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 | 释放的灵魂印记
艺术家 李南
李南
1983年出生于山东
毕业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释放主义艺术团体创始人
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个人官网
linan.arthub.cn
《无题A37》 120x145cm 布面油画 2016
从消解概念出发
——浅析李南的艺术
文/禹至
(大河湾美术馆馆长)
李南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上是毫无掩饰的,大致上可划分为三个主要段落,较早是在现实主义中玩玩谐谑,不料无趣比激情来得更快,他撤了。
其后以抽象化的图像概念去表现对艺术的认知和情感,作品面貌摆脱了客观实在,却又附着了明显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特征。
再后来是对思维方式的自我反思和改造,从消解概念出发,以诗性和神性取代了理性和逻辑性,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无题A80》 50x40cm 布面丙烯 2018
李南对艺术创作第一段落的思考其实与普众的对艺术的认知并无太大区别。撇开现实主义经俄罗斯人的改造在中国扎根的意识形态原因,以及比之更早的新文化运动中作为一种新文化输入的渊源不说,现实主义在它的原产地被唾弃了多久,在中国就被追捧了多久。以致在普众对西画的认识中,现实主义是唯一具有共通性一种艺术主张和样式。
可以说,李南对艺术创作思考的第一段落,在中国,一直是一种流俗的主流思维,画家及其作品之间的区别大多停留在选题和诉求上,形式和风格上,或者是个人情感和趣味取向上。在我看来,这些区别带来的差异性与艺术的创造性是毫无关系的。
《无题A82》 50x40cm 布面丙烯 2018
在80后的画家中,像李南这样对自己的艺术成长路径如此清晰的画家实不多见。也许他也和许多盲目的效法者一样,谈不出太多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精神承载,但当我看到他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进入到第二段落时,可以肯定,他并不盲目,他在现实主义和德国新表现主义中的游历,都是为自己思维方式的转换在铺设轨道。
《无题A83》 50x40cm 布面丙烯 2018
国内油画界,尤其在体制内,“油画中国化”俨然成为中国油画艺术的一条道路或者说是一项任务。然而对于什么是油画中国化这样的问题,却从来也没有可上升到理论的像样的可称之为成果的文献可呈,一直只能以图式面貌论之。目之所及所谓成功的油画中国化的作品无外乎这三大类型:一,主题诉求中国化类型;二,视觉感观国画化类型;三,包含宗教和民风民俗在内的中国符号化类型。
如果将“油画中国化”看成对西画的一种改造,那么,这些所谓成功的中国化作品所呈现的改造进程,依然停留在类似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所谓“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这一认识水准上,与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刘海粟等人之于“洋为中用”的调合、融合、互补以及西化改造等观点相比,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基于此,当我看到李南对艺术创作思考的第三段落,即关于消解概念改造思维方式的思路时,我心生欣慰,甚至认为这是比前述所谓成功的中国化途径更有价值的思考。
《无题A75》 53x47cm 布面丙烯 2018
《无题A81》 50x40cm 布面丙烯 2018
所谓概念是一种抽象,是基于类别或单一实体的归纳,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组成,具有指明类别或实体的导向性意义。就艺术而言,概念的存在亦即为艺术附设了一种审美的限制性取向。例如“美”是一个概念,其内涵在普众共识中类似甚至等同于“好看”或者“愉悦的感受”。那么,“美”的外延就是达成“好看”或者“愉悦的感受”的相关事物,如花草、树木、风景、人物以及赏心悦目的环境、情调、气氛等等。显然,这是一个过于浅显并且粗糙的例子,尽管许多人确实仍在以这种原始而粗浅的思维方式在认识美。
实际上,在既有的艺术主张里,从形式到内容,从诉求到思想,从显现到认识,都注入了大量的概念,这些概念捎带着先入为主的认知模式、共识和经验,既妨碍画家对艺术形成新的认识,也让画家在不自觉中,在对概念外延的想象时,陷入由理性和逻辑带来的有碍于艺术创造的思维困境。
李南第三段落的思考就是从消解概念出发,并由此将自己的思维从理性和逻辑思维中解放出来。也可以理解为李南是通过消解概念,去挣脱由各种既有艺术主张带来的对艺术的认知的束缚,从而让自己的思维重又回到一种无羁的状态。
《无题A100》 40x30cm 布面丙烯 2018
《无题A101》 40x30cm 布面丙烯 2018
