其次党员、居民骨干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给他们增能、赋权,充分让他们参与进来,他们去做宣传动员会更有效!


五、后记

随着“锦绣燕塘”系列活动的持续升温,已有多家媒体(新都资讯、新都电视台、新都民政、新都妇联)前来报道,“锦绣燕塘”志愿者们的故事将成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正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才让我们燕塘的氛围更加温暖有爱!




作者:杨凤英、刘丽

督导:侯先琳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金东公益服务中心


特别推荐

蓝莲杯·第一届社工实务征文大赛开始征稿啦!(福利多多哦)


·· 精选文章 ··


社工心声

社工实务

个案工作

社工考试

社工考研

社工漫画

社工

社工书屋

社工时讯

资源链接

专业工具

一米阳光


成为会员

福利多多

今天

11/15 星期三

/稿

等你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