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雪菁 | 藏在极乐世界里的那些事

三七二十艺 三七二十艺 2023-05-04



艺术家   王雪菁



王雪菁


1994年出生于天津海滨新区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学习生活于北京



个人官网

wangxuejing.arthub.cn



《极乐——盘瓠系列7》  陶瓷  2018



自深深处


文/王雪菁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我常想,我在思考某种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便存在了,且直接作用于我,反过来影响我。它貌似由我创造但谁又能说不是它本来就存在的呢?如果我通过思考的方式找到了它,那么它就用思考的方式找到了我。


我们“心心相印”,我怎能忍住不相见?所以如果我想见它,就要试图把它的存在请到我的维度中。就像我的身体,我需要给他一个实体,然后我就可以告诉自己,好了它就在这里,我终于能见到它了。穿越维度的相逢,这大概是我所有创作的原动力。



《极乐——盘瓠系列6》  陶瓷  2018



《极乐3》  陶瓷  2018



比起研究如何让我的作品看上去更加精彩、形式更加新颖别致。我更加在意这件作品有没有变成我心中那个“它”,然而它是于我们这个世界来讲虚无的东西。


它可以是情绪、是感怀、是推论、是变化莫测,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它可以就是我。但是它是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在我心中的样子。所以我做作品的过程就好比是网恋,作品就是我的网恋对象,它一定符合我心目中它最应该有的样子,直觉便会告诉我用什么材料。只要把握住这种非理性手段,其相应的表达形式也会有迹可循。



《极乐1》  陶瓷  2018



《极乐》 地狱局部   陶瓷   2018



我小时候最开始对文本类的东西不怎么感兴趣,但唯独对神话题材尤其是《山海经》十分着迷,一看就停不下。书上说到某些情节,我仿佛脑子里就有了这个神话世界,可能是一闪而过,但是就像一张照片,定在了我心里。由这个感觉引导我做了很多作品:《混沌》、《传说》系列以及毕业创作《极乐》。



《传说——山海经1》  陶瓷  2016



《传说——山海经2》  陶瓷   2016



《传说——山海经3》  陶瓷  2016



后来随着我对文字的热爱,我的很多想法受文学影响也越来越深。很多作品无论从作品背后的情绪还是命题均受到了文学的影响,如《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件作品。我采用堆叠的形式依次把砖与玻璃摞到一定的高度,控制两种材料的大小及方位,保证其稳定。砖就是很普通的砖头,我把它比作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那一部分,它实实在在、有重力,是生活的躯壳;而玻璃的那一部分,我把它比作生活中不可见、触不到的部分,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它向上升,决定生活的方向与高度。这二者相互博弈的过程就是现在我理解下的生活本身,二者相互博弈支撑,有时我们不怕生活压在我们身上的重担,就怕遇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吹制   2017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吹制   2017



也有脱离具体文学,比较单纯感受化的作品产物:作品《处女》,便是我对女性这个概念下种种思考的抽象化,最后我躺在一个3立方米的纯粉色空间里,听着纱帐摩挲的声音,看着粉色气球随着嗡嗡的风声浮起又落下,我觉得我的身体这副空壳找回了属于她的一些填充物,我感到平静而自由。



《处女》  摄影   2017



再如作品《自深深处》,我把头伸向一个单向透视镜组成的密闭空间之中,我看到了无数个自己和无尽的尽头,作品之外的人看我迷失在一个有着无数我的镜像的盒子里……



《自深深处》  综合材料  2016



我在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我吗?



《自深深处》  综合材料  2016



Arthub:我看了你的作品,其中作品《极乐》非常新颖有趣,用色清新唯美。能和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作品吗?