李南第三段落的思维又是怎样的呢?消解概念本身,实则是摆脱理性和逻辑的约束,进而摆脱既有认知的束缚,并由此消解客体固有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在这一点上,李南的思维与德国新表现主义是相通的。不同的是,李南的思维并不支持美的主体源发。美既不存在于客体又不是主体源发那应该来自哪里呢?中国人的思维常常是超然物外而且是指向未来的,这种思维源自对客观事物本体的本质追问的漠视,在易经成之为经时,这种思维便已经形成。中国人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就是从这种思维模式开始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识方法,具有偏离概念预设、理性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悖常性特征,这种悖常性特征以今天我们所熟识的语言来表达就是诗性和神性。而美,就是随这种诗性思维和神性思维伴生而来的。消解概念,去除理性和逻辑替之以诗性和神性,并在诗性思维和神性思维中伴生出美,这个美不再归属于客体,也不完全归属于画家主体,更不再是“好看”或“感观愉悦”与否,而是超越客观实在的另一种真实。这种真实是诗性与神性的交融体,更是一种指向未来的人类文明的和谐。这就是李南对艺术创作第三段落的思考所形成的思维。
《无题A72》 50x40cm 布面丙烯 2018
《无题A78》 60x50cm 布面丙烯 2018
将自己的思维呈现出来是方法上的问题,对李南来说已不再是难事。从他近期的作品里我们已经看到他对艺术的新的认知和审美途径:没有明确审美导向的客观实在,没有概念的预设,也没有无关艺术的宣讲和强加的承载,取而代之的是画家对事物的诗性解读,以及由此伴生的美学意义。至此,李南找到了有别于前两段落的心灵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之于艺术的新的认识及其指向人类文明的未来的意义。
《无题A84》 40x30cm 布面丙烯 2018
《无题A101》 40x30cm 布面丙烯 2018
Arthub:你早期作品相对比较写实,是相对具象的,后来趋向表现和抽象,能和我们分享一下风格转变的心路历程吗?
李南:每个阶段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认为我的具象创作阶段以观念先行,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创作需要,表现和抽象符合我现在的艺术表达。
Arthub:你2018年创作的作品笔触奔放,这系列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哪里?
李南:我用内心感受世界,用艺术感受我的内心。我的艺术创作离不开当下,对当下的感受,体验,思考之后转化为我的艺术创作。当下比电影还疯狂无数倍,艺术远远不够。我的作品只是在慢慢的消化我的感受和认识。
《无题A97》 40x30cm 布面丙烯 2018
Arthub:创作中你最关注的是“新”吗?为此做过哪些突破性的探索?
李南:我在不断的尝试突破我的认识极限,首先打动我自己,每一幅作品对我来说是新的感觉。我的作品具有多元性,我不希望我的作品被判定被约束,真实和想象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伴生出我的作品。创作中我不断的释放自己,摆脱束缚,每创作一幅作品我都会努力使自己回到陌生感。
Arthub:艺术创作的过程相对来说是辛苦的,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李南:创作中遇到最大难题是时间不够用。
Arthub:你有很喜爱的艺术家吗?你认为你绘画和艺术的能量和灵感大都来自谁的养分?
李南:喜欢的艺术家很多,不崇拜任何艺术家。我的艺术的能量和灵感大都来自当下和我自己。我的作品不叙述不讲故事,我的作品是我灵魂的印记。艺术已成为了“有关人的一切问题的思考”,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体验、认识和想象,借助于生命的活力和充足的创造力相互碰撞,用艺术的语言方式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我的创作是自内而外的释放,或根据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视角,真诚而自由的表达,或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困境给予揭示与批判……
《无题A102》 30x20cm 布面丙烯 2018
其他作品欣赏
《没有风的景53》 200x350cm 布面油画 2017
《没有风的景》 152.5x147cm 布面油画 2017
《没有风的景54》 180x220cm 布面油画 2017
《无题A40》 100x100cm 布面油画 2017
《衣带当风》 80x60cm 布面油画 2018
编辑:Eunice
往期回顾:
沐晓熔 | 内心深处的天空之城
赵淋 | 捏一把泥土,逍遥游去
李华相 | 克制的痛感美学
张琳 | 雨帘画栋
李东 | 痴人,修道于笔墨之间