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淋 | 捏一把泥土,逍遥游去
艺术家 赵淋
赵淋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陶瓷艺术设计系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特聘陶艺专业教师
广东省美术协会会员
中级工艺美术师
佛山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个人官网
zhaolin.arthub.cn
他借陶泥逍遥游
文/高世现
我很喜欢《逍遥游》系列,大家都知道《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精华。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而赵淋的《逍遥游》系列以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童子趣驾万物”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和“意出尘外”之旅。既能扣人心弦,又能让人反复吟诵,犹如一部轻快的小史诗。
赵淋的审美理想具有极大的诗性的意象艺术,其精神内核是将传统的人文精神和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赵淋的的“公仔”显然与石湾传统造型及审美拉开了距离,尤其是《逍遥游》系列《龙》与《凤》,兽、剧场、人,三位一体的将物与人变肥变胖,然后在一种新的互文性与上下文语境中,赵淋着手去重建一种新的视觉场景。赵淋的公仔一般只塑不雕,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雕”和“塑”,一个是加,一个是减,赵淋一直通过“胖”在做造型的减法,更注重手工的“捏”的功夫,以突出泥性的可塑性。
《周易•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赵淋的《龙》与《凤》,趋向于极少、尽可能剥离历史沉积物,将“凤”还原“鸡”,“龙”也没有腾云驾雾,“兽性”当随“人性””,“人性”还需“诗性”,文化即界限,赵淋将“龙”“凤”文化回到形成的最初厚度,此时“龙”“凤”不再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而是可以让童子嬉戏当成坐骑的寻常家兽。
赵淋的作品没有丝毫说教,充满了诗意、幽默和轻松。可以看出,赵淋的“龙”“凤”也有卡通动物形象,所以它们胖乎乎的形象,表面的嬉戏和欢娱背后是模糊的精神状态,它们的图示游离于动物和人之间,分不清是动物的人性抑或是人的兽性,如此转换角度,揭示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赵淋于有意无意之间摆脱羁绊,冲破禁区的性灵书写,更表明了一种对东方美学理想的尊重。
上面说了赵淋的陶之“道”,再说“器”。赵淋一直强调,想把“石湾公仔”做成“石湾陶器”。所以赵淋的公仔基本不上釉,保持陶泥的本色,釉只上在点睛处,比如唇上、乳晕上。
“器”更像是一种策略,这种依靠图型叙事的“器”,在创作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做到:别立新宗。“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赵淋宁愿回到“器”上定法,注重材料,注重质地,注重手工而制奇。所以赵淋同时又反对完美,反对修饰,反对没有遗憾地呈现。以“胖”完成一个精神的寓言,不管它是“欲望化装的满足”、还是“移情”和“投射”,都是精神在肉体上的逍道游。
所以赵淋在道的层面,即对传统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和体悟上,进行了一次超乎物象之上的逍遥游。而在器的层面,赵淋又传统的手艺、功夫痴迷,以少上釉还原“器”的本真。
真正的艺术永远是一个立法者,一个独裁者,赵淋的“生肖”系列已经完全拟人化,譬如《乘风2016》是一个迎着风裙裾飞扬的小女孩,其意境来自海子的“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女孩头顶鸡冠,人鸡合一,所以赵淋在这里做的工作,就是视觉与设计的整合,感性与知性的融合。
而我最喜欢的是赵淋的《叠梦》,三个裸身和尚叠在一起,云雾缭绕其身,头顶如山顶,有兽盘踞其上,完全是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寂寥天地低,心与浮云闲。古有“三个和尚挑水喝”,今有“三个和尚叠梦游”,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休闲状态中,便得到易于和善于感受的心灵,身所盘桓,目所绸缪,无非红尘,叠立四荒,独入无人之境,畅神而已,人上人的逍遥游而已。
赵淋的新作,既体现为视觉性艺术,更体现为精神性艺术。我这里将它归纳为这么几个字:道、器、形、势、态、剧、场,仅供参考。而剧与场,确是所有立体艺术要考虑的一个课题。而赵淋能借陶泥在方寸之间逍遥游,确实,他的剧与场已在悄悄搭建之中了,值得期待啊。
Arthub:你所创造的公仔形象基本上都是胖乎乎的形象,你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以“胖”的形象来表现作品?
赵淋:毕业之初,未来充满未知和迷茫。在嘈杂和浮躁的环境中,要理清一个清晰的自我,是用利益衡量,还是用心性去选择,非常不容易。彼时流行网络词“神马都是浮云”,贴合时境。创作作品,翻找资料,偶然发现“河豚”,借其充气变圆之形暗寓人被欲望充斥,本该沉于水底,却只能浮于表面。甚至飘荡于空,随风飘荡。所以创作了“浮生”这一系列作品,此后一直延续肥肥饱满的造型语言。
Arthub:你的公仔形象都是以幽默诙谐的状态呈现的,能让人感觉创作者的一颗童心,让人忍俊不禁呢。你的创作是否和你的个人成长经历或者性格相关?
赵淋:应该是有关系吧,我之所以为我,和我的成长经历,受教育的经历等有关,至于作品可能和具体的片段和细节有关,某次经历,见闻,或者某本书。有时候未必成正相关,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视乎作者喜欢、习惯用哪种方式表达。
Arthub:你的公仔基本不上釉,保持陶泥的本色,釉只上在点睛处。这样的创作观念是非常新的,和传统的陶艺有非常大出入。在创作中你是否极力的追求“新”?你觉得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赵淋:是的,求新应该是说是每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都在干的事,和过去的不同和别人的不同甚至和上一刻的自己不同,艺术应该是不断的打破过去的规范,建立新的规范,新的规范又会变成旧的规范。所以保持创造力,打破束缚,提高感受力,锻炼感觉的敏锐度,我觉得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
Arthub:我在你的作品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看见了当代艺术的创新精神。能和我们聊聊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对你创作的影响吗?
赵淋:两者对我的影响是相当的,传统文化中玄妙的气味令我着迷,它也是我的生存土壤和立足基点。当代艺术或者说西方的现代思潮应该说更多的是成为了我的方法论,为我反思传统,看待问题提供了多种方法。
《梦游》 38×25×45cm 陶瓷 2015
《恬》 36×22×22cm 陶瓷 2015
Arthub:你被誉为“新生代石湾创作力量”的代表人,这对于一个青年人说,是一项非常大的殊荣。面对外界的认可和关注,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称呼,又怎么平衡外界和自己创作的这种关系?
赵淋:哈哈,这是部分媒体或者部分人的解读和定义,不太是我能在意和改变的事情,也不构成对我作品的影响,做好自己的作品,至于外界怎么定义和解读,已是作品以外的事情了。
《超旺》 29×20×24cm 陶瓷 2017
其他作品欣赏
《吉祥童子》 31×23×55cm 陶瓷 2012
《恋人絮语》 26×16×42cm 陶瓷 2018
《先飞》 40×22×36cm 陶瓷 2018
《牧歌和畅》 38x20×33cm 陶瓷 2013
编辑:Eunice
往期回顾:
李华相 | 克制的痛感美学
张琳 | 雨帘画栋
李东 | 痴人,修道于笔墨之间
郑子豪 | 打碎思维里的幻像
王光林 | 开往春天的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