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 | 自然、力量、牢笼、囚禁……看他还能怎么玩
青年艺术家 林昊
林昊
1988年出生于福建福州
2010年学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014年硕士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个人官网
linhao.arthub.cn
《非这样不可——被封锁的云2》100×100cm 布面丙烯
力量的隐匿者
文/Arthub-April
力量的肆意输出是年轻人身上具有大量荷尔蒙分泌的标志,林昊是一位青年艺术家,他的力量藏匿于一些被匡住的生命之中,让人们得以窥见这些力量充斥在林昊的每一次构思和妄想当中。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巨大的树木或厚重的云彩,都以一种力量被囚禁的方式呈现出来,画面中笔直和精确的线条仿佛是拥有能操控力量的魔法师,形成一种力量与妥协中所夹杂着的矛盾美感。
《ES MUSS SEIN——松5》50x40cm 布面丙烯
这与艺术家的生活体验有着密切的关联,艺术家林昊曾被大都市喧嚣的氛围包裹过,在这之后来到充满大自然灵性的云南,根植于这个被天地所供养的宁静他乡,这一巨大的反差仿佛开启了林昊对于绘画语言的再度幻想,是一种艺术家的直觉和经验中最深层次的悸动,这样的直觉可以追溯到艺术家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会让人产生无畏烦恼和前行的奇特思想,常年四季如春,晴空万里,巨大、色彩斑澜的云彩随时漂浮在天空中……这些因素导致人的思维变得缓慢而悠闲,会抛开一切,想要成为大自然的孩子,会思考人与天地的关系,会憧憬美好和向往一种灵性的超脱,这是云南这片土地会带给艺术家宝贵的财富。
艺术家仿佛根植于土地,以一种野生的方式成长起来,如同云南的植物、动物一样,艺术家也会饱有某种野生的灵性。林昊就是被这样的自然灵性所感染,夹杂着对大自然无比的敬畏之心,来到云南,征服一朵云彩、一颗大树看似不那么难了。
《ES MUSS SEIN——榕3》100x100cm 布面丙烯
《密闭空间—ES MUSS SEIN 9》120×120cm 布面丙烯
从他早期《椅子》系列,就充满了一些即将要释放力量的微观叙事,这些看似沉重的色调和扎实的体量感仿佛是悲观心理的一种折射,带来了狂热过后征服欲望的快感,逐渐力量的边界过于猛烈,从而释放开来,过渡到更加宏大的叙事。
从《密闭空间》系列到《ES MUSS SEIN》系列,林昊都是在做一些力量释放与束缚的实验,云朵和大树被囚禁在一个高度精确和秩序化的空间当中,一种大自然的破败感由内而发,他渴望去征服大自然,渴望征服一切。
《密闭空间》360×160cm布面综合材料
Arthub:从大都市的喧嚣过渡到自然灵性所供养的云南,这些地域和环境的突变,对你的绘画语言和思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林昊:上海和云南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地域,很庆幸在我的学生时期可以触碰到这两种不同维度的世界观以及对于艺术的态度。简单的来说在上海这座城市了解到艺术的多元、新颖,以及时代性和速度感,而云南教会我如何去看待生活、看待自然以及寻找自我。
《单元1》80×80cm布面丙烯
Arthub:画面的天空是你在云南看到的天空吗?喜欢抬头观看天空的艺术家都是伴有对理想的憧憬,而绘画云朵,你有什么特别的观念和寓意吗?
林昊:云在我看来是最为自由的一种存在。云南的天空对我来说很特别,它不同于我以往的经验,在高原气候下,云朵永远都是体块分明且雄伟庞大,但又漂浮于天空之中。我经常长时间的观察这些云朵,感受他们缓慢的变化,在我看来它们是具有生命的,这种缓慢的变化让人舒适平静,但其中的暗流涌动又是那么的有力量。
Arthub:云南应该是你艺术灵魂的第二个居所,在这个居所里你获得什么?
