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个案反思总结

田敏 邂逅社工 2020-08-19

小花(化名)2006年出生,是一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2012年父母为其办理了精神残疾人证,曾读过2年的特殊教育学校,但进步不明显,后来就没去上了。


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不佳,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不出门,活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家庭经济比困难,只有小花爸爸一个人工作,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在读初中,经济负担都压在爸爸一个人身上,因此,2018年10月29日,小花妈妈主动到社区找到我,希望有其他办法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我在详细了解情况、仔细分析后,决定接案。



01

鉴于小花交流障碍的问题,首先从小花妈妈郭女士的交谈开始。在接触二三次后,郭女士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慢慢向我倾述了家庭各成员的生活境况,并表示一直以来内心承受的压力很大,两个儿女都靠她一个人照料,每天忙忙碌碌的看不到尽头,对未来很迷茫。有时跟老公说一些家里的事情时,他不仅不理解,还会责骂她,时常发生争吵。


郭女士特别心疼女儿,天天一个人在家里待着,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很孤独。也很想出去找份工作,但是自己年龄大又没有学历,什么都不会,没有自信心。根据郭女士的情况,我围绕三个方面帮助她转变观念和疏导其心理问题:鼓励她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积极应对和解决目前的困难;建议每周带女儿来一次社区,让我们一起帮助她改变现状;勇敢踏出第一步,可以考虑上班时间灵活的职业,工作不仅仅是可以改善家庭经济,更能让自身心境开阔,自信自强。



02

接着,我和社区综治专干陈哥去小花家进行家访。只见他们的房间虽然很小摆设朴实,但都收拾得整洁有序。我走上前去和小花聊天,她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她的计数架,于是,我陪她一起玩起来。看她玩的挺开心,我用手机放了一首《学唱数字歌》给她听,听着听着她居然挥舞着两只小手,很开心的笑出声来。


小花爸爸在一旁笑着说道:“她喜欢听这些儿歌。”随后,我对小花爸爸进行了访谈,了解他的想法:他表示内心也很焦虑,家庭的经济重担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平时工作都很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她们。小花妈妈的脾气特别不好,一沟通就会发火。听完他的倾吐后,社工对他表示理解,也特别佩服他对家庭的付出。


安慰他夫妻之间是需要经营的,贵在互相欣赏,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休贴,多一些沟通,才会更幸福。彼此间说话时要多注意方式方法,最好不要指责,争吵只会影响和睦,要多赞扬,把埋怨变成希望,这个家才会变得更好。最后离开时,我和陈哥邀请小花和妈妈以后闲暇时多到社区来跟我们聊聊天,有什么困难社区也会想办法帮忙解决的。



03

按照约定,每周二下午15:00—16:00,小花妈妈会把小花送到社区来。我有时教她画画、有时读报纸给她听、有时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有时放一些幼儿公众号上的配乐故事、儿歌给她听,她特别喜欢听故事,有时还会模仿着说。这样不仅能增进我和她的交流,还能让她多接触言语沟通,有助于提高她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


现在她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每次到社区来会主动的跟工作人员打招呼。2018年12月份,社区经过多方努力,帮助小花妈妈找到了一份麦德龙超市促销的工作,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周末超市有需要时过去就可以,离家也很近,小花妈妈很开心的接受了这份工作。



04

通过这个服务个案的实践工作,从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为出发点,我总结出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服务工作需要:带着博爱之心去倾听他们的诉求,真诚接纳,设身处地,换位沟通。


从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的理解他们,才能做好服务工作。真心希望我的付出,能给他们带来改变和快乐。与他们相伴一路走来,我也从中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



- END -



每日推荐(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长春青少年禁毒社工的一天2、长春青少年司法社工的一天3、老年人领域社工,右边集合4、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还会做社工吗?5、当苏大强成为社工,服务对象能《都挺好》吗?6、精卫社工故事 | 找回生命本来的样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