王雪菁:作品简单的说分为天堂、人间、地狱三个部分。在我看来,无论社会怎么演变,人性一直没变。在黑色的地狱部分讲的是鬼魂们在进入轮回前会面对许多地狱里的噬魂怪,然而如果生前有钱有权,那么到地狱里也会有车,从而减少被吃掉的几率;中间的人间部分,每一个神仙都住在单独的空间里,与世隔绝,为了看管他们中间的昆仑山上安排了巨大的开明兽,顶部的一排小盒子象征着规章制度;天堂里粉色部分是象征金钱的龙鱼,在此之上,是代表权力的马车……不过这也是我最初的设想,这件作品自他完成之时就脱离了我,成为了单独的存在个体,观众是他的第二创作者,我希望每个人看到都有不同的理解。



《极乐5》  陶瓷   2018



《极乐4》  陶瓷   2018



《极乐》  局部   2018



Arthub:你的作品中涉及很多神话故事的角色,为什么选择中国神话这个题材?


王雪菁:我自幼爱读神话等鬼神志怪类题材,并且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发现中国神话涉及的领域是我不曾想象的广阔。有的故事虽然没什么明确的道德真理可言,但就是引人深思。例如其中一个故事《阿巴达尼试妻》:一个出身贫寒男人通过不停地更换妻子,从而成为了太阳神的女婿,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中国上古神话并没有完整的体系,较为破碎,许多章节自相矛盾,加之语义不同,较为晦涩难懂。但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文字,承载的文化实多。我试图越过语言的欺骗性,还原原著本身的精神内在力量,专门选取了关于创世和与西方神话同样元素不同内涵的章节与故事。完成从自然有感而发、用语言表达传承,再由文字返回感受创造新的自然秩序这一过程。


希望观者能体验到我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博大与智慧,感受到过去人们看待世界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回归我们的精神源泉。我们在中华文明的大树枝杈上,与西方文明的枝枝杈杈相互交融,然而我们需要知道,根在哪里,她是什么样子的,此为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传说——捕鲛》 28×16×13cm  陶瓷  2016



《传说——盘瓠新婚》  25×20×20cm  布面丙烯  2016



Arthub:你的作品题材丰富,除了神话这个题材之外,也有哲思的成分在。这些作品的灵感主要来源哪里呢?


王雪菁:大概来源于我的“闲情”吧。闲情于我来说,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状态,是超越人本能之外的、一种使生命更丰沛、资致更优雅的情感和生命状态。它更是一个美学范畴,更多地与心灵世界与艺术世界发生关系,同时是我一直以来的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创作最普遍的主题。其体制不一定大,样式不一定“入时”,重在“觉”的意识、“渡” 的情怀。既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又有对身边的观察与感悟,觉人之所未觉。



《传说——女娲造人》  26×46×20cm  陶瓷   2016



《一个独立思考的伤口》 综合材料  2015



Arthub:我们了解到你不仅使用陶瓷、雕塑进行表达。也运用行为、装置来表达艺术观念。你怎么看待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表达空间?是否会觉得比起架上绘画,这两种方式的表达更有空间?


王雪菁:我认为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这些都是表达方式,核心是现场与互动的概念。即现场感,与作品(作者创造的氛围及观看规则)互动,主要是从观者的感官出发而产生的。更有表达的空间的话,我觉得看要表达的主题、对表达媒介的掌握程度及作品主题与表达的协调性问题。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同样的模式不是适合每个人的。虽然二维空间表达比起三维空间少了一个维度,但是我觉得这无关紧要,还是作品本身的问题,好作品不在乎是否架上。



《行为记录》 摄影   2015



Arthub:能和我们分享下最近的创作动态吗?


王雪菁:最近在准备出国留学的相关事宜,同时也期待换一个环境能给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



《梦》  玻璃   2017





其他作品欣赏






《混沌》 陶瓷  2014



《传说——以鸟纪官》  28×28×25cm  陶瓷  2016



《极乐2》  陶瓷   2018



《交流》 玻璃   2017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玻璃   2017





编辑:Eunice





往期回顾:


李化猛 | 谜样的白日梦境


邓远清 | 她画里的生灵,呼之欲出


张艺法 | 娱乐至死



李卓 | 流经灵魂的笔迹


朱莉燕 | 随“漆”而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艺术家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