林昊:云南对我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他给我看待艺术一个新的角度。在上海接触的艺术更多的是追求新颖、多原、变化、快速的艺术形式,节奏紧凑,形式变换丰富。而在云南可以让我可以静下来(我很怀念在圭山40天写生的日子),去接触自然、去感受生活、去思考艺术的根源。云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艺术态度,艺术除了给予丰富的视觉体验之外,更多的是在发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方式,包括你与生活、社会、自然以及你与你自己的关系。
《单元14》 50×60cm 布面丙烯
Arthub:在《单元》系列中,红色与异常冷静的灰、白具有强烈的视觉对比,红色是关于什么的表达呢?
林昊: 与《密闭空间》相同,《单元》系列也是在营造一个虚拟的空间存在。《密闭空间》使用明确的透视线条来形成空间的效果,在《单元》系列中,我试图去除明确的三维空间的视觉感。用一个或几个平面更或是一根线来暗示空间的存在。用红色的块面来分割空间,是我做的一系列尝试,试图给作品注入少许的紧张和不安的因素。
《密闭空间—ES MUSS SEIN》120x120cm 综合材料
Arthub:在你的作品中线条和一些数字总是会同时出现,这是一种束缚还是想要对自然的征服?还是有其他的思考?
林昊:线条和数字的运用,一开始没有多想,可能源于我个人的绘画习惯,在画一个物体时,我会有意的拉长结构的延伸线来放大物体在画面中的张力,后期结合一些设计制图的表现方式(类似标尺和数据记录)运用到我的作品中。在《密闭空间》系列里,我把这样的线跟数字的运用作为画面的主角,营造虚拟的空间,使其与空间中的自然物一同形成理想与感性的对抗关系,制造一种无奈的矛盾。
《静 2》120×120cm 布面综合材料
Arthub:早期的绘画多以书本和椅子作为对象,后期的作品逐渐转变成对自然、天空、云彩和植物的写实创作,是一种力量的转变吗?或者说是一种由渺小转向宏大叙事的探索吗?
林昊:宏大叙事不敢谈,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不说渺小,但也去除了宏大叙事的可能性。《物志》系列以及之后的一系列作品,都是以自身个体出发去探讨自己兴趣的对象。包括2011年开始关注身边普通的桌椅、书本,到天空云朵,到传统建筑,再到2014年回到福建之后研究家乡的榕树和盆栽,这些创作题材的变化也都是随着我生活的转变而转变。
《非这样不可——榕1》100×100cm 布面丙烯
Arthub:毛旭辉老师曾用一个词语形容你的绘画“悲剧性的冷科技感”,尼采认为悲剧的美感体现在经验痛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征服的快感,看到生命是永恒的美,而这种由狂热忘我的感性体验却与冷科技感的理性思考叠加重合,在你的绘画中不乏理性感性的剧烈碰撞,这种绘画一定是存在于艺术家潜意识之中的,你是如何看待“悲剧性的冷科技感”的?
林昊:对于这个“悲剧性的冷科技感”是毛旭辉老师在“《如此》林昊作品展”的文章中有提到的一个定义,对于这个定义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我的绘画中一直存在着是两种力量的对抗,一个是理性的一个是感性的。这可能是个人存在的一个内在矛盾,有的时候也会给我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但也不像尼采认为的那样从中去寻求某种快感,只是觉得艺术就是一种表达,我想用我自己的方式,把这种感受呈现在作品中。
《密闭空间—ES MUSS SEIN 2》120x120cm 综合材料
Arthub:你绘画的基调一直是冷静的、悲剧性的、带有一些关于力量的囚禁感,给人感觉像是要束缚自己对一种神秘力量的探索,充满矛盾的感受。比如用方正的线条局限巨大的云彩,用笔直的线条拉直高大的树木,您对于这种矛盾的出现有所准备吗?还是无意识的?
林昊:一开始是没有意识的,我只是觉得这样画很酷,自己很爽。之后在举办展览或是与朋友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也提出的同样的疑问,就像毛旭辉老师在我毕业个展的文章中提出的疑问“这沉重从何而来”。这些对于作品的反馈,让我可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审视自己。
《承载3》120x120cm布面油画
其他作品欣赏
《单元5》20×20cm 布面综合材料
《承载--西方现代艺术史》 80x80cm 布面油画
《ES MUSS SEIN——松2》80x60cm 布面丙烯
《ES MUSS SEIN——密闭空间 10》120×120cm 布面丙烯
往期回顾:
潘士强 | 创造“物我”浑然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